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创造性发展,深刻揭示了在中国特定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客观规律。
毛泽东党建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而深邃,它回答了为什么要建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怎样实现党的领导等重大问题,是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理论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毛泽东说,虽然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发展,乃是由于中国本身有了觉悟的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党——中国共产党。
1948年11月,毛泽东在给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机关刊物写的纪念十月革命三十一周年的文章中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斩钉截铁地说:“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国人民命运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他强调,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的;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一方面,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与任务,决定着党的兴衰存亡和党的事业的成败;另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要密切联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政治路线是党实施政治领导的首要前提,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事业就发展,党自身也能够不断巩固和壮大;党的政治路线不正确,党的事业就会出现挫折,党自身也必然受到削弱甚至面临危机。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突出特点。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落后、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如何建设一个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就成为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键问题。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古田会议决议分析了党内错误思想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以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和各种错误倾向的原则和方法。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只能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强调解决党内矛盾“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毛泽东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领导全党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大大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成熟,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历史充分说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书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同我们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1年他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宣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943年,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发表纪念宣言,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
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他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他在七大开幕词《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反复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才使我们党在各种艰难困苦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源泉。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他认为,干部问题是一个有决定作用的问题。他把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作为党的“战斗任务”。
全国解放以后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指出:“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态,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
1956年,东欧一些国家出现不稳的状况,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讲:“我们党有成百万有经验的干部,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干部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不公道的作风,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他指出,我们民族历史上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
他强调,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他反复讲,要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干部,要善于识别和使用干部,要关心和爱护干部,要教育和培养干部,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
正是依靠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我们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经过不同时期斗争考验的干部,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的实现。
“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是我们党的显著特色和独特优势。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首次提出要在红军队伍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党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建立党代表制度。这一做法成功地解决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党对军队的领导权问题。
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提出,为了纯洁党的队伍,必须整顿党的组织。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从1951年开始三年整党,他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应以一年时间普遍进行关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使所有党员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
长期以来,我们党遵循毛泽东关于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日益扩大、战斗力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
坚持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党的组织优势和力量所在。
毛泽东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作了许多重要论述。他提出,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的原则下,坚强地团结起来。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他认为,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认为民主和集中,是有矛盾的,但又是可以统一的,民主集中制就是这两个带有矛盾性的东西的统一。他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发挥全党积极性的重要武器,共产党人要搞民主作风,不能搞家长制作风。
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正确处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既保证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又保证了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了党的路线和决策的贯彻执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化。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他强调,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当群众的学生不能尾巴主义,当群众的先生不能命令主义。
1956年4月,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他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毛泽东阐述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揭示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和依靠力量,指明了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说,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挫折中奋起、在考验中成熟,就是因为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时刻不忘拒腐防变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党风的概念最早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他认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党的巩固和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反对和纠正思想、组织、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不良作风,努力密切党群关系,塑造良好形象。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又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党在地位上的变化,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就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反对领导干部特殊化、打掉“官气”等问题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并采取了整党整风等一系列实际行动。
保持廉洁作风,反对消极腐败,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居功自傲情绪和贪污腐败现象有所抬头,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
事实充分说明,我们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党不仅以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而且以优良的作风和形象向人们昭示: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加强党的建设是为了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工程”是毛泽东的重大战略思想。1925年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强调:“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1937年5月抗日战争前夕,他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1957年,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特别是执政60多年的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又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地解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和领导制度、领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党的领导得到改善和加强。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法宝,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基本的经验。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条,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挡党带领人民前进的步伐。
(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会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