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3年11月22日,由黄政民、郑雨盛、李星民主演的电影《首尔之春》在韩国上映,引起轰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观影人次就突破千万。
考虑到韩国是一个只有5000多万人口的小国,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首尔之春》还没有在国内正式上映,但很多影迷已经通过各自的渠道先睹为快,口碑不错,豆瓣评分为8.8。
《首尔之春》之所以引起中韩两国影迷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韩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79年12月12日发生的肃军政变。
通过这场政变,以保安司令官全斗焕为首的一批少壮派军人夺取了韩国最高权力,建立“第五共和国”。
导演金成洙对参与肃军政变的众多人物进行提纯,只突出了两个人物。
一是发动政变的核心人物全斗光(黄政民 饰,原型全斗焕);
二是抵抗政变的核心人物,首尔警备司令官李泰信(郑雨盛 饰,原型张泰琓),尤其把李泰信塑造成了一位十足的悲剧英雄形象。
在金成洙的镜头里,李泰信坚毅沉着,一腔孤愤,虽千万人吾往矣,在军政首脑均被叛军控制,下属部队叛变,明知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还要单枪匹马地跨过层层拒马,与全斗光一决生死。
这一桥段虽然纯属虚构,但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不客气地说,在当下中国电影中,很难找到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形象,因为受第五代影响,导演总是忍不住要给英雄人物加一点痞气、流氓气。
据报道,有些在全斗焕时期参加过抗争运动的老人,看到这一幕时当场痛哭失声。如果当年李泰信的原型张泰琓能够成功镇压全斗焕的叛乱,则此后长达七年的黑暗统治就可以避免。
至于全斗光,则是一副阴谋家的嘴脸,他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暗夜和密室中进行的。
全斗光做事不择手段,顺利时得意忘形,遇挫时又惊慌失措。到了最后,政变终获成功,一伙人在保安司令部丑态百出,弹冠相庆,大跳其舞,完全是小人得志的嘴脸。
还是福柯那句话,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尽管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全、李之争,主要还是韩国总统朴正熙被暗杀后,韩军内部为争夺朴正熙遗产而发生的派系之争,但李泰信(即张泰琓)所属的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系,的确有结束军人统治的考虑,只是他们存在的时间太短(从10月26日朴正熙被暗杀到12月12日郑升和被抓捕,只有一个多月),其政治主张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展示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坚决主张镇压全斗光叛乱的李泰信,客观上是站在历史进步一边的,《首尔之春》把李泰信作为一个英雄来表现,也是对这一事实的尊重。
02
《首尔之春》也让观众看到,当时韩国的军政高层,基本都是臣妾主义人格。
在1979年12月12日那个寒冷的夜晚,韩国军政高层表现得懦弱颟顸,费拉不堪。
国防部长官吴国相(金义圣 饰,原型卢载玄)听到枪声后,第一时间带着妻儿逃入美军地堡,使本来负有镇压叛乱之责的国防部陷入瘫痪。
原本十万火急的镇压叛军行动,由于找不到国防部长官而大为迟缓。吴国相在为时过晚的时候才前往陆军总部的B2堡垒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后,他再次前往韩美联合司令部,希望美第八集团军出面干预,由于美军表明无意介入,吴国相除了东躲西藏,再没有采取决定性措施。
攻占国防部的叛军终于在楼梯下捉到了躲在那里的吴国相。这位国防部长官随即决定向叛军投降,一方面,他协助全斗光逼迫总统崔圭夏批准“逮捕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的签呈”,使全斗光的“下克上”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致电首尔警备司令官李泰信,要他停止镇压叛乱的行动,在遭到拒绝后,又宣布免除他的一切职务,取消了他指挥平叛部队的合法性。
为什么说吴国相(即卢载玄)体现了臣妾主义人格?
这是因为,他在紧急关头,自己不能做任何有意义的决定,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主子(美军),当主子不表态时,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转,当大势已去之后,他很快就投靠新主子。
吴国相的原型卢载玄,在全斗焕政变成功后,虽然辞去了国防部长官职务,但全斗焕陆续把韩国综合化学工业公司总裁、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韩国肥料工业协会会长等公营企业的肥缺赏赐给他,让他赚得盆满钵溢。
另一位可与吴国相相“媲美”的人物是陆军参谋次长闵昇培中将(刘成柱 饰,原型尹诚敏中将)。
12月12日晚,郑升和被绑架后,闵昇培自动成为代理总长,是镇压叛军的总指挥,但他优柔寡断,在关键时刻,幻想能够和全斗焕用“君子协定”解决问题,撤走了对叛军最具威胁的部队,令全斗光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陆军总部。
全斗焕就任总统后,尹诚敏反而官运亨通起来。他被全斗焕任命为第23任国防部长(1982-1986),退休后转任韩国石油开发公司会长、韩国纤维协会会长等肥缺,居然活到了92岁。
历史的经验证明,在有着长期封建历史,并在近代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精英阶层中最容易出现臣妾主义人格。在这些地方,每到重大历史关头,都会出现“竟无一人是男儿”的现象,而敢于破釜沉舟的野心家,则可以屡屡得手。
有趣的是,在影片中,全斗光指挥叛乱的那间办公室墙上,恰恰挂着写有“破釜沉舟”字样的汉字横幅,这既是对时时念叨着“失败了就是叛乱,成功了就是革命”的全斗光的心理写照,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处于中华文明边缘的朝鲜半岛的影响。
03
11月30日,也就是《首尔之春》刚刚上映一周后,位于朝韩军事分界线附近的京畿道坡州市长山里的十一个市民团体联合召开记者会,强烈反对全斗焕的骨灰落葬坡州。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全斗焕三年前去世后,骨灰一直放在家里。他的遗愿是希望葬在朝韩边界附近的高地,以表示“死了也要目睹南北统一”。
关于出售这块土地的谈判,本来已接近成功,然而面对邻里的强烈抗议,土地持有人最终改变了主意,收回了出售计划。
在《首尔之春》中,全斗光似乎成了最后的胜利者,风头一时无两。
但现实中的全斗焕,却死无葬身之地!
全斗焕通过肃军政变夺权,但他不明白,肃军政变一方面成就了他,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原罪。
全斗焕应该像他的最有政治头脑的核心幕僚许和平上校建议的那样,逆取顺守,让“第五共和国”变成一个真正的“革命政权”,全面刷新政治,如此才能取信于民,洗脱发动“肃军政变”的原罪。
但全斗焕沉浸在登上“极峰”晕眩与快感中,始终意识不到这一点,他白白浪费了7年执政时间,错失了推动韩国政治和社会进步的机会,也就无法使自己从一个枭雄变成英雄,最终只能以一个负面人物的形象走入历史。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