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被捕和出场费风波可能是精英集团舍车保帅之计
顾雏军被捕和后来的张维迎等人的出场费风波,我当时的直觉是感到事情有点蹊跷,但究竟如何蹊跷又说不出来。今天和网友讨论精英们的改革谋略,忽然有所领悟,产生了这个猜测。
主导改革的主流精英集团自己的人对改革过程有两个经典总结:一,目标定的是天津,但开始不对大家说是去天津,而说要去廊坊,等到了廊坊再说去天津;二,有的事只说不做,有的事则只做不说。
综观改革的过程,我们得承认,他们不愧是精英,更准确地应称之为“精阴”,又精又阴,他们干得很漂亮。实际上,他们做的比自己总结得还好,火车过了廊坊,他们也没说要去天津。现在,改革号列车已经进了天津郊区,很多人还没明白过来呢。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主流精英集团的智慧。
当然,人再精也有出错的时候。郎咸平事件就是一例,在这一事件中,顾雏军和主流经济学家们都违背了前面提到的两条。顾雏军在郎咸平做演讲揭露他之后,向法院起诉郎咸平,犯了大错,导致媒体广泛报道(新闻界有规定,只要是法律事件就可以报道),把事情闹大了。而主流精英集团也跟着错上加错,竟然想保顾雏军,所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面开会做报告,而且定的调子很高。结果还是镇不住局势,这时候,精英们大概就明白过来了。你们想啊,郎咸平抓住的是顾雏军的财务漏洞,你再怎么巧舌如簧也难以遮丑,硬要去保只会连累了整个改制大局。所以,此时对精英集团来说,采用弃车保帅的弃子战术才是明智之举。把已经臭了的顾雏军扔了,才能甩掉包袱,继续推进改制大业。因为他们可以说:那只是顾雏军个人的问题,而不是改革的问题。
有人说,顾雏军倒台是以为关系没做到家,我认为这种说法说不过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面,将其定为国企改制的象征,这还没做到家吗?如果不是精英集团主动放弃他,在事件闹得这番地步的情况下,要把他搬倒需要有很硬的后台,这很硬的后台搬倒了他,肯定不能就此罢手,因为按照已经定下的调子,顾雏军成了国企改革的象征,事情又闹得这么大,如果要搬倒顾雏军,就是直接撕破脸皮,与精英集团及其后台正面冲突,成为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只能是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到底,而且必须有绝对获胜的把握,否则就不成功则成仁了。如果是这种情况,无论哪方取胜,我们一定会看到激烈的斗争迹象和高层的某种变故。但是,顾雏军倒台后,我们看到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张维营还是那么狂;张文魁则自信的说,虽然顾雏军倒了,但他张文魁并没有错;而国企改制则仍旧稳健地向纵深推进。而且,很值得注意的是,顾雏军被捕是在郎咸平风波一年后才发生,这也是很蹊跷的。顾雏军的财务问题是比较容易查的,如果要倒顾雏军最好就是趁热打铁,尽快动手,但郎咸平风波却渐渐平息了,顾雏军安然无恙,一年后人们已经议论得较少了,也不对搬倒顾雏军抱希望了,即使不倒顾雏军,人们也无奈地接受事实了,只是对国企改制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和愤慨,这时候却传来了顾雏军被捕的消息。以上种种情形,只有顾雏军是被主动抛弃的情况下,才最有可能。
所以,顾雏军被捕是精英集团出于全局考虑主动放弃的,目的是消解由于顾雏军而对国企改制留下的恶感和愤慨,引导公众把顾雏军事件看成是顾雏军本人的问题,而不是改革方向、政策的问题,摆脱顾雏军事件对国企改制本身的连累,甩掉包袱,以便继续推进国企改制。
而且,顾雏军被捕后,网上传说的主流经济学家在保顾研讨会上的出场费的风波,是件非常蹊跷的事。这则消息来路不明,后来被证明只是一则传闻。其实,经济学家拿出场费已经是尽人皆知,连非主流的杨帆也公开承认自己也拿出场费,只不过拿得少得多而已,所以即使事情被证实,对主流的杀伤力也有限,更何况被证实是传闻,这使很多撰文声讨者有些尴尬。尤其重要的是,这件事完全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主流媒体和网络舆论都不再关注国企改制本身了。还有,当时讨论出场费时,人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张维迎身上也是很蹊跷的,因为张维迎恰好是没有出席那场研讨会,所以即使出场费的帐单真的有,也不关张维迎的事。那时别的主流都不说话,张维迎却很活跃,还声称要告,后来又不了了之。所以,整个出场费风波,人们没抓住他们的任何实在的把柄,但公众的注意力却全被吸引走了。整个事件快成了花边新闻了。
从总体效果看,精英们用弃子战术,以局部牺牲,把顾雏军的问题与国企改制的方向政策问题分割开来,扭转了由于起初失误造成的全盘被动局面,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为他们继续推进国企改制创造了条件。
我们坐的这辆改革号列车,在乘客们与司机们争执、喧嚣了一阵之后,车厢内又归于平静,司机们又恢复了以往的工作习惯,火车坚定地驶向既定的终点站。。。。。。
我认为,非主流的同志们在这件事情上是有些失误的,反思一下对我们有好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