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乱弹
:咬文嚼图
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537870&PostID=6052151&idWriter=5581427&Key=0
不好意思,赖着是周六,写了点长的,过嘴瘾如下:
朋友们逐步深入地探讨,肯定是有益的!经过了全球化商品、机制和规则的冲击,我们创新机制的根本,似不在思想障碍,也不在政府是否“大力扶持”,那样的话仍然是大政府小社会,一根针式的、即基础不牢的尖端科技。
从农村到城市,有关改革道路的反思,我把问题挑明了吧——我与之书老弟有所不同的观察角度,似乎在于你更倾向于新左派的批判方案(猜错了请包涵),而我稍稍地偏向新自由主义、具体说比如是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情结。我应该申明本人不懂经济学,道听途说而已,这方面我从来佩服之书兄的理路和表达。再者,考虑中国农村边际产出曲线下滑以及农业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我猜测给农民工保留着哪怕理论上可以收回、或可以按行情涨价的土地使用权,万一哪一天级差地租规律体现到他们山那边了呢,他们就还有收益可图。
在城市则不同,理论上我认为抓大放小、对中小企业实施大面积的私营化,就是走回到产权规律的路上来。青衣关注的创新,我觉得有无产权保障及其动力才是根本。当然这里面涉及无情的市场供求关系,全球化带来的马太效应处处体现着,除非以国家信息安全为理由,我们很难设想每个国家都创新出自己的英特尔或AMD芯片工厂。我们最能够做的好像是在第二三级的加工增值,比如电视机、PC电脑整机,还有就是技术含量并不高、但需要艰苦积累品牌价值的服装、玩具等等等等,但它们有个纯经济之外的好处,是劳动力投入相对多,有利于解决就业和维持一般收入水平。
像这样随意地讨论宏观经济,漏洞肯定是多如筛子的。青衣关注的房地产问题,就涉及国家宏观调控的责任。此外,小政府型的真正有活力的社会创新机制,需要商业银行、风险基金和股市融资的正常运转,这些方面又涉及青衣和之书都提到的巨额坏账,金融业真正走市场的问题。让我挂一漏万地把复杂拉回到简单来,这些地方仍然涉及的是产权:私有化、民营化、股份制。
我们现在的难点有阶段性阵痛特征,所谓内退、下岗,工人从名义上的主人一夜间变成实际上的打工者(注意原有的地位是名义上的)。这又带来了巨大的道德主义压力。最敏感的就是企业究竟是卖给管理层,还是像俄罗斯搞极短暂的平均分股——最终依然是大鱼吃小鱼。至于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从社会学角度讲阴暗面不少,经济学则应该是“无情”地讲根本规律,讲如何核算改革的成本。除了捲款外逃的少数,挖个地窖藏起来吃光花光的少数——宏观而言的少数,资本怎么转移好像也还在这块土地上,并且按其本性它必须投入再生产追求利润,从而创造就业和税赋。
我把公平道义的压力称为道德主义压力,是想强调包括社会主义新传统在内的新旧传统,制度学派所说的路径依赖。你可以永远痛骂既得利益群体或集团,永远!但我相信我们要讨论的只可能是最不坏的转轨方案,正如政治民主仅只是最不坏的制度方案,追求最好对任何学科理论、任何群体或个人都将会是理智的发烧。经济学发展到当代已经侵略了众多的学科视角,比如人性的优劣勤懒到底如何体现在经济规则中,文化的无意识在哪些方面缓冲了社会分化,在哪些方面却使我们一步三回头?谈论这些,我这个门外汉才敢同经济学家之书你握握手,坐下来谈呢。
像我在刚刚由青衣逼出来的环保文章里假想的,要紧的就是坐下来谈,可以是广义的,通过媒体辩论和传播而实际存在的谈判。比如郞咸平在香港那边骂了,厉以宁在人大会堂这边回嘴了,发改委则在基本方向上听老厉的,在矫枉纠偏上听老郞的,它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基本上听新左派,恕我非经济学地比喻一下:因为回头路的成本太高太高,历史如是说。
我自己绝对欣赏之书的话,“需要学习学习后再写点文字”。我们常常都需要破了已有的思维定势,哪怕自废武功也在所不惜。
朋友们逐步深入地探讨,肯定是有益的!经过了全球化商品、机制和规则的冲击,我们创新机制的根本,似不在思想障碍,也不在政府是否“大力扶持”,那样的话仍然是大政府小社会,一根针式的、即基础不牢的尖端科技。
从农村到城市,有关改革道路的反思,我把问题挑明了吧——我与之书老弟有所不同的观察角度,似乎在于你更倾向于新左派的批判方案(猜错了请包涵),而我稍稍地偏向新自由主义、具体说比如是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情结。我应该申明本人不懂经济学,道听途说而已,这方面我从来佩服之书兄的理路和表达。再者,考虑中国农村边际产出曲线下滑以及农业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我猜测给农民工保留着哪怕理论上可以收回、或可以按行情涨价的土地使用权,万一哪一天级差地租规律体现到他们山那边了呢,他们就还有收益可图。
在城市则不同,理论上我认为抓大放小、对中小企业实施大面积的私营化,就是走回到产权规律的路上来。青衣关注的创新,我觉得有无产权保障及其动力才是根本。当然这里面涉及无情的市场供求关系,全球化带来的马太效应处处体现着,除非以国家信息安全为理由,我们很难设想每个国家都创新出自己的英特尔或AMD芯片工厂。我们最能够做的好像是在第二三级的加工增值,比如电视机、PC电脑整机,还有就是技术含量并不高、但需要艰苦积累品牌价值的服装、玩具等等等等,但它们有个纯经济之外的好处,是劳动力投入相对多,有利于解决就业和维持一般收入水平。
像这样随意地讨论宏观经济,漏洞肯定是多如筛子的。青衣关注的房地产问题,就涉及国家宏观调控的责任。此外,小政府型的真正有活力的社会创新机制,需要商业银行、风险基金和股市融资的正常运转,这些方面又涉及青衣和之书都提到的巨额坏账,金融业真正走市场的问题。让我挂一漏万地把复杂拉回到简单来,这些地方仍然涉及的是产权:私有化、民营化、股份制。
我们现在的难点有阶段性阵痛特征,所谓内退、下岗,工人从名义上的主人一夜间变成实际上的打工者(注意原有的地位是名义上的)。这又带来了巨大的道德主义压力。最敏感的就是企业究竟是卖给管理层,还是像俄罗斯搞极短暂的平均分股——最终依然是大鱼吃小鱼。至于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从社会学角度讲阴暗面不少,经济学则应该是“无情”地讲根本规律,讲如何核算改革的成本。除了捲款外逃的少数,挖个地窖藏起来吃光花光的少数——宏观而言的少数,资本怎么转移好像也还在这块土地上,并且按其本性它必须投入再生产追求利润,从而创造就业和税赋。
我把公平道义的压力称为道德主义压力,是想强调包括社会主义新传统在内的新旧传统,制度学派所说的路径依赖。你可以永远痛骂既得利益群体或集团,永远!但我相信我们要讨论的只可能是最不坏的转轨方案,正如政治民主仅只是最不坏的制度方案,追求最好对任何学科理论、任何群体或个人都将会是理智的发烧。经济学发展到当代已经侵略了众多的学科视角,比如人性的优劣勤懒到底如何体现在经济规则中,文化的无意识在哪些方面缓冲了社会分化,在哪些方面却使我们一步三回头?谈论这些,我这个门外汉才敢同经济学家之书你握握手,坐下来谈呢。
像我在刚刚由青衣逼出来的环保文章里假想的,要紧的就是坐下来谈,可以是广义的,通过媒体辩论和传播而实际存在的谈判。比如郞咸平在香港那边骂了,厉以宁在人大会堂这边回嘴了,发改委则在基本方向上听老厉的,在矫枉纠偏上听老郞的,它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基本上听新左派,恕我非经济学地比喻一下:因为回头路的成本太高太高,历史如是说。
我自己绝对欣赏之书的话,“需要学习学习后再写点文字”。我们常常都需要破了已有的思维定势,哪怕自废武功也在所不惜。
“需要艰苦积累品牌价值”这几个字给我收益最大。仅“艰苦积累”这几个字,我要称咬兄为咬师了。
许多药方不对病症甚至不对病人,只是一味闭着眼睛谈,那方子再好也只是理论上的。谩骂或者否定一切,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之一是要坐下来谈,关键之二是有地方坐下来,关键之三是允许你坐下来。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认真的分析病理、提出解决方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