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篇:批“田奇庄:于丹的“淡定”与猴急”一文的不着边际
今日拜读了田奇庄先生发于猫眼的《于丹的“淡定”与猴急》一文,田先生文章开头直入命题说“淡定”一词乃于丹教授发明创造的,接下来就怪于教授“在央视《百家论坛》上反复提到这一概念”而“没有进一步解释这一概念”,还进一步直说于教授多次说淡定是为了“以强化世人印象”,看到此笔者大惑不解,真有些惊诧得木瞪口呆。好个淡定“以强化世人印象”,田先生为何如此引申?从容淡定,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人生态度,这是最起码的。难道田先生的那些所谓说词,都是淡定惹的?对于教授“淡定”之说的瑕想之后,田先生自问自答了淡定的含义——“淡是淡泊名利,定是坚定不移,淡定就是以平和心态淡然处之”,对此笔者本无其它想法,对二字的解释想来很多人都明其意的,但没想到接下来,田先生又说“可两个字组合起来反而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坚定地淡看名利?还是既要名利之实,又要淡看世俗?令人百思难解。”,着实让俺糊途起来,“淡定”之意怎就让田先生“摸不着头脑”了呢?我真是对田先生“摸不着头脑”了,想必是为文章行文引出话题的需要故意“摸不着头脑”了,还是就真如其所言“摸不着头脑”了,也许各位看官能给出答案?
仅从“淡定”一词而说于教授“创造词汇”来看,不知田先生以前真不知有此词?还是真是听了或看了于教授的《百家论坛》才知?若后者岂不悲哉!从容淡定一词,笔者上小学就知,难道单单说“淡定”就不知所云了?接下来的文字,田先生基本上是把基于对“淡定”的猜想发挥到了极处、并引申到不着边际。真想说于教授的名头多咋就背离了“靠个人才华和努力了呢”?咋就看出“她轻而易举的攀上社会金字塔颠峰“这个结果呢?咋就会出现”于丹的所谓“淡定”其实是掠食者大快朵颐后独有的心态,如同狮子王饱餐后,卧于山颠俯视万牲。“的一幅画呢?”现实就是这么冷酷“咋就和于教授的”淡定“能发生关系呢?难道说了几次”淡定“就成了”口口声声鼓吹某种思想的人“?”淡定“和”某种思想“如何成了必然?至于“于丹教授在央视讲课后,多听听不同意见,冷却消化吸收后再出版著作,乃是学者应有的治学态度。”一事,笔者不敢妄说于教授是否存在,这里不好评判。“孔夫子事后还被于丹“绑架””一说,我到想人家出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财,不必眼气,有本事自己也写一两套让俺们也拜读拜读,也有我等机会让田先生杯满直溢。“占到一半”之说,第一要看是否有必要,毕竟是古文不同于现代文,现代人对此都不是很那个,若文中有占到一半的理由,那我看还是值得的。至于是否是君子所为,还要看大多数买书人的意见;第二若只有田先生一人看出这个问题,而不是那些买书的(占买书人到一半以上的话(或有一些,如1/3,1/4等))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可能就是田先生多虑拉;第三若大家都如田先生这样认为的话,我想那于丹教授就是个大问题。至于文后所问“喻于义”还是“喻于利”?是“淡定”还是“猴急”?”,依笔者看到是感觉田先生“淡定”的有些“猴急”罢了。我想田先生质问“当今大儒于丹教授”大可不必,可能田先生上刚上线的本意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难道论语就那麽让有些人害怕?还是直说的好。我要说,感谢于教授所讲的《论语》,在这样一个时代,在目前这样的所谓现代之中国,真是太及时拉。国人何时才能理性看待问题,而不是砖牛角尖。儒也好,不儒也好,都不能离开做人的根本-从容淡定。从”据说印量达上百万册“来看,说明了大众对儒家思想认知的回归是现实道德伦丧的必然结果,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圣人之一,我们常人之所以不是圣人,就是因为在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够,研究的还不够。想借圣人来抬高自己,无非阿Q 一样。不读古圣先贤的书,犹如在黑暗里徘徊找不到光明一样。也许我们活着太累,也许这社会变化快,但无论怎样都不能丧失评判善恶的标准。
田先生在网上与我辩论时(可能谈不上辩论,争论还是可以的),又说“我的文章在网上友发表都有官方找麻烦,哪有于丹洪福齐天呀。本人也写了两本书稿,有时间你可以到灵鸟网看一看。”好个“网上友发表都有官方找麻烦”,看来田先生是敢于直面人生如鲁迅大师一样?由“哪有于丹洪福齐天呀”也听出了田先生一丝酸楚来,难道是不情愿?由田先生之文,笔者也谈谈对中国目前的学术风气及商业化的看法。一直认为中国目前的学术风气很不好。若真能着眼于学术本身,也无话可说。可偏偏净出些指鹿为马、扑风捉影的事,而且还有市场,如学术打假。学人缺少的认真及宽容,不仅对他人,还要对己,这一点作的很不够。学术争论,你来我往,无可厚非,但若背离了学术本身那只能是如市井泼妇骂街,实不可取。写这些话,是我的真实感受。谈到学术商业化的问题,有些人大可不必惊慌与愤怒,学术为何就不能商业化而要束之高阁?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明白学术有何不妥?不要小看人家,至少能学习一下,这里我指文学的学术问题。好东西就应该商业化,但商业化只是手段,学术本身才是要说的,就怕倒时想商业化而无了市场,无了受众群。
因为田先生之文,还有人认为“咱们这个民族读了2000年的孔圣人,结果才是在黑暗里继续徘徊。原因正好是被称为圣人的理论出了问题。再继续读2000年也还会在黑暗徘徊。比如说,欧洲没有孔圣人可读,他们是不是还在黑暗里徘徊?“我想这不是圣人及圣人本身的理论造成的,这方面原因很多,如可能存在统治者想借圣人之理论行不轨。这样说,就像树有虫,你不去杀虫而把树砍倒一样。“欧洲没有孔圣人可读,他们是不是还在黑暗里徘徊?”,这个面很大很广。现代人所认为的光明也许就是生活上的先进与道德的沦落(如产生的艾滋病等),在这些国家人性的本性被无限制地发扬本身,可能被人类认为是应该这样的,可以说这正是是追求人性不受约束的必然,殊不知这是在追求人性的贪婪,总有一天,人类在背离了圣人教育的同时注定要被人性自身的弱点打败。试问我们有了原子弹的进步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吗?就不在“黑暗里徘徊”了吗?这才是真正的黑暗,也即我想说的。当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我们就心甘理得吗?我们让这个世界变成了我们为所欲为的地狱时,也许也不会明白“黑暗里徘徊”的真正含义。同时不要忘了文明不是只看物质如何的。圣人及圣人本身的理论是普照世界的一盏明灯,““欧洲没有孔圣人可读”,这话不完全对,孔子的书在欧洲、在全世界也是很流行的。
本文写来只是与田奇庄先生商榷,并无他意,不当之处还望包涵。
2007-01-22 21:11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