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2006年11月16日
笑风: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御用色彩比较浓(实际上非主流的也多数期望被御用),这就决定了经济学家的进言多数是投其所好。官僚制度是个什么东东我们都知道,一个经济学家的进言他会只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方面采纳。
举个例子,所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即内需、招商、外贸,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都被官僚采纳作为经济政策的指导方向。朱时期全国上下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各地大造开发区搞外向经济,现在各级官员又拼了老命去招商引资。目的决定一切。什么样的措施有利于创造政绩,各级官员就会采取什么措施,所以我们会看到不计其数的烂尾楼、断头路,面积广阔只会长草的开发区和全官、全民蜂拥而起外出招商的热潮。
岁月之书:
主流经济学家的总供求平衡是这样的:
1、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际贸易+政府采购
和笑风的说法比较的话,消费需求就是“内需”,投资需求就是“招商”,国际贸易就是“外贸”。
2、供给=资本+技术+劳动力
3、笑风说的御用经济学家们就是想使“总需求=总供给”。
但在总需求上,他们很长时间片面强调了资本投资、外贸,即使遭遇东南亚金融风暴,人民币承诺不贬值,无法再依靠外贸时,也只强调“政府采购带动内需”。
长期压低工人工资,人为忽略了工薪阶层通过自然收入带来的“内需”。
在总供给上,则是忽略了国际分工,忽略了提升自主技术和劳动力升级之间的关系,把市场化当作教条,在教育领域也搞所谓“市场化”,把大学扩招当成了收敛百姓钱财的工具,当成了创造“内需”的工具,培养了大批仍然只能当作普通劳动力使用的人,其实“提升自主技术”和“劳动力升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真正的两条腿走路,没有“自主技术”的开发,培养的“升级劳动力”自然没有用武之地,最终造成一条腿单蹦,成了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多远。:)
笑风:
我所在的城市最近正在搞跨越式(这个词现在比较时尚),透支地方财政若干年的收入去建一座新城、去修若干条号称“十年不会落后”的道路。毫无疑问的结果是,城市的主要领导会很快升迁,但是这样的“跨越”对地方经济是福是祸,无人敢讨论评说。如果这位主要领导拍脑门的决策失败,谁为这座城市未来几年沉重的债务负责?
岁月之书:
政府搞基础设施建设是对的,关键是“度”和“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