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旅游业越来越成为各地――尤其是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一条捷径,“五一”、“十一”、“黄金周”似乎便是为此应运而生。
的确,通过游客的大量消费,旅游业获取了不菲的收入,如此既有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之功,又有利于落后地区的更快发展。
然愚以为:“旅游经济”不足取!
旅游经济的实质乃是游客为其所观赏的自然或人文风光付费,是财富向旅游业的转移。但问题在于,旅游业的兴旺意味着人类活动加剧及对自然环境的更大破坏――在消耗更多能源的同时,景区内与日俱增的公路和建筑将吞噬大片林地并产生严重的污染。九寨沟正在消失、黄果树瀑布干涸、长江变黄、甲天下之桂林山(上无树)水(变浑)……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象与“旅游经济”不无干系,显示出中国的生态危机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对于地广人稀林密的西方世界,旅游业也许不失为国民经济之一大部门;而在人均自然资源极端匮乏、原始森林几毁灭殆尽的中国,旅游业则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是毒性极强的奢侈品。中国的生态环境已恶化到这般田地,再也经不起我们的蹂躏了。旅游就是对大自然的践踏和破坏,始终是反自然生态的,所谓生态旅游不过是“环境杀手”们掩耳盗铃的欺世逛语。一个人若真的热爱自然万物之类,就应对其极尽呵护之责,而非以身作贱之。因为对环境的真正保护就是别去碰它,让其自生自灭,以自然的神奇力量使生态得以恢复。在今天的中国,作为环保主义者,能做的是节欲,有限消费,不以木材作室内装修,不吃(穿)野生动物,拒绝旅游等。
事实上,旅游不过是“有闲阶级”的游戏。这些富人们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消费者,是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最大责任者;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惜以金钱的力量,通过旅游等方式,独自消受着中华民族自然生态的“最后的晚餐”,全然不顾民族的兴衰存亡。今天,屈指可数的旅游胜地象征着中国最后的天然绿色和极度可悲的动植物的亡命之所,残忍无知的我们难道要将它们赶尽杀绝而奔向仅剩下荒漠、耕地、人与水泥建筑的人类末日吗?尽管旅游作为人们行使财产权与行动自由的产物之一,任何人无权加以阻挠,但面对异常严峻的生态危机,政府有责任从公共利益出发,限制“旅游经济”的发展――即运用强有力的税收制度,大大削弱“有闲阶级”的旅游能力,同时建立全民福利制度、免费教育,并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投入。这种摈弃旅游作为中间环节而直接向落后地区和穷人提供援助的做法,既可使环境免于更大的破坏,又尤有利于增加中下层人民的有效需求和对未来的信心,较之“旅游经济”可谓“鱼与熊掌兼得也”,何乐而不为乎?
极而言之,在当下中国,“旅游经济”与“黄色经济”乃同出一辙,皆非生产性而系奢糜性活动,所体现的是“有闲阶级”的疯狂无知与为富不仁,前者破坏了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自然生态体系,后者则是对女性尊严和身心的践踏,全然与经济学原则和人类关怀精神格格不入。
郭金昌 2001年4月15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翰林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