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不腐败:毛泽东的廉洁文化
:李克勤(jixuie)
今天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诞辰114周年。114,正好是查号台的号码,我们现在要找什么,不妨从毛泽东文化里去求教!当今中国,老百姓极其关注,也是极其忧心的事情,恐怕就是严重的腐败问题。那我们就需要深入地去研究一下毛泽东怎样有效反腐败的。毛泽东反腐败是立足于形成不腐败的廉洁风气,也就是用不腐败来反腐败。事实也证明毛泽东时代有廉洁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毛泽东的廉洁文化。
毛泽东反腐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老人家不是把腐败置于纯粹的客体,而是首先就是反对主体本身的腐败。例如,在夺取全国胜利以前,我们在反对国民党腐败的同时,毛泽东就已经注意到我们在党内要反腐败。从井冈山时期开始,老人家就特别提出不能把旧军队里的不好作风带到红军里来,到了延安时期,当他看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时,就果断地把这篇专门讲述明朝起义领袖李自成失败原因的文章,发给全党作为必修课学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对此事津津乐道。
这是老人家的一贯思想。毛泽东有句名言:“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2页)腐败的根源还是人自身,人有贪欲,贪图享乐,从而贪图那些可以带来享乐的金钱,进而贪图最容易带来金钱的权力。约束权力无疑是必须的,但光约束权力不够,事实证明不能根除腐败。约束权力只能解决外因,不能解决腐败者的内因。你想,谁去约束,约束的起点在哪里?约束者没有自我约束,那还不是等于没约束。例如,公安部原来有个副部长李纪周,按说外因对于他的权力约束比一般的官员要大吧,可是,他还是被拉下水了!被谁拉下水的,根本的是被他自己的贪欲拉下水的。
毛泽东时代不是没有腐败,而是腐败的人少,绝大多数有权力的人是不腐败的,或者说是不敢腐败的。按说我们现在许多反腐败法律、制度,那个时候还没有建立,这就说明那个时候道德约束,也就是人们的自我约束起了主要作用,整个社会真正是以腐败为耻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二条,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要求。其中,“爱护公共财物”就是后来成为亿万人民生活习惯的一大亮点,当然也就成为了一种社会价值观,如果没有这样一种价值观,那就是对有权力的人,采取足球里的人盯人的战术,也是无济于事的。
马克思讲过:“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我们反腐败,必须从理论上搞彻底。我们的反腐败理论,在合目的性上,不可谓不深刻,不可谓不彻底,但在合规律上,则是相对来说需要反思的。人类的活动只有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那才符合人类活动的本质特点和本质要求。在反腐败问题上,为了使我们的活动更加合规律性,研究并借鉴毛泽东的廉洁文化,立足于不腐败,立足于每个人的道德自律,从人性本能上去遏制贪欲,用不腐败去反腐败的做法,在今天,无疑是有极其重要价值的。
必须指出的是,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讲道德难有成效。这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再不能避重就轻了,最近30来年,容易做的事情,容易改的,都做了,都改了。现在必须迎难而上了。道德建设虽然很难很难,但问题不在于做不做得到,而在于有没有必要去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欢迎交流: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