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农业走出去战略亟需顶层设计和保护

孙晓明 · 2014-09-05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据媒体报道,恒大高调进军农业粮食畜牧业,以中粮为首的粮食集团亦拓展海外粮食市场。现在令人困扰的是国内粮油加工、购销不设门槛,惹得工商资本趋之若鹜,大有农中自有黄金万两之势,而拓展海外农业,缺屡屡受阻,囿于国外政策限制之中。譬如中日在巴西打响“粮食争夺战”,在世界粮食贸易日趋活跃的情况下,中日在巴西展开大豆争夺,日企积极收购当地企业,以中粮为首宣布收购荷兰大型粮食公司尼德拉集团,收购价约合12亿美元,该集团在巴西开展大规模粮食生产。海外屯田,重庆粮食集团早已在巴西生产运回大豆,这一切不失为增加粮食产能,保国内粮安的重大举措。

  近日,还有媒体称,中国肉类需求激增将改变全球饲料粮贸易格局,掀起“全球海啸”。由于中国肉类消费迅速增加,到2050年中国的肉类进口将飙升35倍,将会引发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对国际粮食市场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对全世界的农民、公共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综合国内生产、消费、政策、科技等多种因素指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未来中国不可能大量进口肉类。

  尽管专家预测分析,此观点不成立,未来肉类消费不会有前10年的增长势头,再加之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玉米进口配额、大豆进口可控,不会危及世界谷物贸易量和价格,但是口粮或者说谷物中国威胁说甚嚣尘上,从大豆到玉米进口威胁论,再到布朗中国粮食结构失衡威胁说,从转基因大豆到偷偷摸摸在国内种植转基因稻谷,无风不起浪。

  我国目前依然存在人畜争粮的尴尬,据称饲料需求量已是口粮需求的2.5倍,可见粮食转化量巨大惊人,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6000多万吨,如果不进口,饲料就不够用,光靠秸秆、营养价值太低,产不出肉和奶,需要耗粮型家畜,同时以粮为纲,过分重视谷物生产,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导致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耕地板结、沙化、酸化、重金属污染已非常严重。黑龙江的黑土地,原来有 1米厚的土层,而现在只有40——60厘米。形成1米厚的土层需要3亿年,而现在退化的速度是1年1厘米。表面上耕地没减少,实际在隐形减少,这是口粮和饲用粮之间的矛盾,也是影响粮食饲料安全的主要矛盾。

  无意中翻出1996年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一份资料,《中国中长期粮食进口趋势浅析》,文中描述,1995年国内净进口粮食1985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9.87%,成为当年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粮食进口国。当时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中国2000年粮食进口,低数1500万吨,中间数4000——5000万吨,高数9000万吨,中国专家共同看法是中国“粮食进口大国”的态势21世纪初难以改变。

  不幸被专家言中,新世纪中国粮食进口直线上升,2011年大豆进口5200万吨,2012年5700万吨,2013年进口超过6000万吨,加上三大主粮,进口从2011年的6000万吨越到2012年超过7000万吨。现在粮食进口已从80年代的纯品种调剂变为今天的必要补充,已从个别品种进口发展成全面进口,从进口几亿美元上升到200——300多亿美元。

  中国粮食安全自给率的“红线”已松动,《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曾专门进行了调查采访,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基本的结论是粮食既有进口,也有出口,进口不是为了满足口粮需要,而是工业、饲料用粮等多样化消费需求,增加进口还与利用国际粮价走低购进有关,没有超过三大粮食品种配额一半的反驳言辞等等。

  姑且相信这样的数字和求证,立足自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调剂也无可厚非,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玉米大量出口,适量进口加拿大或美国小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种调剂,我国已从粮食净出口摇身变为粮食净进口国,粮食进口量不可谓不大,近两年每年5000——6000万吨油料大豆进口就是一个明证(其实大豆应放在谷物类统计,实际粮食进口量还要大),仅此一项相当于在国外屯田4——5亿亩,中国的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2011年跌破90%,也有人说不足80%,也是不争的事实,数字惊人,发人反省历史和深思当下。

  不是危言耸听,是触目惊心,粮食的刚性需求与水资源、耕地、人力物化成本骤增等遏制因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参考消息》曾在2011年4月21日载,美国媒体报道,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文章称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到2008年,中国的耕地共减少833万公顷。现在耕地已经减至1.2亿公顷(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红线”。

  大量的开发基建占地摆在面前,所谓的占补平衡,有些是补在山坡丘陵薄地,何谈种粮或提高产量。大量的开发占地且不说违背农民意愿,最值得警惕警醒的是耕地良田遭受侵占,大片粮田所谓的“黄土变成金”。一方面耕地的减少,另一方面粮食连续增产,似乎不对称、不匹配,固然有单产的增加,但是科技支撑增长有限度,这不由使人对粮食产量数字的真实性产生担忧。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白美清逢会必谈,不无担忧地说,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调出粮食的省区逐渐减少。地方政府事实上以“招商引资”为重中之重,占用耕地搞建设,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滋长。不少地方是“口号农业”,无序占用耕地的现象并未停止。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实际上耕地减少和干旱已经还以颜色,今后粮食生产的增长空间和难度异常大,要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5.4亿吨决非轻而易举能办到的。而粮食的需求则呈刚性增长。“十二五”末,人口将达到13.9亿,城镇人口将占一半以上。粮食的需求年年增加。产需、供求出现的缺口主要依靠挖库存和进口来补充调节日益困难。原先三大主粮中稻谷偏紧,现在粳稻、优质小麦、玉米等均出现了偏紧的苗头,粮食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从世界的粮情看,粮食产量在21亿吨~22亿吨之间已经徘徊了多年。而世界人口由上世纪的65亿,很快上升到目前的近70亿,世界人口平均占有粮食只有300公斤左右,国际粮食市场回旋余地有限,国内每年进口一千多亿斤的大豆就是一个信号,值得反思。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既定方针,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为确保粮食安全,要未雨绸缪,减少耕地和水资源枯竭的桎梏,不搞数字游戏,“数字”粮食,核实核准粮食数字,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科学的粮食产量基础数字。

  中国火锅涮进口羊肉不是好事,进口粮食越多越好是奇谈怪论,传统农业迎头碰上农业现代化和国际竞争,中国人的饭碗主要盛中国自己产的粮食,为中央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新战略鼓与呼,以我为主,舍我其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守住底线,保住饭碗,适度进口,海外屯田,巧用资源,适量调剂,科技支撑,政策扶持,提高产能,小麦、稻米口粮完全自给,谷物基本自给,方是国家安全新战略,也是人间正道。

  (孙晓明)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粮食局直属分局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3.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4.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5.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6.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7.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8.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9.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