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
专题:昔日黑马严介和遇危机
紧急求援江苏政府严介和是被媒体害的吗?
现在的严介和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式富豪衰败的前兆。
在媒体、银行、法院的“危逼”之下,严介和最近不得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向江苏省领导求助。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富豪的经营思维,身处困境不得不向政府、并且自以为有充足的理由向政府伸出求助之手。在现有体制下,民营企业家天生的软骨病难治。
缺钙原因一是得到高利润的项目尤其是国资重组必须有地方政府的鼎力合作;二是其资金链的源头控制在半政府半市场主导的银行手中,而通过上市或者重组上市公司直接融资,也需要经过严格审批。即便身处困境,严介和也不讳言对政府的感恩戴德之情,因为他的金矿主要来自低成本收购国资与从政府手中得到基建项目。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严介和严重依赖行政资源的经营方式建立在冰山之上。涉险成功必须满足以下前提:第一,从地方政府手中得到可以很快兑现的大量廉价国资;第二,必须有充裕的资金。对于民企而言,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能够一夜之间让所有投资尽付东流的政策风险。地方政府在压力之下朝令夕改、收回协议项目之事屡见不鲜。当严介和遭遇媒体质疑,当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恐惧压过了对于短期政绩的追求,被视为投机者的严介和之流就得首先付出代价,吉林、江西的国资收购项目就此成为镜花水月。
至于资金来源,以严介和这样出身草莽的民营企业家,只有银行、股市与下游企业垫款三大手段。要取得银行更多的授信,要成为银行眼中的优质资源,企业的法宝就是在短期内迅速做大,捆绑住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如地方政府的信任、如重大项目配套工程、如尽可能多的就业人数等。从掘得第一桶金到总资产达到60亿元,前后仅用10年时间,太平洋系目前有100多个控股公司,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有10万名员工。成为新兴市场的暴富典型。
严介和丝毫不差地按照这样的路径骤然走上发家之路。虽然严介和声明不懂资本市场,但事实是,他在2003年重组了上市公司ST纵横,替责任人一笔勾销了以往的罪责,同时以20多亿元的公司资产,不合逻辑地获得了总额约2000多亿元的基建合同。
存在于暴富逻辑中的无数疑团,严介和一一占全。严介和的神话从开始演绎的时候起就经不起推敲,却得到了地方政府与银行的鼎力支持。据严介和介绍,太平洋集团15个点的资产负债率中,银行负债大概占2-3个点,剩下的12-13个点都是非银行负债,包括欠供应商的钱、分包债务的工程款等,政府基建项目的应收款越滚越多。这条商业链条的顶端是地方政府,最下游是垫款的承包商,银行成为冤大头。
严介和的错就是地方政府和银行的错。在各地的国资产权交易中心与交易规则业已明确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行政划拨式的国资重组方式师出无名;而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徒具其表,使得严介和的巨额授信命悬一线。如今质疑声起,银行急匆匆降低授信度,对到期贷款不再续贷,对未到期贷款提前收贷,继而提起诉讼。最典型的是,中行南通分行看到中行江苏省分行对太平洋建设集团的7000万元贷款本息申请诉前保全后,便在贷款到期之前急急仿效,结果发现项目的办公室都是租的,根本没什么可保全。他们何尝有什么专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不过是政策与舆论的追踪者,以及一个貌似专业实则手忙脚乱的蹩脚贷款人。
严介和或许是一个好的商人,却不恰当地用捆绑行政资源的方式扩大了自己的风险。现在,他尝到了苦头,决定收手“太平洋”,对自己的弱势地位认命。
中国式商人与中国式银行的恶性互动,加上政府行政手段的助阵,正在酿成巨大的“太平洋”资金裂隙,一旦这些商业运作项目沉入海底,最终的埋单者纳税人将浮出海面。
紧急求援江苏政府严介和是被媒体害的吗?
现在的严介和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式富豪衰败的前兆。
在媒体、银行、法院的“危逼”之下,严介和最近不得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向江苏省领导求助。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富豪的经营思维,身处困境不得不向政府、并且自以为有充足的理由向政府伸出求助之手。在现有体制下,民营企业家天生的软骨病难治。
缺钙原因一是得到高利润的项目尤其是国资重组必须有地方政府的鼎力合作;二是其资金链的源头控制在半政府半市场主导的银行手中,而通过上市或者重组上市公司直接融资,也需要经过严格审批。即便身处困境,严介和也不讳言对政府的感恩戴德之情,因为他的金矿主要来自低成本收购国资与从政府手中得到基建项目。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严介和严重依赖行政资源的经营方式建立在冰山之上。涉险成功必须满足以下前提:第一,从地方政府手中得到可以很快兑现的大量廉价国资;第二,必须有充裕的资金。对于民企而言,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能够一夜之间让所有投资尽付东流的政策风险。地方政府在压力之下朝令夕改、收回协议项目之事屡见不鲜。当严介和遭遇媒体质疑,当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恐惧压过了对于短期政绩的追求,被视为投机者的严介和之流就得首先付出代价,吉林、江西的国资收购项目就此成为镜花水月。
至于资金来源,以严介和这样出身草莽的民营企业家,只有银行、股市与下游企业垫款三大手段。要取得银行更多的授信,要成为银行眼中的优质资源,企业的法宝就是在短期内迅速做大,捆绑住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如地方政府的信任、如重大项目配套工程、如尽可能多的就业人数等。从掘得第一桶金到总资产达到60亿元,前后仅用10年时间,太平洋系目前有100多个控股公司,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有10万名员工。成为新兴市场的暴富典型。
严介和丝毫不差地按照这样的路径骤然走上发家之路。虽然严介和声明不懂资本市场,但事实是,他在2003年重组了上市公司ST纵横,替责任人一笔勾销了以往的罪责,同时以20多亿元的公司资产,不合逻辑地获得了总额约2000多亿元的基建合同。
存在于暴富逻辑中的无数疑团,严介和一一占全。严介和的神话从开始演绎的时候起就经不起推敲,却得到了地方政府与银行的鼎力支持。据严介和介绍,太平洋集团15个点的资产负债率中,银行负债大概占2-3个点,剩下的12-13个点都是非银行负债,包括欠供应商的钱、分包债务的工程款等,政府基建项目的应收款越滚越多。这条商业链条的顶端是地方政府,最下游是垫款的承包商,银行成为冤大头。
严介和的错就是地方政府和银行的错。在各地的国资产权交易中心与交易规则业已明确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行政划拨式的国资重组方式师出无名;而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徒具其表,使得严介和的巨额授信命悬一线。如今质疑声起,银行急匆匆降低授信度,对到期贷款不再续贷,对未到期贷款提前收贷,继而提起诉讼。最典型的是,中行南通分行看到中行江苏省分行对太平洋建设集团的7000万元贷款本息申请诉前保全后,便在贷款到期之前急急仿效,结果发现项目的办公室都是租的,根本没什么可保全。他们何尝有什么专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不过是政策与舆论的追踪者,以及一个貌似专业实则手忙脚乱的蹩脚贷款人。
严介和或许是一个好的商人,却不恰当地用捆绑行政资源的方式扩大了自己的风险。现在,他尝到了苦头,决定收手“太平洋”,对自己的弱势地位认命。
中国式商人与中国式银行的恶性互动,加上政府行政手段的助阵,正在酿成巨大的“太平洋”资金裂隙,一旦这些商业运作项目沉入海底,最终的埋单者纳税人将浮出海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