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中国合伙人》:不灭的美国梦

曹豫生 · 2013-08-04 · 来源:草根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今天的文化小资们已经很难像上个世纪那样对西方刻意的,直接的,甚至肉麻的吹捧,但从《色戒》到《中国合伙人》,其精神内核一脉相承,都是学者黄纪苏所说的小资们的对西方的“跪抱”。不过,如今小资的主旋律更注重潜移默化易于让人接受罢了。

  昨天晚上在网上看了电影《中国合伙人》,趁着现在有点时间,把自己看时的感想写一下,现在不写,以后就懒得写了。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我的一个同事告诉我一件事,他的一个朋友以前炒股,在股市里沉浮几年后,赔的挺惨的,于是这哥们转行搞股评,还开班授课,挣了不少钱。我的同事言之凿凿说此 事绝对真实。我们且不管此事的真伪,看了《中国合伙人》后,我发现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大概是那个故事的翻版。当然,这样说这部电影,太俗了点。略微“雅”一点的说,《中国合伙人》 讲述了三个追逐“美国梦”失败的文化精英,通过帮助别人去实现美国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当然这个描述是问题的,比如他们仅仅是把人送到了美国,呆在美国和实现美国梦 之间,还有太远太远的距离,但是把人送到美国,毕竟有了实现美国梦的前提,也算是帮助别人实现美国梦吧。我上面对该电影的“雅”的描述,基本上是我看到影片后半部分的感觉,但是 到了影片的最后,我才猛然发现,我的描述大错特错了,我高估了影片的编导。

  很显然,《中国合伙人》的故事取材于俞敏洪的新东方学校的故事,我凑巧以前也看过俞敏洪的励志演讲,所以对电影中有关他演讲的表现也是会心一笑。电影开始表现了三位毕业于名牌大 学的主人公,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追逐美国梦的失败,但失败方式不同,成东青想去美国,但是他办不下签证,这样他连实现美国梦的前提都没有达到。王阳因为有了一个美国女友,就有 了美国梦的替代品,但是最后美国女友离他而去,他的美国梦也破灭了。追逐美国梦的三个人中最成功的孟晓骏到达了美国,但是最后在美国混不下去,只好回到中国,他的美国梦也破灭了 。这三个人美国梦的破灭,大概也是多数新东方或者新梦想之类的学校的学生的归宿。

  但是,残酷的现实浇不灭中国文化小资及其后备队的美国梦,成东青三人利用有文化的国人的美国梦,办起了新梦想学校,帮助中国文化人去获得签证,前往美国。新梦想或者新东方的巨大 成功,从侧面说明了想远走他乡追逐美国梦的国人何其多也。当然,我们常能听说的西方人在中国大陆成功猎艳的故事,也是国人向往美国梦的体现。正是如此众多有文化的国人促使新梦想 取得巨大的成功,电影中成东青也被媒体称为“留学教父”,一个从农村出来,靠着母亲借钱读书的普通孩子,最终通过传授大家如何去美国的方法,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影片并没有到这里结束,而是随后发生了逆转,这种逆转让我恍然大悟:三个主人公不是通过帮助别人实现美国梦而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而是通过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迂回实现了自己曾经失 败的美国梦,实现中国梦不过只是实现美国梦的手段,而美国梦才具有终极意义。

  影片中,成东青已经成了“留学教父”,已经实现了中国梦,但是仍然被美国梦最坚定的追逐者孟晓骏说成是土鳖,是落后,类似于我们的文化中暴发户的形象。成东青一开始并不服气,甚 至和孟晓骏为此翻脸,但最后还是幡然醒悟,不被美国人认可,不在美国出人头地,不实现美国梦,你还是混的不像样,是老土,和美国梦相比,中国梦又算得了什么!

  三位主人公首先实现了中国梦,继而开始了追逐曾经失败的美国梦,影片中表现了三个人去当年孟晓骏洗盘子的饭店,享受了当年的老板现在给自己端盘子的乐趣。又跑到孟晓骏当年喂小白 鼠的实验室,收购了它,并以孟晓骏的名字命名。再后来,通过新梦想在美国上市,“只有我们在纽交所挥槌的那一刻,他们美国人才会真正地看见我们”,这看似民族主义的宣言,不过是 面对美国自卑心理的一种体现。三个美国的场景,宣告了美国梦的实现:在美国获得成功,被美国人认可,在美国出人头地。

  对于这部影片表现的内容,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分析一下。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上个世纪的中国了,今天的美国也不是上个世纪的美国了,有关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的言论不绝于耳,但是我看其中至少一半以上是媒体联合吹出来的,但是这种新旧更替的趋势事实上的确是存在的。美国人没有以前自信,是正常的,这体现为从美国的精英到美国的普通民众,都对美国梦产生了怀疑,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梦不过是“神话”。按理说,相应的 ,中国人没有以前自卑,也是应该的,但是事实上,中国人和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太大的改变,面对西方的自卑仍然是绝对主流,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精英的精神 思想和上个世纪后期是一样的,而这些人今天依然掌握者中国的文化领导权,他们生产出的文化产品,如媒体和文艺,还在向我们灌输同样的东西。当然,这种东西外在表现形式会有所改变 ,但内核不变。就像《中国合伙人》最后的内容,就引起了另一些文化精英的不满,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就看到一篇评论,说影片的最后是败笔,是阿Q式的“意淫”,对影片似乎表现出的民族主义的精神进行批判。我上面说了,这只是表象,影片编导真正所表现是“美国”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对应中国精英的终极意义,这或许才是编导真正的潜意识里的东西。至于编导怎样看 待民族主义,影片倒是有所表现,一群面目扭曲的人围攻成东青,大骂汉奸,这些人表现出的狂热和狂躁,恐怕才是影片编导对待民族主义的真实感觉,当然也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精英的感 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一个“中产阶层”,这里说的“中产阶层”和传统的“中产阶级”有区别,按照学者强世功的说法:“是全球化背景的产物,这个阶层尤其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并拥 有很大的势力。一方面,这个阶层透过跨国公司在经济利益上依附于西方世界,从而分享全球化的收益,成为发展中国家中迅速崛起的新贵阶层,甚至主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另 一方面,这个阶层在文化思想上羡慕西方文明、渴望被西方世界承认并接纳为其中一员,他们成为全球化和普世价值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推广者,往往在发展中国家中掌握着话语权。”这个阶层在文化上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小资”,这些小资精英掌握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掌握了媒体,掌握了教育,进而生产出一批批的新的小资,这个“小资”主要是思想上的,像孟晓 骏以及他的崇拜者成东青,以及新梦想的成千上万的学生,恐怕也包括今天众多的网民,不论日后他们或成为精英,或沦落底层,本质上都是这种被打造出的产品。

  掌握了文化领导权的中产阶层小资们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构建的西方图腾,而美国是“西方”中的佼佼者,小资们的精神世界里,美国就成了具有终极意义的神圣之物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美国”最忠诚的未必是美国人,而是第三世界千千万万的小资们,他们对美国的维护,甚至远远超过美国人。学者刘擎曾发出疑问:离开美国我们就无法思考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是这样。当然,文化精英并不是铁板一块,对于美国梦的终极崇拜是主流,但并不是没有反对者,当然反对者少的可怜。就像学者黄纪苏就曾在电影《色戒》上映后 ,写文章把小资的这种精神内核称为“跪抱”,跪抱的对象当然是西方,当时从黄纪苏随后受到的批判,挖苦,谩骂来看,他得罪的是真正的文化主流。还有学者这种文化精英的西方崇拜不 满,提出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类主张,还有近年来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民族主义的崛起基本上民间普通民众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与文化精英关系不大,这些呼吁和反 对,至今仅仅改变了表象,今天的文化小资们已经很难像上个世纪那样对西方刻意的,直接的,甚至肉麻的吹捧,但从《色戒》到《中国合伙人》,其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也就是说,这些小 资的文化产品和政府的主旋律影片一样,都在改进,都注重潜移默化,都让人们更容易接受。

  好像有一段时间,政府也特别强调文化建设,软实力建设,强调和西方话语权对抗,不过看看今天的文化人和媒体人,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就知道这只是个笑话。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匠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