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群:西方近代以来向中国学习了什么?
来源:学说连线
——“西化”和“非西化”之争可以休矣
西方、首先是西欧在近代以来走在世界前列,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并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学习效仿的榜样。但人们常常忽略了西方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曾经向中国学习借鉴了不少东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借鉴和启发,就没有西方的现代化和长足进步。由于篇幅和笔者学识所限,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不应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完全对立起来,也不应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总是在“西化”与“非西化”之间绕圈子。
1,《易经》对二进制的启发:二进制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没有二进制就没有当代的数理逻辑,就没有数字化技术,没有电脑、网络技术等。二进制的发明人是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他大约在20岁时就已经知道了最初由欧洲来华传教士所介绍的中国《易经》。后来他虽然率先发明出二进制,但由于没有找到对其可靠性及意义的有力支持,因此迟迟没有发表其论文,直到1697年他与法国传教士白晋相识、随后通信交流对《易经》的看法之后,才使他看到古老《易经》的六十四卦和二进制的数码相对应,给予他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并于1705年把论文发表出来,题为《关于仅用0和1两个符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以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二进制这一划时代的发明终于被世人所知。
2,儒家学说对启蒙运动无神论的启发和促进:自从利玛窦(1552-1610年)等西方传教士开始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向西方介绍之后,对西方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和启发,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儒家学说浓厚的无神论色彩。在当时欧洲进步思想家们的眼里,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比西方文化要发达和先进,因此十分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还是这位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他首先把中国儒家学说解释为“自然神论”,实际上是力图把儒家学说当作他摆脱基督教有神论束缚的理论武器,后来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则走得更远,直接提出和论证无神论。而如果没有启蒙运动等大力论证和传播无神论思想,就没有19世纪包括马克思等在内的思想家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西方整个科学研究的长足进步。
3,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参考和借鉴:西方最早建立和实行文官制度的是英国,在现代常任文官制于19世纪中叶诞生之前,英国实行的是“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前者有利于贵族地主阶层把持政权并只向王权负责,后者则造成在每次大选之后,上台执政的政党大批更换政府人员,造成官员队伍不稳定,影响政府正常运作及工作效率。英国因此参考和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做法,通过考试录用官员,并区分开政治官员和行政官员,只有政治官员受大选结果的影响,而行政官员则不受此影响,从而保持行政体制运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率。这种制度在西方得到普及,并对西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很大作用。
至于中国首先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对西方近代历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许多人已经比较熟知,这里不再赘述。
这就是说,迄今所谓“西方的现代文化”其实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和某些贡献,中西之间早已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更不必说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东西方之间以及各国之间都要不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因此,“西化”与“非西化”的论战可以休矣!真正优秀的、合理的、有益及有用的文化,不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制度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我们当然应当承认西方近代以来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承认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很多东西(主要是自1840年以来),绝不应妄自尊大或夜郎自大。但也绝不应妄自菲薄、盲目崇洋迷外,以为自己事事不如西方人。而应敢想敢创新。既不应食古不化,也不应食洋不化,不应只吃古人或洋人的老本,而应在前人所成就的基础之上,为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参考读物: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张西平《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东方出版社2001年)
(单位:社科院欧洲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