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方位宣传"坚定改革"用意高深
2006年06月23日 11:07 博览财经
【博览研究报告】博览分析员注意到,六月四日、五日两天,《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新华网、中央电视台、《学习时报》、《求是》等中央级媒体,均围绕反思改革开放展开大量宣传,始发点是《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原文见“开放与争鸣”栏目)。这篇文章一经发出,立即在舆论
界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说左,有人说右。(大机会诱逼散户"玩命" 调查揭密:散户惨败之谜! )
博览分析员不想简单的去评述左右之争,其实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本身,是没有多大明显的倾向的,甚至是口号式的。但令我不解的一个问题是:胡锦涛在两会期间提出“坚定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央为什么在现在、尤其是六月五日这天才抛出对这一表述的评论文章?其背后的用意和目标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老生常谈的左右之争这么简单吗?起码我不这么认为。
在博览分析员看来,中央抛出这一系列文章的用意,有两种可能,一是以没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宣传,淡化争议的潜在影响,同时顾及左右两边的政治诉求,对潜在的不同阶层的矛盾进行冷处理。当然,我认为这种理解还稍嫌肤浅。(我是怎样“逃过”这轮下跌的! )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理解:中央大肆宣传反思改革,实际上是对始发于2004年下半年的“对改革的反思”的修正。其短期目标,是通过将立场重新定义过后的、官方可控的宣传,一方面凝聚社会对改革开放的再认识,另一方面在党内掀起自我革新的氛围。
短期目标是为即将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以及秋天举行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定调,而其长远的目标,很可能是针对2007年的“十七大”。(有传言称,为了2008年的稳定,甚至可能提前召开“十七大”,这就更要求中央及早准备)
应该说,2005年的路线之争,始发于民间的“郎顾之争”,在有许多理论界人士加入、且否定改革的声音日渐增大之后,《学习时报》才开始以理论探讨的方式,加入了这场纷争中,而其过程和结论并非由中央主导。虽然“两会”上,最高层摆出了“不争论、不动摇”的姿态,但争论并没有随之停止,只是被攻击的焦点,从国资贱卖,转到了收入分配不公。
这让中央认识到,此前的争论可能并不充分,一是没有达到完全释放的社会思潮的动力,二也没有达到重新汇聚改革动力的目标。因此,高层认为,有必要在中央主导的前提下,在新的理论支点上,主动发起再一次的争论。从这个角度看,中央近期密集讨论改革、甚至是要重新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可能有抛砖引玉的考虑。互联网创造的舆论环境,使得这轮争论在达致社会共识前,可能很难如前两次争论那样依靠权威令行禁止。
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今年的“北戴河会议”(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类似“北戴河会议”的高层决策研讨会也不会在北戴河开,而是北京召开,但作用和意义,无疑和传统的“北戴河会议”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还是沿用这一历史名称)、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前的舆论导向、路线选取,都可能关乎到“十七大”的定调,尤其是在官方参与的理论争议中,容易看清党内的主流意识,更可从中考察十七大高层人选的把握方向的意愿和能力。我相信,在这系列文章的背后,党内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高层官员响应,这可能也是最高层希望看到的。
中央或有意将改革争论引向政治改革
我注意到,无论是《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还是《学习时报》、《求是》杂志的文章,均只提到要推进改革,而没有提出推进改革的具体部署和攻坚方案,在我看来,这就是留给官方与学者讨论的空间。
对于这次舆论争议的未来走势,我认为,中央有可能可能会向两方面引导,一是加大党内对解决收入分配的重视。我们此前曾说过,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应从打击投资,转到带领地方政府转到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上来,但这本身是一个对既得利益触动极大的攻坚课题,“十七大”高层备选人员能否跳出“权力集团”的思维,更多顾及“劳工集团”的利益,这是意识与智慧的双重考验。(具体对阶层划分的深入看法,请重温本周《高层决策参考》中《不同利益集团与中国社会的矛盾》一文)
二是向推进政治改革引导。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最高层均高频率提到“民主”一词。虽然将执政基础建立在哪怕辉煌的经济成就之上可能也存在不合理的一面,但即使从经济角度着眼,当前的经济改革攻坚,也到了倒逼政治体制的时候。在邓小平竖起的“改革”大旗下,从经济角度撬开政治改革的铁板,或许是高层更为看重的。
事实上,我认为,从近期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收入分配,到中央媒体将本轮房控焦点铺天盖地指向地方政府,都暗藏玄机。
从以上角度看,中央开动所有的媒体机器,高调宣传一篇看似平淡无奇的文章,用意显然并不单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