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治的《投名状》
——炊烟
《投名状》一上映,趁着成都难得的好天气,就赶着去看了,看完之后,觉得不枉票价,拍得真是不错,而且还很有意义。当然大多数人只是看个热闹,此类大片最大的功用还是要看得热闹,但对于我这种喜欢联想的,这部大片还是满足了我深究的兴趣。说实话,比《色,戒》值得多。
影片一开始给观众展现的是乱世惨景,乱世中的难民命如草芥,而饥饿的流民是暴动的主力,只要给他一顿饱饭,什么玩命的活他都干。真是符合了中国人的古话“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但这句话只是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想法,那些没什么才华,没什么抱负,也没什么理想的平庸之人,他们宁做狗似地苟活。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有才华,他们渴望有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的舞台,而他们不幸生在底层,如在太平年代,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出头,就如现在。只有“乱世出英雄”。如中国上将许世友,如在今天,他只是有一身蛮力的壮汉,可在革命年代,他杀敌建功,他是英雄,他是将军。乱世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惨痛的,但乱世能给有勇有谋的人以机会,让天下利益重分,让大家都重新分得一杯羹,而在太平年代,有权有势的人把持着重大资源,你只有出卖劳力干活的份,他们却轻轻松松就能为所欲为。利益集团一旦巩固稳定,局外人你是一根针也插不进去。如今现在眼目下,你没有跟利益集团沾亲带故,休想拿到一丁点利。所以乱世是上升通道被堵后最惨痛的重组。
影片着重表现了三兄弟的“投名”结义,但这种兄弟之间的所谓生死结义,其实是脆弱的,在利益面前,再坚固的联盟也会瓦解。其实兄弟之间的争斗,在统治阶级眼里只是一出戏,兄弟的命运由他们掌握。他们只是一颗棋,统治阶级让你生你就生让你死你就死。影片中统绐阶级最高代表慈禧太后并没有显出面目,只是高高在上的金碧辉煌,因为统治阶级不需要具体的面目,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压迫一切的权力象征。大哥庞青云最后之死不是死于三弟姜午阳的盟誓之刀,而是死于统治阶级的除异己之枪,“南京是两江重镇,怎么可能交给一个外人之手。”统治阶级是不会让一个外人进入他们的权力集团的,可惜庞青云临死之前才明白,让姜午阳给了他最后一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