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规划设计师眼中超大规模城市多重弊端
--------------------------------------------------------------------------------
王娅妮 吴晶晶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9-21 http://guancha.gmw.cn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王娅妮、吴晶晶)早晨为了多睡半小时,代价是自己驾车一两个小时后才能到达办公室;报纸上满版是新开盘的楼盘广告,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寻找支付得起的房子而住得越来越远……这些场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都有体会。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张帆,在此间举行的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人居环境与科学生活”分会场上,指出了超大规模城市的多重弊端。
弊端一:房价飞涨。“越是中心区域,越是开发商们追逐高额利润的宝地,低收入者被不停地向城市边缘驱逐。”
弊端二:交通拥堵。“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尽管一路上涨的油价和各种税费令人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买不起城里的房,不得不借助小汽车每天奔波于城郊两地。”
弊端三:环境恶化。“夏天,不计其数的空调机和汽车尾气管向空气中喷射着热气;冬天,天空是灰色的,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味。”
弊端四:空间拥挤。“城市一天天地长高、变胖,带给我们的却是越来越狭小的空间和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弊端五:城市蔓延。“越来越多的山林绿地变成了建设用地,越来越多的农村被‘吃’掉。”
…………
张帆说,尽管人们对超大城市有诸多抱怨,但没有人愿意轻易地离开这些城市。大城市的集聚效应让资源和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地被人们所利用,让所有怀揣创业梦的人不顾一切地来到这里。“人们愿意生活在这里,这是否能证明大城市就是宜居的呢?答案当然不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衣、食都已经不成问题,而住、行却越来越成问题。”
专家指出,超大规模城市产生的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均、城市规划不合理等诸多原因造成的。“超大城市问题很多,也很复杂,单凭规划师的力量是不行的。解决大都市问题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城市的整体活力,在近期经济发展与远期构建和谐社会间寻找平衡点。”张帆说。
有专家认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 政府应通过保障低端住房市场份额、调整信贷政策、整顿市场秩序等措施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
在城市交通方面,专家指出,目前的地铁和公交车拥挤、线路少或设置不合理、换乘不方便,要发展公交系统,必须大幅度增加公交运力,理顺运营网,提高公交运输工具的安全性、舒适度。在此前提下,适当调整小汽车保有量与出行量的合理关系,减少小汽车的近距离出行和日常通勤出行。
还有专家认为,要加强城镇体系建设,加快新城、中小城镇发展,就近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公民基本保障体系,满足失地农民基本生存、医疗、教育需求。(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