据上海方面解释删除中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说:“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老师们的 共鸣 ,再用这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育学生,“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
---------------------------------------------------------
有关负责人说:删除的原因主要是“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老师们的 共鸣 ,再用这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育学生,“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
由于时代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宣传爱国主义、歌颂英雄主义的崇高情感,真的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吗?
什么叫“共鸣”?
“共鸣”,本来是借用物理学术语的一个文学鉴赏专业名词。指读者(或学习者)与作品中主题、人物的思想感情发生强烈的一致性、相互沟通的高级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
那么,历史的“时差”就不能引起“共鸣”吗?
否!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中,多少热血将士,都是高唱宋朝岳飞的《满江红》而浴血疆场。请问:1000多年,几个朝代的“时差”,为什么能够有这么大的“共鸣”?是因为血的现实和当时的爱国主义宣传的结果
我们的前辈,许多人都是读着《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而投身革命的。曾记得,小时候,读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虽然是发生在100多年前的普法战争,我们都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因为爱国主义的精神,争取自由的精神,丧权辱国的痛苦,总之,人类一切崇高的感情和巨大的痛苦,是没有时间和国家界限的,他是人类共有的! 关键在于传承!
今天,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刚刚散去半个多世纪,为什么就不能“共鸣”了呢?
是某些部门、地方的教育方向问题,是文艺导向问题! 是因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男欢女爱充斥了屏幕、书籍、光碟; 是红男绿女、帅哥靓女、妃妃格格、皇帝大侠、歌星球星占领了孩子们的头脑;一张张“白纸”被精英们划得光怪陆离、乱七八糟!是许许多多的教科书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一代、一代的思想感情变了,当然就没有“共鸣”的思想感情基础了。
古人云:“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固然错误,“只知今天,忘记昨天”更是荒谬。如此下去,不知我们的后代还如何评价20世纪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我们的共和国、我们的政权赖以诞生的历史到何处寻?
一方面是武侠小说进课本,一方面是抗日题材被删除。
这就是上海教育部门献给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厚礼吗?
宣传爱国主义、歌颂英雄主义的崇高情感,是永恒的主题、崇高的情感,她永远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她没有时代、时间、民族和国家的局限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农奴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