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可缺少的教育:学会“善良” |
|
管恩聚 |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5-31 http://guancha.gmw.cn |
|
一次,北京市的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央视中的一个“猜猜看”栏目,有这样一个题目:冲着门口的电梯间的壁上,有一面镜子,是做什么用的?全体嘉宾及现场观众竟然没有一个答对的!答案惊人地一致,是为了乘客整容用。正确答案是,为了坐轮椅的残疾人出电梯时,不用转身就能知道身后的情况。因为在西方国家,生产电梯有一项强制性标准,必须有这面镜子。答案出来后,现场寂静了好一会儿,没有掌声,没有笑声,人们的脸上有些许的尴尬。 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理性、有同情心。一个根本不知道关心人、同情人的人必定会生出阴暗的心理,心灵不会健全。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撒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只有拥有善良的同情心,长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质,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的人。 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家长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爱心,让爱在孩子的心灵生根发芽,让爱充满这个美丽的世界。 父母对子女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关怀,同样希望从子女那里得到爱的回报。然而,这种愿望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还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爱的孩子,长大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又怎么能适应社会生活呢? 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父母之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私爱、溺爱。“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这是一位教育家的经验。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父母要用爱心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注重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影响孩子。对幼儿要指导他们从爱护身边的小鸡小鸭、小猫小狗、花草鱼虫中养成对生命的怜惜爱护;稍大的孩子要教育他同情人、关心人、体贴人、爱护人,给人以真诚的爱,使其成为有同情心、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心是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是培养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模仿和体验到父母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爱心。 在德国,非常重视善良教育。德国产品的质量及国民的严谨性是世界所公认的,他们反对玩具商开发生产“暴力玩具”,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玩枪炮、坦克等武器性玩具。有学者研究认为,小时如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难保能成为和平人士。一些联邦议员指出,让男童少与枪炮玩具为伴是“明智”之举。 对于影视节目中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 爱护小动物是德国儿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许多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小狗、小猫、小兔等小动物,让孩子亲自照料,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在正式入学后,作文中经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此外,还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因为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认为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是自己份内的事,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了。 “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是一个人“善良品质”的一个方面,在他们看来,即使得理,也要饶人。 当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十分重视,却很少考虑如何让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与形成,不知道爱父母、爱同学,不知道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逐渐变得冷漠、自私、放任,而同时又很脆弱。 中国第一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善良教育”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在这个体系中,“修身”、“仁厚”、“温良恭俭让”、“和为贵”、“贫而乐,富而好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己安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始终贯彻其中。 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这就是说,善良不是天生的,要靠教育、灌输和培植,做点善事易,修善心难,诚如古语“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 今天的儿童面向新世纪的挑战,必须在认知和情感、人格等诸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完善、道德高尚、多元化智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一代。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