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真诚放松一个灵魂升腾之夜!
——《纪念114周年文艺晚会》体验谈
(一)三大亮点
1、毛主席白色塑像
12月25日到达当年毛主席亲自题词的“红星集体农庄”时,大约是中午1点。已经揭幕几小时的白色毛泽东主席像矗立在宽阔的广场上,一条火红的地毯直通石像台阶,天空中飘着的大气球和迎风飘扬的彩旗象是在欢呼着什么,让人感觉庄严又神圣。
看到并感觉到这些后,我的头脑里立刻浮现了这样一个“问号”:这个因位于北京南郊而可谓“十分偏僻”的农庄,会不会从此成为世界的关注热点呢?
2、毛主席照片长廊
被命名为“韶膳”的“毛小青国际餐饮养生会馆”里面热闹异常,美食与友情的余热还在继续,只是大部分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墙面的照片长廊——那是辽宁的梁国忠同志数十年心血打造的“毛泽东照片展”。
本次展出的照片不仅生动地告诉了人们毛主席青年时期、南湖游船上的“一大”期间、农民运动调查期间、秋收起义期间、井冈山时期、长征途中、延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庆典时刻、人民公社时期、文化大革命和逝世前后各阶段的历史真实,还把他与战友、同事、亲人和人民的情感刻绘得活灵活现——初步统计,大约展出了近2000千张照片吧。
3、年轻的“毛主席时代人”
歌唱家程志把他“60多岁”的真实年龄告诉大家时,全场肃静了片刻之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担任该晚会主持人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越一句“41年前,我16岁的时候……”的报幕铺垫,掌声雷动了……
在座的很多人的两鬓已经发白,但晚会期间不时出现的整齐而又强劲的节拍声,让人感觉他们依然活力无限,就象一群小伙子在观摩一种十分熟悉的精彩……
他们都是“毛主席时代人”,儿孙满堂是普遍现象了……
(二)十余次高潮
1、北京宝塔山合唱团的《延安颂》和《四渡赤水出奇兵》拉开晚会帷幕,唱到“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时,全场第一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2、民乐合奏《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和《抬头望见北斗星》期间,整齐而又强劲的节拍声伴随了始终,接着便是如潮的掌声……
3、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馥荔的《咏梅》朗诵和演唱期间,不少人的嘴唇开始了蠕动,“已是悬崖百丈冰”和“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异口同声,以及随后热烈的掌声,有力地说明了此前的唇动是和声。
4、塘萍的快板书《为人民服务》表演期间,台下鸦雀无声,当念到“人固有一死……”这段时绝大部分人的腰杆都更直了,表演过后掌声雷动……
5、少数民族歌唱家阿依吉斯,一出场就让不少人想起了“卓玛”。演唱开始前的一段关于“爷爷到北京来未能瞻仰到毛主席遗容而大哭”的讲述,赢得了热烈掌声,其后的《翻身农奴把歌唱》独唱期间掌声经久不息……
6、著名歌唱家程志的一句“这首哥流行十几年了,不对我十几岁就开始唱了,我已经60多岁流行已经快50年了”(大意)的旁白,点燃了观众的热情,随后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演唱令人心旷神怡……
7、年轻的湖南女艺术家潘军(报幕音译)的《主席话儿记心上》让台下雀跃不已,其后的“在新的一年里,我祝愿在场的湖南同乡,以及……”谢幕语赢得雷动般的掌声……
8、快结束时,男主持的一句串词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说:“中央电视台有规定不让主持人参加社会活动,但只要是毛主席的纪念活动,就是要被炒了我也要参加……”(大意)。
…………
其他应该还有好几次高潮,脑子一下记不起来了,大概总共有十几次掌声雷动且经久不息的场面吧……
(三)一份堪言罕见的留恋和升腾
当主持人张越说出“让我们明年的今天再见”的结束语时,全场仍然座无虚席,两侧过道里依然站满着人应该说是较好的说明。不能不承认:在当前晚会和“明星”均比比皆是的今天,这是很少见的……
看了一下时间,晚会是21点10分结束的。这个时候的北京,已经是零下温度了。但是,从出来的人热烈地招呼着熟人,步伐也都十分从容的情态来看,并没有人感觉到寒冷……
我想,这应该是观看了该晚会的朋友们(共有大约500人,大部分是由全国各地赶来的)“心中都有毛主席”的缘故吧——否则,那份找遍世界也难寻见的留恋和升腾,是难以甚至没法解释的!
经济及人文分析员
“英雄在线”(www.cnhelper.com)总主持:彭忠义
2007年12月25日
友情及责任联络:
13651084355(北京手机)
[email protected](email)
22761792(QQ)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