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骗子致敬
何必
小韩是今年广告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找得很顺利,做广告策划,头三个月是试用期,每月工资1500元。可没料到三个月后,公司把她辞退了。小韩说:“我刚开始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行,结果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倍他们当作策划成功案例给刊登出来,朋友们遇到类似事情也很多。”小韩就这样给那家公司当了三个月的廉价劳动力,她很气愤,因为这不仅打击了她个人的自信心,还耽误了求职时机,她只好重新开始四处奔波。而另外一位小耿耿郁闷了。她在招聘会伤应聘的工作是宾馆前台,但去后就以体验岗位的名义倍安排去打扫卫生,结果干了5天,宾馆告诉她不适合只能作罢,不给钱,宾馆继续招别人。耿小姐一打听,和她一起搞卫生的都是来应聘前台的,事后她去招聘会发现这家公司还在招前台,她就纳闷了,一个普通的宾馆哪用得了那么多前台阿,而且那么长时间怎么都招不到合适的呢?显然,一个接一个的应聘者都成了他们一分钱不用花的清洁工。杨兆全律师认为,小韩和小耿所应聘的公司明显违反了《劳动法》,在试用期员工也应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还有在试用期也应该支付工资,工作不应该低于北京最低工资标准。(2005年6月18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从本周一的13日开始,该节目就连篇累牍地报道招聘陷阱现象。通过节目向观众征集这方面的经历、体会、感受和得失。
其实,该节目也在征集有关道路交通中的陷阱、噪音污染等,同样得到了观众非常热烈的反馈,每个题目都动能得到数以千计的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基本上,北京东西南北城郊就没有什么好地方,太多的匪夷所思之处明晃晃存在于这个首都。这样的素材量大概完全可以支持起一个专门的道路交通或环保节目了,而且如果全部确认并拍摄,那就是个电视系列片。
考虑到光发牢骚于事无补,17日,该栏目讲这两个题目下观众反馈的内容分别交给了北京市交管局和北京市环保局,接受方都很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并公开表示要及时认真处理。虽然北京市环保局强调,居民之间噪音污染治理方面国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法律规定,迄今为止还只能是居民之间彼此多体谅包含,凡事多位他人着想,听起来又是个法律缺位,让居民自己忍着点,不过好歹这也算是公众通过媒体向各方表示不满与疑惑,并还真有了表面上的回应。
可这个招聘陷阱该向哪个政府部门转交呢?还真没辙,到现在也没找到可靠而合适的下家。
我们当然可以根据劳动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说试用期双方应该签订劳动合同,比如劳动合同期限不满六个月不得设试用期,满六个月不满一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满一年不满三年试用期不饿超过三个月,满三年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换言之,试用期长度最多不能超过六个月。但现实状况是,对于几乎无处不在的违反劳动法的企业行为,作为应聘者又能怎么样?或者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越来越时髦而盛行,违法成本越来越低廉而守法成本越来越高昂,让应聘者如何躲避这前赴后继的骗局?
本周前半段,节目里播出了招聘单位伙同培训学校对应聘者进行什么房地产销售资格培训,并在培训完毕向学员颁发一个什么证件,该证被房地产行政部门认定为无效证件,但培训费用自然是一分钱也少不了的,交了钱进行了培训,但工作却没了踪影,实际上,所谓招聘就成为学校招生办班的幌子。对于这泪培训班,能到哪儿去告发举报?记者采访结果,北京市各政府机构没有部门管理此事,不管是教育还是劳动抑或工商都如是。
另一个招聘单位就更为明火执仗气势汹汹。以本单位招聘比如水暖工之类的技术工种为名,向很多应聘者每人收取150元登记费和500元抵押金,就保证其在推荐的单位工作;可当应聘者前往上班地点时,却被推了出来,说这里根本不招人;应聘者返回交钱处,遭到呵斥谩骂,再次在隐瞒身份的记者陪同下前往交钱处,招聘方感觉非常诧异:别人都是来要了一次无果就不再来了,这个应聘者怎么胆大包天还敢来第二次?在暗访中,那个招聘方的东北人直言不讳:“你去告吧,爱去哪儿告都行,甭说外地人,北京人怎么了?也照样骗,就骗了,你能怎么着?”
骗子们(这后一个经历中的则更像是个强盗)竟然嚣张到了如此地步,也真是给如今法制化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你能怎么着?”话说得那么硬邦邦掷地有声,刹那间让人都怀疑到底谁合理合法谁理屈词穷。看上去,骗子们更像是有恃无恐,响当当地向着这个国泰民安的社会发出着充斥挑战与不屑的吼声,而被抢劫与霸占者却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产与劳动被蹂躏却无理可讲故而被迫节节败退的份儿。
这个应聘者也不是没去政府部门告过,劳动局的答复是这个单位并不是正规职业中介,不归其管辖;工商局的答复是这个单位顶多是超范围经营,至于骗取钱财的事不归工商部门管;公安局的答复是他们也管不了这种事,只能找法院。还是那个杨律师认为,如果这些应聘者联合起来,就可以构成被诈骗数额巨大起诉该单位。
也就是说,小额被骗是个干脆没辙的事,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的社会对于小额诈骗实在就是听之任之。
节目后点评作,无论是什么单位,只要在招聘时收钱,基本上就可以认定为骗子公司;而更重要的是,这事不归劳动局、工商局、公安局管,但如此光天化日下的劫掠总该有什么部门来管管吧?不至于说这种无法无天的行径却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被欺骗者倒是活该怯生生地倒霉了?
所以,在招聘陷阱方面的观众反馈来势汹汹,节目组却根本无法转交给政府的任何部门。像笔者这样这大半辈子已经被骗得呆傻昏庸无可奈何的弱势群体一员,看到兄弟姐妹们被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欺压盘剥,却没有任何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政府部门出面干预制止管束杜绝这雷丑恶行径的密集遍布丧心病狂,最终还是只能劝诫同类们要小心翼翼仔细斟酌,千万别上了那些丧尽天良且诡计多端的骗子们的当;而且,目前社会治安状况日益恶劣,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群体越来越多,如果自己被骗得还不是那么家破人亡,只能得过且过,反正,政府不管,法律不管,舆论呼吁已经是老生常谈并且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到头来还只能是自己保护自己,虽然心里堵得慌可却也别太殚精竭虑冥思苦想,只当是为了这个和谐社会又奉献了一把。
开篇两个女孩的遭遇,还是映衬着如今职场之中的混乱状况愈演愈烈。想必,那个小韩由于是职务发明,很难向窃取其智力劳动成果的公司讨还报酬;她那些“朋友们遇到类似事情很多”也只能忍气吞声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那个小耿则更惨,白白给那个宾馆当了5天一文不名的保洁工,在宾馆以招聘前台为名的骗局中与众姐妹们一道当了一次傻瓜。
其实,从观众提供的应聘经历看,几乎全部都有过被骗的遭遇。有观众说近一段时间已经被骗7次,而另一个则说光是在最近一个月里就被骗4次。我们看倒这杨的内容,是该取笑这些老实巴交的应聘者怎么如此没有记性总是在原地跌跤,还是抱怨如今劳动力市场上骗局是如此花样翻新防不胜防?
时下,中介等于骗子已经是为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的概述。原本,中国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已经成为21世纪最大的社会问题,如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人力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是摆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界面前一个异常重要且急不可耐必须认真而全力应对的问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认为,从80年代到90年代,一部分人的社会心态发生变化,开始产生挫折感。如果将来老的失业群体抗拒的方式是上访、静坐、拦车,那么新失业群体将会是扰乱社会治安,甚至是犯罪。
从观众反馈情况看,应该是各年龄段的应聘者都有。其中,应该是包括“老的失业群体”和“新的失业群体”,在就业压力本来就很大的情况下,还屡屡被职场中比比皆是却无人问津的骗子们搜刮掉为数不多的钱财,或者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及其成果,同时政府则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进行着行政不作为,整个社会缺乏对就业者的救济观念与手段,任凭这种诈骗钱财或强行霸占应聘者劳动成果的做法大行其道并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造就格雷欣法则的普遍恣意横行霸道。
对于这样的社会,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充其量,只有向骗子顶礼膜拜的空间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