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关于中国经济的对话-------7

袁大成 · 2005-12-05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关于中国经济的对话----VII

袁大成

乙:     讨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就不能不谈中国的对外开放。几乎从改革一开始,对外开放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就成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一九八七年,中国的理论界更提出了“走国际大循环的路子”的响亮的口号,并具体地提出了以“沿海为弓,长江为箭”的设想,以促进中国经济朝外向型经济的转变。这一口号和设想立刻得到了中国领导层的赞同。中国政府及其经济学家们相信:凭借着中国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一定能使中国的产品象拳头一样地打入国际市场去,从而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总之,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这些年来,特别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走“国际大循环”的路子,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此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好评。

甲:   中国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要把中国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主要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第一个因素是近几十年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属目;而这几个国家的经济都是外向型的。因此,中国试图也模仿日本和“四小龙”的经验,提出要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了。第二个原因则深深地隐藏在中国经济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之中。我们在<对话III>中曾分析过: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在企业式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思维方式的统治下,整个国民经济由于一味追求产出大于投入的高效率,怎样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失衡,使得中国经济因为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而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这种经济失衡必然会驱使着中国经济迟早要象当年的英,法,德,日等国一样去拼命开拓外部市场以实现均衡。实际上,这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统治而造成的整个社会经济的不均衡 —— 正如我们在<对话III>中所指出的那样 —— 正是长期以来的中国经济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因此,尽管在改革之初,中国也曾提出过学习南斯拉夫,匈亚利等国的经验,然而,由于这些经验没有触及到中国经济中所存在的任何基本问题,所以并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后来,中国又转而学习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来搞外向型经济,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我看来,这显然是和中国经济因此突破了国内市场过于狭小的限制,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失衡得以缓解有关。的确,中国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的迅速增加是和中国产品作为“拳头”产品大量地涌入国际市场分不开的。然而,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讲,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并非是更佳选择,尤其对于中国目前这种不惜代价,近乎发狂般的“外向热”讲,更不可取。

乙:     这又是为什么呢?既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国都可以靠外向型经济发展起来,为什么对中国就不可取了?很难想象,在商业如此发达的时代,一个国家没有了出口和国际贸易,其经济如何实现增长?

甲:    不要把出口和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作用看得那么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星际贸易,难道地球经济就不能增长了吗?

       至于日本,亚洲“四小龙”那样的国家和地区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是有其原因的。一般来讲,需要靠外向型经济来维持和发展的国家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日本,亚洲“四小龙”及其它一些情况类似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有的除了人力和阳光那样的一些资源以外,其它自然资源都很贫乏;它们所需的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都依赖于进口。因此,处于这种情况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外向型经济无疑是应该的,也是迫不得已的。实际上,这样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象一些大工厂一样,只有在国际市场上靠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国际大循环”才能谋生。然而,即使如此,这些国家也没有搞得象中国那样,为了向国际市场倾销自己的产品而硬要维持什么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否则,跑到日本去的中国船民,被遣送回国时就不会声嘶力竭地高喊:“我是越南人,不是中国人”了!

       

        第二种类型是自然资源比较单一的国家和地区,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等。这些国家有的虽然富有象石油那样重要的资源,但是,石油却不能喝,也不能制成钢铁,水泥等等那样的基本工业原料。因此,这样的国家需要外向型经济也是应该的和迫不得已的。

      

         第三种情况是人口过少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有的尽管资源丰富,但由于国内市场过于狭小,就没有必要从飞机到轮船什么都要靠自己来制造,相反,它们若发展一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出口换会自己所需的其它产品,将比一切都靠自己生产更经济,更合理些。

   

         中国就不同了。中国既不象日本,亚洲“四小龙”那样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也不象中东产油国那样资源过于单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齐全,并且具备了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大国,为什么不能以自己本身内部的需求来主导经济的发展,却要拼命维持廉价劳动力的所谓优势,去向海外倾销自己的产品呢?

乙:  中国人没有钱啊!不外向哪儿来钱呢?这些年中国沿海地区多亏了外向型经济才富起来。如果没人买我们的东西,中国不就更穷了?

甲:   你所说的情况正表明了我们在《对话III》中所指出过的中国经济中的具备问题之一,即:中国经济本身的不平衡性矛盾。我在《对话III》 中已经指出: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及其经济学家们一直沿用工厂主式的思想来指导中国经济,一味把国内群众的工资压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上,从而破坏了中国的国内市场,使得中国经济无法在国内市场上实现均衡。这种由于一味追求更高的剥削率而造成的经济失衡,在过去使得中国的社会生产变成了一个面向仓库的“积累狂”,在今天又驱使着中国的生产变成了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狂”。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肯花钱雇人把国内群众买不起的过剩产品倒入海里,都可以刺激生产的运转,那种以及其低廉的价格“优势”大举向海外市场倾销的办法,当然总比让生产陷入停顿“好”点了。

     

      如果要说这是中国人没钱买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多点钱去购买呢?如果要说中国人钱多了就会引起物价上升,通货膨胀,,那么,把产品不遗余力地倾销出去,不一样要在国内市场上造成商品短缺,物价上涨吗?既然中国有那么多的产品急于外销出口,既然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上还低的可怜,那么,为什么还非要等把中国的产品大量地廉价倾销出去以后,中国人才能富一点呢?

      

           问题的实质在于:正象任何一个工厂主都要拼命设法压低其工厂的工资成本一样,满脑子工厂主式的思想“原理”的中国政府及其经济学家们当然要把中国劳动力的廉价当作“优势”来保持了。因此,在中国政府看来,既然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们已经能靠那点糊口的工资活下去了,再给他们多点钱去把自己的产品买走,岂不是多此一举的浪费!既然中国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售出后所捞回来的钱本来就是中国政府自己发出去的,那么,这样的捞钱方法岂不是毫无疑义的循环?还不如把产品卖到海外去,即使卖得再便宜,那也是外汇啊!难怪中国政府要那么着迷“有本事应该去赚外国人的钱”这一类“响亮”的口号了!

    

          至于说什么中国的产品如果不出口,中国将更穷,那不过说明了中国经济还没有摆脱资本主义企业经济的窠臼。实际上,在中国这样疯狂的“外向热”的驱使下,中国经济将会变成一个对外出口的大工厂,一个驱使着无数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厂。这样反而会使中国的生产水平同国内群众的消费水平相脱节;因为,既然那种一味追求剥削效率所造成的经济失衡可以通过对外出口来消除,那么,中国生产的发展就更没有必要同国内消费水平联系在一起了。事实上,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仅纺织品的出口额每年就达一百亿元以上;然而,也就是在一九八六年,我的一位同事去湖北鄂西出差,却看到那里的农民们由于没有被子盖,晚上冻得只好和猪睡在一起!与此同时,中国每年都有许多纺织厂因为外国人的衣服太多了而陷入困境。结果弄得许多中国人更加相信:没有外国人来买中国的东西,中国就更穷了。的确,中国这样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向国际市场大力倾销中国产品的所谓外向型经济道路,将使中国经济越发陷入因自身的不平衡性而越发依赖外向不可;而中国经济越要外向,就越需要保持劳动力廉价这一“优势”,从而使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性矛盾更大,结果形成一个循环。如此下去,中国最后可能落到一个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民依然贫穷的境地。因为,这种贫穷正是中国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保持廉价“优势”的前提。

乙:     你不要忘了:出口可以换回外汇啊!外汇不就是钱吗?有了钱怎么会穷呢?难道外汇收入不可以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吗?再说中国的发展需要资金,没有钱中国怎能发展呢?中国沿海地区在这些年间的发展,不正是靠了外向型经济才取得的吗?

甲:     如果在古典重商主义经济学家们看来,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那还多少有些道理。因为,在那个时代货币不但是交换的媒介,而且作为金银,它还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当金银继续充当世界货币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这种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升值;因此,金银货币还是一种可升值的储藏手段。但是在今天脱离了金本位制的纸钞,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而大量地印出来。如果中国的出口只是为了赚取被称作“外汇”的纸钞,那么,任何国家都乐意做向中国出口纸钞的出口国。当然,中国也可以用这种纸钞来购买其它国家的商品。但是,问题正在于:象中国这样靠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的作法,必然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自处于被剥削的态势之中。因为,当中国拿着靠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辛苦挣回来的那点外汇来到国际市场上时,由于其它国家并没有中国那么廉价的劳动力的“优势”,所以,中国购买这些国家的商品时,当然无法指望这些国家的产品的价格会象中国的产品出口时那么低廉。举例来讲,比如,中国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已经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彩色电视机,同时,中国也从国外进口彩色电视机,如荷兰的菲利浦彩电,日本的索尼彩电等等。由于中国的工人们的工资只是荷兰,日本等国的工人们的工资的百分之一,假定这种“优势”使得中国制造的电视机的成本只是荷兰和日本的电视机的成本的十分之一,那么,即使中国以100%的利润的价格出口自己的电视机,而荷兰和日本仅以成本的价格向中国出口它们的电视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也只能每出口五台电视机才能换回一台电视机。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在同类产品的交换中,这里面所包含的不平等性质看得比较清楚。然而,在不同种类的产品的交换中,这种不平等性依然存在。这种不平等交换有两个内容:第一是劳动时间的不平等交换;就是说,在这样的交换中,实质上是用中国工人们一个月或者更长的劳动时间去同高工资国家的工人们一天或更短的时间相交换。这样的交换关系将注定了中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大大低于高工资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怎能不穷?第二个是物质资源的不平等交换;就是说,中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格外低廉,使得中国出口大量的物质产品所得到的外汇只能买回其它国家很小量的物质产品,从而使中国在物质资源上受到其它国家的剥削。长此下去,中国怎能不穷?事实上,中国的产品经过远洋运输,加上关税和外国老板们的利润等等之后,出现在国外的零售店里的最后价格,还使得国外的消费者们感到惊人的便宜。不管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出口这些商品时所获得的利润率有多高,这些利润,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们的血汗。这只要看看那些生产出这些产品的苦力们,在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环境中,怎样挤在仅几平方米的住房中过日子就可知道了。然而,尽管中国劳动力的廉价几乎是举世难匹的,在疯狂的“外向热”的驱使下,中国的许多产品还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外出口。在中国政府对出口企业以各种形式的补贴的大力支持下,许多企业不管以多么亏本的价格出口,也照样可以从国内的补贴中捞回来。联想到中国国内物价腾飞下的小民百姓的艰辛的生活,这种不计代价的出口狂热就过于本末倒置了。

      

             如果说,这种疯狂的对外倾销可以带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必须的资金,那么,这种办法即使在可以成立的范围之内,也是绕了一个弯路。我们在《对话I》中已经提到过:如果中国经济因缺钱而无法发展的话,那么就应该再印些钱以供需求,这就象其它商品方式短缺,如果有条件可以制造出来,就应该去制造出来一样。既然中国有权发行自己的货币,为什么还要因为缺钱而弄得中国经济无法发展呢?

      

          其实,在我看来,既然现在的中国这么爱美元,那么,即使美国因此变成一个钞票出口国,对美国来讲真不算坏事。只要美国保持其高工资的“劣势”不变,并以延长其工人们的假期的方式来解决失业问题,那么,其它国家,比如中国,拿着靠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辛辛苦苦挣来的美元来到美国的市场上时,就会发现:还是把那些由中国出口去的商品买回去“转内销”更合算。

乙:   但是,中国的发展需要外国的技术啊!中国只有通过外向型经济赚取了外汇,才能购买外国的技术。中国现在凭着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大力出口换汇,也是为了进口技术,从而是中国经济能更快的发展所采取的有效办法。中国经济今天之所以还不够发达,人民之所以还很贫穷,不正是由于中国的技术落后所造成的吗?

甲:   如果中国要从国外引进技术,那么,谁也不会反对。的确,许多国家通过大量进口技术大大加快了其工业进步的步伐。比如,日本在战后所取得的工业进步中,引进技术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尽管如此,从一九五O年到一九七五年的二十五年之中,日本为大量引进外国的新技术所付的费用只有五十八亿美元而已<1>,平均每年不过2.32亿美元。另外,中国在五十年代也从苏联贷款14.27亿美元用于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合理地引进外国技术,无疑对工业化进程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这和外向型经济是两回事。外向型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模式,或者发展道路。这种经济模式或道路,就是要使一个国家的经济象一个大工厂那样,靠着外部市场的需求来带动发展。这是当前世界上部分国家所采取的发展模式。这些国家采取这种模式当然有着各自的原因。但是,对中国来讲,是否也一定要走这条道路,那还需要充分地讨论才行。

      

         话说回来,把中国今天的经济落后和人民的贫穷归咎为技术落后,,那也是过于缺乏分析。技术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限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即没有某项技术,就无法制造出人们所需的某项产品来。如果中国有技术可以制造出一台电话机的话,那么,就应该可以造出1000万台电话机来;如果中国有技术可以盖出那么多的五星级宾馆,那就不能说盖不出普通的住房来;如此等等。然而,尽管中国有那么多的家庭还是三代人挤于一室,中国的许多建筑公司却因抢不到活干而陷入停产的境地,那就再也不能用缺乏技术来解释这一切了。其实,要论技术,中国现在的技术综合水平要比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技术水平强得多;然而,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却落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后面。这显然也是不能用技术怎样解释的了。

   

        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有人要和我硬争,说中国的确缺少这个或那个技术,试图证明中国人穷的有理,或者非得要搞外向型经济不可。当然,我并不否认,今天的中国还会缺少这项或那项技术,就象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缺少某些技术一样。但这最多只能在生活的这个点或那个点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比方说,如果中国人今天还不会制造铅笔,那就不应该影响到人们的穿衣取暖方面;如果中国至今还不会制造原子弹,那也不应该使得中国人因此就没有房子住。实际上,人们只要环顾一下自己的居室,就很难发现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什么东西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才能造出来。那么,中国要改变人民的贫穷面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中国的情况来讲,正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所主张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使得中国的市场缺乏有效的购买力;这不但限制了中国许多生产部门的发展,而且也限制了许多新技术的使用。尽管这种所谓的“优势”可以帮助中国的产品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大量地倾销到海外市场去,但也使中国自己的技术人员,专家,医生,工程师等等大量地流失到没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的国家去。这种由于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所造成的技术人材的大量流失,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中国不久将会感到其严重性。

乙:   那么,为什么其它国家也都争着出口呢?为什么美国和日本为了进出口的差额争吵不休呢?日本也是靠自己的劳动力比美国的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才占领了美国的市场,为什么人们都说是日本人赚了美国人的钱,而不说是美国人剥削了日本人呢?

甲:    中国人看到美,日等国为了它们之间的贸易差额争吵不休,就以为这表明了出口越多越好,于是也仗着自己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夹进去凑热闹,还以为这样一来,中国就可以成为第二个日本。这样的想法也实在太幼稚了!其实,人们看到日本经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方面;事物的另一方面则是日本的经济更依靠着同其它具有更廉价的劳动力的“优势”的国家进行贸易的支持。否则,如果日本只凭自己的劳动力比美国等国的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同没有这种“优势”的高工资国家进行贸易,那么,在劳动生产率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日本在这种贸易中永远处于被剥削的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之中;日本人也将永远生活在这种“优势”中不能自拔!整个日本最多只能是一个雇佣着千万个廉价劳动力的大工厂而已。因此,尽管日本把美国,西欧等国当作其出口换汇的来源,但日本并不愿意多从这些国家进口高工资生产出来的制成品,而只愿意购买第三世界国家的更“优势”的产品。就象日本在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中,日本处于有利的态势一样,美国当然也愿意让日本购买美国那些没有“廉价优势”的产品。要知道,美国压迫日本购买美国制造的汽车时,并不是象中国那样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使其汽车变成廉价的“拳头”产品来打入日本的市场,而是硬要日本按美国所出的价格购买。这就象我刚才所举的电视机的例子一样,这种交换所包含的不平等性是显而易见的。两个国家当然要争吵不休了。另外,美国做为一个存在有多元利益的国家,其国内的汽车集团的利益也希望能得到保护,而且,这还关系到数以十万计的工人们的就业问题等等。在资本主义生产时代,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出超,可以使其内部经济的不均衡性矛盾得以缓解,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相反,入超则给国内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最明显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作为战争赔偿,英国从德国获得大批的船只,结果却使的数以万计的英国造船工人们失业,其连锁效应,更使得整个英国经济遭遇到极大的困难。这当然不是英国吃了德国的亏,而是进口的增加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所固有的不平衡性矛盾而已。就象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过剩的危机期间,把产品倒入海里都可以对经济的好转有帮助一样,增加出口有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本身所固有的不平衡性矛盾,减轻国内的失业问题。总之,西方国家为了贸易的差额而争吵的原因很多,中国人不能看到这一情况就简单地认为:它们既然如此争吵,可见还是出口越多越好。

      

           总之,在国际贸易中,越是有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的国家,越是越是处于受没有这种“优势”的国家的剥削之中。因为在这种基础上所建立的交换关系是不平等的。因此,如果中国只靠着驱使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那么,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绝大多数场合,都会受到不平等交换的剥削。从实质上来看,无论中国政府从这种交易中赚了多少钱,其实都只是来自中国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的血汗而已,并非“有本事赚了外国人的钱”。实际上,由于中国劳动力的廉价“优势”几乎是举世无双的,那么,唯一能使中国政府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源泉,也只能是中国自己年廉价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罢了。

乙:   但是,没有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可能的吗?通观世界近代史,哪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不是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完成的?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对外开放中吃点亏也是值得的。否则,中国怎能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呢?

甲:   我们在《对话III》中讨论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所固有的不平衡性矛盾,怎样驱使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非要依靠一个外部市场的存在不可。因此,西方一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过程紧密地同海外市场的开拓联系在一起是毫不足怪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其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也是靠这外向型经济突破了以往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导致的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的限制才取得的。但是,这一切经验都不足以证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相当完整的工业规模的人口大国来讲,其经济发展非要通过目前这样不惜代价的外向狂热的带动不可。其实,人们从上述经验中所应该得到的真正启示是:对于市场经济来讲,一个有购买力的市场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以中国的情况来看,这个市场完全可以以国内市场为主。

     不能以为,任何国家都得靠外向型经济才能发展,就象不能设想没有星际贸易,地球经济就不能发展一样。实际上,在上一世纪时,当英国等工业化国家为了拼命争夺世界市场而弄得焦头烂额时,美国却正是以自己的国内需求为主导而迅速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一富强国家。当然,美国当时正处于殖民地的开拓时期,具有国内市场正在不断扩大等优越条件。然而,中国也更具有这样的条件。事实上,中国现在的人口比上一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全世界人口总和还多;中国人的大多数还处于贫困之中;中国的国内建设还有大量的空白需要填补;为什么中国经济非要依靠对外倾销才能发展,而不去走以内需为主导的内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呢?内向型经济不但使中国避免了资源的大量流失,而且可以使中国的生产水平同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更直接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更迅速,更协调;所付的代价也更少。至于内向型经济内部的经济平衡问题,我在以后再作专门讨论。

    

      总之,不象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国家,中国的自然资源很齐全,这使中国具备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的起始条件。另外,中国人口众多,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则使中国具备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终端条件。从工业化的水平来看,中国早已走过了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已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工业基础,并且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条件,中国还一味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去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那就是走弯路了。实际上,中国的劳动力的廉价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劣势^{颜色=0},它使得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从而使中国经济在无法靠国内市场内的需求来实现均衡的情况下,只好拼命外向。这实在是人们的头脑仍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模式的影响的结果;此外证明不了其它任何东西。

乙:   那么,你是否主张中国不要搞对外贸易,重新回到过去那种自给自足,关闭自守的封闭状况去?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袁大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4. 侯立虹|谁在动摇“两个毫不动摇”?
  5. 以色列会亡国吗?
  6. 从两处战火看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
  7. 司马南:美国为什么没能把巴基斯坦彻底拉过去?
  8. 这才是最难打的战争,国安部门刚发出积极信号
  9. 郭松民 | 评普京年度记者会:“过度轻信”及其他
  10. 大陆认定台湾设置贸易壁垒,惠台政策即将终结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这是一股妖风
  5.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