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派改革理论的分水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使用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
概念。我个人理解,这不是简单的措辞变换,而是体现着改革理论的深化。它向人们
宣示:要适应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必须以完备的资本形态发展
。这个问题已成为当前各种改革理论流派的分水岭。
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部分自始就是资本形态的
1976年9月9日,伟大导师毛泽东去世。之后是四人帮倒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否
定文革与“继续革命论”。从这些变动中人们至少明白了一个事实:毛泽东失败了,
而且他是有错误的(不然为什么会失败?)。文革失败标志着一段历史的终结。所有
前第三国际的党在理论上都已走到了尽头。
但毛泽东的立场没有错!一切都由历史发展规律使然。新理论必须从马克思、列宁、
毛泽东最后的足迹中找到起点,在新的实践中去探索。所谓“最后的足迹”,我指的
主要是资本论第三卷(特别是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那一章)、列宁的新经济
政策以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论述。
问题的全部答案都存在于现实社会的经济运动中。唯一客观的合乎逻辑的结论竟然是
:我们常说的所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部分,其实自始就是资本形态的!
而且正是这种资本形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构成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包括文革
)的主要动因。
事实上,从马克思到列宁,都没有否认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的资本形态。在
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和改造民族工商业所消灭的,仅仅是私人资本,而非
一切资本形态。资本的所有制关系改变了,由私人所有制变为国家所有制或集体所有
制,我们习惯地把它改称为“公有资产”。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资本的一般形态,
如劳动力的商品形态(V),剩余产品的价值形态(M),资本有机构成形态(C+V+M)
,资本的运动形态(G-W-G)等等,一直都是存在的(虽然其本质已发生变化)。用毛
泽东的话说:“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所谓“经济形态”,指的是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与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形式。生产关系
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形式,而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形式又是由生产资
料技术属性决定的。
生产资料技术属性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它决定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
度,决定社会生产总量与需求总量,决定人们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决定经济的结
构、规模与规范,决定生产效率与投资效益,决定劳动就业与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可
以说,它决定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总体水平。
工业时代的生产资料,为其技术属性所决定,有两个基本特征:一、它是有限的社会
化生产的产物,只能被有限的社会所占有,并在有限的协作劳动中使用。由此决定社
会的强制性分工、相互独立的生产者、生产条件在他们中间的分割、以及他们之间的
协作与交换关系;二、这种生产资料的使用仍然大量地依靠体力,生产效率相对低下
,扩大再生产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剩余产品的分配仍从属于生产条件的分配。
对于多数人来说,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由于这一切,社会生产的普遍形式只能是
商品生产,从而生产力要素具有价值,并依赖于对活劳动的强制性积累而不断增值就
成为必然的事情。这就是资本形态,工业时代社会经济的一般形态,或者说,商品经
济的最高形态。只要现时代生产资料的技术属性没有质的改变,以劳动力商品形态和
剩余价值形态为特征的资本经济形态就不会消亡。
资本形态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所必经的、不可逾越的经济形态。在这个由生产资料技
术属性所规定的历史阶段内,不管是由什么政党或集团执政,不管他们带着怎样的社
会意识的色彩,都不能拒绝这种经济形态,否则只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失败。“四人帮
”的垮台和邓小平的成功,都只是这一规律的戏剧化的演示。
公有资本当然也存在多种特殊形态和具体表现形式。它们与私人资本不同的原则是:
一、资本属于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二、管理者即作为代表的劳动者;三、资本形态下
的按劳分配。它的社会条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这不同于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化生产),而它的历史前提仍是资本形态,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新社会经济的
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解决之后的直接延续。现实
中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计划与市场的矛盾;劳动与管理的矛盾;公有制与等级制
的矛盾(包括中央财政、条条块块和基层生产组织之间的权责矛盾)。
前苏联模式的公有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官僚体制与资本形态的结合。整个国
家经济体制是按照典型的等级制原则组建的。在传统的政治国家旁边,形成了一个与
之并行的经济国家,一套庞杂的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经济管理干部——从厂长经理到
中央各部官员,他们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而拥有巨大的权力——同无产阶级的其他部
分区别开来,并且与他们所领导的下层群众发生矛盾甚至对抗。从苏联社会的演变中
,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只要稍不注意,资本主义制度就会复辟,而且必然是垄断资
本主义。因为资本形态和商品生产都是现成的,只要推行全面的私有制,资本主义复
辟将水到渠成。
在完成早期的原始积累之后,资本形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经过市场,而市场的前
提就是相互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中国,由落后的产业业态和参差不齐的生产技术所
决定,还必须有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商品生产者。这就是说,公有资本的发展不仅要取
得完备的个别资本形态,而且要在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容许部分私有制经
济的存在。以前由于缺少这两个条件,我国的公有资本形态是单一的和不完备的(这
种情况部分地是为了迅速实现原始积累和奠定基础的需要)。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
改革,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具体目标展开的:建立完备的公有资本形态,实行有限制的
经济多元化。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不仅要能够适应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而且也适应
于世界市场。有人把整个改革过程称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是很有道理的。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
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
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经济形态一定要适应生产资料技术属性的发展。资本形态的
消亡,或者说被一种更高级的经济形态所取代,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公有资本形态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形态。只有采用这种形态,才能有效地组织
生产和发展生产,才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的正常发育和自我完善。对于从资本统治之
下获得解放的无产阶级来说,这是他们反过来统制资本进而最终消灭资本关系的必经
之路。坚持公有资本的主体地位,使之臻于完善并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
二、各派对于公有资本形态经济的基本态度
从最初的探索到今天,二十五年过去了,这段时间不算短。在一连串的事件中,中国
各种政治的和经济的改革理论流派都有充分的表演。在所有这些流派中,哪些是进步
的,哪些是反动的?哪些是真马克思主义,哪些是假马克思主义?过去,人们常用的
标准是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试金石,而今天我要说,是公有资本形态的
经济!真假无产阶级专政也只有用是否保护与发展公有资本形态的经济这一点来鉴别
。在今天,只有承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承认公有资本形态的人,才是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列宁、毛泽东在他们的晚年都看到了公有资本形态的端倪。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一
个去世过早,一个未能正确地认识与对待公有资本形态。毛泽东最大的失误,就是把
公有资本形态混同于一般资本形态,认为只能“加以限制”。他没有意识到:这里正
是他的第二座“井冈山”!
邓小平同志“摸”到了真理,带领党和人民开始了新的长征,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
绩。但他也未能从历史的高度,依据改革实践对这个问题做出完整的合乎科学的理论
阐述。而他的“先富论”、“猫论”与“不争论”,却成为后来各种敌对势力向公有
资本形态经济发起进攻的口实。
用抽象的政治口号和空泛的说教来代替对具体社会形态的科学分析,即便百分之百地
“正确”,也决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的生活现实面前,这些口号和说教显得那样
苍白无力,在敌人的歪曲与挑唆下,它造成了更大的思想混乱,导致整个社会迷失方
向。
公有资本形态的经济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广大工人、农民
、职员、军人、学生以及一切正直的、拥护社会主义的人们,无疑都是公有资本形态
经济的受益者与坚定拥护者。即便是那些自改革开放以来真正经过诚实经营致富的私
营业主,他们的经营本身就是对公有资本形态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同样也是公有资
本形态经济的受益者与拥护者。
只有那些资产阶级政客及右派学者,官倒分子、贪污腐败分子,惟利是图的不法奸商
,黑社会势力与国际资本主义势力,才坚定地反对、并千方百计地削弱和破坏公有制
经济。他们清楚地知道,要恢复私人资本的统治,必须搞垮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而只要公有制经济停滞在它的原始状态,就必然走向崩溃。两种情况都会使他们梦寐
以求的自由天堂重返人间。
应当说在最近十几年里他们战果累累。公有制经济真的被他们弄到“接近崩溃的边缘
”、甚至大部分崩溃了!在上世纪末的这场对于公有制经济的全球性大围剿中,体制
内的资产阶级政客及右派学者充当着主帅和先锋的角色(其中代表性人物,如前苏联
的戈尔巴乔夫,中国的曹思源之流)。一切复辟的罪恶勾当都是借“改革”的名义进
行的。他们甚至心怀叵测地指公有制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实际上,就对公有制
经济的危害程度而言,全国所有的贪污腐败行为加到一起,也不如一项倒行逆施的政
策或法令。
在反对公有制经济的阵营中,还有一批打着左派旗号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左派”以“公有制经济”的保护神自居,也“批判”那些破坏公有制经济的敌
对势力,但同时始终把矛头对准旨在建立完备的公有资本形态的改革。他们不假思索
地把公有资本形态斥之为“复辟资本主义”,但对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消除资
本形态的负面影响却提不出任何有实际意义方略。其中有些人过去就是革命的对立面
,今天又是改革的对立面。他们曾经是苏式官僚体制的狂热追随者,现在拼命要保住
那种等级公有制下的既得利益。
他们有一个奇怪的逻辑,认为“生产要素实行完全的商品化,特别是产权和劳动力商
品化,就是完完全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央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回事
。”(邓立群)——他们能够容忍“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却不能容忍这种生产的必
然的现实形态,更反对它的发展!——在这些人看来,生命是美好的,但蛋白质容易
腐败;孩子是可爱的,但性交与生殖可耻;进化是惬意的,但物竞天择过于残忍。
“左派”们用天使般的语言颂扬“计划经济”时代,意在打压市场化的改革。但“计
划经济”是什么呢?那不过是公有资本经济的一个暂时的原始阶段。它的进一步发展
必然要在以下二途中选取其一:或者是自然地蜕变为苏式官僚资本经济,或者是通过
改革成长为强大而完备的公有资本。——只有前者才是这些人追寻的天国。
这些“左派”把自己打扮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卫士,也高喊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的口号,但他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只是一件件谁都可以借用的外衣。
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左派”们总是用一些抽象的政治概念(比如“人民”、
“革命”、“进步”之类)来注解,或者以执政者的阶级成份来证明。但是,按照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上层建筑的性质只能从其所保护的经济基础得到证明。无产
阶级专政的基础只能是公有资本形态的经济。看一个政权是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
,最基本的就是看这个政权是否保护和发展公有资本形态的经济。
如果说无产阶级专政是从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那么
,公有资本形态的经济就是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
经济”!只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和这样的上层建筑才是相互适应的!加上由这种经济与
政治产生的意识形态,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除此之外,世界上不存在其他
任何现实的社会主义!
这些“左派”自视为人民的救世主,常常装出悲天悯人或者愤世嫉俗的样子,意欲借
人民的力量“拨乱反正”。他们的著述,极类似马克思所描绘的那样一种“社会主义
文献”——“其中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
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
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可笑。”“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
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的章纹
,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左派”的全部理论,就是:“保护公有制,反对一切资本形态!
”而历史的实践却毫不留情地把它直译成:“消灭公有制,官僚资本主义万岁!”
“公有资本形态”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和深化。既然我们承认公有资
本形态经济的现实性和它的历史的合理性,我们就应当循着它固有的规律促进其发展
。最近人们在股份制改造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上的争论,虽然所涉及的已经不
是公有资本的一般形态,而是一些具体形态了,但争论的焦点仍在于公有资本的基本
任务与原则。可以预见,这一类争论将长期深入地进行下去,并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资本”这个词太臭,一听就觉得不舒服,而且事实上公有资本
形态还包含着许多“坏的”东西,但我们必须接受它——如果我们真想干社会主义的
话。现在,我们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憎虎仇猫、忧狼厌犬”的惶惑心态,完全不必
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我们可以公开宣布——包括对我们的敌人:公有资本形态正是
我们终于发现的、能够最后消灭一切私有制经济形态的武器。而这个武器也是从资产
阶级那里学来的!
综观共产党人一百多年奋斗的历史,这种“学习”一直没有中断过,“学习”过程中
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那最重要的结论便是
——凡是反对无产阶级学会用武装的形式战胜资产阶级武装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马克
思主义者;
——凡是反对无产阶级学会用资产阶级国家形式取代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的人,都不
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凡是反对无产阶级学会用资本形态消灭私人资本乃至最终消灭私有制的人,都不
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2005/9/1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