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看《我们走在大路上》有感
几年前在旗帜网上看到《切.格瓦拉》的剧本,当时的感觉是震撼,该戏弥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厚重的社会责任感深深打动了我。这次获知《我们走在大路上》有关信息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再错过机会了,尽管我听过看过黄纪苏先生的讲演和文章,也不尽赞同他某些观点,但作为一位我敬慕的剧作家,能亲眼一睹其作品在舞台上演出,也是人生之一大快事!
于是在2006年11月10日,我骑车二十余里,赶至朝阳文化馆,化费80元买了张入场券。应该说票价不菲,劳动大众恐怕难以承受。等我看完后,也感到这个戏不是给市井村巷工场的老百姓看的。策划者把它放在TNT小剧场极为明智,寥寥百余观众,就能显出济济满堂的热烈了,加上近距离的演观交流,容易激发情感。问题在于,这个戏的创们(包括策划、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等)既然刻意不想给劳工劳农看,那么究竟谁是他们选择的定向观众呢?我发现,观众主要由这么几类人:大学生,这部分人最多;喜欢标新立异的话剧爱好者,他们追求现代戏剧的流派时尚;关心时事有一定良知的中老年知识分子,怀匹夫忧国忧民之心;白领市民,有小资倾向,受大资本和官僚及恶性竞争的压抑,寻找情绪宣泄渠道;还有少数关注中国戏剧发展或时局信息的外国人。
与《格》剧相比,《路》剧反映的社会矛盾冲突要模糊琐碎得多。我并不欣赏它在序部分对前30年铺垫的基调,尽管那时候有许多失误乃至严重的错误,也有许多阴暗面,但对占人口大多数的很普通的劳动工农而言,这条大路还是阳光远远多于阴霾。当人们刚刚摆脱某些“左”的禁锢时,确实有过短暂的相对的轻松喜悦,但同时也伴随着前途莫测的忐忑不安。随之而来一个又一个紧连着的变革运动,大都针对了基层工人农民等普通老百姓的权利和福利,如果说初期的改革还有纠“左”和克服前30年弊病的积极意义,那么从“官倒”经济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到下岗失业、血汗工厂和全面私有化的高歌猛进,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质疑,那条所谓的改革道路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吗?《路》剧用大量的篇幅展示了这20多年来各个时期流行于社会的破坏正常法规道德秩序的由社会存在生发的奇谈怪论,鲜明地向当代人发出了呐喊式的质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作为艺术作品,它的创们以放大的话语及肢体符号强调了这些反社会现象,譬如:“烦”!“接轨”!“一步到位”!“要不你给社会下跪,要不社会给你下跪”!等等具有经典意义的社会心理艺术形象,都给了观众留下了极其强烈的印象。
可惜的是,《路》剧的终点到此为止了。它没有在展览丑恶的同时,挖掘这些丑恶深刻的社会性原因,并表现出战胜这些丑恶的希望所在!也许这不是戏剧的主要功能,艺术没有必要承担过重的解决问题的义务,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大凡能在历史上留下正义英名的戏剧作品,总能“四两拨千斤”般的推动些许历史的前进;而进步也总要依靠人民和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的一切有正义良知的精英们的努力奋斗!《路》的创们既然已经勇于揭露伪改革途径的丑恶,既然已经挑起了一点医治社会沉疴的重担,那么为什么不索性树立起一条人间正道的艺术形象以鼓舞人们战胜丑恶的斗志呢?
本来这个积极的艺术形象是现成的,它就是该剧的剧名----我们走在大路上!众所周知,这首由李劫夫创作的革命歌曲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它一直激励着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奋勇前进。即便在伪改革的新自由主义路线最嚣张跋扈的时候,它仍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心里,每有群众性的文艺演出赛事,这首歌几乎逢会必唱,尤其在自发的群众歌会中,它朝气蓬勃的吼声焕发出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新中国前30年的颂扬。老实说,许多人之所以对《路》剧感兴趣,也是冲着这首歌来的。但是,《路》剧却没有发挥原歌的能量,除了开始勉强露了一下及中间时隐时现越来越弱的变奏,剧情基本游离了原歌的精神。而最后出现的主题歌,更是对原歌精神的一种走调。这就大大削弱了该剧思想内涵的张力,使《路》退缩到资产阶级早期的平等、自由、博爱的老调上去了。试问,暴富的新官僚权贵买办资产阶级能和被严重边缘化的劳工劳农成为亲密的姐妹兄弟吗?虽然我们曾经是一个“家族”,是一脉血缘,也乘了一趟车上了一条船,然而大多数人在辛辛苦苦的推车划船,极少数人却穷奢极侈的挥霍享受,走这样的一条道,只能是同床异梦、同路异心!尤其遗憾的是,歌词用智商低、能力差、模样惨来形容所谓的弱势群体是很不恰当的。人之所以沦为穷人或弱者,从本质而言,与智商能力模样无关,个案不能替代普遍规律,贫富强弱的分化,源于剥削和压迫。如果说依靠慈善仁爱恩施恻隐就能解决两极分化,就能建立起稳定和谐的社会结构,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还会有革命两字吗?这二十多年来,让人感动不已的“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爱的奉献”等满天价飞的关于“爱”的歌曲风靡全国,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句,但那些个贪污腐败、血腥暴力、悲惨矿难、侵吞公产、欺穷凌弱等人间丑恶丝毫未见减少,相反还愈演愈烈。记得剧中有句台词,大概意思是老同志还可以去公园参加合唱队,这里抑或有嘲讽、有粉饰、有无奈,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群众合唱中涌现的大量老革命歌曲也正反映了人间正道顽强张扬的力量!它们体现了社会主义正义的希望、追求和理想信仰!正是广大劳动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健康力量的希望追求和理想信仰的社会主义情结,使新自由主义路线及新阶级不敢象苏东剧变那样公开易帜复辟。今天的中共中央也正是在人民和能够代表或反映人民利益意向的精英(包括《路》剧的创们)对新自由主义的不懈斗争诉求中提出并强调科学发展观以及建立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方向。
当然,由于时空和其他因素的限制,我们不能要求《路》剧透彻地展现进步与反动、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冲突,但我想,只要创们愿意并肯下功夫,这个积极的代表人间正道的艺术形象还是可以表达的。譬如通过背景或复调式的抽象性表演(包括运用音乐元素)让“我们走在大路上”原来的主旋律精神贯穿全剧,用明亮的时代政治背景图象字幕突出中国共产党人最具社会主义性质的口号,以集体舞蹈概括出人民的正义诉求和进步行为等等。
戏剧,作为一种大众同时参与型的审美活动,尤其要对外公演的作品,不能搞成自我欣赏式的封闭体验艺术,更不能用强迫直露简单粗暴的表现形式宣泄创的情绪。这不仅是戏剧创作规律的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需的弘扬真善美的责任要求。综观艺术形式的变迁,要么是走向自我表达的极端,它可以不顾受众的感觉;要么是迎合或制造公众的欣赏潮流,争取吸引更多的关注,以收到某种利益或目的。从这个角度看,《路》剧在艺术创作及表演的结构形式上还欠火候,尚显得过于冗长沉闷单调直白焦躁。可以断定,这部戏在目前的状态下不会受到左右官三方面的喜欢,左派会批评它的软弱暧昧和苍白无力,右派则很可能给它扣上反对改革开放的大帽子,而官方呢,不理不睬的冷漠已经说明了一切。也许,这正是《路》的创所期待的独立特行的境界吧。
不管如何说,对于《我们走在大路上》创的劳动和努力,我仍然怀着崇敬的心情,他们的拳拳爱国心跃然戏中,他们的大胆创举冲破了用艺术形式尖锐犀利地反思改革的禁区,喊出了我们的危机、困惑和弱者的呼声,虽然有些浅薄但又不失尖刻幽默的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带来的社会心理的丑恶和苦难。他们眷顾了祖国和人民,祖国和人民也必将会记住这一群苦口婆心的戏剧人。
(新马2006.11.1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