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的模式造就的农业产业化,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是如此的脆弱,虽然能维系,但早晚会破产。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有小学文化企业家的近视行为,不懂装懂,将西方170年的纯资本主义经营模式生搬到国内残酷剥削乡里乡亲;有肉食者的鄙陋和无能,宁愿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宁信“台湾客”的通篇不讲合作社,却冒名他是“新农村运动”运动的倡导者的鬼话;也不读一下老祖宗的《法德农民问题》和《论合作制》;更有广大农民的无知和麻木,也许他们迟早都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但农民永远是最大的受害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著名合作社专家刘震邦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在潍坊的时任市长的大力支持下,在莫言的也是《红高粱》的老家--高密,搞过农业合作社的实验,后来,这位著名的市长因病离任,合作社的实验也就搁浅了,于是有了93年潍坊率先对农业一体化的误读---农业产业化在企业家的鼓吹下伴随着唯一的实现模式公司加农户诞生了!于是有了“富了公司,穷了农户”,于是有了更多的农民和小企业会在明年随着日本、欧洲的对农产品的严格要求而开始破产!真正的农民的合作社归来吧!
农 产品重镇安丘:焦虑与淡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12-07 15:59:21
本报记者 张立伟 潍坊报道
站在“生死存亡倒计时”的牌子下,潍坊长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忧心忡忡,“如果日本真的执行更苛刻的标准,会有一大批小公司倒闭,我们公司也可能面临困难”。
12月5日,记者在该公司会议室看到牌子上写着“距日本2006年5月1日施行‘可用农药清单制度’还有144天。农残一日不克,企业一刻不得安宁”等信息。其实,牌子上的日期是错误的,日本这一制度的正式执行日期是2006年5月29日,当地人向记者解释说:“我们只知道是5月份,于是就选了最早的1日”。
2006年,日本、欧盟食品安全卫生新法规将正式实施,特别是日本即将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涉及734项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对茶叶、蔬菜等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影响巨大。
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贸易技术壁垒,大多数当地企业并没有像长江农业那样做好准备,“可能会有一大批企业倒闭”,潍坊市一位经营对日蔬菜出口的企业主说,“日本多次要调高检测标准,却一直没有动静,企业总感觉‘狼来了’喊了多年,麻痹了;而且大都是小企业,也没有实力应对”。
蔬菜出口成本骤升
“日本东京的任何一个超市,几乎都可以看到安丘的蔬菜”,潍坊市辖下的安丘市蔬菜业人人如是骄傲地说。蔬菜出口是安丘的命根子。山东的农产品出口占中国的1/4左右,山东省去年农产品出口达到56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是22亿美元,第二出口目的地欧盟是8亿美元。今年1-10月份,同比增长了27%。而潍坊市是山东省最重要的蔬菜出口基地,去年潍坊蔬菜出口占中国(大陆)蔬菜出口量的五分之一。而安丘是潍坊的出口重镇。
一位大型中资企业的经理告诉记者,“安丘做蔬菜出口加工的企业大约有100多家,主要向日本出口”。另一家日资企业的负责人估计,约有30-40家有规模的。规模比较大的日资企业有三通、福华,中资主要企业有安丘外贸有限公司、万鑫,还有德国投资的福克斯等企业。
记者对这几家大企业调查得知,他们大都知道日本将要提高农产品进口标准的信息,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在“日本的新闻或者日本的客户那里听说的”。
“一年前我们从日本的农业新闻看到日本要提高农产品进口标准的消息”,一位要求匿名的日资企业经理说,“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具体标准也知道,但是至于在实施上苛刻到什么程度,是凶还是柔,还没有把握”。
中资的万鑫公司王晓晨经理表示,“我们很重视,已经不使用采购的原料而是自己建立基地,已经有1万亩基地,其中3000亩是公司的”。由于该公司出口市场比较分散,日本、欧洲、美国、加拿大都有,所以,“影响小一些,小企业也可能受到很大影响”。
另一位大型企业的经理给记者介绍说,“主要是在农药方面进行控制,以前这里的农户用国家禁用的农药,我们不允许在基地使用,即使是没有禁用的农药,也是控制使用,我们在农业局、农科院聘请了6-7位植保专家,专门对基地生产进行指导”。
“我们所作的努力将导致生产成本至少增加20%,主要是种地(租赁、人工等)成本”,即使做好准备的这家企业也忧心忡忡,“日本消费者认同的是日本产品,除非价格差距很大,中国的蔬菜现在一般比日本同类产品便宜5倍,有的甚至是10倍,如果增加了成本,价格高上去,那么我们的竞争力就小了”,他透露说,“我们的利润一般在5%-10%左右”。
山东省外贸厅的潘处长认为,“生产加工成本一定是会增加的,将来能不能出口是一回事;即使出去了,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利润也很重要。例如,日本的标准检查项目从100个增加到300多个,检测多了,在流通环节用的时间也会拖得很长,不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
刚参加了商务部相关会议的潘处长与大多数人一样,还不能肯定新标准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如果严格按照新标准,有些专家认为中国农产品可能会全军覆没”。
日资企业间接受惠?
整个潍坊市出口加工企业大约有600—700家,“安丘真正挂牌(工商注册)的出口企业可能只有20多家,还有大量没有执照的企业为有出口许可证的企业加工”,一位要求匿名的企业负责人说,“这里出口的蔬菜大多数不是容易农药残留的绿叶蔬菜,主要是生姜、蒜、萝卜、葱、辣椒等以及一些水果,所以,如果提高标准,平时对农药残留等标准不严格的这些蔬菜,可能会出现大批不合格”。
这意味着大批中小企业将难以过活。但是,对于有实力的日资企业来说,这却是个洗牌的好机会。记者在景芝镇参观了一个500亩的日资生姜种植基地,土地已经被机器整齐地翻了一遍,“可以用阳光杀死土壤中的虫卵,保养土地”,这个基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基地是全市最大的。2003年,政府鼓励建立基地,但是没有扶持政策,大部分企业的基地都是注册,而并没有自己经营,依然是合同收购农民的产品”。
“因为自己生产经营的成本太高,小企业根本养不起基地,大企业也感觉困难,建立基地很可能亏本”,这位负责人拿过计算器给记者算账,“从去年12月到今年11月,我们基地已经支出240多万元,平均每亩投入5000元。主要是土地租赁、水电、人工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成本”。
“我们采用物理杀虫,用在土地里安装紫外线灯,洒性引诱剂,用生物杀虫剂,来控制农药残留。今年5月,我们还用新硫磷来杀死地下害虫,这种新药分解快,加阳光就分解”。除了应用物理和生物杀虫外,该基地为改良土壤施有机肥,此外,还种了一些大豆,用大豆饼作肥料。这些成本要比化肥要高很多。
该基地的工人对种好高质量的生姜信心满怀,“尽管我们现在亏本,如果日本真的提高了进口标准,我们的日本社长说,那时候我们将发大财,因为我们这里大部分同类企业都将会倒闭”。
该基地负责人认为,除了建基地投入巨大,收入差距太大也是一些短视的企业不愿建立基地的原因,他拿出计算器给记者算帐说,“以生姜为例,我们的生产成本是每斤1.2元,国内市场卖1.5元挣钱,而在农民那里收购的价格只有0.5元,一斤就少收入7角,一吨就是1400元,一亩地产3吨的话,我们这500亩地就比他们少收入210万元。小企业都不会放弃挣钱的机会”。
记者在凌河镇遇到一位生姜种植农民,他告诉记者,“不知道日本会提高农药残留的标准,平时生产就是注意不用禁用农药,合理用药,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收购企业也没有告诉我们”。另一个农民说,“如果不能出口的话,倒霉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到时候价格可能大跌”。而惨痛的记忆是,1997年左右,姜每斤只有2角,很多农民都把生姜倒在沟里。
谁来救小企业?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商务部应对明年农产品的严峻形势有所动作,但越往下走,越是感觉一些地方政府措施迟缓。
山东省外贸厅的潘处长告诉记者,山东外贸厅将和农业厅在12月20日左右开一个全省农产品出口会议,研究对策。此前,山东外贸厅已经在9月份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重视欧盟和日本的新动向。
在潍坊市,记者并没有感受到政府机关对农产品出口的重视和服务。记者采访主管外贸的外经贸局时,即使是潍坊市委宣传部通知该局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但外贸科科长袁国明也多次拒绝。而该局其他人员均表示对外贸不熟悉无法接受采访。
潍坊市农业局负责农业标准化制定的市场信息科李科长则表示,没有听说“日本、欧盟国家将提高农产品进口标准”,他表示,农业局主要是做“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认证,2003年开始,也对生产基地进行认证”。
而设在该局生产科的全市蔬菜协会,成立三年来并没有任何运作。该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产科现在主要管理粮食生产和贸易,在我们这里分离出去一个加工科,他们成立了农产品加工协会,与蔬菜协会职能重叠,所以,蔬菜协会一直没有开展工作”。
加工科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我们已经在上半年知道日本可能要提高标准,但是,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计划。实际上,企业生产都是根据国外的标准,他们比较关心,行动要比我们的政策快。我们不用担心,因为好企业自己就能够准备好”。
该官员眼里的“好企业”可能就是日资企业。一家日资企业经理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产品是请日本专家来认证的,他们出具证书,并在日本备案。中国的标准是世界上最多的,但在国际上不被承认”。
“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日本要提高标准的信息还是通过日本客户告诉我们企业,然后由我们传递给政府。”一位企业的主管说,“中央为行业着急,地方为谁着急?政府支持大企业,这是脸面和政绩,最应该扶持的小企业却没有人管。如果明年出口真的出现大变化,小企业可以不做了,但农民的蔬菜卖给谁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