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 时事要闻 网友之声

天下谁人不识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规律

:湘江北去 发布时间:2013-06-14 来源:湘江北去网易博客 字号切换:   |    |  
介绍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规律的说明。

  兄弟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对我国建立的公有制作了简要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建立的公有制既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又具有过渡性质。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所规定的。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兄弟来简要介绍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说明。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是由什么规定的?毛泽东同志认为,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规定的。那么这个特点又是什么呢?据毛泽东同志的名著《论十大关系》,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第二,我们的革命是后进的。虽然辛亥革命打倒皇帝比俄国早,但是那时没有共产党,那次革命也失败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一九四九年,比苏联的十月革命晚了三十几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更不用说了。这些特点表明,我国虽然搞了社会主义革命,但在革命行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行程上,均处于落后地位。其中在经济发展行程上,不但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也落后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跨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但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还要完成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工业化历史任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这两个特点,本身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规律。其中第二个特点,规定了我国有可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第一个特点,则规定了我国不可能很快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而且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总之,是两种可能性,不是一种可能性,我们只是争取好的可能性。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规律。

  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认为,上述特点还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由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滞后,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它走上历史舞台,并没有现成的条件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而是首先完成资产阶级无力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它先是独立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又与资产阶级合作领导了民族革命(抗日战争),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这些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又代表了社会各阶层(包括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可以组织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根本原因。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虽然掌握了政权,成了领导阶级,但仍然是数量不占优势、甚至是经济实力也不占优势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与中国历史进程滞后的特点狭路相逢,它还是要完成资产阶级无力完成的工业革命,才能建成公有制的社会大生产方式。与民主革命时期类似,由于实现工业化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有可能而且必须实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

  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认为,上述特点还规定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由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滞后,可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工人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过程。不可否认,资产阶级搞的工业革命虽然是特殊的,但它所包含的某些一般性规律,如优先发展重工业,即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我们还是应该遵循的。但我们应尤其注重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又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认为,由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特点所规定,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关系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认为,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这是定了的。在此前提下,我国发展重工业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个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由于我国轻工业和农业产值比重占绝对优势,而轻工业、农业的积累水平又高于重工业,因此,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就会减少建设资金的积累,从而实际减少重工业的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还会影响人民生活的稳定,缩小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从而实际缩小重工业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从长远观点看,前一个方法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稳固。后一个方法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不是为抓重点而抓重点,而是着眼于既定的特殊发展过程、按过程发展的特殊规律来抓重点。换言之,毛泽东同志是把重点放在一个长期过程中来处置的,他抓的是一个长期过程的重点。

  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认为,上述特点还规定了人民内部矛盾将成为我国社会的突出矛盾。《论十大关系》发表一年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把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升到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同志把工业化道路纳入人民内部矛盾来考察,决不是偶然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的内在要求,不仅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经济发展规律,也反映了中国工农两大阶级即对立又统一的阶级同盟关系。可以看出,中国工业化道路,不只是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正确处置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在所有制方面,也是正确处置全民所有制、地方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关系。这个道路要求,在中国搞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坚持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同时发挥地方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积极性,并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逐步提高后两种所有制的公有程度,从而最终确立公有制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可以看出,中国工人阶级要确立自己的生产方式,将面临与革命时期有较大差别的社会矛盾。符合逻辑地,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工业化道路,正确提出了我国社会若干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如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沿海和内地的矛盾,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矛盾,积累和消费的矛盾,等等,并制定了正确的处理原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同志认为,这些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都具有阶级对抗性质,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即转化为人民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可以采取和平的方式、调整的方式来解决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因。反过来,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根本条件,如果对上述矛盾掉以轻心,处置不当,也可重新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学说,已为百年来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中国社会主义的前三十年过去了,后三十年也过去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说明是否还有效呢?兄弟以为,还是有效的。兄弟的理由是,因世界发达国家已不同程度地完成了现代化,我国历史进程滞后的特点没有根本改变。当然,中国搞了社会主义,至少我们自己认为,这一点是先进的。我们已经超出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标准完成了工业化,但我们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程中,将再一次与我国历史进程滞后的特点狭路相逢。我们应该记住毛泽东同志的谆谆告诫,没有亿万农民的工业化,就没有中国的工业化。同样,没有六亿工人(包括几千万下岗职工)和六亿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没有工人阶级主导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网友评论

留言反馈

欢迎提供日刊修改意见和建议

往期专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