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世文:新选择——构建健全社会
(一)“新选择”的前提依据___减肥定理
人们经常会看到, 有的人虽然年事已高, 但仍然保持着健美的体魄, 而另一些人即使还年轻, 却已肥胖臃肿。除了遗传因素以外, 一般健美的人得益于科学的有控制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而病态的畸形的人却受损于大吃大喝和懒于运动。那些肥胖的人为了减肥, 往往用大量的减肥用品, 但收效不一定明显, 甚至反而又因此患上更可怕的疾病。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减肥定理", 即: 减肥是一段不幸的弯路, 减肥不如防肥。这个定理告诉我们: (1) 人类应当理性地科学地而不是所谓"自由地"无控制地生活, 否则就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2)尽可能预先地及早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 否则将为而后的纠正付出数倍的成本和代价。经济和社会也是如此, 只有预先地及早地理性地科学地选择最佳的发展模式, 而不是被别具用心的人极力鼓吹的那样"自由"地发展, 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才能不因日后的纠偏和纠错付出数倍的成本和代价。 这个"减肥定理"就是"新选择"的依据和前提。
(二) 总体目标及发展战略____健全社会及“健全型发展战略”。
目标的选择 , 是决定性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目标, 就有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和什么样的道路、路线。 中国必须找到一条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发展道路。即使在效率方面, 物质财富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而是"适度"为好。需要≠求要, 物质财富若超出了人们的健康需求, 不仅浪费地球上的稀缺资源, 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和心灵污染。"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唯生产力论"和奢靡之风是一定要反对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也是不可取的,而应代之以“健全型发展战略”。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美好, 主要是看它能否满足人类的人性需求。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生存、安全、发展、富足、尊严、荣誉、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 这就要求社会不仅有物质的富裕和科技的发达, 还要符合其他的一些标准, 如环境优美、生态平衡、民主、公正、平等、人际关系和谐、友爱、互助等。资本主义是绝不可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这些需求的, 而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这些需求。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 它一步步地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阶段, 资本主义的因素一步步地减少, 共产主义的因素一步步地增多…… 因此,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的总体目标是健全的社会, 也就只能是共产主义社会。在现阶段, 当然只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了, 而绝不是一些人鼓吹的假社会主义、真资本主义社会。目前急需先科学地制定出一整套关于健全社会的指标体系来,然后有步骤地分阶段地去实现。
(三) 基本制度——共产与共权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理论上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在实践上是失败的、罪恶的。生产资料是社会生产力中物的要素, 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包括土地、矿藏、森林、河流、原材料、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从理论面看, (1)土地、河流、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是“天赐资源”, 是“上帝”赐给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代的每一个人的,任何个人和团体都没有权利私霸,它们只有属于“全民所有”才是公平合理的; (2)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必然导致一部分人被另一部分人所剥削、奴役、压迫, 必然导致社会的贫富分化、阶级对立; (3) 私有制所产生的对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的最大追逐, 会直接破坏公共利益, 即全民族全社会及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会阻碍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造成资源和生产成本的浪费, 造成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总之, 会构成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和对社会进步的阻碍。从实践面看, 俄罗斯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后,农产量减少了33%,失业人数急剧上升,在经济上自立的人口中,每6人就有1人没有工作保证。人均收入下降了80%,贫困线以下人口达4000多万,约占总人口1.48亿的27%。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和财产方面迅速两极分化,大部分收入和财富现在集中在1%的人手里。大多数居民没钱去购买甚至是最必需的东西, 最重要的食品的消费量减少了25%____30%。俄罗斯的经济已陷入深刻的停滞衰退状态,且越来越多地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外国资本,为西方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服务,更别说科技、国防、保健、教育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滑坡了。再看美国,从70年代起,经济危机频频发生, 社会生产力屡遭破坏。然而,由于它极力推行“全球化”,拼命搞资本输出,榨取其他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超额利润用于本国人民的福利(维持统治的伎俩),造成了其繁荣富裕的假象。"9.11"事件以来, 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 走进又一轮经济危机。这意味着, 美国的生产能力将再次受到严重破坏, 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积累将进一步加深, 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赌博资本主义"将从此走向衰落。既然私有制有如此多的弊端, 公有制又体现着"团结起来力量大", 但许多人还是不敢主张公有制, 其最主要的原因, 是害怕占据领导地位的人不廉洁勤政、不公道英明, 行没有民主、没有科学、没有法制的官僚主义, 一来会将公有制变为事实上的官僚私有制, 更加不"公平"; 二来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会助长懒汉作风, 降低"效率"。既无效率又无公平, 岂不是比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还糟糕吗? 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演变、崩溃的教训不就于此吗?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共权"就不能巩固"共产", 没有"共产"也无法打造"共权"。 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共产+共权"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子。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共有805户人家、2006亩耕地, 人均耕地6分4。1981年, 南街村实行分田到户, 村里仅有的两个小企业搞了个人承包, 其它集体财产也拆整为零地分了。起初, 情况还可以。到1985年, 水利设施由于人为地破坏和失修, 已经无法使用。大型机械不能适应小块土地的耕作, 已锈迹斑斑。粮食亩产从分田前的1000斤下降到500斤。两个小企业不仅抗缴税利, 还花天酒地地乱挥霍。村民们面对这种状况, 愤怒斥责, 把大字报贴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斌的家门口。王洪斌苦思苦索, 召集村委会开会反复研究, 终于在毛主席的一系列著作中找到了答案和路向。他们明白了, 团结起来力量大, 只有坚持公有制和集体致富, 才能永远摆脱贫困、剥削、压迫, 走向人人平等、友爱、幸福的共产主义康庄大道。党支部果断地收回了全部企业和土地, 重新由集体规模经营, 有计划地协调、健康地发展。他们组织了各种专业队, 连片耕作土地, 农林牧副渔全面推进, 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他们集资创业, 先后办起了砖瓦厂、面粉厂、食品厂、啤酒厂、印刷厂、运输公司等26个企业, 组建了南街村集团。由于路子走对了, 南街成为河南的第一个“亿元村”, 92年产值2.1亿元, 95年产值12亿元, 97年产值16亿元, 利税8600万元。在1984—1997年的13年间, 经济增长2100多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 他们相继建起了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剧团、体育场、报社、敬老院、医院、商店、宾馆、公共食堂、公园, 一步步地实现了免费住房、就医、入托、上学、养老、用水、用电、吃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南街村幼儿园是全国最高档的幼儿园, 不仅几十个教室都配有钢琴, 园里还有图书室、手工制作室、排练厅、游泳池、动物饲养场等。为了保证公有制不变质, 保证村民真正当家作主, 为了促进村民在精神、道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享有真正的平等、富裕和幸福, 南街村不仅实现了高度的物质文明, 而且还实现了高度的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他们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培育人, 教育和激励村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连幼儿园的大门上都有醒目的红色大标语: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他们定期举办恳谈会, “斗私批修”,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特别是对领导成员进行批评和建议。村领导班子更是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坚持民主集中制, 坚持让群众对领导班子进行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村干部能上能下, 群众有权对其弹劾、罢免、撤换。南街村坚持"巴黎公社原则", 领导干部的工资、待遇不高于普通村民,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村里还不间断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如今, 南街村已经成为中外闻名的"红色亿元村", "道不拾遗", "夜不闭户", 现代化的工厂、校园和住宅楼鳞次栉比, 美丽的花园、草坪随处可见, 每天向许许多多前来参观的人们昭示着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只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总之,在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四种组合中,私有制+独裁专制是最黑暗的;私有制+民主制是不可能的,那民主是虚假的;公有制+独裁专制是不可取的,只能作为临时紧急措施来使用;只有公有制+民主制才是最光明、最公平合理、最健全的。也就是说,只有“共产”+“共权”才是健全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核心制度。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 而在经济基础中,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又是最基础最有决定意义的。那么, 公有制的哲学基础又是什么呢? 它就是现代科学"系统论"中的著名定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用比较通俗的名言来说, 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大概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吧: 一位老人临终前将十个儿子召来, 拿出十个竹棍儿, 先捆在一起让他们折, 谁也折不断; 又将竹棍儿分开一根根让他们折, 很容易就被折断了。社会主义也就是依据这样的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团结起来力量大"、"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然,这是从功效性的角度来说的。同时,从合理性上来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土地、河流、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是“天赐资源”, 是“上帝”赐给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代的每一个人的,任何个人和团体都没有权利私霸,为私己牟利而剥削压榨他人。它们只有属于“全民所有”才是公平合理的。它既区别于私有制,又区别于“官有制”。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马列主义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什么失误了就改正什么,什么缺陷了救弥补什么。不能因挫折就失去信念,就180度的大转弯。办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勇敢的面对现实,满怀信心地迎接光明而美好的未来吧!
(四) “新选择”的经济体制——计划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也可称为微观搞活的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既区别于计划调节的产品经济又区别于市场调节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相对于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产品完全不进行交易而由社会统一分配的经济形态是产品经济,如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产品在经济组织内部自给自足、基本不在社会上进行交易也不由社会统一分配的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如过去的农业村社的经济形态;产品基本通过交易来流通和配置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经济,如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的经济形态。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中,没有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生产力还较低下。因而还不能取消商品交换,还必须使用货币、价值规律等工具来进行成本、效益的核算,来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所以,在社会主义阶段中,我们还不能取消商品经济,而且要发展它。但在这个商品经济的两种调节手段(计划和市场)中,我们应当主要选择计划,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体制应当是计划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才是市场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它才是主要靠市场来调节的。这两种经济体制的本质是截然相反的。市场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以下简称市场经济)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是剩余价值,而计划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以下简称计划经济)的目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求(不是利润)。把利润作为最高目的就会不择手段,不考虑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不考虑社会公平、公正,它只能是和资本主义社会相配套。而计划经济则既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公正,还要把全社会的(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计划经济才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配套,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计划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是否排除市场调节手段呢?不仅不排除,在微观上即在日用小商品、饮食食品、服装鞋帽、旅游服务等行业还要以市场调节为主。当然,在其他领域应以计划调节为主。 当然,计划本身也有优劣高低之分。譬如,拿每年的暖气供应来说吧。过去一般通行的做法是从当年的11月15日开始供暖, 到次年的3月15日停止供暖, 此间即使气温升得很高了也不会停供, 此外即使气温骤降得很低了也绝不会破例供暖, 这就引来许多对供暖计划以至"计划经济"的骂声和埋怨。 试想一下, 假如把这样的供暖方式改为以气温高低来制定计划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计划"本身又何罪之有呢? 我们要反对和防止的应是那种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的不科学的僵死的不能及时微调的计划, 而不是科学的理性的能带来更大效益的计划经济。在公有制条件下, 选举出优秀的并随时受到广大人民监督的管理人员来, 加之现代化的微机联网的计划手段, 科学的、民主的、法制化的计划经济就一定是可以实行好的。 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不实行计划经济, 是因为它没有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没有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但这些国家的企业、企业集团内部却无一例外地都实行计划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前之所以实行计划经济, 是因为国家实行统一的公有制; 现在不实行计划经济, 是因为改变了公有制, 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了___ "什么脚穿什么鞋", 这是不争的事实和逻辑。更多的人是因为"计划无法覆盖所有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而反对计划经济的。他们说, 计划经济无法搞, 即便可以计划钢铁、粮食、猪肉或冰箱、彩电, 也无法计划服务性业务和日用品、衣服鞋袜的花色、款式。这是对计划经济的误解。这里所说的"计划经济", 当然只是指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与经济调节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一定的时期内, 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可以运用一定的市场调节方式, 也可以模拟市场并借用货币、价格等经济工具——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只能是一步步走向更高阶段的。在现阶段, 服务性业务及日用品、小商品的花色和款式并不必僵死地规定或计划, 可以由服务人员和生产者去发挥创造性。另外, 还有些人不赞成计划经济的原因是担心统计信息和计划指令不能及时送达、计划难以及时微调等, 那么, 现代化的电脑联网应该能够打消这种顾虑了。 至此, 还会有人说, 实行计划经济难以提高经济效率, 因为, 如果没有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动力和压力, 劳动者就不会有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实, 这种担忧是大可不必的。人的"创造本能"、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政策导向及为人民服务的觉悟等等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暂不展开来论述了。其中有个基本理论问题是: 有不少人说,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利己的, 精神和觉悟是虚的、靠不住的。可以明确地说,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应该说, 人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社会性很强的、离不开精神活动的动物, 人是可以改造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只是一种意识、品德,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人的本能。一切生命体的本能,是为其生存、发展、繁衍、进化而趋利避害地选择。人,当然也不例外,其本能是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大的发展、更大的利益、更大的幸福,是因此而不断地进行趋利避害的选择。是选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还是选择先公后私、友好互助?完全取决于外界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这就是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存在决定意识”。在远古的原始社会,生存条件极其艰苦,人们只能选择原始的共产主义制度,集体奋斗,团结互助。谁若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必将被大家撕成碎片。试想一下,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不必非要很多人在一起生活、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更有利,于是又逐步选择了私有制。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们的私有观念、私心也就越来越重了。假设未来的人们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共产主义的制度,生产资料公有了,生活资料按劳、按需分配了,消灭了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人人平等,互助合作,国家成为每个公民的强有力的经济后盾,还有什么必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呢?即使有人那样,也会迫于大家的公愤、批评而收敛、改正的。被国内外誉为“红色亿元村”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南街村、北徐村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人说,觉悟、道德等是不长久的,靠不住的。首先,不长久的觉悟、道德,不是真正的觉悟和道德;其次,觉悟、道德只有建筑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长久,不解决经济基础问题的“纯说教”当然既不持久又不可靠;再次,并不是一解决所有制等社会问题,人们的意识形态马上就转变了,还要进行思想教育、素质培训,还要健全法制、纪律等等,逐步引导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放弃私有观念,成为一代新人类;又次,在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个人的道德有可能是靠不住的,但是,人民整体的、集体的道德确是靠得住的____因为公有制已将人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国家和集体是人们的靠山,人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们会对破坏国家、集体利益的人和行为进行批评、反对、抵制的。对此,又有人说,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也有讲道德的。不错,但它靠的是法制的威慑力和宗教的影响力, 既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道德问题,也不是治本的方法。只有共产主义的社会存在才是治本的方法,才能让所有的人(包括资本家)都得到彻底的解放和真正的自由(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两方面)并自觉地全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净化、自我提高。此外, 计划经济不但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能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能够避免经济危机、违法犯罪行为大量滋生和贫富两极分化等, 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精神文明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全面发展, 而这些都不是市场经济所能做到的。 同时, 这也都是符合每个人的个人利益的, 将给所有的社会成员带来福泽。 因此, 计划经济也绝不像有些人诬蔑的那样, 是什么建立在虚幻的纯道德、纯精神上的东西, 它的动力源泉, 仍然是实实在在的人的利益, 但不仅是个人利益, 而且还有公共利益、全民利益, 乃至全人类的利益, 因而, 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将必然最终获得全人类的认同, 最终在全球得到胜利和实现。总之, 计划经济的本来意义是理性经济、科学经济。当然, 实行计划经济要有一些前提, 譬如生产资料公有,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具有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防止官僚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的社会民主监督机制较为完善, 法制健全等等, 否则, 计划经济就容易变为僵化经济、滞后经济, 反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过去, 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应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具体失误和缺陷去改进, 而不应否定和反对计划经济本身。现阶段, 为什么不可以实行"微观搞活"的计划经济呢? 为什么不可以将市场调节限制在小商品、小服务等范围内呢? 西方发达国家已先于中国数百年地发展了工业化、现代化, 现今又占尽了资金、技术、设备、资源、市场等优势, 而且霸欲日甚一日, 如果中国再模仿它们的发展模式, 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赶超它们的, 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最终将受它们控制, 为它们服务, 成为"新殖民主义"的事实上的附庸。何况, 中国的发展战略绝不应只是出发于经济上的"赶超", 而应是出发于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目标的迈进上。南街村实行的就是计划经济, 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神奇的, 各项社会事业也全面发展, 这个样板的说服力难道还不够大吗?
(五) “新选择”的新观念——不主张“政企分开”,主张政府强力主导经济。
前面已述, 科学的计划经济是以人们的需求, 即广义的市场需求为计划依据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可以不排除商品、货币、市场等概念和工具), 市场经济当然更是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基础的, 那又为何还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分呢?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资源配置的主体不同、运作方式不同。计划经济主要是由政府或国家委托的一个经济管理机构按市场需求统一规划和调配资源, 而市场经济则主要是由经济的细胞单位, 即及个人或单个生产经营组织各自分散地按市场需求去配置资源。这样一来, 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个人或单个组织是从各自的角度、利益来生产经营的, 它不可能首先考虑全国的、全体人民的, 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公共利益。即使它在法律的硬约束下不敢破坏公共利益, 但一般也不可能主动地积极地促使全局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因为它是以自己资本的最大增值为最高目的的。同时, 它们之间必然进行着的无休止的无情竞争, 会使部分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和浪费。当然, 这种竞争也会激发部分生产力。然而, 这种激发部分生产力的效果, 运作较好的计划经济也是可以达到的, 譬如靠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政策、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表彰、奖励等等。但市场经济的破坏、浪费社会生产力及冲击、损害全局和公共利益的弊端却能靠计划经济有效地避免。而且, 计划经济还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全局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相比之下, 当然是运作较好的科学的计划经济大大优于市场经济了。中国的文字是很有寓意、图解功能的。譬如"统治"和"散乱"这两个词。 为什么要将"统"和"治"、"散"和"乱"紧联在一起而不是相反呢?可见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早已发现了"统"致"治"、"散"致"乱"的道理了。当然, 计划经济的"统", 并不是连微观经济的细枝末节, 诸如小商品、小服务的产量、规格、品种、花色等等都要"统一"规定、计划的, 完全可以微观搞活。这一点, 已在前面谈过。由此可见, 计划经济既是理性经济、科学经济, 同时也是有序经济、统一经济、强力经济, 只有它才能发挥"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整体功能"。而指挥经济、调节经济的主体必然是各级政府或国家的专门机构,各经济组织只是执行单位。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及其对经济的强力主导、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六)“新选择”的政治体制——高度民主而集中的廉洁高效的人民委员会体制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我国政体的结构原则应当是: (1)保证国体的实现。有人说, 国家是调和阶级关系的工具, 不必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权, 而应是超阶级的, 立于各个阶级之上的。然而, 铁的事实是, 掌握政权的人是活生生的人, 而现阶段却没有不处于一定阶级地位的人, 各种思想也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那里有超阶级的"美事"呢? 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有组织最能担负解放全人类使命的阶级, 政权自然应当牢牢握在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手中。但是, 由于现阶段我国工人阶级还不占人口的多数, 诸如全民公决、全民逐级直选等民主手段(形式)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尚不成熟。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民。毛泽东曾致力于将农民改造为工人阶级。他将农民组织起来, 走集体化道路, 建立政社合一的基层政权组织、社团组织和经济组织, 使农民逐渐改造为农业工人。然而, 农村土地使用权下放给家庭后, 农民又退回到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上了。由此可见, 如何保证工人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 (2)保证权力行使的高效与公正的统一。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伙人共享一些食物。第一阶段, 他们推举一个人每次来给大家分食, 结果, 这人总把最好的留给了自己。大家不满意, 改变了方式。于是, 第二阶段, 他们轮流担任分配者。虽然公平多了, 但由于每个人的技术都很生疏, 效率不高, 大家仍不满意。于是, 第三阶段, 他们又恢复了第一阶段的做法, 但却同时制定出一些制度来监督和制约分配者。他们要求分配者必须把最差的食物留给自己, 否则既不能当选分配者, 还要随时被弹劾。如此一来, 公平和效率都兼顾了, 都得到了。这个"分食定理"告诉我们, 高效而公正的领导体制应当是: 在真正民主的选举并监督领导者的基础上, 赋予领导者统一而高度的指挥权。毛泽东时代提倡的共产党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非常英明的, 现在的情况却是物质利益随着级别攀升, 已经严重地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巴黎公社的原则, 导致了腐败现象和群众的不满。 (3)保证全体人民平等的参与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民主应表现为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当然, 在近现代条件下, 任何民主国家在国家制度上还只能实行间接民主, 不可能人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和决策。但是, 必须让人民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权等民主权利。 根据以上主要原则和我国历史及国情,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可在条件具备后转向真正意义上的议决行合一的、党政军一体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工农兵等共参与的高度民主而集中的廉洁高效的民主制。这种政体将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巴黎公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其最高权力机构仍是人民代表大会, 它的常设机构是由立法委员会、行政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监督委员会、选举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组成的人民委员会(也可称为社会管理委员会)。行政委员会相当于政府、内阁, 立法委员会行使立法职责, 司法委员会组建法院、检察院等, 经济委员会统一指挥调度经济发展,军事委员会统帅军队,监督委员会下设审计署、廉政署等, 选举委员会组织换届选举并负责平时的弹劾、改选、任免等事务,专门委员会都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设机构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下级人民委员会接受上级人委会的领导。各级人委会由人民按照一定条件(应是明确规定的、法定的)逐级民主选举产生。选举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 要允许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 要采取竞选、差额选等形式, 要逐步实现各层次的直接选举。人委会委员不一定数量大, 但应专职, 且应有任期限制(法定)。选民可以随时按法定程序和规则弹劾、罢免、改选代表、委员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及其各专门委员会不仅是议事机构, 而且更是决策机构、组织实施机构、社会管理机构、司法审判机构和经济指挥机构及国营经济实体, 既有决策权、决定权, 又有实施组织权、指挥权、检察权、审判权和经济、文化等事业的经营权、处分权。在人委会内部, 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能是互相制约的, 但在最高层面却是统一协调的。各专门委员会都对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设机构人委会负责, 都要定期向代表大会和人委会报告工作, 接受监督。同时, 所有代表和委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一系列法律制度, 若有违反, 必将受到弹劾、罢免或其它制裁、惩戒。 上述构想如果真能落实, 民主和高效就能兼而有之。其实,上述构想中的权力机构相当于毛泽东主席在文革中所说的革命委员会。我认为文革中的革命委员会是毛主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权建设做的伟大探索。他老人家开创了一种新的新的政权形式。这种政权结构的特点一是议决行合一、党政军一体、老中青相结合、工农兵共参与,真正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和运行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做到了人员少、成本低、效率高;二是权力机构工作人员能上能下,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三是权力机构权力集中、强大,真正体现了国家权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落实这个构想的关键和难点是如何保证人民事实上的真正的选举权、弹劾罢免权和经常的有效的监督批评权。 保证举措是: (1) 由真正自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并自愿带领人民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先进分子组织成纪律严明的先锋队, 活跃在人民之中, 促进选举权、监督权、弹劾罢免权等民主手段的使用。虽然这个先锋队不是直接掌管国家权力, 但它会因自己廉明勤政而高效的工作而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并起到核心与中坚的作用。(直接掌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设机构——人民委员会。) (2)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 将所有自然资源逐步收归全民所有, 将全体人民组织起来, 进行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 将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逐步改造为公有制的规模化大生产的员工。 逐步过渡到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按劳分配生活资料, 并逐步过渡到按需分配。 (3) 制定一系列法律化的民主制度, 包括选举、弹劾、监督办法和程序, 包括候选人条件、任职资格, 包括决策程序、司法程序等等 。 特别是要切实保证人民代表的产生必须完全民主。在基层, 划分各个选区, 先由选民个人申请, 再由选举委员会按照法定的代表条件严格审核, 然后进行竞选演说, 最后由选民直接无记名投票。地市级以上的代表由下一级的代表大会真正民主地产生, 也应先由选民个人申请, 再由选举委员会按照法定的代表条件严格审核, 然后进行竞选演说, 最后由下一级的代表无记名投票。
(七)“新选择”的独特方法——"内方"与"外圆"
有人说, 国际流行的是市场经济, 中国若搞计划经济, 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 如何向国际社会开放呢? 这个问题已不是太难的课题了。被群众誉为"红色亿元村"的南街村已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创造性和哲理性的路子, 这就是"外圆内方"。南街村在内部搞的完全是社会主义,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按需分配"的经济制度,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的政治制度, 发展高度的精神文明; 在外部却圆满地与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接轨, 不仅让自己的产品走向了市场、走出了国界, 而且还吸引了外资, 办起了中外合资企业, 且经济效益相当高。 "外圆内方"是对立统一规律和辩证法的形象体现。"外圆", 表现了对外部世界和现实环境的适应性、利用性; "内方", 则表现了对理想、信念、原则的忠实性、坚定性和对现实的改造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 "外圆内方"也是完全可行的。若能以一个国家、地区为单位统一的进行进出口贸易, 统一的引进外资, 不仅能避免许多重复、许多浪费, 大大提高效率, 而且可以避免竞相压价、竞相"优惠让利"等"内耗"导致的"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的现象
(八) “新选择”的实质——真正的社会主义
谁都知道, 当前的中国大地上, 到处都充斥着假冒伪劣的货色, 从政治到经济, 从理论到商品, 就连"社会主义"也未能幸免。 一些人造出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批判、 否定、 取代正统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 为了迷惑人们, 他们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作为论据和让人们信服的法宝。 不恰当的比喻用在重大问题上, 损失就大得难以计量了。 有人把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比作运动场上的竞技, 主张任其经济主体你死我活的争夺, 政府只充当裁判员, 只管收税------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经济主体之间即使正当竞争, 此胜彼败的结果也是会浪费一部分社会生产力的, 也会给一部分劳动者造成生活和就业的困难, 到底不如各方都健康发展, 人人都幸福, 并在团结互助、 分工协作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何况, 残酷竞争的结局未必都是此胜彼败, 还有不少两败俱伤的情形, 那当然就更糟了。 这个主张绝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界定的那个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比喻可以是其它的。 譬如, 一群人共居于一块土地, 都要靠这有限的土地生存。 如果一部分人抢占了全部土地, 另一部分人就会受剥削压迫, 甚至丧命, 当然也必然会复仇、反夺而战。 争夺战乱无休无止, 谁都没有安全感和真正的幸福。 于是先知先觉的人认识到, 即便每人平均分一块土地, 日后这群人也会因各人体力、能力及外部条件不同而逐步分化为占有者和受雇者、 支配者和被支配者, 引起贫富分化、 阶级对立和残酷斗争, 还不如共同占有并共同经营这块土地, 你活我也活, "天下皆兄弟", "大同世界", "同此凉热"。于是他们传播这种思想, 夺得领导权, 让全体人民选出首领, 组成"政府", 分工协作, 团结互助, 从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 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幸福。有人把社会发展比喻为上学, 说资本主义是必经阶段, 既然曾经超越过就必须回过头去补课。 即便中国没经历过资本主义阶段, 无产阶级也总不能因此就错失夺取政权的良机吧? 而且夺取政权后还能够自觉地利用客观规律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经济势必会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的。既然中国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有什么理由再退回去重新搞一次资本主义, 让人民多受一些苦难呢? 西藏从一个农奴制社会一步跨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又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 社会的发展用登山来比喻会更贴切一些。 譬如, 登山的常态是逐级而上, 但假如某时某刻有人在前面拉我们一把, 或有人在后面推我们一把, 我们确有能力一步登两三级时,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何必在乎某些人的指责非难而退回去呢? 登高才是目的, 至于一步几级又何必拘泥呢?_____只要确有登攀的条件和能力。 同理, 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目的, 达到目的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当然不会只有一个, 何必拘泥于方法而忽略目的呢? 又何必不敢一步两级地往上走呢? 何况, 中国并非没有历经资本主义阶段, 只是帝国主义不允许其充分发展, 腐败政权也没有能力让其充分发展罢了。 所谓"半殖民主义", 就是指融入了资本主义体系之中。 此外, 当前流行的假马克思主义、假社会主义理论还一再渲染, 革命和建设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才是衡量社会先进与否的最高标准。 必须明确的是,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的真正解放、 全面发展和幸福, 并不仅仅是为了生产力的发展。 何况, 生产力也并非假马克思主义所渲染的那样, 只是物质的, 或是资金、技术、知识、信息等占第一位。 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 劳动者才是最基本、最首要、最活跃的因素。 应该说, 衡量一个社会制度、一个政党、一个政策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标准, 是看其对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态度。假社会主义的另一个谬论是: "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 所以只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才能搞社会主义"。 其实, 计划经济也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 而且比资本主义更有序、 更道、更和谐、更高效。近来, 假社会主义又抛出一个时髦的有关"全球化"的谬论来, 说什么市场经济最能促进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将使全世界所有的国家自由而平等地竞争,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其实,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竞争。 所谓的自由和平等只是表现在契约上的自由和平等, 不可能有事实上的自由和平等。 因为, 胖子和瘦子虽然在"自由而平等"地竞争, 但还没等瘦子在竞争中壮大起来, 瘦子就必然被胖子击垮、吞并了。(这如同所谓的资本主义的"自由世界"一样, 有了资产阶级剥削劳动者的自由, 就不会有劳动者不受剥削的自由。劳动者的受剥削, 只是出于实际生活的被迫和无奈。只要存在着私有制, 存在着阶级对立, 就不会有真正的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竞争是强势者吞并弱势者]的最佳借口, "自由和平等"是这个借口上最耀眼的金饰。) 无疑, 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早已占尽各方面经济优势的美国了, "地球村"的霸主只会貌似公平地落在美国头上。 大部分不发达国家都不过是为美国"垫底"罢了。 美国何必"黄鼠狼给鸡拜年"般地高唱什么"援助"、"合作"呢? 与先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数百年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经济优势究竟在哪里呢? 中国现在的当务之急, 应是考虑如何保住自己有限的市场和稀缺的自然资源, 根据自己的国情,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快速地、健康地、协调地、全面地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过早地大开国门, 融入以美国称霸的"全球一体化"中, 其结果无非是名存实亡, 成为新殖民主义的事实上的附庸, 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受美国的同化和控制而已。中国要为之奋斗的"全球化", 应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 绝不是受制于人的、资本主义的、让美国称霸的的"全球化"。假社会主义的最后一个挡箭牌是: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如鱼与熊掌一样, 不可兼得, 只能先靠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来发展经济, 待到经济发达后, 才能考虑公平, 才能搞社会主义。" 的确, 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效率与公平是不可兼得的。 资产阶级也并不愿把"公平"放到和"效率"同等的位置上____攫取最大的剩余价值才是他们的最大目的。 可以说, "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正是资产阶级的金科玉律, 假社会主义显然已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了。 然而, 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能将"公平"和"效率"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不仅能够"兼得"这两者, 而且, 这两者的兼得, 还正是其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正是建立在这两者兼得的基础上, 其优越性和先进性也正是体现在这两者的兼得上。 前面已在几处论述了这一观点, 这里就不赘述了。 前苏联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实践及南街村的实践都已见证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 在蒋家王朝留下的烂摊子上,战胜了封锁、背叛、刁难、灾害和外援等带来的重重困难,建成了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科技体系、国防体系,奠定了 现代化的基础。精神文明就更不用说了。 河南省临颖县的南街村实行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后,不仅达到了高度的精神文明、制度文明,而且还创造了比深圳速度还快16倍的经济发展速度! 试想一下, 假如社会主义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以金钱为最高追求的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惧怕并千方百计地绞杀社会主义呢?假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能够让中国迅速崛起,美帝国主义又为什么要极力向中国推销呢?难道它希望中国讯速发达起来挑战它的霸权吗?一些被帝国主义收买了的新权贵和学者迎合帝国主义的阴谋,制造了许多谬论,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才对。 总之, 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 而绝不是一个假冒伪劣的所谓"社会主义"。 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既不是修正主义, 也不是教条主义, 只要稍稍认真地读一下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都会明白, 那标准就是: 全体人民共同占有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 共同作社会的主人, 平等互助地工作, 没有剥削、压迫, 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经济和社会, 按劳分配生活资料, 团结互助……。 其简略的表述就是: 公有制+计划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经济+按劳分配+民主集中制+精神文明。
写于1995年3月,修改于2006年2月9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