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一、股权分置不合理吗?合理
首先声明,在2004年4月左右,我曾经认为股权分置的提法比较科学。但是经过深入研究,我恍然大悟发现:股权分置(或曰股权分割、股权分裂等,以下统称股权分置)的提法本身就有问题。股份制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作为股份制或股份公司,股份或股权当然应该分置,由此而形成不同的股权结构,比如: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外资股、内部股等等。如果把它们都不分置,合在一起,那还叫股份公司吗?岂不成了独资或合资公司?因此股权就要分置,股权分置非常合理。只是股份有的可以流通,有的不能流通。所以,所谓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提法不严谨,还是应该恢复本来面目,提法定为全流通,即好理解,也比较科学严谨。我们也理解管理层之所以不敢提全流通而换个提法叫股权分置,主要是考虑提全流通怕股市下跌。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提全流通而怕影响股市升跌而出现概念的扭曲的提法。因此,正本清源还是统称全流通严谨、科学。
质疑二、取得共识了吗?没有
“解决股权分置已经取得共识”似乎是目前急于解决股权分置的依据。我对此表示质疑。3月5日上午9点45分,我在指南针北京股民乒乓球联赛现场讲课(先讲课,10点打球)时作了2个举手表态调查。第一,你认为解决股权分置就能解决股市的问题吗?到场股民105人,举手认为不行的32人,占30.48%;举手认为可以的1人,占0.95%;举手弃权的0;其他未举手。第二,是否赞成国有股50年不流通或转为优先股永不流通?举手赞成的45人,占42.86%;无人举手反对,无人举手弃权;其他未举手。我当场要求现场的股民予以公证,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可见,我的的调查和某些主流舆论的调查反差极大。因此可以认为,两个调查总有一个调查是真实的。我敢保证我的调查是真实可靠有现场全体股民的公正认可。
此外,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政协常委王光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水皮、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建平、社科院博士尹中立、上海的资深人士黄湘源、李志林、中国证监会的部分人士和本人等等领导、专家、学者都对没有对股权分置取得“共识”。
可见,少数人的“共识”意见是强加于人,制造虚假舆论,逼管理层签字画押,最后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质疑三、股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分置吗?不是
解决任何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语录)。股市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有人一口咬定是股权分置。对此我表示质疑。我们看看温总理怎么说。3月14日,温家宝回答记者的提问讲到股市首先强调: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根本。第二,要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证券市场。第三,要加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第四,要加强以制度为主的证券市场的基础建设。第五,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第六,妥善解决股市发展中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温总理排出的这个顺序说明了 “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是当务之急,是治本,而股权分置是一个分支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
我非常同意温总理的排序分析。我也一直强调股市最主要的问题是上市公司和管理体制的问题。如:股票发行、上市的核准和监管同为一个机构,则难以发挥监管的作用。试想:我核准发行、上市的股票,我自己再去监管,裁判员和运动员混为一体能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股市博弈比赛吗?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审计署,而不是由财政部去监督资金的使用?其道理不言自明。另如:股票发行由发行审核委员会把关,而中小股民没有用手投票的权利,所以否决的意见无法实施,导致公司上市就亏损,甚至发展到亏损公司都可以发行、上市的咄咄怪事(如南航)。还如:我们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是否存在长官意志强权指令或暗示的情况?如果没有,最好。如果有,则说明发行体制上缺少市场或民主的透明因素。
目前80%的上市公司都先后被处罚、批评和谴责。而上市公司的业绩滑坡、造假、披露虚假信息、高官逃跑、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如同虚设、关联交易、乱担保、治理结构等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触目惊心。
有人说,不解决股权分置岂不是将来积压的不流通的股份越来越多?但是如果不解决上市公司和管理体制问题,岂不是将来更难解决。还有人说,饭要一口口吃,先解决股权分置。但为什么不先解决上市公司和管理体制这“碗饭”?
为什么股市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管理体制问题等不去解决。而为什么一些人不厌其烦地鼓吹全流通。说穿了,是转移股民的视线,回避股市的实质问题。全流通就是套现。因为它解决不了股市问题。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解决股市主要问题,不要本末倒置,抓小放大,被股权分置分支的问题转移视线。
质疑四、解决股权分置就解决了股市的问题吗?不是
急于解决股权分置的人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认为“股权分置是股市万恶之源,解决了股权分置就解决了一股独大、乱圈钱等等问题”。对此我表示质疑。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仅此解决了国有股由原来的不能流通变为现在可以流通了。而对解决股市其他问题无济于事。
第一,全流通了,只要控股股东不卖掉股票,结果还是一股独大。还是控股股东说了算。如果控股股东继续买进股票,则控股股东的大股东地位岂不越来越大,因而越来越说了算。上市公司是否再融资或曰圈钱,完全由控股股东一槌定音。上市公司首次发行、增发、配股、可转债不会因此停止。我们假如宝钢全流通了,就不增发了?
第二,其实现在即使全流通了,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积极性”也绝对不会降低。比如,长江电力股份允许全流通,仍然无法阻挡申购该股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不管是按发行价购买,还是按面值购买,全流通后,所有股东都可以在上市当天就卖掉手中的股票,回收成本和获暴利的速度则更快。那么,控股股东如果不想控股就可以立即卖掉其股票,如用友软件不用通过2年分红收回投资,而只要利用全流通就瞬间搞定了。其圈钱的速度可谓是“转瞬间就解决了”,马克思要是知道将会多么尴尬!
第三,上市公司经营好坏,与公司管理体制、治理结构、独立董事的作用、宏观调控力度和市场环境、营销策略等等关系极大。与股份全流通风马牛不相及。看看已经全流通的延中实业(现在的方正科技,600601)、ST兴业(600603)、飞乐音响(600651)、爱使股份(600652)和申华实业(现在的申华控股600653)吧,哪一个解决了上市公司的根本问题?而佛山照明股权分置了,1993年到现在,累计分红13亿。可见,全流通和业绩没有直接关系。
第四,有人认为股份不流通,大股东就不关心股价升跌。错了!如果该公司可能发生任何不测(比如银广夏由盈利变为亏损)将导致股价暴跌的话,最先知道这个内幕利空消息的就是银广夏控股大股东。因此,它可以延迟发布此利空信息甚至发布虚假信息谎称盈利,然后他自己悄悄或迅速地卖出股票。之后再发布此利空消息,股价下跌与他就没有关系了。反之,如果此利空消息慢慢消化后或有利好信息(如银广夏资产重组扭亏为盈了)导致股价暴涨的话,最先知道这个内幕利好信息的还是银广夏控股大股东。因此,银广夏控股股东还可以延迟发布此利好信息甚至发布虚假信息谎称继续亏损,然后他自己悄悄或迅速地建仓买进股票。之后再发布此利好消息,此时股价上升与他“的确大有关系了”。可见,全流通了,大股东可能更处于有利地位,他“的确注意”股价了,但是对中小股民反而更不利。
第五,全流通了,上市公司就不犯规了?假如江苏琼花、银广夏等全流通了,就不犯规了?岂有此理。
第六,全流通了,庄家恶意操纵股价坑害股民问题就解决了吗?更不可能,反而可能愈演愈烈。因为全流通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进股票成为控股股东。一旦由不轨之人利用全流通成为某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则他在股市上兴风作浪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七,全流通也无法解决独立董事不独立不懂事问题和中小股民表决权形同虚设,而且没有听证权、话语权和决策权的问题。
第八,全流通更无力解决证券管理体制问题。要理顺证券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这需要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来决定。比如,行政许可法的实行就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一部分证券管理体制问题,取消或简化了部分证券类行政审批等。而这些不是全流通能够决定和理顺的。
质疑五、没有全流通是万万不能的吗?不是
鼓吹全流通的人最初将股市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于股权分置。后来经有识之士的开导,他们也感到全流通无法解决股市的问题。于是又搬出“全流通不是万能的,没有全流通是万万不能的”观点。对此我表示质疑。既然全流通无法解决股市的问题,而且全流通会导致股市的暴跌,全流通只是解决了原来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变为可流通了,何来什么“万万不能”?所以我认为,全流通肯定不是万能的,暂时没有全流通也是可能的。
质疑六、全流通是国际惯例吗?不是
现在我们好多事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就说是国际惯例,不利于自己的,就说是中国特色,我们需要向国际惯例靠齐。那么问一句国外的管理体制是这个体制吗?国外的上市公司是这个状况吗?国外有优先股,优先股是不流通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国有股转成优先股呢?如果跟国际接轨我想管理体制先接轨,然后上市公司治理再接轨,然后再谈股权分置接轨的问题。鼓吹全流通的人总拿国际惯例来唬人。实际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股份公司股份也有不全流通的。美国的股份公司大部分都有优先股,这部分股份就不流通,也没有影响美国股市的发展和其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而美国全流通的股份公司,也有造假和业绩滑坡的。目前有些人不考虑中国的特色,动不动就拿自己的留洋背景、国际惯例唬人,食洋不化,实在是误国误民。请你们记住:美国是资本主义,中国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质疑七、有共赢方案吗?没有
急于解决股权分置的人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方案,给我们绘了一幅共赢的美丽工程图画,实际上这是画饼充饥。最好的方案假设就是国有股白送给股民,我算了,可能是每10股送30股,股市就要大除权。何时能涨权,等吧。何况这种方案根本不可实施。不管换什么词,减持、股权分置等,就是一个概念:全流通。而全流通不管什么方案,都会使现有的盘子增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股市一共有100股,不流通的70股。不管你设计什么方案(送股、配股等。至于缩股不可能,上市公司没有回购资金,国家也不会这样做),这70股都要流通,暂时不流通,今后也要流通。所以,原来30股的盘子就变成100股,多出来的70股就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否则就会稀释现有的股价,股价就会下跌,因此,不管是什么方案,接近8000亿股的国有股从此以后有了随时可以流通的权力,股市筹码必然要增加,股价10元有可能被稀释到1、2元,暴跌是不可阻挡的,这是不以人们和管理层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除非管理层动用大笔资金支持股价。因此,不可能有共赢的方案。
质疑八、股民需要补偿吗?不要
现在有人提出解决股权分置要给股民补偿。我对此表示质疑。我认为要搞清楚究竟谁给谁补偿?是那些持有非流通股的形形色色的人给股民补偿,还是股民给那些持有非流通股的形形色色的人补偿?我认为只要搞国有股流通,就是我们中小股民给他们补偿。假如目前股市共有100股,70股不流通,30股流通。现在要想流通70股,但又怕股价下跌,股民不干。所以编出一个美丽的方案,即:承认含权股然后给股民点股份,如10股送3股或配股等。但是送股、配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另外67股流通。问题很清楚了:给股民3股“予以补偿”,然后让股民补偿67股的差价利润。结果股民得到的是3股小利,而赔进去了67股。最后演变成国有股补偿给股民变为股民补偿给国有股。因此我们中小股民不要什么这些美丽的补偿,如果国有股转为优先股永不流通或50年后再解决或留给后人解决,就是对股民最大的补偿,就是股市最大的利好。当然那些妄图借国有股流通大捞一把的形形色色的人则这辈子别想让我们中小股民给他们补偿了。谁让他们当时想投机买了这些廉价的股票呢?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质疑九、国有股没有流通吗?不是
实际上,自1990年股市建立后,国有股已经可以流通了。前几年,大量的国有股通过场外协议转让,实际就是流通。最近(2005年3月前后),桂冠电力、*ST长岭、燕化高新、ST渤海、ST中燕分别发布公告,都将部分国有股转让。可见国有股可以流通,只不过没有在沪深两市流通罢了。你可能会说,以上是转让,不是流通。这种说法是抬杠。只要有买卖双方,有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就是流通。你非得说在沪深两市买卖算流通,在场外买卖就是转让,那只能算你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至于为什么国有股流通非要到沪深两市流通,表面文章是为了规范,实际是看中了沪深两市的股价比场外高,所以要到此一游赚真金白银。
质疑十、解决股权分置股市就有牛市吗?没有
有人断言,只有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股市就一定能够走入牛市,沪指涨到3000点、5000点不成问题。说这话的人简直是不负责任或根本就不懂股市。股市能否上升主要在于宏观大环境、上市公司的业绩。此外,还有概念炒作和投机炒作。1992年到1993年2月的牛市在于邓小平肯定了股市,宏观环境不错。1996年10月到1997年5月的牛市在于2次降息、15大召开、香港回归的概念炒作、过度投机等。1999年5月到2001年6月的牛市在于宏观环境好、政策利多、题材丰富、概念独特等等。这几次牛市产生与是否解决了股权分置毫无关系。恰恰相反,正是2001年6月开始的国有股减持才导致股市的猛烈下跌。而且至今,每当国有股流通一有风吹草动,多方立即作鸟兽散。所以,国有股流通如果启动,不要说牛市了,能挺住目前的点位都谢天谢地了。
质疑十一、鼓吹解决股权分置的人是为国家、股市、股民着想吗?不是
鼓吹全流通的人装扮成忧国忧民的样子为政府出谋划策解决股权分置。但他们内心深处有不可告人的阴谋,现在必须揭穿2个阴谋:
第一个阴谋,即:鼓吹全流通的人,有2种。一种是的确从股市的角度想解决问题。(本人1993、1995年就提出解决。当时和现在形势不同,当时股票供不应求,国有股流通大家愿意买。但当时国家不愿意卖,怕国有资产流失)还有一种就是持有国有股的人或公司。早在1985年到1993年期间,股份制企业发股票比较随意。所以有些人通过关系、权力,或以各种名义(比如亲戚办的公司等)购买了大量的(有高达几十万股或更多)、廉价的(几毛钱甚至白给的)、无法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这些无法流通的股票已经“砸在”他们手里许多年,最希望流通的就是他们。自从2001年管理层表示要解决国有股流通的问题,最兴高采烈的当属他们。面对高高在上的股价,他们可以借此流通大捞一把了。而管理层本身的确是好意,想解决股票不流通的问题。不想被这些人利用。如果全流通的套现资金归属国家我们股民也认可。但是这些人想借此在股市上获暴利我们不能让这个阴谋得逞。有些所谓的学者拼命鼓吹早点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不大力呼吁解决管理体制和上市公司的各种问题,而转移股民的视线,误导股民和舆论,大肆宣扬“解决了股权分置就可以解决股市的其他问题”谬论。这个阴谋必须揭穿。
而且可以断定,真实行国有股流通,国家持的股份不一定马上卖掉,比如青岛海尔的大股东海尔集团不一定卖掉股份。首先是这些私人持有的十几年的国有股(比如他们手里有青岛海尔的国家股、法人股)会趁机平仓逃跑,留下股民的亏损累累和股市烂摊子让政府收拾。
第二个阴谋,即:如果解决股权分置,则每个上市公司要有自己的方案。有些人以帮助设计方案为名收取50万到100万元的设计咨询费。现在有接近1500家上市公司了,因此约有7.5亿到15亿元的大金矿等待挖掘。如果能“帮助”100家上市公司设计所谓的方案,就获暴利5000万到1亿元。可见他们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要解决股权分置了吧?他们正在贪梦地张着大口准备大捞一把呢。
从以上2个阴谋可见他们之所以煽风点火迫不及待地要求管理层痛下决心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完全是想达到个人暴利的发财的目的。至于国家大局、股市稳定、股市亏损等一系列火灾险情,他们点火后,救火的事都交给政府救火队了。可见用心险恶。
质疑十二、现在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最好时机吗?不是
面对连续不断下跌的股市,还有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声嘶力竭地呼吁“现在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最好时机,政府要果断”等等。实际上他们也怕股价下跌,真要下跌到1、2元,导致他们手中的国有股无利可图,所以他们比谁都积极和着急。我认为这些人想做发财梦都疯了。我想中国股市的所有问题一定要在发展中解决,发展就是上升,上升就是股民能够解套、赚钱。否则一切免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2000年30亿股转配股的解决,管理层没有任何方案,就是宣布说两年内解决,然后很正常的逐步逐步将其释放出来,结果提前一年就解决了,股市也没有受到影响。为什么?因为当时股市处于上升期间,所有股民都赚钱了。如果我们能解决好上市公司和管理体制问题,中国股市就会处于上升通道,沪指如果能涨到3000点、5000点,到那时,不需要任何方案,国有股抢着要,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但是现在,绝不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时机,更谈不上什么最好时机了。
质疑十三、国务院提出的就不能改变吗?可以
有人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国务院提出的。但是当时减持国有股也是国务院提出的,后来顺乎民意果断停止了。现在也可以果断停止嘛。我们的财政政策不也由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积极财政政策再到稳健财政政策吗。任何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此外,《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这里没有规定具体的解决全流通的时间表。而且《若干意见》中提到要“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目前各方没有共识的共赢方案,连过去按净资产流通的方案都随着上市公司跌破净资产而付诸东流。况且全流通又无法解决股市的问题,结果讨论来讨论去,遭殃的是股市跌到1200点下方惨套了一批批股民。所以,顺乎民意,考虑股市现状,国务院应该改变政策,暂时搁置股权分置问题。
质疑后的强烈建议
1、既然全流通解决不了股市问题,又害得股市下跌。所以我们最好按邓小平说的,这一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给后人解决。现在应该果断宣布50年内国有股不流通。
2、如果管理层一定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那么我提议将国有股转为优先股。因为优先股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永不流通,这样做的最大好处:
一是保证了国家股权的安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还可以保值增值。因为优先股的大股东享有分红派息的优先权和财产优先的处置权。
二是激励上市公司的国有大股东们更加关心经营业绩,否则他们就享受不到分红派息的优先好处。国外真正的绩优公司都不愿意将自己的股票流通,而采用优先股的形式。我们上市公司的国有大股东们如果对你持有股份的公司业绩有把握的话,为何不愿意采用这种好形式呢?要不就是不明白优先股,要不就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持有股份的公司业绩心里没底。再不就是想通过国有股流通换点钱花;
三是堵住了或曰彻底粉碎了某些人砸在手中十几年的国有股股票想利用国有股流通大捞一把的阴谋。所以我们看到那些鼓吹国有股流通的所谓学者们从来就不提出优先股的方案,难道他们不明白吗,不是。真要实行优先股的方案,这些人买的国有股永远砸在他们的手里不能套现,他们也不能为上市公司设计方案捞钱了。他们就无法利用股市获得暴利了。可见他们不提优先股方案,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私利。
四是股市最大的利空病毒被杀掉,如果管理层再加上其他利多举措,股市一定会稳步上升。那时全流通自然而解,股市各方都会实现共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丁丁的兰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