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什么是社会主义?

tangwzh · 2007-12-12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什么是社会主义?
 
1。问题的提出

这是一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小平同志的一席话使这个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凸现出来。为什么说这本不该成为问题呢?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为社会主义的理想而奋斗,数百万党员为此流血牺牲,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辛而辉煌的道路。如果说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那么中国共产党立党为何呢?上千万的先烈们为何而牺牲呢?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时候,主要的活动分子是一批转到了工人阶级立场上的知识精英,他们正是因为接受并实践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出发,转移到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立场,从此走到工农群众中间去宣传社会主义理想,组织动员他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如果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那就不会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了。毛泽东说他在北京读到了三本书,因此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三本书是马恩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至今仍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基本读物。朱德在其去世的1976年,曾专门推介成仿吾当时重新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认为这本书极具现实意义,读懂了才知道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为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曾反复阅读中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对于他们而言,问题不是什么是社会主义,而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读懂了《共产党宣言》的人绝不会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

建党时期的那一批知识分子不存在这个问题,由他们宣传和发动起来的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农群众,包括加入到共产党内来的工农中的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程度当然不能跟这些知识分子相比,但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念应该是具备的,不然就不会自觉地为此而牺牲奋斗(这包括建国后为建设社会主义吃大苦、流大汗的忘我奉献)。当然,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党员和群众,包括理解水平有限的知识分子,要他们说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不容易的,就象我们会使用一个名词,明白它的意思却未必能解释它一样,解释显然需要更高的文化水平。在我们党内和社会上,囿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教育方式,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要普通党员和群众说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同要他们说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华”是什么意思一样,这是超出了他们的知识程度的。所以,毛泽东从延安时期到晚年,一直在说我们党内真懂马列的人不多,其实这与文化程度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近代欧洲历史上,本人是工人出身的理论家和学问家很有几个,包括社会主义的学者,这在中国是没有的,这不能说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没有关系。毛泽东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其中包括教育革命,还组织工农学习理论,成立工农理论小组,搞大批判和大辩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固然复杂,但其提高工农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的良苦用心,显然并非是杞人忧天。不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何以会发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困惑?而在社会主义理论的故乡欧洲,却并没有发生人们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困难,毕竟社会主义是从他们的词源中来的。

至于说90年代以来干部和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那实际上是一个对社会主义重新理解、重新认识的问题。问题的缘由在这里就不用叙述了,今天中国发展的现实已经足以告诉我们当年为什么要求重新理解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是重新理解之后的再回首。如同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我们的现代化,名字叫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我们今天就需要回头看看当年的重新理解,是否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实践的结果是否合乎社会主义的概念范畴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和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和发展了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了鲜明的旗帜。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再次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2。语词含义和理论含义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来自于欧洲思想史和政治史,是从西方语言中翻译过来的。英语中社会主义(socialism)这个词出自词根social,它的本义指人们相互之间发生的交往和联合,ism这个后缀用以表示某种活动的过程、特性或某个主体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因而,社会主义的字面意思指的就是人们相互联系以至联合的行动过程和特征,及以这种活动为主体的理论体系,在政治上,这种活动指的是人们联合起来、共同控制所有资源的生产和管理的组织化行为。

中文里面社会主义这个词来自日本人对socialism的汉字翻译,从字面上说,社会指的是乡社庙会,即人们在祭神和过节时结社集会方式,这是古代最具普遍性的人际集合方式,用以指代人们之间联合和交往的形式,日本人在翻译西文时对这两个汉字的用法还是十分恰当的;主义这个词现在单独使用已不常见,它来自于早期耶稣会教士对基督教典籍的中文翻译,意思是“主之义”,即上帝之义或天主之义,后普遍用于西文后缀ism的一般翻译。胡乔木同志1984年对“主义”一词有一个很明白的解释,他说“主义”指的就是把什么放在首位或以什么为中心的思想和行为。因而,中文社会主义的字面意思就是以社会为主体或者说以社会为中心的思想及其行为,这与英语的字面意思是相当一致的。

从字面上说,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人们的联合与共享,是社会利益至上的思想体系,在语义上与追逐私利、资本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相比较,高下立见,褒贬立分。所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至少在语义上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以社会主义为旗号的思想流派和社会运动,数不胜数;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解释。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什么样形式的社会联合与共享。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号称国家社会主义,或译民族社会主义,当年之所以具有欺骗性,能够使希特勒竞选上台,并在长时间内蒙蔽德国人民,与其时髦的社会主义招牌是分不开的。它站在资产阶级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上,以极端的种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姿态,鼓吹日耳曼人至上,号召争取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并借此以集权独裁的方式,把德国人组织起来,形成一部举国一致的战争机器。这是一种法西斯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社会主义,其实质是以个人独裁的国家意志为中心,把德意志民族的利益凌驾于世界各民族之上。虽然它曾一度给德国带来经济繁荣和战争胜利,但最终给德国和欧洲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招牌下也可能包藏着祸心。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经批判过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对现今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也应加以鉴别。

我们所称的社会主义,特指马克思所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如同达尔文主义的学名就是生物进化论一样,马克思主义的学名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哲学思辨的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规律,提出了符合科学逻辑的社会主义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在物质实践的基础上,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必然导致人类走向社会主义的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破除私有财产制度的条件出现,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条件在于社会阶级斗争所导致的被压迫阶级的革命和专政,文化条件在于社会大众共享观念的增长和私有观念的消除。从根本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它要求从政治革命开始,通过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完成社会革命,在社会关系中彻底消除人压迫人、人剥削人、人歧视人的现象,使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能够不妨碍而且有助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共享发展的境界乃是和谐的真谛。

科学社会主义所指出的能够成为人类未来发展极限目标的理想境界,集中体现了千百年来人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从西方古代希腊的哲人到近代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从中国古代的圣人到近代的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家,无数仁人志士,无不希望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境界。不可否认,他们所描绘的理想蓝图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些天才设想在今天已经得以实践,在这方面他们的设想要比马克思细致周全很多,因为马克思不愿意对未来社会作具体的设计。尽管如此,由于他们的愿望多数是站在各自的阶级立场上凭空想象产生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空想的性质和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原因在于它的实现是以现实经济基础之上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为基础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十大社会主义政策,多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完全或部分地实行了,这是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事实已经部分证明并且还在继续证明马克思凭借科学性的分析所得出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的斗争,只有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社会革命,才能最终解放自身。这是因为,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消灭产生阶级的社会条件,使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同时归于消灭,不至于造成一批压迫阶级被推翻后,又出现新的一批压迫阶级,甚至是一部分被压迫阶级解放后,上升成为新的压迫阶级,从而导致大部分被压迫阶级并不能获得解放,同时新的被压迫阶级分子又在不断产生。所以,只有消灭私有制度,消除私有观念,阶级压迫才能根除,无产阶级才能与全人类共同获得解放。因而,无产阶级争取彻底解放的持久斗争,必然导致全人类的解放。如果无产阶级的斗争不能坚持到底,人类的解放就不可能实现。

中国革命首先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革命,它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只是进行社会革命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政治革命可以建立起完成社会革命的政治架构,但如果没有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完成,社会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已经建立的政治架构也会被旧的经济文化传统侵蚀和吞没。而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过程远比政治革命艰难、漫长和复杂,这一点马克思并没有充分估计到,他对于与传统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的决裂看得比较乐观,这与犹太人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今天以色列的公有制和公有观念与其他民族相比较,仍然是发展得比较好的,这更多地是一种民族传统在起作用,是否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姑且不论。列宁率先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政治革命的胜利后,意识到了经济革命的艰巨性,不得不调整经济政策;他也看到了旧的文化观念对于新的政治架构的腐蚀作用,试图从政治体制上加以抑制。斯大林在经济革命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在政治上却不能摆脱旧文化上的影响,他的后继者们都没能超越他的遗产,直到毁灭他的遗产为止。毛泽东在政治革命胜利后所进行的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努力,尽管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却无法克服现实中强大的传统经济文化力量,而且包括他本人在内,也无法摆脱旧的政治观念的影响,因而他晚年孤注一掷的“文化大革命”最后随着他的去世而以悲剧告终。

我们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是在毛泽东晚年的悲剧发生后,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以列宁所说的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这种迂回的方式,为社会革命所必需的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完成创造条件;因而,我们切不可忘记社会革命的终极目标,特别需要防止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对政治制度的腐蚀和蚕食。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学习资本主义而学习资本主义,走到“运动就是一切,目标是无所谓的”这样一种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道路上去;更不能主客倒置,使资本主义从利用的对象变成社会的主体,反过来使社会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俘虏和玩物。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5.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6.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7.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8. 洛杉矶大火如此猛烈,能烧醒中国那些殖人吗?!
  9. 泰缅绑架更多内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贪心自找么?
  10.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