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士康案看中国媒体
● 吴木銮(福州)
台资公司富士康当初肯定没想到,起诉《第一财经日报》会引起轩然大波。在之前台湾与媒体人的诉讼中,虽然有媒体同业出面相助,但没有形成一次公共事件。为什么到了大陆就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美国的新闻从党派报刊走到工会报纸,再到现时比较独立的传媒时代,用了上百年时间,他们现在可以去谈论媒体是否应该引导政治的问题,虽然有不同的争论,但是他们有权利去说,有权利去争。在大陆,目前阶段,恐怕连美国当年党派报刊的时代都未到来。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媒体无疑是所谓的弱势群体。
但是,媒体自有的规律还是会让这个群体不会“自甘堕落”。因此,新华社等官方媒体也鞭挞当前制度中的不良因素,而新兴媒体则紧盯着资本力量的偏轨。在富士康诉讼事件中,媒体人终于找到他们可以发起的端口。
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和解之后,媒体人却发出一轮对该报的攻势。原因何在?许多人无法忍受这种政治扶持下资本力量的强大,该报从强硬到迅速软弱带给媒体人心里的落差过大。媒体人的批评,我能理解,而该报自身的举动我能理解。众所周知,在中国大陆从事出版行业没有政治资源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作为商业化媒体,《第一财经日报》的资本也肯定有政治上的支持。
因此,《第一财经日报》和富士康的和解是一场两大资本所做的交易,而不是报纸编务人员所能决定的事。
在当下情境下,媒体人何去何从?许多年轻的入道者都会提出疑问。当前大陆流行的记者起薪低、搞格子算分的绩效考评方式未改变之时,许多记者只能将文章拉得越来越长。一篇消息弄得跟小说一样。因此,客观和真实难免下降。
记得我也曾供职于类似的报社,而且该报社还有一个更恶劣的行径,就是将每月的稿费进行打折,以控制工资发放的总额。这样的激励就是刺激新记者写得越长越好,越多越好。老记者实在感觉无望就在自家附近开个小店度日,然后拿记者的头衔做些边缘的事情。但是,笔者还是扎实地推进了法院的两项改革。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纸媒体的空间其实越来越大,而且纸媒体的影响力将增强。因为,信息泛滥的同时,受众自然就渴求准确的消息。而这一点纸媒体有无穷的优势。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媒体及媒体人可以做的还是励志、励志、再励志。如果媒体这一道防线都完全陷入商业的旋涡中,那这个国家的未来就令人担忧。
·是新闻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