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特意到赤壁市余家桥乡去看了一下,认下路。
余家桥,以前称为洪山,几百年来,这两个名字混着用。称为余家桥,是因为400多年前,有个姓余的人,在流经街道的河港上,建了座石拱桥。称为洪山,是因为街道所在地是洪山村。
那个余家桥,很小,长5-6米,高和宽都是2-3米。建造一座这样的桥,现在看来不值一谈,但在公元1500多年时,却被人认为是一件值得千秋万代纪念的大事,这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下。
从公元前476年中国人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封建经济开始萌芽,到公元1500年,近2000年;这期间,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到公元1500年,约1700年,生产力水平几乎没有进步,为什么?
这是因为,中国2000年的封建经济期间,在前300年,有进步的动力;而在后1700年,进步性没有了,只剩下了腐朽性。
在后1700年,地主和封建主,仅凭收取地租,剥削佃农,就可以过上非常奢华的生活,所以,他们希望历史就终结于此,与现在资产阶级推销“历史的终结”理论是一样的。
在后1700年,地主和封建主,一方面,自己把所有的剥削所得用于享受,比如做房子炫耀、修桥炫耀、大吃大喝、三妻四妾,而不是把剥削所得用于研究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以推进人类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准其他人搞什么研究,以防止因为社会变化、进步而导致他们幸福生活的闪失,他们怕得要死!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对中国的地主和封建主来说,人类的能力已经无需再提高了,他们对自己生活水平的满意已经到极致了。这样,中国的地主和封建主,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而只是想方设法地维持现状,并转变为不思进取、声色犬马、荒淫无道的腐朽阶级。
反过来,奴隶、佃农、无产阶级,被剥削者,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从来都是不满意的,所以,这些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总是不安分。他们盼望进步和变化,比如希望能力的提高、希望天下的变化。所以,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凡剥削经济,短期进步之后,在余下的长时期中,必然是保守的、腐朽的、没落的,有时甚至是反动的,例如孔老二就主张反动到西周去。封建经济如此,资本主义经济如此,奴隶经济也是如此。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