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为纪念他的诞辰,官方长篇累赎地宣传了他的一些事迹和理论。《青年马克思》电影运用而生。笔者也看了一遍,感慨良多。
电影一开始便从封杀莱茵报开始。普鲁士警察恶狠狠地冲向报社,马克思正和其它工作人员争论,他们怪罪马克思的文章使之受连累。正在此时,社长说话了:我们为什么害怕,他们可以封了莱茵报,他们可以暂时堵住我们的嘴,但是他们无法扼杀我们的思想!这段令人激动不已。多么开明的社长,不然马克思也无法到这里工作。在社长的建议下,马克思来到了巴黎。
马克思与工人们交流
镜头旋即转向恩格斯所在的工厂。他的父亲正在责骂工人。这时有个叫玛丽的进步工人与他产生了交锋。他父亲二话不出把玛丽赶出去了工厂。失去工作的玛丽只能露宿街头。恩格斯目睹了这一切,在一个破旧的酒吧找到了玛丽。玛丽知道他是工厂主的儿子,故意数落他,请他离开。这时恩格斯平静地说到:我不是英格兰人,也不是绅士。他们都是猪,身上的脂肪都是工人的血。玛丽以及其它工人都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工厂主儿子说的话。她们都恨透了资本家。
电影里出现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如蒲鲁东、巴枯宁、魏特林、卢格等,这些名字笔者在马克思的著作里者都读过。影片还交待了马克思与蒲鲁东的辩论、魏特林的演讲、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等等。着重地表现了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贫困,以及他的思想形成过程和著作产生的背景。《哲学的贫困》是为了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介绍了《神圣家族》的写作来源。最后重点介绍了“正义同盟”转变成“共产主义同盟”的过程。影片以《共产党宣言》的出世而终结。总之,故事紧凑,情节生动,基本描述了青年马克思的精神面貌,特别是马克思著作的经典语句在电影中都有体现,非常值得一看。
蒲鲁东在演讲
在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之前的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都不能明白地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什么。唯物史观则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唯物史观颠覆了“观念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观,把“人”看做历史的主人。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又纠正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抽象的人”、“宗教的人”的概念,明确指出人是现存社会关系的总和,各个阶级的道德、理论、观念、政策终究取决于经济关系、财产关系。因此,唯物史观使历史科学变成了真正的科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的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的,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笔者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一个半世纪过去,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相比,我们的时代发生了诸多变迁,资本主义几经危机依然垂而不死,苏联解体及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都从根本上挑战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解释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已死”的论调不绝于耳,甚至有学者直接著书立说,其开篇题目即为:“为什么还要为马克思主义费心?”与此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粉墨登场,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表达着自己的理论主张和政治诉求。笔者不能说马克思主义是万能的,不能宣称马克思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不能苛求160多年前的马克思能够预见今天所有的问题并开出药方,但是有一点可以断言: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依然是观察世界、思考时代、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视角和思想来源之一。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马克思的事业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正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世界才有光明。他科学地解释了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告诉我们理想该如何实现。他的思想与智慧如同漆黑夜里光芒四射的引路灯,注定成为我们毕生追随的真理。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这些衣不蔽体的卑贱劳动者在中国进行了一场六千年来从来没有过的革命——劳动者翻身做主人的社会主义革命。
从那时起,我们是如此热情洋溢,如此精神饱满,如此充满希望;从那时起,我们为自己是热心服务他人、努力报效国家的劳动者而自豪;从那时起,我们生活在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的怀抱里,身旁尽是温暖、尽是关怀。
所有成就、所有幸福的实现,都来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科学实践。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光辉业绩,首先是概括了马克思一生中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正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漆黑的夜里才有一丝光亮。无论多困难,都不会灰心丧气,不会悲观失望,眼前的世界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世界。理想尽管遥远,但决不放弃。
相关文章
-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影响——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理论地位(四)
-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对《宣言》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的影响——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理论地位(三)
-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整个全书中的理论地位(二)
- 郝贵生: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和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理论地位(一)
- 论《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 郝贵生:谈谈《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斗争思想
- 绚丽辉煌的日出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 郝贵生:“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
- 田文林:资产阶级价值体系带有很强的“反智”倾向
- 克尔白的悬诗:纪念马克思和对革命的检视
- 非物质劳动、“普遍智能” 与 “知识无产阶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