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黄小虎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成果是《资本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是剩余价值学说,第二是再生产理论,第三是经济运行理论。这样来理解,则关键在于指出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但遗憾的是,其理解基本上是将这三部分并列起来。
以笔者理解,马克思学说的经济学理论,即为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之前即已出现,在马克思手中,它臻于完善,成为其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理论为马克思所创立,而他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在其手稿中将前人的贡献都一一分析说明。这些手稿,经后人编辑,成为《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和第四卷,而且,与前三卷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同,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可以视为该理论在进入具体论述。但是,马克思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工作,他自己只是完整地完成了第一卷,第二、第三卷是由恩格斯完成,其中尚有不少的编著性工作,而第四卷是由考茨基完成,基本上是编辑成书。另外还有其它的手稿,没有编入《资本论》,但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却有其特殊的位置。
这样,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手中完成了基本框架,在进入具体论述之时却中断下来。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手里还只是初具模样,当然还需要后人努力。后来有两位美国学者巴兰、斯威齐写了一本专著《垄断资本》,探讨“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的产生和吸收”,然而,它在中国翻译出版,译者要将它作为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一种“修正”批判一通才能放行。这典型地说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在现实中的艰难。
从该理论本身来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而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全盛阶段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从人类劳动出现剩余而起源,到了近代,剩余价值出现,并跃居支配地位、成为生产的目的,使得市场经济本身进入全盛阶段,而价值规律在这一阶段上的展开形式即为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学说的经济学理论,则以研究剩余价值及其规律为己任。之所以“有人把剩余价值学说单纯理解为关于剥削的理论或阶级斗争的理论”,就是因为把剩余价值理论理解得很狭窄。应该看到,马克思理论中的再生产,是剩余价值(资本)的再生产,经济运行亦即剩余价值(资本)支配下生产及经济运行,它们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展开,对它们的研究都属于剩余价值的理论研究。
当然,马克思面对的,是当时的剩余价值规律展开过程,这个过程在发展变化,则马克思的一些论述、判断或原理也会过时,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
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非资本主义模式的可能性,更尤其是,在这些地方,都一度中断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对其严厉限制,而经历挫败后则不可避免地出现改革,重新认识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在这里,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搅在一起,意识形态与制度上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也搅在一起,在人们面前呈现极其复杂的景象,而在事变背后,无论市场经济在或缓慢而艰难地发展,或涌起而成为大势所趋的浪潮,剩余价值的支配力量一直是在悄悄地伸展着、蔓延着。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地方,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剩余价值规律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已不同于以往,马克思当年的一些判断正在以现实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样,有造诣有能力的后人们,自然有自己的事情可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石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