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的一场“自娱乐”秀
──驳对政府平抑房价政策的颠覆性言论
巫继学[人本经济学-自主劳动网.中国经济学(www.economics.com.cn www.wayee.com )互联网首发]
4月23日晚上,名为“中国房地产发展前景”的论坛在海南省博鳌如期举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这场论坛就迅速演变成一场房地产商对经济学家的大批判,核心即是“中国不存在房地产泡沫”。 融创集团董事长孙宏斌:学者是胡扯;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政策存在一面性;华远掌门任志强:后续需求强劲。(2005年4月25日,《北京晨报》)
此间,房地产商可谓出奇一致地众炮齐轰经济学的房地产“泡沫”说,然而,他们究竟轰到什么,莫非轰到的竟然是房地产价格高企本身?其实,房地产商们正是在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以及学者们的议论中感到了危机,感到大局可能不妙,而惴惴不安。以我的揣度,他们事实上是想与政府的政策进行一番博弈与较量。当然,这是他们的权利,是价值规律赋予他们的权利。
他们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泡沫问题,他们的潜台词是不希望政策打压房价,学者们不要帮倒忙。他们希望房价继续保持在目前这个高位,并且扶摇直上。我以为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自娱乐”表演,说是一场集体“意淫”房地产秀也不为过。
学者有时也会胡扯,学者中也有胡扯的,但这一次学者们几乎一致质疑当前中国房地产的房价高涨泡沫却是正道。孙宏斌董事长以天津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供小于求的事实为例加以反驳,且不说他的这个随机抽样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也不管他说的需求是否是有效需求,甚至撇开他作为房地产商利益身份可能带有的偏见不说,试问房价可以离谱地超出成本吗?价格的基础是价值即成本,价值规律对于价格的校正可能不是即时的,但却并非是无限放任的。政府有时扮演校正的角色,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例。下面一则消息可见一斑:“一家银行的行长面对媒体,痛批房地产‘暴利黑幕’。据他说,综合成本仅仅每平方米1.2万元的商品房,开发商定的售价居然高达每平方米3.8万元。”[1] 如今,由于有经济学家的参预分析,暴利黑幕已经成为路人皆知的事情了。
如果说孙先生的言论还试图讲些道理,刘晓光董事长的一出说法则令人大感意外。他怂人听闻地说:“中国住房的消费需求是殷实的,如果破坏这个需求,后患无穷。” 住房需求是否“殷实”,市场会最后给出结论。果真“殷实”岂是能够破坏得了的,能够破坏的需求能算“殷实”?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刘先生想要抨击的是金融政策的“一面性”。一面性,即人们熟知的对房地产开发的紧缩“银根”政策。回顾历史,四大商业银行的“金融黑洞”至今令人不寒而栗。没有人怀疑,房地产贷款中死账、坏账,对于形成这个黑洞所起的作用。我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房地产开发中符合现行政策的贷款也被刘先生称之为的“一面性”给扼杀掉。
以专为富人盖房而闻名的远华掌门人任志强,却远比前两位的言论平和许多。他认为,日本在金融危机泡沫最厉害的时候住宅对GDP的贡献率仍然在12%以上,中国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后续的需求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替代的。仅仅用对GDP的贡献率来说明问题,似乎显得单薄一些。说句不中听的话,性行业对GDP的贡献也不少,在中国扫黄打非的罚款,在某些领域一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那也能说明价格高企是合理的,是必须的。至于说到需求,我还是要提醒诸位房地产的老板,必须要认真分析需求的有效性,以及需求的时限性。否则,正如我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所说的,谁将是房地产击鼓 传花游戏中的背运者,还说不清呢[2]!
在暴起暴落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中,谁都很难猜出这朵带刺的玫瑰最后落到那个背运者手中。在房价高企的今天,面对旺盛的购买热情,我倒是想提请购买者归于理性,因为这朵刺玫握在谁手,谁将承担着房地产开发链中的风险。同样,对于房地产商来说,必须对开发进行全程营销策划,务必不可追涨而强力开发,油水快流。
------------------------------
[1]《房产开发商应按成本定价吗》,《北京青年报》2005年4月6日
[2] 《房地产击鼓传花花刺谁手?》红网,http://hlj.rednet.com.cn/Articles/2005/04/687382.HTM。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