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代表我国谈判的商务部。
商务部即原来的外经贸部。
在中国,能进政府机关里是些什么人?曾经有朋友做过这样的描述,是不是事实,大家自己判断。
“其实在机关里不外乎三种人:
一是退伍军人出身,这种人不懂专业,因为他们的强项是打仗、抓人和政治教育;
二是从其他部门转过来,这种人也不懂专业,因为机关里有规定,在同一部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在规定时间应该换岗,主要原因是害怕拉帮结派;
三是从正规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这是近几年来的政策所导致的。但是,考公务员不是你想进就进的,没有背景的很快在面试中刷掉,只有有关系的才能进入。而这部分有背景的大学生即使是专业出身,成绩一般也是不好的。
至于有些人认为那些能够作细致分析,精辟论理的人可能是机关工作人员,这个理解是片面而又幼稚的,因为机关里没有这种精英。机关里大部分工作人员连上网都不会,打字都不会盲打,你怎么能指望他们写文章呢?”
事实是不是如此糟糕呢,本人观点虽不中亦不远矣。基层机关或许问题更大,高级机关情况好些。经贸委从来是朝南坐的,当年在未加入WTO前,每年掌管着所有出口配额的发放,这就是钱啊。好比古时候庙里舍粥,一人一勺,看着顺眼多加一勺,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
现在好了,加入WTO后,本来最大量的纺织品配额一下子没了,这批人顿时失去了主业。从这种角度说,如果未来重新设限,对机关工作人员倒未尝不是好事,因为他们又有了极大的权力。
行内的人都知道,从事国际贸易的优秀外销员,年薪不可能低于一百万,这批人是专家。但在和欧美的商务谈判中却看不到这些人的身影,却由长期坐在机关里的人士出面谈判,首先就是不专业,这仗怎么打?本人恰有一老同学在商务部工作,乃北大法律系硕士毕业,但问题在于,不管学历多高,都没有实际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正应了一句话:纸上谈兵。
这次商务部赴美谈判前夕,还急匆匆的向全国各大出口企业征求意见,态度虽然是好,不过这未免有些临时抱佛脚。谈判人员甚至连窗帘一共有多少种类、多少款式、多少配件都搞不清楚,谈判中能做到有理、有力、有节吗?谈判的主导权拿不到,那还不是按着人家的路子走,最多在小地方争取回一点利益。
事实上从WTO谈判开始,欧美国家在第241特保条款上就是留下伏笔的,中方当时的谈判代表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就是谈判的重大失误。说白了当时就是认为人家是写写带过的,因为这里面并没有实质内容,只是一个很模糊的语句。可事实上这是一个陷阱,因为没有任何内容,是句模糊的话,就可以给它下任何定义!
有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人士指出,商务部按理最迟在去年秋季广交会期间就应该对纺织品放开配额后的局面加以控制。
事实上商务部仅仅在年初突然对部分服装类产品出台了一个增收出口关税的措施。(这个措施基本属于无效措施:首先不是控制数量,只是每件衣服征收0.2元人民币出口关税,连外行都知道,这哪怕对最低档的服装都够不成实质影响。而且由于措施出台的很突然,并没有预先通知,这笔钱等于全部转嫁到国内厂商身上,对外国进口商无任何影响)
今年上半年,原配额产品由于没有任何监控,蜂拥而出,部分类别增长甚至以十倍计,正好给了国外坐实了借口。如果仅是百分之二、三十的有序增长,欧美断无理由采取特保措施。更有甚者,美国借机把一些非配额产品也拉进了特保圈子,造成了现在对国内纺织业的沉重打击……
中国在多个领域开放,付出了沉重代价加入WTO,为了能够得到同等自由销售自己产品(纺织品为主)的机会,而如今被人一拳打了回来。
纺织品或许将是永远的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