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要引领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与资本主义
绝对对立的,是从根本上毁灭资产阶级的一切利益,必然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决死抵抗,所有资产阶级国家必然联合起来,组成所谓的神圣同盟,共同镇压无产阶级革命,绞杀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带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首先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完全新型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革命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革命运动的相互支援和配合是很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应在同一时刻同时进行,并同时推翻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革命可以也可能首先表现为一国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表现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对这一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无私声援和支持。
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已经证明,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中的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革命可以而且可能首先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已经证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在弱小的落后的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人民革命证明,暴力革命即武装革命是革命的主要方式,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是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共产党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但这并不完全排除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有其他的取胜道路(如议会选举争取多数的和平道路、资本主义的末日阶段时的资产阶级的主动投降等)可走的可能性。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既然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不发达或很弱小的国家取得胜利,那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定到来和一定胜利就没有疑问,就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变为现实。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后,必须迅速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只有这样,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和保护,才能及时地有效地镇压本国资产阶级残余势力的反抗和挣扎,瓦解资产阶级国际联盟的进攻和封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才有了可靠的根据地。没有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切都将是不可能的,资产阶级就会卷土重来,无产阶级革命就将归于失败。巴黎公社的失败就是例证。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就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确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作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宏图大业就不可能完成。因此,建立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是社会主义时期须臾不可或离的。
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有哪些主要职能呢?
无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充分发挥以下主要职能:
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须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军队建设。保持一支强大的革命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石和支柱。没有一支无产阶级的军队,就没有无产阶级和人民的一切,就没有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就没有人民的自由和幸福。须知,枪杆子不仅出政权,枪杆子更能保政权。没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强大军队,就不可能击败国际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武装侵略和强权干涉,就不可能粉碎敌人策动的颠覆和叛乱,就没有最强大手段对国内的反动势力和反对力量的暴乱实施毁灭性的打击,就不能确保无产阶级的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国家之林,就没法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只有拥有一支党领导的强大的军队,保持和不断增强居高临下的威慑力,才有确保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手段和靠山。
军队必须在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成立。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根本保证。军队离开共产党领导,实行所谓的军队国家化,其结果必然是国家领导军队;国家一旦掌控了军队,就必然会以所谓全民国家的身份取消共产党,取消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实行官僚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之间和平地变成为资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单纯的国家不一定代表人民的利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国家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同样,单纯的军队也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单纯的国家只能代表官僚的利益,单纯的军队只能代表军阀的利益。唯有共产党,才能代表人民,代表人民的利益;因为共产党本身就是由劳动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人民性是共产党的基本属性。所以,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绝不可以放弃,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前提条件。
所谓专政,其实,本质上,专政就是强制服从,专政就是权利被无条件剥夺,专政就是对反抗的镇压和剿灭,专政就是暴力的使用和暴力的威慑。所以,专政必须以军队为依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是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稳定的镇国之宝。所以,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拥有强大的军队。面对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亡社会主义之心不死,抓紧抓好军队的人民性建设,尽快拥有先进装备,增强国防威慑力,刻不容缓;只有抓紧抓好军队建设,才能担当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重任,才能充分发挥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威力,震慑住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敌人,让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有来无回,死无葬身之地。
二、解除混乱状态,维护社会秩序。
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正常健康社会所必须。没有秩序,就没有生活;没有秩序,就没有工作;没有秩序,就没有效率、没有安全、没有幸福。一个混乱无序、危险丛生的社会,是谈不上什么效率、安全和幸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一个日常性的工作,就是建设并维持一个良好而健康的社会秩序。应该承认,人人也都明白,社会是复杂的,人群更是复杂的,突发情况、偶然事件、利益碰撞、民众纠纷、交通肇事、医疗争端,群众上访、聚众闹事、迷信骚乱、坏人滋事、恶人逞凶、黑道作恶,等等等等,随时都可能发生,正常的社会秩序随时都可能遭到破坏,社会混乱的状态随时都可能出现。这一切,使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受到影响,使人民的生活幸福遭到破坏。这些情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为突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功能,就是能对上述情况以及其他一切无可预料的状况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处置,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在人民群众主动积极的参与配合下,迅速解除混乱,恢复秩序,绝不让闹人、坏人当街争能为祸;绝不让好人、老实人无辜受殃,确保社会秩序正常进行,确保无产阶级专政的天是明朗朗的天,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是安全而幸福的和谐社会。无产阶级专政要实现这一功能,就需要建设训练有素的规模能适应任务要求的人民警察队伍和响应快速、指挥灵通的公共安全国家机构。只有这样,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行使好这一职能,发挥出无产阶级专政维护好社会秩序的强大功能,保障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有序,保障人民生活的平安幸福。
需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对国内外敌人的专政决不是以对敌人的肉体消灭为目标,无产阶级专政不是屠杀,更不是对停止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肉体灭亡,而是运用暴力使敌人的组织瓦解,屈从和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一切放下武器和停止犯罪的敌人,不仅不能从肉体上消灭他们,而且要给予出路,力争将他们改造成拥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新人,实现化敌为友,实现变原来的敌人为同志,变原来的剥削者为普通的劳动者,保护他们作为同志和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这,正是无产阶级专政与历史上所有专政最根本的区别,也是无产阶级专政最伟大之处。力争将一切敌人都改造成为自己的同志和普通劳动者,这才是人性中的人性,高明中的高明,善举中的善举者也。
三、保障人民民主,维护法制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最主要的职能,是确保对人民实行最充分的民主,并将人民民主用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凡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一切热爱祖国的人都可以包含在人民之内。什么是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就是民主。在这里,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阶段性目的。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手段,是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目的,也是民主。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就是要确保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人说话必须起作用,否则就不是主人。所以只有人民当得了家、做的了主才能叫民主;只有当人民当得了家、作得了主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才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的民主。这样的人民民主就是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如何实现,如何操作呢?
共产党领导下的普选制是实现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
所谓普选,就是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和部门主管由相应各级选民或由相应选民选出的人民代表选举产生;政府的职权由选民大会或选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确定和赋予,并接受其监督;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对下一级选民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的全程全方位主导,主持选举大会;同级共产党组织负责全程全方位监督纠错;每一个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权利依法被剥夺者除外);候选人从选民中产生,候选人的产生不拘形式;每个候选人在选民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上要发表主旨施政演讲;选民填写选票要确保其反映的是内心真实意愿;得票超过三分之二的即为当选;民主集中制是政府的基本议事规则,首长负责制是政府的基本的工作责任制;政府在向本级选民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同时,还要对上一级政府和下一级政府负责,接受上级政府的领导,且上级政府可以指派下级政府临时负责人和撤销下级负责人;政府负责人定期向选民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选民或其代表的批评和建议;选民代表或人民代表经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安排可以随时质询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提出弹劾政府组成人员及其部门主管,乃至罢免全部班子成员的动议;选民直选的居委会可由选民大会直接罢免居委会班子;选民大会可推举一人作为闭会期间的召集人,以应选民要求向上一级申请临时召开特殊选民大会或其他申诉事项的受理和协调。如此等等。把这些内容上升为法律规范,这就是普选制。实行这样的制度,就可以保证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选民的诉求有人受理,政府人员个个不敢懈怠工作,不敢对选民不恭,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无产阶级专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保证。
讲民主,就离不开自由和平等。
民主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的民主,是表面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是伪善的民主。民主一旦没了自由作保证,民主就成了一具空壳,就没有了血肉。没有自由的民主就一定是假民主,最终必然走向专制和独裁。所以,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为人民争自由,争平等,争民主。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就是要让人民并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全面的自由,并且这种充分的全面的自由是公民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因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人民所享有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实实在在的自由,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自由,才是人们渴望已久的自由,才是给每一个公民带来快乐和幸福的自由。这样的自由,才是每一个普通人所需要的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没有自由的民主,没有自由的选举,没有最广大劳动群众最广泛参与并能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选举,就没有人民的真正民主。充分保障人民的各项自由权,是人民民主的基础。
民主和自由都以平等为前提。没有平等的民主和自由,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因为没有平等的自由和民主是被扭曲和歪曲的自由和民主。只要平等和自由、民主一旦结合在一起,自由和民主会立时就生动鲜活起来,就丰富多彩起来,就有了活力和生命。所以平等是自由和民主的灵魂,平等一头连接自由,一头连接民主,自由、平等、民主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民主,每一个公民的自由和民主等权利都是相同的、一样的,因为法律赋予给每个公民的权利是平等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不存在特殊公民或特权公民。如果存在特殊和特权公民,那就意味着一部分人享有的自由和民主与另一部分人享有的自由和民主在内容或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即一部分人享受得多而另一部分人享受得少,或者一部分人可以享有而另一部分人不可以享有,也就是说,是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和民主为前提的,就会出现特权阶层。这样就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不相容了,就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了,就一定是别的什么专政了。无产阶级专政保障每一个公民享有完全相同的各项权利,反对一切特权,反对因为承担某一方面管理权而享有该方面的特权,即所谓管山吃山管水吃水,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能和本质属性所决定。同时无产阶级专政保障每一个人在行使自由和民主等各项权力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妨碍他人的自由和民主等各项权利的享有。每个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力时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是平等。公民合法权益无一例外地受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法律的保障和保护,任何人都不可侵害,否则就是侵权,就是违法,就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享权不侵权,侵权必追究,启动追责程序,保护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这才是真正的平等。这样的平等也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才能实现。
由此可见,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自由、平等、民主,才是人民的自由、平等、民主,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绝大多数人即对全体公民的自由、平等、民主。这与资产阶级鼓吹的自由、平等、民主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资产阶级所谓自由、平等、民主不过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实质不过是资本即财产面前的自由、平等、民主而已,与历史上其他统治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一样,仍然是社会少部分人才能享有的自由、平等、民主。无产阶级和穷人占了社会人群中的绝大多数,又没有什么财产,他们当然不可能享受到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因此,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自由、平等、民主,才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自由、平等、民主,才是名副其实的全体公民即社会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享有的自由、平等、民主,才是自由、平等、民主本来意义上的自由、平等、民主,才是真正的自由、平等、民主。这样的民主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所无法与之相比,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取代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就是顺理成章的,就是必然的。无论资产阶级如何反抗,如何污蔑,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种反抗和污蔑是徒劳的。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与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相比是落后的,是必然要被历史淘汰,这主要是从内容上来说,从形式上看,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有值得无产阶级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资本主义社会公民权利、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就值得无产阶级学习和借鉴。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最大限度谋求人民幸福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要建立的社会是稳定、和谐、向上的社会,没有公民行为、社会行为、国家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公民的权利就得不到保障;公民权利没有可靠保障,有何幸福可言,有何和谐可言?所以无产阶级的国家和社会必须是法制化的国家和社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高法制化水平,是无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任务。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制就是成熟的社会和国家法制化的制度,可以用来为无产阶级建立法制国家作借鉴,作参考。西方的民主和法制文明,特别是美国的民主文明和法制文明是有精华的,是可以利用的。例如美国警察对公民呼叫反映的事项反应之快捷,解决之及时就很值得学习借鉴。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起对于每个公民的诉求或求助快速反应、快速处理的机制,帮助每一个公民及时解决困难,解除疾苦。所以,世界各种文明的精华,只要对人民幸福有好处,无产阶级都可以拿过来,用起来,为建立起比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更规范更高效的法制社会和人民民主社会服务。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民权至上即人民权利至上的法制,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地位至高无上。所有的社会组织、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为人民(公民)服务的,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是人民的公仆。确保劳动人民的主人地位和政府人员的公仆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和政体的核心。也就是说,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国家最基本最根本的属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政府工作人员比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力大,但这并不表明政府工作人员的公民权利比普通公民权利要大或要优先,更何况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管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公民委托的。所以,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老老实实把人民装在自己心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群众办事,为群众造福。人民在谁的心目中地位最高,谁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才最高。所以不仅要坚持不懈长期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用完善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人民权利和地位的至高无上,保障政府工作人员公仆地位,让公仆用为人民服务最卓有成效的行动来赢得人民发至内心的尊重,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任务。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法规法律制度来规范、监督和制约公民行为、社会行为和政府行为,并切实做到违规必究,违法必究,公民、社会、国家的行为才能规范有序,公民的权利才能真正得到保障,法制社会才能建立起来,人民才能作为主人享有充分的和谐和幸福。
应该指出,法制和法治固然必要,但仅仅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或者说是最低层面的条件,它规定的是禁止性行为,它为人们划出的是一道警戒线,围起的是社会安全的铁丝网,任何人的行为都不能越线触网。一个正常健康运转的社会,仅依靠法治是不够的,更多需要的是是非和道德的力量。是非鲜明,人心向善,人人如此,法制就会成为摆设。显然,前者是被动的、防御性的;而后者不仅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且是自觉自愿的。道德是社会向善向上的力量,引导社会前进和发展,它的作用正好和法治相反。前者是为了消减社会负能量,后者是为了发扬社会的正能量。是非鲜明就更为重要,它是一个正常健康社会的基石和基础,与每一个人的言行直接相关,而法制和道德又都是建立在鲜明的是非基础之上。
四、发展公有经济,维护民生改善。
无产阶级专政不仅要保障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还要保障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生活得更平等,吃、穿、用、住、娱、行更健康,更有质量是无产阶级专政又一重大职能。只有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能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得到改善,生、养、教、老、亡的个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无产阶级专政的群众基础才能得到巩固。古往今来世界的一切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和核心不管人们嘴上怎么说,根本都是围绕物质利益展开的。无产阶级公开承认,无产阶级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是人民最重要最直接的利益。
要有效改善群众生活,就必须在努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把建立、发展和壮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经济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确保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居于主导地位,发展成为主体地位,并最终成长为纯粹国家层面的全民公有的社会主义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就没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地位,就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能确保民生的改善、为人民造福,人民幸福就失去了依托和保障,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主导地位。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主导地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家的稳定就成了问题,社会就会出现动荡,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得到巩固和发展,就必须做大做强全民所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全民企业的经济实力,确保全民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不断增强。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把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有效控制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把握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放手发展社会经济,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才有了本钱和依靠。只有全民企业搞好了、发展了、壮大了、做强了,才是人民幸福之源的最可靠保障。所以发展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任务。一方面,已有的全民企业要经营好,不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力新建一些能改善国计民生的全民企业,扩大全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增强全民企业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确保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对民族私营企业、尤其是大型的私营企业,要引导鼓励他们在条件成熟后改造升华为全民企业,壮大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不是传统意义的企业。社会主义全民企业是人民的企业,集职工、企业、国家(人民)利益于一体,社会责任第一,产品价格接受国家指导和调控;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管理是自我管理、制度管理、平等管理、民主管理的结合;企业分配是自觉劳动与按劳分配的统一;共产党的组织(群团)、政治思想工作、党员和干部的模范作用是全民企业的基本特色。这些特征为公有制企业所独有,也是公有制企业能创造出新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根据,也是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和福音的根据,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据。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支持帮助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引导私营企业在志愿的前提下走公有化的道路,这样才能为改善民生,为人民幸福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总之,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重要职能,同时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的前提和保障。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有区别吗?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性质是相同的,都是无产阶级领导(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国家政权,其职能也基本一样。但是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又不能简单等同。无产阶级专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构成,农业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很少部分,美国甚至只有1%,并且农业人口不等于是农村人口,农村人口比农业人口少,又因为资产阶级人数很少,无产阶级人数太多,因而无产阶级就成为社会人群的绝对主体,资本主义越发达,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庞大,社会的阶级结构就越单一,资产阶级就把自己的掘墓人培育得越强大,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因为这样的不发达国家毕竟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或占有主导统治地位的国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摧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当然可以是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在这里,无产阶级专政不能理解为是无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以外的所有人群的专政,而仅仅是也只会是对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那一部分阶级敌人的专政。
发展中国家则不同。
发展中的落后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这样的国家中还没有取得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比较薄弱,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依靠资产阶级自己不大可能夺得国家政权,凭借政权的力量发展资本主义更是梦想,希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帮助发展资本主义不过是一厢情愿,白日做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菩萨国家,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越是把人间的一切关系淹没在极端利己主义冷酷无情的冰水之中。为了追求各自利益和利益的最大化,资产阶级会毫不犹豫地把别人、别的阶级、别的国家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投入战争和毁灭。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明证。这也充分证明,利己是资本家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资产阶级所有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所以发展中国家绝不能把自己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幸福应该放在主要依靠自己身上。只有自己依靠自己的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是能够实现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产阶级也了相当的规模,只要无产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共产党,就可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动员各种力量,联络各阶层人士,形成最广大的统一战线,开展人民民主革命,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有了人民的国家,就可以实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政权,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个专政有三个特点:这个专政的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这个专政的主要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这个专政的主体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因而这样的专政如果直接称为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是不准确的,采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称谓更为恰当的,名至实归。所以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是有很重要的内涵上的区别的,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可以等同互换的。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人民是带有过度性质的概念,不同时期其内涵有所不同。当国家的公有制经济基础建立起来,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行列的时候,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经济政治意义上的阶级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的存在是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最终将逐步融入工人阶级,成为工人中的一部分。尽管这时有民族资本的民营企业存在,但他们都是依附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不是独立的经济阶级,也不是独立的政治阶级,并且他们无一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法令制度。虽然有了这样的变化,但仍然可以称为人民民主专政,不过,人民所包含的阶级就只有工人和农民两个阶级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发达,工人队伍的扩大,纯粹意义上的农民也将减少,人民这一概念将最终演变为主要是由工人阶级所构成。所以,从这样的意义上看,人民民主专政最终将转变为工人阶级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殊途同归。既然这样,就不妨碍将这样的工人阶级专政继续称作人民民主专政。
当然,发展中国家不一定非走无产阶级领导的也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道路,也可以走其他政党领导执政的道路,只要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只要能加快发展国家,什么样的道路都可以走,都可以试,都可以由人民去选择。但是选择出来的道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要符合社会前进的方向。否则就会走不长久,走不出预期效果,人民幸福难以持久,甚至最终会断送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才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应当选择的唯一的获得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才能大路通天,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越走越有前途,最终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相汇合,共同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彼岸。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向共产主义前进,才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真正的幸福。
因此,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的保护神,是人民民主、生活幸福的保护神,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保护神。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建立、发展、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第六章 社会经济公有化
前面已经说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就是看这个国家的经济是不是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或最终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公有制经济建立起来并处于主导地位,这个国家才有资格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才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一层含义。
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更深一层含义,这就是公有制经济是不断发展和壮大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是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主导地位这个位置的。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公有制经济是要不断发展壮大的。国家将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度推动公有制经济从主导地位发展到主体地位,从主体地位发展到绝对地位,这时也只有这时,所有私有经济才再也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才会自动退出社会经济的历史舞台。但公有制还要从绝对地位发展到纯粹地位,最终成为所有社会经济体都是清一色的国家级全民所有的经济体,公有制经济的公有化进程才能在一个国家内宣告最终完成,从生产关系角度看,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也才算最终完成。换言之,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因为初级的公有过度到高级的公有也属于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范畴。
什么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呢?
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是指,公有经济能对社会经济整体在控制力和影响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以后,必须依靠国家力量建立一批大型公有企业,组成国家经济的主骨架,形成国民经济的主力军。这些全民公有企业是国家控制社会经济命脉的主要抓手。全民企业必须掌控着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经济领域和主要产品。他们的生产经营必须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大局的变化,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确保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也就是说,这些全民公有制企业必须具有成为人民生活幸福的根本保障和根本依靠的作用。这些功能是全民企业构成的公有经济必须发挥的政治作用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因此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和作用与传统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企业是有原则上的根本区别的。
这种区别最重要的有四个方面:
一是公有制企业职工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公有制企业生产资料是该企业职工或全民共同占有的,这就决定了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收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公有制企业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种,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企业一般情况下是由志愿加入企业的每个职工带入生产资料按照市价计价并依照集体所有制企业章程联合组建形成。每一个职工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因此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基本的分配制度。国家制定的统一推行的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标准是集体企业实现按劳分配的参照形式。即集体企业的收入分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执行。这是因为集体企业一般是职工自带生产资料组建成立,职工投入的生产资料在企业的收益分配中应该占有一定比例。同时职工投资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内部,通过计息还本,用企业利润逐年偿还职工的生产性投资的方法,实现逐步取消生产资料投资带来的财产性收入,以实现完全的按劳分配。这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需要。因为职工财产性投资是不同的,有多有少,因而其财产性收入自然也会有差异;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扩大,需要招收新职工,新进企业的职工是不可以以必须投资于企业一定量的生产资料为长期的前提条件的。因此投资性收入的存在,影响企业职工平等的主人翁地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行完全的按劳分配,才是纯粹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标志。集体企业职工的财产性收入是剥削制度残余,应当以适当的方式例如分红还本或计息还本,逐步加以限制并最终予以取消。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家投资的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立的社会主义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企业的骨干,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依托。其主要的经营管理人员经职工酝酿提名或自我推荐,交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由企业党组织审查认定,报国家授权代表国家出资人的专门机构确认或委任。企业职工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根据劳动贡献,依照国家规定取得劳动收入。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既要接受国家的控制和指令,产品价格的确定必须接受国家关于全民企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规定,又要接受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接受职工的监督和约束,是集中经营管理与民主经营管理的有机统一,是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的有机统一。政企合一是公有制企业的根本特征。因此全民所有制企业不是完全市场意义上的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不归企业独有,而应该按照兼顾职工、企业、全民即国家三个方面利益公平分配,年年兑现。即三分之一用于企业职工的福利和奖励;三分之一用于企业生产投资,扩大再生产;三分之一用于全民福利的提高,造福于民。并在媒体公开分配数据,接受全国人民的检查监督。当然这也并不排除因国家利益和企业加速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政府追加对企业的一次性资金投入。不过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应当通过贷款的渠道解决。也不排除税后利润分配比例的适当调整,向国家适度倾斜。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这些特征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资料私有、经营及利益归私人所有者独享有着根本的不同。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阶段,这对每一个职工是公平的。所以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时代先进性无容置疑。资本主义的核心是不公平,资本控制下的企业是强制占有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即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主义企业注定是要被消灭的。公有制企业取代资本主义企业是必然的。
与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制度比,按劳分配也有缺陷和不公平;因为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有大小,负担有轻重,导致人们实际上的生活水平存在差异,甚至是比较大的差异。正因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这样的不平等以及由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其它种种不平等,所以需要我们继续革命,需要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奋斗,最终彻底消除所有实际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即私有制和私有观念遗留所带来的种种不平等,特别是财产私有权的合法存在所带来的种种不平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
二是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改善生活,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总方针。社会主义制度就是通过发展生产,保障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得到满足,物资供应充足可靠,劳动成果充分共享,社会成员生活无忧,社会保障和福利不断完善提高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和企业的优越性。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主体,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满足市场需求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公有制企业的身上。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规定了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第一目标。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是公有制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这与资本主义企业不惜一切手段以追逐尽可能多的利润为生产经营的最高信条是根本相反的。资本主义企业不过是把生产经营、把市场当作赚钱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始终把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摆在第一位。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以逐利为唯一目标。公有制企业的逐利以维护公益公利为前提。正因为如此,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狂放不羁的汪洋大海,每一个全民公有制企业就是一根根插在其间的定海神针,社会主义的航船就永远不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翻船。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又必须锱铢必较地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公有制企业不以逐利为唯一目的,并不否认公有制企业的企业性质。企业的产生和存在,本来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求利(短期的暂时的战术性的亏损除外)。不能赚钱盈利的所谓企业不能继续存在下去,这样的组织不能称为企业。公有制企业也是要盈利的,盈利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公有制企业必须始终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自己生产经营的第一目标,并不排斥企业追求自己正当的经济利益,并不排除企业逐利特性的充分施展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和禁止的是企业以伤害社会公众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社会和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创造的利润越多,对国家和人民、对企业自己、对企业职工贡献就越大,就越能证明企业存在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企业创造利润的潜力是极其巨大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职工的创造力、组织起来的职工创造力、企业组织的创造力、企业组织不断优化的创造力、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一致性、特别是党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职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扬,这是历史以来所有的企业都不具备,都不可能创造的公有制企业专有的竞争优势。公有制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可战胜。公有制企业必然亏损论没有根据。所谓公有制企业效率低下的的说法,显然是荒谬的,荒唐的。因为任何一个私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都达不到公有企业的水平。
三是公有制企业必须接受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公有制企业是消灭人剥削人制度的直接实现方式和具体体现形态,是彻底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制度的必由之路,是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桥梁,公有制企业代表的是人类的根本利益___这就是公有制企业最为伟大的社会贡献和历史意义,这就是公有制企业对于人民之所以比生命还要重要,人们愿意用生命去维护、实现和创造企业利益的原因所在。很显然,公有制企业的这种性质,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派生出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公有制企业的出现和发展。没有共产党组织在企业内的政治领导,就没有公有制企业的巩固和壮大,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彻底实现。公有制企业既是共产党政治理想的具体实现形式,又是共产党最高奋斗目标实现的承载方式,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唯一路径。始终坚持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组织对公有制企业的政治领导,是保持公有制企业性质的需要;脱离了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要保持这种性质是不可想象的。公有制企业必须在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下,其性质才能得到保持,其作用才能发挥。所以,公有制企业无一例外都必须建立党的组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纠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偏差或错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促使企业尽一切努力,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障市场供应,满足社会需求,在为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提高职工福利水平,为人民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而这,是资本主义企业永远都做不到的。
四是公有制企业是职工当家作主的企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属性。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上就是公有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亦即是全民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公有企业中就是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公有制企业是职工自己的企业。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的所有重大问题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都可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都有经过选举成为企业管理干部或经营者的资格。企业的管理干部、领导干部、一把手都是普通职工中的一分子,代表职工对企业进行专职管理,他们分工不同,利益一致,为了同一个工作目标奋斗,要完成的是同一的工作任务,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他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管理干部和领导干部由职工民主决定,接受职工监督,职工不满意可以罢免。他们来自于职工之中,实行民主管理,视违背民主管理为高压线,视职工大会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来不得丁点虚伪或不敬;他们虚心征求职工意见,尊重采纳职工建议;他们与普通职工一起参加体力劳动,一起管理企业,对职工、企业、国家负责。公有企业无论干部职工,他们都充分体会到自己工作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巨大价值,心甘情愿地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有公有制企业才能充分激发每一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爆发出不可想象的创新性和生产效率,实现全社会的低消耗、高产出。因此,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战胜。敢问全世界有哪一个资本家企业有底气有资格敢于与公有制企业相提并论呢?资本家的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的收益是资本家个人的,工人只有出力劳动的分儿,没有发声的资格,要指望他们有效率的工作,主人般的劳动,岂非痴人说梦?
公有制企业是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快好省发展和壮大公有制企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的既定国策,是坚定不移的既定方针,是一以贯之的不懈坚持和追求。一切反对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的言论都是错误的,一切企图否认全民企业的性质和作用的言论都是必须反对和禁止的。
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不发达,社会生产还比较落后,小生产还大量存在,农业生产的个体的、小农的、人工的方式还比较普遍,因而能够建立公有制经济的生产力基础还比较薄弱。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面对这样的情况,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包大揽,所有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所有满足市场的供应,都通过公有制经济来解决。在这样的社会生产和经济水平的历史条件下,要一蹴而就,建立起包揽全部社会经济的公有制企业的可能性并不大,可行性并不充分。比如农业,主要的劳动工具是锄头、镰刀和犁头等等简单农具和耕牛,好一点的拥有小型的单一作业的农机具,且作为主要劳动对象的土地是分散的,地块间的差别又很复杂,在这样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条件下,要建立单纯统一的公有制的农业生产经济体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层次水平的。因为这样建立起来的公有制的农业生产经济体中有一部分、乃至有相当部分不一定适合集体劳动和集体管理,这样的公有的农业经济体相对于个体的农业生产在生产力方面并没有产生出多大的优势,甚至劳动者的积极性因为分配上难以彻底避免的平均主义倾向最终可能还没有个体的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高,使生产力的发挥遭到妨害,不一定促进生产发展,而是有可能损害生产的发展。个体手工业生产者和小商业者更有大量类似的生产力比较原始,生产资料简陋的情况。另一方面,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之初,从数量上看,农业和手工业个体生产者,小商业经营者他们又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占了社会人群中的大多数,构成国家安稳的社会基础。因此,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如汪洋般的个体生产经营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能够得以稳定的一个前提。允许他们继续存在,鼓励和帮助他们发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前提下走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而不是用生产资料公有的办法让他们毫无选择的被全部集体化,尽管组织起来的生产力要比单干高,对缺劳力户的照顾要好。虽然他们必须全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必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他们还可以拥有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能对他们实行一刀切的公有化。因为他们的生产力水平低,还处在主要依靠人工劳作的阶段,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都较易取得,生产力水平还处在初起阶段,而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一般是与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成正比的,公有化或公有化的程度是生产力发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必然产生的客观要求。所以,愿意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的可以组成农村集体经济和手工业集体企业,也支持不愿意的继续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生产力发达程度的衡量标志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所包含的物化劳动量和科技量越高,生产力就越发达;反之生产力水平就越低。生产力越是发达,所要求的公有化水平就越高。所以公有化不能按人的意志进行,而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来进行。当生产力发达到与个体所有制关系不相容时,才能进行公有化改革;当生产力发达到与低层次公有化不相容时,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公有化改革,这样的改革才能顺理成章,得到拥护和欢迎,没有阻力。个体经营者,生产工具简陋,没有多少物化劳动含量,也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生产力水平还处于人力劳动的阶段,适宜于个体生产经营,因此,对个体劳动不宜全部推行公有化改造。
所以,不仅原有个体经营者,政府要鼓励、支持他们的存在和发展,而且还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人从事个体经营。这是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应该采用的政策,可以执行的政策。因为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能力有限,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多,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个体经营,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就业和成业,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充分满足极富多样性的社会需求。这样做是必要的,是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并且个体生产经营者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经营得好收入多,经营的不够好就收入少,体现的也是一定程度的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原则。在公有制经济居于社会经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发展得越普遍越充分,社会主义的微观经济就越充满活力,就越是活跃,对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就会越大。
对于从事农业的个体经营者,特别是从事种养植业和渔业的个体生产者,国家和社会应该给予更多鼓励、支持、帮助。与其他行业的个体生产经营者相比,农牧渔业的个体生产经营者,他们的生产经营条件受制于自然环境,生产力更落后,生产环境更艰苦,经营更具风险,更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从整体发展的平衡,不断加大无偿投入,对农牧渔业的生产经营给予全方位的帮助、扶持、指导。政府要把对农牧渔业发展的扶持和帮助放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物资,发展公用基础设施,提供更多更好的生产资料,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当然,对有意愿组织起来的地方,只要条件基本成熟,应当将他们组织成为集体经济组织。
不仅如此,政府对于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应该允许他们存在和发展,大力帮助和支持他们做大做强,鼓励更多的人办企业,创业兴业,特别要鼓励人们办微型企业、小企业,给他们提供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去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为繁荣社会经济做出更多贡献。这样做也是与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
放手让私营企业自由发展,助推私营中小企业遍地开花,加快发展私营经济,壮大私有经济实力,是最有实效、最快见效的加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之一,是符合国情民意的理智之举。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大力发展个体经营,大力发展私营企业,放手让一切适合私营的社会经济事项由个人去做的政策,就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经济的种种积极性,推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让可再生财富充分涌流出来,增加社会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私有经济还要两眼向外。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是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的加快发展经济又一立竿见影的政策。在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打开国门,欢迎各国所有的人来投资来兴业,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引进各国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为发展经济,提高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水平服务,就能最大限度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发展私有经济还必须大力引进国外资金、人才,尤其是先进技术,和国外所有愿意互通有无的人做生意,充分利用国外一切可用资源,互惠互利,互补共赢,共同发展。在具备相应经济能力时,要鼓励企业,无论是公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要走出去,开展适合自己的对外投资,到国外去办企业,特别要到不发达的国家去承建项目,兴办企业,帮助他们开发经济,与他们一起共谋发展,开发并用好用活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要防范风险,尤其是经济风险,防止外来资本输入的经济侵略和对外投资的亏损。同时,对于种种私营经济形式的唯利是图,也应该高度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将其负面作用和影响降到最低,防止其扰乱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实行以上政策的结果是私有经济的迅速壮大,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社会财富的大量涌流,是社会的迅速进步,是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私有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另一结果,是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会相应扩大,以至会超过公有经济的规模,取得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私有经济的总量占了社会经济总量中的50%以上,甚至可能更高。这时是不是需要限制私有经济的发展呢?回答是不能也不应该限制。私有经济的生产力水平远没有发达到与私有生产关系相冲突需要调整私有的生产关系的时候。生产关系只能根据生产力的发达程度主要是全民公有制经济的发达程度所提出的要求做相应调整。因此私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是限制其发展的理由,也不是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错误,而是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不怕私有经济主体地位的出现,坚定不移支持私有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国家经济的正确方针。
或有担心,私有经济在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可能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种担心是忧国忧民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是不必要的。
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私有企业(外企)和公营企业是公平发展的,私有经济的发展和主体地位并不以排挤公有经济的发展为条件,也不以限制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为条件,更不可能阻止公有经济的发展,取代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任何私营企业再怎么有能耐都无力与握有社会经济命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争锋和抗衡。且在竞争中,公有企业的优势并不比私营企业差。公有制企业组织化程度高,全体职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劳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营管理水平规范严密,科研能力强,生产力处于领先水平,相对于国内土生的私营企业具有更多的优势;私营企业在大发展,公有制企业同样也在大发展,而且发展的势头不一定会比私营企业弱;更重要的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是国家造福于社会全体人民的凭借,国家对公有企业的发展必然也必须高度重视和支持。因而私营企业、私有经济无论怎么发展,都不可能动摇也不允许动摇全民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况且,在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私营企业的性质与资本主义企业有区别,私有经济的发展依附和依赖于公有制经济,与公有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冲突,公有企业顾不过来的事由私营企业去做,有利于加快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发展可以是互补的,是互相促进的,是良性互动的,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可以是两条腿走路的关系,可以是血肉和骨骼的关系。因为他们是一个社会代表不同生产力阶段在发展上的协调共进,是高端生产力和中低端生产力的共同发展。保持公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放手支持私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加快发展经济的理想模式,是值得长期坚持的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这两手的运用,就犹如给整个不发达国家经济安上了一对翅膀,经济发展就可以飞起来。
这样说来,是不是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阶段只会满足于自己的主导地位呢?当然不是。公有制经济是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水平发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建立的,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他的先进性就在于他所代表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公有经济的大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从人民民主专政的角度,推动公有经济发展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国家职责。所以,公有经济的发展前景是私有经济不可与比的。当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逐步发达起来以后,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达,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会逐步得以确立。而私有经济发展的最终归宿必然是自觉自愿融入公有经济,变成为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经济之天下必然是公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天下。不过,私有经济的消亡必须通过私有经济的高度发达来实现,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私有经济离其高度发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公有化的过程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贯穿于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大趋势、根本趋势,全民(国家)所有制是一切所有制经济形式发展的最后归宿。因此,公有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以按人的主观意志而为,是不可以操之过急的,否则,就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曲折和反复,让超前的生产关系不得不重新退回到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上去,包括部分生产关系退回到私人所有的生产关系上去。
所以,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公有化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第七章 意识形态无私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由主导地位逐步发展成为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整个历史时期,这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存在,这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基础上的社会存在是全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其上层建筑植根于完善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指导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长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起可持续的坚实基础。苏联1917年革命以后的实践和中国1949年革命以后的实践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相促进的社会存在即全新社会存在的典范。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国家的国体和政体问题。这是国家根本政治体制问题不可或分的两个方面。国体解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的是国家的性质。政体解决这种地位取什么样的政治组织架构予以落实,得到保障,体现的是国家的组织形式。苏联和中国在解决这一根本政治体制问题上是成功的,是科学的,是有世界性的借鉴意义的。尤其是中国在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的解决上都是科学的、先进的,堪称典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政治协商制、一府两院制,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必须长期坚持,万不可有丝毫动摇。在这个前提下,对由于生产力发展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足或缺陷,进行必要的改良、补充和完善,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不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还有更为重要的方面,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全新社会存在的全新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为什么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比建立社会主义的国体和政体重要得多?一言以蔽之,这是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殊重要性决定。
怎么理解意识形态的特殊重要性呢?
要理解意识形态的特殊重要性,首先要基本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社会观念形态的总和,一切构成人的观念形态的东西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就是说意识形态是人才有的,是社会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是人与人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并能通过物化(人的行为和物质媒介)传播和扩散,使受众的思维和行为发生变异。人的行为受观念的控制和支配。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观念亦可相互影响。所有意识形态都是人脑对社会存在即与人精神对应存在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推动社会前进或倒退、稳定或混乱。先进的意识形态可以造就先进的人先进的社会,落后的意识形态亦可以造就落后的人落后的社会。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意识形态就被打上了阶级的印记,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的阶级、先进的阶级有新的先进的意识形态。落后的、旧的意识形态最终要被新的先进的意识形态所代替。这些大致就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
一切观念形态的东西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这是不是就是意识形态的外延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表述太过抽象,不够具体,不好理解。实际上,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对象多而宽泛,如感觉、感知,如想法、看法,如忠义、勇敢、如诚信、高尚,如宣传(内容)、教育(内容),如思想、理论,如科学、技术,如文学、艺术,如法制、法治,如道德、伦理,如理想、信念,如宗教、迷信,如规划、计划,如文化、文明,如世界观、方法论,如三字经、千字文,如贞洁女、孝子男,如忍辱负重、以德报怨,如望子成龙、衣锦还乡,如大公无私、精忠报国,如严以律己、公私分明,如能贪快贪、能捞全捞,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思想体系、理论系统,如马列毛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理想……等等等等,挂一漏万,不胜枚举。总之,所有精神的东西包括精神的固化都是意识形态。
因此各个社会有各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各个派别有各个派别的意识形态,各个团体有各个团体的意识形态,乃至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意识形态,并且这些意识形态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斗争不断变化的。所以意识形态的内容极其庞杂,无所不包,无奇不有,变化不断,琢磨不透,他们都共存于同一个社会之中。不过,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所以,不管意识形态多么复杂,都可以归为两大类,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及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阶级即劳动人民的意识形态。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劳动人民的意识形态。
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劳动人民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然发展成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样一个过程,即公有制经济在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长为纯粹一国公民共有并融入社会主义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与此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当然是劳动人民的意识形态,并且是达到最高级社会最高精神境界的劳动人民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与所有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绝不相容的。
古往今来,海内海外,所有的剥削压迫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浸透了私心的意识形态,是为己的意识形态,不管其有多少五花八门、大大千千、林林总总、千奇百怪的表现形式,都可以用“私己”加以归纳概括。无论剥削压迫阶级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形式如何多样,如何千变万化,都最终围绕着一个目标:一面白色大旗上的两个血淋淋的大字,为己!资本主义社会更是把为己的意识形态发挥到极致。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家为己已经费尽心机,他们用鼓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的种种美丽口号来掩盖追逐自己的利益,他们玩弄种种小公大私的把戏,欺骗人民;资本帝国主义时代,资本寡头为己已经灭绝人性、疯狂至极,他们高举屠刀,任意策动别国动乱,发起军事打击,要把全人类、全世界、地球乃至宇宙空间的自然资源统统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宇宙的所有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资本寡头的利益!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完全对立,针锋相对,格格不入,势不两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公”为核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有表现形式都是植根于“公”之中、萌芽于“公”之内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公”这颗种子孕育生长出来的参天大树,是与传统所有制观念彻底决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之中,成就于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继承无产阶级思想和精神,汲取人类社会全部思想精华养料,服务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引导人类顺利步入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品格、使命。
利己不损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低要求和底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允许个人利益存在,允许个人获得利益,但个人利益的存在和获取不得损害他人利益,也就是说,如果个人利益的取得是在没有损害任何他人的利益的情况下才是正当的,被允许的,才是合法的;如果有任一他人利益受损害就不被允许,就不合法,就不能去做、去获取;这里的他人是任一人,也是任几个个人。这就与历史以来所有剥削阶级的自私思想彻底划清了界限。这也就是“正义”的最基本的含义。
如果获取某种合作利益既利己又利人时怎么办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我们,他人为先。如果自己得益大于他人不可取,因为不符合他人为先的要求;只有在自己得益等于或小于他人的前提下才是可取的,道德的,被提倡的。因为利益既敏感且复杂,百分之百的公平分配在实际中是做不到的,主动或主导的一方以实际行动主动让利,坚持他人利益第一,自己利益第二,就会让对方心爽气泰,感激感动,增强双方的团结,促进互帮互助、合作互利、共赢进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精神就得到了发扬。他人为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和其他关系时最一般要求,也是一种社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孔融让梨是大家都熟悉的历史故事,“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耳熟能详的历史名言,中华民族很早就有吃亏是福,不怕吃亏,吃亏在前这样的优良传统。用他人为先引导居民特别是个体生产经营者通过互帮互利、互助合作,逐步走合作化的道路,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形成互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社会个体之间互帮互助的组织化程度,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
不断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一个社会,民众的组织化程度越深入、细致、有序、科学,这个社会就越是有活力、有力量、不可战胜。而他人为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是构建这种灵敏高效的社会化组织的唯一的思想基础。
以公为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们在公心与私欲矛盾斗争时如何正确处理的一般要求。以公为先就是以集体为先,以大公为先,以全局为先,个人服从服务于集体,小公服从服务于大公,局部服从服务于全局,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公私利益关系的基本规范。因为个人是私,小公、局部相对于大公和全局也是私,以公为先就是要求个人、小公和局部服从服务于大公和全局。因此,集体为先,群众为先,公大为先,人民为先,党和国家为先,人类为先,都是以公为先的应有之义。以公为先可以产生出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比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甘于奉献;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克己奉公,秋毫不犯;公私分明,公利不占;己事事小,他事事大……等等等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思想精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道德观念。再比如: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爱护公物,损害立赔;保护公共设施,制止损害行为;爱他人、爱集体、爱群众;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类、热爱共产主义、崇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公心为先,公事为先,公产为先,公义为先,公共利益至上,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等等。这些都属于以公为先生发出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些具体表现形态。也是将全体劳动人民极其紧密地团结起来,任何力量都打不破的“万能胶”。
大公无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所有用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献给人民革命事业即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人民民主革命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英雄,毫无疑问都是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借此机会,再一次向他们表示内心深处最崇高最纯洁的敬意!我们将以践行和发扬共产主义道德来纪念和告慰他们!
以公为先是不完全否定个人利益的,不仅可以大力提倡,可以作为道德规范约束,还可以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大公无私不同,把自己包括生命在内的所有一切都毫不犹豫的献给人民、献给共产党、献给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不可以有任何一丁点强制的,是必须完全自觉自愿、心甘情愿的,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觉悟所致。当然这样的自觉自愿也绝不是天然的自发的,而是党长期宣传教育,培训滋养,言传身教的结果。所以大公无私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共产主义的精神境界!
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大公无私共产主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为人民革命事业自觉自愿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也是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一切志愿牺牲自己苟利人民和国家的精神都是共产主义精神。践行、发扬和光大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强盛的根据;有了这样的精气神,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必将赢得世界人民的敬爱和尊重。一个国家以公为核心而有机形成的人民至上所产生的力量就必将无敌于天下。
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核,所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种种具体表现都围绕这一核心旋转。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注定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具有无比强大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具有无限宽广和接纳一切的胸怀、气度和包容性,能将社会所有的人最大限度的团结组织起来,爆发出无比巨大的能量,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能办大事、能办成大事的优越性。中国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世界奇迹,例如“两弹一星”就是证明。因此唯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有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
公安天下、公和天下、公兴天下,公融天下、公包天下、公道自然行,斩关夺隘,一路通天,前途无限光明,无可限量!
一个人当他把公摆在第一位,进入了完全无私的神动的最高境界,他就贵比金身罗汉!一个政党,当他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并不顾一切奋斗到底,他就是当之无愧的人民救星!当一个国家把人类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并不顾一切奋斗到底,他就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救世主!
如果说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核,马列毛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马列毛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列毛主义播下的种子并培育浇灌出来的最鲜艳最美丽的意识形态之花。不坚持马列毛主义,这朵花就会褪色、枯萎、变质!坚持马列毛主义,坚持斗私批修,坚持公权为民,公心至上,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给这朵花源源不断输入营养,这朵花就会开得更加鲜艳美丽,更加生机勃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导人们的思想的,是规范人们行动行为的,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实践的要求和产物,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他指导人们的思想,他净化人们的心灵,他规范人们的行为,他消除人与人的隔阂和矛盾,他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他给社会不断注入向上的朝气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他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动力,他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文明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思想保障,就是放弃党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就是放弃思想文化阵地,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就会引发思想大混乱,就会犯方向性路线性错误,误党误国,甚至丢掉人民民主专政!只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稍有放松,资产阶级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泛滥成灾,疯狂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进攻。因此社会主义时期意识形态领域,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思想文化领域,就是以资产阶级为主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占领思想文化领域,二者必居其一,没有调和的余地。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产生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各种阶级的痕迹,各种剥削思想的痕迹,尤其是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还大量存在。社会主义时期初级和中级阶段,甚至于高级阶段,私有财产和个人收入的不平等是合法存在,不能取消。这是私心杂念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只要这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私心的存在和膨胀就成必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劳动者不能剥夺消除,不仅允许其存在,而且要鼓励支持其发展,个体经营者的大量存在,这是产生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温床。商品交换、市场经济的存在,更是小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修正主义思想滋生流布的土壤。所有这些表明,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是最复杂的。历史以来所有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都有存在,都要证明和表现自己的存在,都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都企图消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种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是长期的,甚至是很激烈的。为了取得这场思想持久战的彻底胜利,必须把思想文化阵地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主流地位,高举马列毛主义的伟大旗帜,和一切反马列毛主义,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种种思潮作坚决的毫不妥协的彻底的斗争。天天斗,月月斗,年年斗,斗他许百年,直到所有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部消除为止。
首先是要大力宣传和提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动用所有宣传力量和宣传工具,采用一切可用的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式,不厌其烦而又灵和多样地向全社会以至海外广泛持久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以公为先大公无私的思想舆论氛围,让公道深入人心,让正气充盈社会,让人们乐于帮穷助贫、扶困解危、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让人人想先进、争先进的“比学赶帮超”蔚然成为全社会最时尚之风气;要不遗余力、不吝方式、毫不遗漏地宣传、表扬、鼓励、支持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及其先进事迹,树立引导社会风气的模范标杆,学有所范,坚持不懈。党的支部以上正规会议室要严肃规范悬挂马恩列斯毛头像,领袖们的忌日要有祭祀,礼仪庄重肃穆,以敬祖宗!这是坚持马列毛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绝不动摇的反复宣誓。
再是要大力灌输和培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青少年以至婴幼儿,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希望。从小就要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灌输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接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洗礼。不仅要设立专门课程,而且还要尽可能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穿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多多提供各式各样含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课外读物,力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讲故事的方法向婴幼儿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讲的古代、近代、现代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于讲故事之中收潜移默化之效。各种游戏融入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有心插柳,可期柳树成荫。老师和家长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榜样作用来示范,是最有效的立竿见影教育。这样做既是教育学生和子女的唯一正确方式,也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之必须。此继人间之浩气,行天地之大道,乃师德至为之举,善莫此为大焉!如果老师和家长言行不一,言损公道,甚或言行皆私,有背公德,则对培养教育子女的危害,亦莫此为甚!总之,为培养合格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尽最大努力创造孩子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
再是要要求所有党员和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斗私批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国家的兴盛强大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这是立国之基,兴国之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体党员和干部,做实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模范,这才是实干,这就是实干!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依靠党员和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艰苦奋斗出来的,是依靠更多的人不断参与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育和发扬,一靠宣传提倡,二靠典型引路,典型引路比宣传提倡更为重要。每一个党员和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应该是群众的榜样,都应该是以公为先大公无私的模范。党的领导正是通过党员和干部的榜样作用来实现。榜样的作用是无声的命令,与高呼向我看齐一样有感召力,更能凝聚人心,更能团结和动员群众。党员和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共产党特有的优势,也是共产党力量所在。党员和干部要做公心第一的表率,就必须随时警惕头脑中出现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搞一次特殊丢一分信任,破一次规矩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失一片民心。谋私必自毁。要将私心杂念从头脑中赶出去,就要宁可吃亏,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汗流血,随时准备着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样才能真正脱离私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还要高度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党的前途和命运,对一切妄图颠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破坏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修正主义行为保持警惕,同他们斗争到底。共产党的党员和干部要始终和人民同心同德,践行和宣传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把祖国建设成为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懈奋斗。公者千古,愿每一个共产党员以自己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为赢得人民的口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口碑塑造不朽。
再是要大力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种种观念和思潮。社会主义的胜利逼着他的敌人不断改变方式方法,改头换面宣扬资产阶级思想观念。他们将臭不可闻的资产阶级意识,例如自私、逐利、安乐、享受、贪腐、堕落,包装打扮得花花绿绿,招摇过市,引诱革命队伍中的意志和辨别力薄弱者;他们用糖衣裹着的资产阶级思想炮弹向共产党人发动袭击,企图俘虏党的干部,复辟资本主义。混进党内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代理人,党内变节分子、新生的资产阶级利益代言人,官僚分子、腐败分子、走资派等等,他们也会变着法子修正马列毛主义,修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貌似社会主义的东西,兜售修正主义的思想观念,把社会主义国家引向修正主义轨道,走向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他们这样做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适应很少一部分人的利益要求。但是,无论资产阶级等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如何变换花招和行头,修正主义思想思潮如何美妙动听,都万变不离“私”,不离“宗私”。用“公”这把照妖镜一照,就会原形毕露,就会发现任一剥削阶级意识都盖上了“私”的印章。揭露和批判种种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抓住这一本质,就能戳穿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虚伪,修正主义思想意识的伪善,无所遁其形。私不好公开,怕见阳光,因为它只可能为极少数人谋利,损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君不见,勾心斗角、尔诈我虞、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行贿受贿、贪污盗窃、嫖赌毒偷……,哪一样公开得,见得正义的阳光!“私”与“公”的分野,可以归结为“公和”、“私裂”。公行天下,社会和而大同;私行天下,即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社会必然你争我夺,分裂混乱,无法收拾。“私”以每一个体为圆心无限扩大,又排斥另一私心圆,越来越没有力量,没有前途,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有死路一条。所有剥削阶级的修正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共产党人的揭露批判下必然灭亡,逃不脱被丢入历史垃圾箱的宿命。以大公无私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不可战胜的,必将大行天下,融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成为每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唯一准则。
因此,社会主义不输出革命,但可以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可以仗义执言!
在社会主义整个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就是大公无私思想彻底战胜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同私有观念彻底决裂的过程,社会意识形态去私化的过程。
社会意识形态的无私化是社会主义思想革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之一,是社会主义不断胜利的思想保障。颠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颠覆社会主义社会。因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是非观和道德观的思想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的是非观和道德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一个社会的是非观和道德观一旦出现混乱,就表明这个社会的精神支柱开始崩裂;一旦垮塌,这个社会就被毁灭。
第八章 经济运行市场化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是各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这种状况是与各行各业(服务业的服务能力也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水平和每一行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适应的。这种情况同时也决定了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应该在市场的平台上进行,以市场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或者说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基本的方式呢?
这是因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总体落后,各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由此决定社会所有的经济体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种相对利益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得到实现。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例如大量的个体劳动者,只有市场才能提供给他们自由存在的最大空间和产品自由交换的最大空间,把维护自己利益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国家计划安排难以做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流通,各种所有制经济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只有通过市场自由竞争、自愿交换,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市场提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自由发展和平等竞争的舞台,市场交换激发各种各样不同的经济体充分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各种经济主体的产品通过市场交换后才能实现价值,才取得存在的资格。市场引导全社会实现生产与消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合理利用资源。而这,通过国家计划是很难做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在市场上,以市场为经济运行的载体,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就能自由衔接,各自利益得到相对平衡,就能使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得到多样化的市场供给,就能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市场的这些功能是计划所缺乏的。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全部依靠计划,依靠政府包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必要的。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物资相对不足,或许其根源正在这里。
有人会问,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吗?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能行吗,有根据吗?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出现而出现的,视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于是,一些人包括资产阶级就以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是采用不了的。这种想法虽然极其自然,但却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历史逻辑的。
市场经济是一个事物,而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发达、消亡的过程。市场经济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私人之间的物品交换。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交换的。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获得的生活资料连肚子都填不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例如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狩猎技艺的提高,由合作演变而来的原始分工发展起来,这时人们得到的生活资料不仅可以吃饱,而且有了剩余。于是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增多。私有财产的出现刺激生产力发展,使私有财产的数量和品种增多,拥有财富的欲望更强烈。交换私有财物能丰富生活,增加财富,于是最初的物物交换出现了。
随着物物交换的发展,单宗交换量增加、交换品种增加、参与交换的人增加。为了方便交易,人们约定俗成,逐渐将交换固定在方便交换的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周期进行,于是市开始出现。交换增多,市集出现。市集的频度增加,规模扩大,集市出现。这时的集市虽然不过是一个物物交换的场地,但具备市场的最基本的交易特征。市场是用来交换的场地,集市也是用来交换的场地,只不过是最低级的交换场地。也就是说,市其实就是市场的起始,是市场的原生态,是市场经济的开端发源。
几次大的社会分工的出现,促进生产力不断进步,社会生产的效率得到提高,人们生产生活范围扩大,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集市也随之发展起来。集市大了,多了,分布广了;集市交换的物品不只是狩猎品,更多的是手工业品、农产品,畜牧品、林产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产品以至各种各样的享乐品,都可以从集市交换中得到。集市发达起来。为集市服务的各种行业在集市应运而生,兴旺繁荣,集镇出现。专门从事物物交换的商人随之产生。商业萌芽。贸易开始发展。商贸发达的集镇乘势发展成为城市,成为区域交易中心。一个更高服务水平、更广覆盖范围、更大产品交易规模的市场形成。城市具备了经济辐射和带动功能。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发挥了互通有无、繁荣市场、繁荣经济的重要作用。城市成为交换的中心,物资的集散地。
物物交换是笨重的,不经济,更不方便。人们一直在寻找方便交换的办法。经过不断演化,一个可以充当物物交换的中间媒介终于出现,这就是货币。货币的出现给物物交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颠覆了传统的交换。它使物物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必须连续改变成可以不连续,可以任意错位错时。换言之,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加入货币参与后变成了物与货币和货币与物的间接交换。这就使交换变得十分的灵活方便。你想卖什么就可以随时到任意市场卖什么,卖什么都可以得到货币;手里有了货币以后,你想买什么就随时可以到任意市场买什么,用货币什么都可以买到,买和卖可以任意分开进行。货币因而获得比作为商品交换对象的物品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交换的灵活方便显然会促进产品交换的发展,推动市场扩大和商业的繁荣,同时刺激社会生产,增加剩余产品,提高生产力,丰富品种,开发新品。货币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交换方式的成熟,它预示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代的必然到来。货币对于经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未可估量。
货币产生于产品交换出现后的时代。这里所说的所谓产品交换,是区别于原始的物物交换。原始的物物交换的对象是简单劳动的产品,即是自然状态的物品,外形和品质没有多少改变;而产品的物物交换的对象是复杂劳动的产品,它凝结了更多的人的劳动量,基本上是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新物品。产品经济时代的社会经济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产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以复杂劳动产品的交换为主的经济即产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伴生物和派生物,是自然经济的副产品。其特点是投入市场交换的产品是他自己生产供自己消费后所剩余的,并且投不投入市场交换并不重要,并不直接影响他的生存,影响他的基本生活。所以,从社会经济形式上评价,自然经济内生的发展动力不足。商品经济是交换的经济,是流动的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天生具有发展的内在强劲动力。货币的产生把产品交换的流动性和发展力大大扩张,拉动生产力不断进步。因此产品经济绝不可能停留在剩余产品交换的阶段。所以,如果说集市物物贸易是交换的婴幼儿阶段,产品经济就是交换的少年阶段,那么产品经济它就必将成长为商品经济,进入交换的青年阶段。
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交换发展的青年阶段呢?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有什么不同呢?
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的不同顾名思义,是投入交换的物品的性质不同。产品经济投入交换的是产品,即生产者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消费后的剩余。商品经济投入交换的是商品,而商品是生产者生产的专门用来投入交换的产品。产品交换的生产者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并且是消费基础上的统一,是不可以分割的。商品交换即商品经济的生产者是生产与交换的统一,是以交换为基础的统一,生产与交换也是不可以分割的,并且生产与生产者自己消费没有必然的联系。尽管商品生产者的产品也不排除有自用的可能,但这是个别的、偶尔的现象,不是一种必然。所以,产品生产者与商品生产者的动机,即生产的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
另一方面,产品交换与商品交换的目的也是不同的。产品交换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消费的需要。商品交换是为了通过满足他人的消费需要而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由此产生最初的商品生产者。产品交换的目的是消费。商品交换的目的是逐利。虽然商品生产者也要生存,也要消费,但与逐利的目的目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商品生产者的消费很容易满足,而追利几乎是无限的,是狂热的,甚至是疯狂的,是很难满足的。因为商品交换可以实现价值,可以增加财富,的确有利乃至有不可想象之利可图,尽管交易也潜伏血本无归的风险。这就是商品交易的无穷魅力!这种商品交换或商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几乎是无限的,极为强劲,且有爆发性。商品交易的这种特性,强烈刺激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提高效率,改进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力,从而使商品生产能以比产品经济快得多的速度加速发展,推动商品经济日趋繁荣,财富不断涌流,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取代封建自然经济,成为社会主流经济形态的能力,越来越能加快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商品交换加快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产品交换无法想象的。所有机器的发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商品交换的力量使然。
商品经济内蕴的扩张性发展力虽然是产品经济无法比拟,但商品经济却是从产品经济发展而来的,是产品经济的后代。不仅最初的商品生产者是从自然经济的产品生产者中演变分化出来,而且最初的商品也是从产品交换中孕育分离出来。没有产品经济,就不可能有商品经济。无论是物物交换、产品交换、还是商品交换,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的交换。并且无论何种物品的交换(最原始的物物交换除外)都是以市场为基础、为载体发展起来的。交换离不开市场,市场不能没有交换;交换催生做大市场,市场拉动推进交换。离开交换的市场或者脱离市场的交换都不可能存在。所以交换和市场是物物交换经济、产品交换经济、商品交换经济等各种社会经济类型的生命和力量之所在,也是这些不同经济形式共同的基本特征。各种社会经济形式只不过是市场和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内容的具体表现,体现的是交换和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先出现的社会经济形式与后面新出现的社会经济形式总是相容并存的,后一种社会经济形式的出现并不意味前面的社会经济形式的绝灭,并不否定前面的社会经济形式的存在。各种社会经济形式之间是全相容的关系,各种社会经济形式可以同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谈区别,则区别仅在于它们各自在社会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或者其中何种经济形式居于主导或主体地位,在社会总体经济中的占比最大。
无论是物物交换、产品交换,以至商品交换,交换的双方都是自由的、自愿的、平等的。商品交换与前两种交换比较,竞争是其显著的特性,最基本的特征。当然商品交换存在的竞争也仍然是自由的平等的竞争。前两种交换形式虽然不能完全排除竞争的存在,但是是不重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而这里的所谓竞争,性质与商品交换的竞争是不同的。到了商品交换阶段出现的竞争,是商品交换所特有的竞争,竞争和商品是与商品交换的出现而同时产生的,自由竞争是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同时发展的,二者相伴相长,一个硬币的两面,共同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相互配合的两大引擎。商品交换越是发达,竞争就越是激烈;竞争越是激烈,商品交换就越是发达。竞争推动商品交换发展,商品交换发展推动竞争加剧。商品和竞争成为商品经济攻城掠地交互给力的法宝,猛烈冲击封建自然经济的所有领地。商品经济这种如同原子武器爆炸生成的冲击波般的巨大威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抵挡的。商品经济的这种威力其实是来自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推动商品经济加速发展的内源动力。自由竞争越是充分,商品经济的发展动力就越是强劲,发展就越是迅速。资产阶级是伴随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商品经济阶段就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上升时期,是资产阶级实力迅速壮大阶段,这时的资产阶级还是一个被封建阶级统治的阶级。
在商品经济阶段,竞争不仅应该是自由的、平等的,同时还应该是有序的。竞争应该有规则,竞争必须遵守规则,这是交换发展到商品经济时期出现的新特点。遵守规则的竞争是文明的竞争,是高效的竞争;不讲规则的竞争是不文明的竞争,是野蛮的竞争,危害社会经济效率和效益,危害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危害正常经济秩序。竞争越是自由和有序,社会经济就越有活力。竞争有序和有序竞争要有规则,反对和禁止不正当竞争。规则要有权威,要有强制力,竞争者必须遵守和执行。自由竞争要讲自愿和平等,有序竞争要讲规则和法治。这就需要民主政治。建立法治社会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在资产阶级头上。
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生产方式。商品经济具有与生俱来的无可遏制的强大的发展活力,它驱动着生产力水平迅速进步,驱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扩张。竞争催生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商品经济横扫天下彻底摧毁封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无可抵挡的法宝。自然经济的解体没法避免。商品经济必将取代自然经济,催生一个必定要统治世界的伟大阶级出现,创造全新的资产阶级统治的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这就产生出资产阶级资本统治世界的时代。因此,在商品经济阶段,交换的活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不是交换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商品交换只是交换历史发展的青年阶段。
综上所述,不同性质的交换的发展,各种社会经济形式的依次出现,是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而生产关系变革的动力,归根到底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引起的。这种依次变革了的生产关系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必然还会引起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和革命,催生全新的先进生产方式的出现。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交换历史发展的成熟阶段,是交换发展的壮年时期。市场成为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市场决定企业的命运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适应市场者生,不适应市场者死。企业愈来愈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交换的经济活力到市场经济阶段被充分展示出来,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交换赚钱越来越难。市场经济开始走入歧途,自由竞争被垄断绑架,成为垄断资本谋取暴利的工具。资本帝国主义阶段,市场越来越被大资本所控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和市场壁垒。现在,市场已经被华尔街金融寡头完全霸占,市场经济走入了反面。虚拟经济及其泡沫化的出现,就是市场经济的镜像反映。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挽救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时期,市场经济将恢复他的本来面目,成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创造市场经济真正发挥作用的最后一次辉煌。此后,市场经济和市场及交换终将随私有制和私有财产的消亡而历史地归于消失。
为什么交换的活力到市场经济阶段才被充分发挥出来呢?与商品经济比,市场经济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商品经济一样是自由经济、平等经济、竞争经济、法制经济。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当交换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就显现出了商品经济所没有的新的特征。
商品经济时期是商品主导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时期,工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都是通过生产和交换商品来获利,也就是说,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获利的主要方式。生产量越多、交换量越大,获利就越多。这时的资本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尽可能多地生产商品并且尽快卖出去。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用质优价低的商品开拓并占领市场是资本家阶级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工业革命,实行自由贸易成为资产阶级的行动纲领。显然,这时的资产阶级是上升的、进步的、革命的。市场经济时期是市场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时期,控制市场、操纵市场、垄断市场,成为这一时期资本家获利的基本方式。谁控制了市场、操纵了市场、垄断了市场,谁就抢占了获利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就在竞争中夺得了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全社会的财富就会滚滚流向他的腰包。因此垄断市场获利比商品贸易获利更为可靠和轻松,不仅获利极高,而且来得快。因此垄断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商品经济把劳动力变成了商品,人被机器奴役,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把市场变成了商品,市场被资本奴役,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商品经济是实体经济,对外输出的主要是货物即商品,商品输出大体上还能遵守等价交换的一般要求,也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市场经济的过度发展出现虚拟经济,对外输出的主要是资本,资本流动遵循的一般规律是,通过资本对市场的控制和垄断来实现攫取最高额的利润;市场成为垄断资本获取超额利润的主要工具。一旦市场被国际垄断资本控制,操纵市场交易价格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一旦价格被操纵,要获利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国际垄断资本巨头满脑子想的是如何长久垄断市场,千秋万代永享暴利。通过资本输出垄断市场,即垄断全产业链是获取暴利的最理想的方式。资本输出就是垄断市场的输出,就是国际垄断资本对资本输入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即建立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充斥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控制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这种市场体系一开始就被置于资本的操控垄断之下,并按照国际垄断资本的战略意图市场化、全球化。本质上,资本输出其实输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资本实现对世界经济全面控制和全面统治的隐蔽渠道,是资本帝国主义对别国进行经济侵略和经济占领从而达到建立经济殖民地目的的基本的主要的手段。任何资本输出都绝无任何可能是为了资本输入国人民之幸福。它们所瞄准的唯一目标是霸权和财富。
市场经济是交换发展的历史转折。市场经济把市场变成了可以交换的物品,资本可以自由买卖,以前一切不可交换的东西,只要能赚钱,似乎现在都可以用来交换,都可以市场化,都可以实现市场运作。市场经济就是社会经济市场化发展达到了极致水平的经济,就是资本垄断市场的经济。资本的触须通过所谓的市场(金融巨头控制的跨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交换已经伸向了全球经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交换的前提当然是也必须是更有利于资本,即更有利于资本获得超额利润。资本总是强势的,正如货币商品相对于实物商品总占强势一样。资本在市场交换中总是处于优越地位,国际垄断资本寡头的优越地位更是牢不可破,不可动摇。市场经济阶段的交换发展已经离开了等价交换的轨道,已经异化为资本力量特别是垄断资本力量的表现。资本控制下的市场的交换已经转变为资本对市场资源的占有和垄断。这种占有和垄断是通过所谓买卖得来,表面看起来是自然的,合法的,甚至是无可挑剔。但是,被资本控制下的市场经济是弱肉强食,背离等价交换规律,把交换的公平,把历史以来交换所遵循的所有规则统统丢在了一边。这是注定不能持久的。资本控制的把交换变成谋取暴利手段的局面,资本统治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定会被粉碎。交换原本意义上的交换,经济的交换即市场经济只要还会存在,交换就一定会回到互通有无、等价交换、保障供给,改善生活的正确轨道上来。
如果说商品经济阶段是资产阶级的上升阶段,市场经济阶段就是资产阶级成熟而腐朽的阶段,是资产阶级无法挽救的没落阶段,是资产阶级垂死挣扎的阶段。资产阶级绝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绝不甘心自己的灭亡,这是由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因为市场经济阶段是资本帝国主义阶段。资本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是资本控制全球经济,呼风唤雨,恣意妄为,欺行霸市,强占别国财富的阶段;是谁损伤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尤其是损伤最大的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谁就会遭遇杀身之祸亡国灭种灾难的阶段;是资本最得势因而更猖狂更无恶不作的阶段,资产阶级、国际垄断资本巨头会轻易放弃这样的宝座?
然而,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都不是按统治阶级的意志发展的。谁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越重,谁就会陷入人民反对他的汪洋大海而越快灭亡。人民才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资本越是集中和垄断,财富就越是集中在越来越少的垄断资本巨头即金融寡头手里,资产阶级就越是被分化,资产阶级队伍越来越少,无产阶级队伍越来越扩大,国际金融寡头就成为社会越来越大的吸血鬼、寄生虫,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地成为极少数金融寡头的囊中之物,阶级矛盾就更加尖锐。尽管垄断资本的财富增加与资本巨头的国家机器的暴力增长或成正比,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和小天下的军事实力都挽救不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命运。资产阶级不仅人数更少且已经腐朽,灭亡不可避免。
历史已经证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在一些不发达国家推翻了资本主义和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有曲折,甚至会几经反复,但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取代资本主义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大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其实就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通过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和国家投入建立较大的公有企业,是建立公有制经济的基本途径。对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中确立了主导地位,就标志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建成,开始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因此,社会主义并不需要立即消灭所有的私有制生产方式,也不能取消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因为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具备消灭所有私有制生产方式和所有私有财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尤其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更为突出,并且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也较低,普遍推行公有制生产方式的社会经济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在社会主义阶段,一些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和私有财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合法存在是必要的。这种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状况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经济活动必须以市场为载体和平台,通过市场让各种经济实体的劳动成果实现自由交换,才能客观公平体现其各自存在的利益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此外,个人私有财产之间也有交换需求,也需要市场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通过市场方式进行调节,可以求得动态的基本平衡,引导社会资源配置调整,发展经济,保障市场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即使私有制生产方式不存在了,但只要社会还存在相对有独立利益的组织或经济体,市场交换和货币结算就还会存在。
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不仅是公有化经济,还应是市场经济。市场和交换是人类经济发展史的产物,与私有财产同生共灭,它既不专属于资产阶级,也不专属于资本帝国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完全不相容关系,而是相容关系,市场经济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形式。市场经济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定阶段。只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超过这个特定阶段,市场交换的经济活动就不会消亡。
但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垄断资本控制下的那样的市场经济,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本来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是继承了所有不同交换阶段优良传统的市场经济,是真正按照自由、平等、等价、公平、有序竞争等规则进行交换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在更好地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公益与效率的统一。公平和效率是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的主题和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化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影响、控制市场的经济。确保公有制经济主导市场,确保公有制经济对市场的方向性影响力、和整体的控制力,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是确保国家经济社会主义性质,排除私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不利影响和干扰的保障,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是维护和增加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本着力点,是国家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还可以通过经济的、计划的、行政的、法制的手段,抑制和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操纵市场欺诈消费者)。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人民谋取更多更好利益的经济,是最先进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最高形态,与资本帝国主义垄断寡头操纵下的市场经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与垄断资本的市场经济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限制的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他只可以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接轨;另一方面,在本国,市场经济也必须限制在经济领域,并且只能限制在实体经济范围,即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开放式流通。如果市场突破实体经济范围走进其他领域,就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不是实体经济的市场化,而是国家的市场化了,国家的市场化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化,显然这是与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根本矛盾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整个阶段私有财产存在,因而交换必然存在,因而市场经济也必然存在。因此,市场经济是贯穿社会主义经济整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当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社会生产能够按时满足任何人在任一时间的任一正当消费需求的时候,即当按需分配成为现实的时候,私有财产的存在就变成了个人的累赘,就显得完全多余而归于消失,交换和市场也就彻底地不存在了。这一天的到来,显然标志共产主义理想的胜利实现。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