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峰:国际地位,不能只看GDP |
2006年09月01日08:38 |
●一国实力的提高虽然通常能够导致其地位上升,但这种变化除了其国内政治等诸多因素外,在国际上也需要一定的转换机制和过程 ●中国发展应该保持一份充分的战略清醒,不能只看GDP,而忽视了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于是,一些人在为中国的经济成功感到自豪的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未来中国与亚洲和世界的关系。有人会问:如果我国的GDP达到美国的1/2,我们将会如何?如果我国的GDP达到或者超过了美国,世界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种问题实际上隐含着上世纪90年代一度也相当热门的话题,即是不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一个“中国世纪”或者“亚洲世纪”。 经济力量并不是国家力量的全部 形成这种联想的一个原因是,时下我们在关注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变化时,更多地关注经济实力的变化。但是,经济力量并不是国家力量的全部。应当承认,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力量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方面。随着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应用军事力量和战争手段获取权力和影响力的做法越来越不得人心,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快速跃升。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崛起”更多讲的是中国经济的崛起。而且通过这种崛起,我们和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在方方面面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的扩大。但是,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仅仅用经济参数来做各国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不全面的。笔者在这里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是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美国的GDP已经赶超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那时的美国却显然不在世界一流大国的行列中,美国第一次作为一个有影响的世界大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是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因为直到那时美国才真正拿到有关世界秩序的发言权。而且,美国能拿到这个发言权可能不仅仅依赖的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关键的是其参加了一战并成为胜利的一方。 二是上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当时,随着西德、日本的崛起,西方在经济上已经是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分天下了,但当时在西方世界内部,美国依然是盟主,西德、日本依然是随从,经济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并没有导致政治分配格局发生大的变化。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早已形成以美国、欧盟和东亚为核心的多极化,但美国却一直坐在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宝座上。显然,支撑美国西方盟主和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不仅仅是其经济实力。 三是冷战结束后的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的后遗症以及自身改革中的失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急剧衰退,到上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的GDP还不及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比西班牙和韩国还要低。俄罗斯人自己也承认他们在经济上沦落为一个三流国家。但俄罗斯仍然是有影响的世界大国,支撑俄罗斯这种大国地位的主要不是经济实力,而是其优越的地缘政治位置、拥有自然资源和苏联留下的庞大军事力量。 这三个例子说明了经济力量在代表国家实力上的不完全性,为此,便有了“综合实力”这样一个衡量国家实力的概念。尽管到目前为止在有关衡量的指标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它基本包含经济、军事、科技、教育、资源、政治、社会和国际环境这样一些软硬指标。如果我们抛开经济指标,在其他方面与其他大国作一些对比,我们与一些大国的差距就会显得比经济指标要大不少。例如,在军事上,我们不仅与美国无法相比,就是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差距也不小。我们现在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却不是科技强国,问题就出在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上。在软实力方面,我们的差距可能更大一些,在目前西方话语霸权的语境下,我们连把自己正当合理的声音发出去都存在不少的困难。因此,笔者觉得用“综合实力”的概念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全面看待国际力量对比带来的实际变化。目前中央在解决国内发展问题时强调科学发展观,笔者觉得在看待国际力量变化的时候也应如此,也应该破除一些“GDP崇拜”。 经济实力的提高不会必然带来国际地位的上升 即便经济实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也不会必然带来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一国实力的提高虽然通常能够导致其地位上升,但这种变化除了其国内政治等诸多因素外,在国际上也需要一定的转换机制和过程。例如,前面讲到,虽然在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英国,而且总体实力也与英国相当接近,但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是在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实现的。而且在其间美国应用了相当得当的战略。回顾历史,我们都可以看到,在两次大战之初,美国都没有介入,而是坐山观虎斗,看其他大国之间相互厮杀,相互摧毁,自己则闷头发大财,然后到关键时候才出手。而且整个过程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和意想不到的阴差阳错,绝不是“3肯定大于2”的数学逻辑那么简单。比如,在一战前,人们一般都把德国看成是未来崛起的主要大国,而对偏隅西半球的美国投以的关注并不多,但战争却成就了美国的大国地位。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到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已超越西德位居世界第二。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领导人日益希望把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经济能量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从而改变其“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也就是要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及所谓的“正常国家”。然而日本政府20多年的努力总体上是不成功的。直到今天,在国际舞台上,与许多其他大国相比,日本仍是一个政治影响力比较弱的国家。 中国发展需要保持战略清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大国成长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对此,我们满怀信心。同时,我们也应对自身力量的发展、前进道路的艰险,保持一份充分的战略清醒,不能只看GDP,而忽视了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是一个大国,有着5000年的生存经验,只要我们用心,就会对世界做出较大的贡献。▲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本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环球时报》 (2006-08-30 第11版) | |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 (责任编辑:字秀春)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