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我们这拨儿人进入社会了!然而当我们把英美日本看作人间天堂和前进方向时,当我们为自由人权和繁荣富足而怦然心动时,当我们把放纵人性满足欲望物质实利认为是天经地义时,当我们对相互倾轧残酷竞争不公不正觉得司空见惯时,当我们把个人英雄主义的奋斗和成功作为人生的选择时,当我们充满梦想自信坚定的要投入这个时代时,当我们争先恐后整装待发地要面对现实时,有人却察觉到了自由竞争的内在缺陷,对这条伟大道路的方向提出了质疑。这究竟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还只是一场花哨的骗局,她值不值得我们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
清华教授(孙立平)在回顾04年时讲到了三样事:1,尽管我们在歌舞升平伟大迈进,但现实却是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当我们毅然选择了承认差别允许不同鼓励竞争,那凭什么决定选择这些人的发展而不是其他人?我们一味讲效率讲发展的时候还是否记得因我们决策偏向而失落的人们?2,既得利益阶层的形成,精英与大众的裂痕在加深。房地产商说我们是给富人盖房子而不是给穷人盖的,北京出租车公司说换什么车型是我们公司的事与消费者无关,知识精英说普通老百姓反对我的观点恰巧说明我正确。。。。。。3,社会的安稳并不说明我们没有矛盾。新的社会形势下意识形态政治情绪淡化,再加上原有阶层的分化和瓦解,社会矛盾不再直接体现在政治和运动上,而是表现在道德颓败和犯罪等个人层面上。
然后是一位专栏作家看完电影《盲井》后的反思。社会底层特别是普通农民被逼无奈选择下井挖煤的命运,却得不到最起码的人性尊严和生命保障,一位矿难家属向矿主提出索赔要求时,竟只是希望允许死者的亲友能继续下矿。当我们的社会以物质财富来衡量一切时,每个个体的经济理性都要求他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为此需要忽略竟是人性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公平与道义,民众的幸甚至生命!"当有旁人说道,中国是一辆负重的列车,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社会问题,不发展火车反而有出轨的危险。很多年来,这种实用主义论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既得利益群体的思想资源,它的本质是以发展的名义继续让底层民众承受原始积累的负担。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经济理性,可刚从矿难现场回来的我,一定认为这是一种功利主义下善良与人道的迷失。。。。。。"更让人感到可怕的是在文章结尾时写到"尽管我敬畏生命,心怀悲悯,但是生活的差别不仅使矿山中的从恶者沦落,也在使我变异,更多的时候,我也会因保有这种差距而庆幸,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利己主义在空前地膨胀。。。。。。"
这就是我们的伟大时代!如果你是对各种社会游戏规则看得透玩得转的人,如果你的天分资质或努力程度能强大到超人的夸张的水平,那么恭喜你,这正是一个适应你的时代:机会,成功,权力,满足,幸福,一切一切都将属于你!如果不是,请跟我一起哭去吧! 2005-01-17
附:(2004年第5期《当代》中的一篇书评)《失落的心灵家园》节选----------------
。。。。。。与其它反映国企改革的小说不同,《英特纳雄那儿》不再只关注改革不可逆转的滚滚车轮,而是关注车轮底下被人忽视的那一抹鲜红。或者说,它不再延续新时期以来改革文学的主调,去诠释历史的合理性,而是侧身于改革中"沉没的大多数"的情感和立场,描写他们被压抑被损害和显然是力量悬殊的抗争。
在过去的改革和转型理论中,论证的总是效率如何成为可能,关注的离不开体制和精英。于是逻辑就越来越收紧为:要么是回到旧的体制中去,要么就是由一部分人(通常是社会中的弱者)做出牺牲来形成新的体制。这就使改革成为一条越走越窄的小胡同:要么前行要么回头。但问题是,这样的胡同往往会越走越窄。且不说在一部分人做出牺牲的同时能否建立起好的体制来,即使真的建立起好的体制,这也构不成由那一部分人做出痛苦牺牲的理由,因为利益是具体的。难道在前行与回头之间,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做吗(比如拓宽要走的道路或胡同)。。。。。。200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