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是“理想”还是“梦想”?
——从“理想”和“梦想”的异同谈起
水 生
近些年来,我们谈“理想”似乎已经是愈来愈少了,随着一些人对“理想”的遗忘甚至泯灭,取而代之的是谈“梦想”的愈来愈多了。以致于无论是教育界、文化传媒界、学术理论界乃至政界,许多本应以“理想”表述的部份都以“梦想”取而代之了。君不见,学校教育尚未懂事的娃娃们要有自己的“梦想”;书刊中讲述了多少“梦想成真”的故事;传媒界则干脆成立了“梦工厂”或“梦想剧场”,搞各种超男超女的海选游戏,既可自己赚钱,又能帮助年轻人实现其心中的“梦想”。学术理论界的剽窃、抄袭乃至代笔成风,人为构筑了一条“梦想成真”的快捷通道。媒体和政界都竭力鼓惑毫无实践经验的未出或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去自主“创业”,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实的中国社会正在一片“梦想”声中崛起。据说这一切都是由于有些人实现了“美国梦”而引起的。难道去美国的那些人都实现了自已的“梦想”了吗?曾经长期接受过“理想”教育的我们不禁提出了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梦想”?我们需要的究竟是“理想”还是“梦想”?为此,笔者特意检索查了下,结果如下:
所谓“理想”,英文可以译为,A dream、 An ideal、 Perfection 或Ideal、Perfect 、Desirable。它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表达“对在现实环境中根据科学和逻辑推测出来可能实现的结果的憧憬”,也就是一种期盼或愿景;另一种则是表示某种结果是“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意思。如:这件事办得很理想,这项技术革新还不够理想,要进一步钻研等等。从概念上说,“理想是对事物的合理想像或希望”,也就是说,理想是符合道理的,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理想和梦想的区别是理想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而梦想是不切实际或违背科学和逻辑的,不具备可操作性,也难于实现”(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5579.htm百度百科,下同)
所谓“梦想”,英文译为“dream”,其词义是,“1、梦想,有时等于理想,有时又区别于理想 。如,(1)他小时候有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飞行员。(2)他梦想找一个清纯的女孩牵手一生。2、渴望。3、在梦境中能实现的理想。4、期望达到的一种高度。”“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有时梦想是不切实际,但毫无疑问,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梦想”的基本解释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动力的源泉”,“现实和梦想总是有差距的,因为有差距,所以别人都会憧憬梦想。”其详细解释有三种,即“梦中怀想”、“理想”、“空想;妄想”。(http://baike.baidu.com/view/16172.htm?func=retitle)
对照以上两条解释,笔者认为,对一个孩童或少年来说,将其的“梦想”与“理想”混同起来使用,也未尝不可。但对于成年人或更为宽泛的群体(如国家和民族)而言,将“梦想”与“理想”两个词混用是不合适的。理由如下:
首先,“梦想”总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个梦。所谓的“同床异梦”也表示了这一层意思;梦醒了,“梦想”也就随之而去。绝大多数人不会把梦中的所思所想当真。而“理想”则是人们“对在现实环境中根据科学和逻辑推测出来可能实现的结果的憧憬”,这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实际上,“理想”也可以成为一部份人共同拥有的一种信仰。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和信仰,人们可以无私奉献,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是为了实现一个“梦想”,还有谁能愿意这样去做?
其次,正是由于每个人的“梦想”往往是各不相同的,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梦想”可以具有如同“理想”和“信仰”那样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梦想”更多的是被人作为一种不切实际或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和“幻想”来理解的。所谓的“说梦话”和“白日做梦”等等都是这个意思。只有“理想”才能具有这样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过去常常号召青年人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莫非以后也要把这改成做一个有“梦想”的新人?
最后,我们现在已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而且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践行这一指导思想,理所当然地必须要把“理想”和“梦想”加以严格地区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未来的发展愿景。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火红的年代里,我们曾经有过伟大的理想,我们至今没有忘记。我们今后要把自已的社会主义祖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由全体人民齐心协力才能做到。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共同理想”而不是所谓的“梦想”。
2012年11月30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