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自由天堂:中国人为何要追美国梦

夏商 · 2013-08-01 · 来源:夏商的博客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这些“新美国公民”所带来的投资及就业机会,并不能扭转美国经济的颓势。但这些“新海外华人”及其子女对美国的效忠,就必然成为其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至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广大穷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当然就与这些“新美国公民”没有多大干系了。

  据环球网2013年7月31日报道,美机构看空美国经济,称恐重蹈日本覆辙。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30日报道称,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普遍担心日本会奠定21世纪经济发展的基调。不过,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近日表示,事实可能就是如此,但其方式和几十年前人们所害怕的那种方式并不一样。美国在复苏方面的表现看起来跟日本“失去的20年”相似。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是一家私人研究机构,一直看空美国经济。该机构认为,所谓的“失去的20年”是指从1992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几乎没有增长,而且发生了严重的通缩。该机构研究了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研究显示,过去五年间,美国经济仅增长了0.7%,比日本在“失去的20年”间0.8%的增长率略低。经济增长下行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主要欧洲经济体也经历了增长放缓。该研究所的负责人Lakshman Achuthan称,基本上来说,美国已经在向“失去的20年”时的日本转变。他表示,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增长趋势已经下行。

  另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7月31日报道,美地产开发商赞中国投资移民像“上帝的礼物”。美国国土安全部数据显示,去年有7641人通过EB5计划获得美国居留权,其中,中国人获得约八成签证。来自海外的投资给美国疲软的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获得商界和政界的欢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某房地产开发商夸赞来自中国的投资移民像“上帝送来的礼物”,并说仅在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的一个开发项目上,就从中国人参与的海外投资移民项目中筹得6000万美元资金。

  政界也不乏支持EB5的人士。比如,纽约州民主党籍国会参议员舒默一直支持通过EB5项目给中国投资移民绿卡,并曾公开宣称EB5是免费送给纳税人的礼物。正在竞选弗吉尼亚州州长的麦考里夫也是该项目的公开支持者。经由EB5拿到绿卡的华人投资者在事业发展和子女教育等方面都获益匪浅。中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No.1》中显示,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移民迅速增长,其中超过80%的申请人将子女教育作为最直接的移民原因。

  在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看来,当美欧日等西方世界深陷经济危机之际,中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却纷纷携款前往那里安身。来自海外的投资给美国疲软的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或也彰显了“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尽管,这些新美国公民所带来的投资及就业机会,并不能扭转美国经济的颓势。但这些新海外华人及其子女对美国的效忠,就必然成为其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这一点,自然也包含在其子女教育的必修课之中。至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广大穷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当然就与这些新美国公民没有多大干系了。

  中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追求美国梦,首先是出于私人财产保护与继承的安全性考虑,其次也有对美国民主法治“普世价值”的崇拜心理。在他们的心目中,美国是自由迁徙、自由人权和自由市场的“自由天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标准”,这几乎已经是接轨“国际惯例”的潜台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是美国梦的精神之源。市场永远正确,也就是美国永远正确的代名词。为市场辩护,实质上就是为自己的美国梦辩护。所谓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美国也便是市场经济的最成功范本。

  但是,这些“先自由起来”的一部分人,却用自己的脚给“人人生而平等”投了反对票。且不说“先富先移”和先拥抱美国梦,就表现出了“自由的不平等”。更不用说,美国“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的高水准,本身就存在着社会内部1%与99%贫富分配不公的“自由不平等”。而且,“市场永远正确”和“最标准的市场经济”,同样未能保佑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投机泡沫与虚假繁荣,同样是美国周期性经济危机与债务危机的伴奏曲。于是乎,才有了这世界上最大穷国向世界上最大富国“投资移民”的“财富输血”。或许,这才是市场永远正确”的真谛,也是“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救美国”的现身说法。

  当然,拜市场经济的“普世价值观”所赐,欧洲和日本也能跟在美国后面享受一些“财富输血”的残羹剩饭。自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五百年来,西方世界“先富恒富”与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追富恒穷”的两极分化格局不变,其玄妙之门便在于此“市场永远正确”。那么,我们还敢跟着相信“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救中国”吗?

  “只有更富没有最富”,市场自由竞争本身就是在制造着贫富两极分化的“不平等”。人类公平正义的理想大厦,永远不可能在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的世界上建立起来。据新华网2013年7月30日报道,美国富人也多愁。瑞士银行一份调查显示,对美国百万富翁而言,500万美元才是感觉富有的“底线”。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富有”的定义不在于有多少钱,而在于“有足够的钱做想做的事”。美国广播公司(ABC)28日引述瑞士银行财富管理部门负责人埃米莉·帕丘塔的话报道,“我们认为这一结果显示了非常有趣的思维转变。人们经历了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后,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既感觉钱够花又没有经济约束,必须有相当大一笔资金才行。”

  调查结果显示,80%有成年子女的有钱人成了“啃老”对象。他们不仅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还要出钱资助子女甚至孙辈。曾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家戴维·凯·约翰斯通说,有钱人的生活圈子注定让他们不得不随时与左邻右舍攀比。一个有趣的对比是,银行业调查机构BANKRATE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美国普通人日子过得紧巴巴。调查显示,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5.15万美元。半数美国人手头连相当于三个月收入的“应急资金”都没有,约四分之一人更是一点富余钱都不剩。

  英国《每日邮报》评论说,对普通人而言,“美国梦”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有调查显示,出生于财富排行榜前1%家庭的孩子,有三分之一在30岁前的年薪可以达到10万美元,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年薪达到相同水平的仅4%。另据环球网2013年7月31日报道,美国《财富》杂志7月30日文章称,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人口失业。结果,很多人无力买房,同时租房的人数减少。很多人在朋友亲戚家暂住,或者与父母住在一起。统计显示,如今美国有200多万家庭没有自立门户,大量18-34岁的年轻人继续赖在父母家,无奈地沦为新一代的啃老族。

  对此,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最标准的市场经济”社会,富裕可以世袭,贫穷也会世袭,贫富等级分化的格局同样是世袭不变。对普通美国人而言,“美国梦”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那么,中国人为何还要迷信市场经济的“美国梦”呢?当然,要摒弃“GDP崇拜”,要打破“市场迷信”,我们绝不能寄望于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文后随记:公元2013年8月1日零时50分,古都西安狂风大作,骤雨倾盆,雷电交加灿若白昼,持续时间达半个钟头以上,但愿不要再有新的灾情消息。)

  参考阅读:

  【1】环球时报:自由主义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潮

  据环球时报2013年08月01日报道,自由主义思潮逐渐在中国社会蔓延,它的一个重要源头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西方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它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含义不断演变,但对个人权利的突出追求万变不离其宗。

  个人权利在历史上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长期压抑,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鲜有自由主义的思想萌芽。这里有相对严峻的自然环境、古代政治等多重原因,总之将中国直到近代的人文条件同欧洲的情况做一粗略对比,就会发现自由主义不可能首先选择中国。自由主义的兴起说到底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这不仅因为中国打开了思想之门,自由主义之前不止一次进入中国,但都未能生根。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实现了市场经济的转型,积累了全社会的财富,而且初步建立了国家的法制,从而根本上改变了普通中国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这使自由主义向中国社会的草根渗透成为可能。

  古代中国基本是宗法社会,个人的成长乃至安全都需要宗族、帮会等各种“集体”的支持和保护。而迄今初步成型的市场经济和法制提供了个人“脱离”集体的解放力量,今天一个人可以独立撬动社会,构建自己的人生。民国时期自由主义是社会精英们的思想消费,基层社会并没有真正脱离宗法性。今天的中国现实第一次为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广泛舞台。然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生长参差不齐,只有少数自由派知识分子主张把它变成一种政治选择,用自由主义“改造中国”。但这种政治拔高并不接地气,它在中国走不通。

  自由主义蔓延最广的人群是中产阶层,他们是自由主义在中国的真正社会基础。但自由主义在中产阶层那里更多是生活观念和社会改革愿望,他们对政治上改天换地的鼓吹怀有警惕。他们不希望中国成为另一个埃及,中国不能搞乱了,不能因为政治上的激进尝试而变得更糟,这是大家真正的“默认值”。改革开放孕育并兼容了自由主义,调动了它推动人权进步的积极意义。但自由主义也必将在中国被改造,甚至从长远看它未必就永远是“思想舶来品”,它将逐渐获得一些中国“土生土长”的特色。

  其实源自西方的很多观念开启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但它们同中国社会的适应性又都是部分的。自由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不断被改造的过程,中国作为思想大国,肯定会对它施以更多的改造力。中国拒绝自由主义已无可能,但少数人想把它变成挖给中国的一个“坑”,用它“扳倒”中国,这是犯了“乌托邦”的思想毛病。这样的政治幼稚和虚妄会空耗他们的人生精力。自由主义并不神秘,对一些人来说,喜欢或接受它仅仅因为“自由”这个词,把它搞成“主义”的过程可以千变万化,但要让它成为政治斗争的前沿阵地,这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利益。中国人不乏历史经验,他们会把对利益的甄别放在对各种思潮的追逐之上。

  中国近代以来不断经历思想竞争的洗礼,但实际的社会建设成果不多,原因就是各种思想在缺少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空转,不断被动荡捣碎。中国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对精神建设有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意义,但这个时期依然太短。我们切不可以为发展已经够了,今后需要动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国的余下问题。那样的话我们就又回到空转的路上,我们将在所谓“世界大潮”中随波逐流。

  2】经济衰退致美国大量人口失业催生新一代啃老族

  据环球网2013年7月31日报道,美国《财富》杂志7月30日文章称,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人口失业。结果,很多人无力买房,同时租房的人数减少。很多人在朋友亲戚家暂住,或者与父母住在一起。统计显示,如今美国有200多万家庭没有自立门户,大量18-34岁的年轻人继续赖在父母家,无奈地沦为新一代的啃老族。

  文章解释称,如今,单户住宅的房租增速已落后于房价涨速。投资者将大量房屋用于出租,但作为租房市场的主力军,年轻人选择自立门户者少于过去。失业导致很多人无力买房,也导致租房人数减少。很多人在朋友亲戚家暂住,或者与父母住在一起。尽管眼下美国住房市场的很多方面都呈现的趋势,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自立门户的复苏速度仍然落后于住房价格回升和止赎屋减少的速度。房地产网站Trulia的一项分析显示,18-34岁之间的年轻人与父母同住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经济衰退前的大约27.6%上升到了31%。它导致年轻人自立门户数大减,而且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直到2008年,美国每年新组建约110万户家庭,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显著下降。即便在美国经济回暖的过程中,组建新家庭的状况也没有改观。

  Trulia经济学家科尔科表示,这样算来美国总共少增加了240万户家庭。这个数字超过了两年时间跨度内新组建家庭的数量。他很大程度上将此归咎于失业问题。虽然如今的年轻人就业人数已高于一年前,但18-34岁年轻人的就业比例较本轮经济衰退最严重时期的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科尔科说,年轻人可能需要多年时间,才能积攒足够的储蓄获得属于自己的住房。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