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事迹,详《明儒学案》。宋元多理学之士,有《宋元学案》。
〔2〕
与弼皖人,安贫重实行,〈簸〉谷其一端也。
〔3〕涤生日记
〔4〕,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
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不行架空之事福泽谕吉
〔5〕有庆应大学,以教育为天职,不预款、均利。福氏于学擅众长,有诲人不倦之志。
不谈过高之理心知不能行,谈之不过动听,不如默尔为愈。
两军交绥,安者胜矣,骄则必败。
师若真心爱其徒,虽顽梗亦化矣。
真精神实意做事,真心求学。
有雷同性,无独立心。
〔6〕有独立心,是谓豪杰。
渐摩渐,水之浸渐;摩,手之按摩。
喾
〔7〕门学宫也。
国文
陕西之陕,从大从人;陕隘之陕,从大从人。
诗者,有美感的性质。
性情识见俱到,可与言诗矣。
马迁
〔8〕,龙门人。郡县有时不以山水为界。
绝诗者,律诗之半也。
或截首而留尾,或截尾而留首,或截首尾而留中联,或截中联而留首尾,故绝本于律也。
〔9〕惟是识见必高,气脉必贯,乃能无缝焉。
王又旦,字幼华,陕西合阳人。前清进士,善诗。
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诗为前清一代正宗。吴、王
〔10〕并称。天下事物,万变不穷。
清立《贰臣传》
〔11〕,所以戒后也。何期政革之际,曾无一人焉为之死也。
真州扬州仪征县。
明清之交,民庶殷赈,文物焕发,四方士辐辏其间,诚历史上之名胜也。
北鲤南鲈黄河、淞江称最。
文以理胜,诗以情胜。
有感而后有情,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
储雄文,字汜文,江苏宜兴人。清康熙进士,善诗文。
诸储
〔12〕皆有盛名于当时,惟能诗者称文。
阳明格物,思笋生之理。
〔13〕
精神心思,愈用愈灵,用心则小物能辟大理。
〔14〕
无论诗文,切者斯美。
掌故之用有三种:一用于词章,如神仙之类;二用于义理之文,如井田、学校、帝王之
类;三用于科学,则物理实事是也。
诗则须包三者而有之。虚渺、古事、实理,随其时地而著之可也。
王鹿台、王耕烟、王烟客
〔15〕称三王,三王之画宝于世。
列题贵有笔势。
(诗)
。
题须简要,故善诗者不必观其诗,即于其列题焉观之,必有不同者矣。
荫生,唐、宋、明、清皆有此制。官家子孙,世袭可官。
吴伟业之诗,雄于一时。
吴以官清故,每对苍雪
(王澣)
〔16〕若有痛惭者然,其意常于其往来诗中见之。然吴亦有所逼耳,母老一也,清法严
二也。始盖与苍雪约同玩者。
欢愉之词难好,哀怨之词易工。
〔17〕(穷愁著书良有以也。
)
题视窍,窍得则用神人内,奇理自辟。
随便记录,陶写胸襟,可以养气
(指游程记)
。
恽敬,字子居,江苏阳湖人。前清乾隆癸卯举人,官江西瑞金县知县,有《大云山房
集》。世称其文为阳湖派。
桐城、阳湖,
〔18〕各有所胜。言其要道,可以一言蔽之:桐城发而阳湖朴。
印,经置之官。关防,不常置之官也。
大计者,以期鉴别官吏之贤否,而定行黜陟之谓也。
胜景、古迹、险隘、民风,以及通商之步岸,游程之所必记。
魏禧破产不为家,有似张良为人。
〔19〕
善击鼓者击边
(操觚者不可不解此)
。
知人则哲。惟帝其难。
〔20〕
贤相不以自己之长为长,常集天下之长为长,故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
休休焉,其余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21〕
度量者,俊杰在位之意,非藏垢纳污之谓也。
矛杀人,盾避敌,各当所用,此谓器使人。
衣裳裘马,言谈之间无人。
良乐求马
〔22〕,往往在天下人掉弃之区。
度而后量,明辨而广交。
太虚,甚虚也。古文之道,简切明白。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23〕
十月二十八日
圆周与直径之比,等于一一三与三五五。
寒暖计,最普通者有华氏、摄氏二种。华氏以三十二度为冰点,以二百十二度为沸点。
摄氏以零度为冰点,以百度为沸点。计算之,知摄氏五度当华氏九度。
大地以经度言,每相距十五度之地,必差一时,以自转故也。
(相距十五分则差一分,时相距十五秒则差一秒。
)
英京伦敦之天文台,为经度东西之标准。
北京在东经一一六度三○分,日本在东经一三九度四○
分。算术
十一月一日修身
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
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
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
畏哉!故曰懒惰万恶之渊薮也。
奋斗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罢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
不可。
朝气少年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乘疏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坟
墓。
〔24〕
药文弱文弱者多,国用不振,吾国是也,坐此而不能与外竞。夫兵者,国之卫也,非
强悍有力者不胜其任,尤非多受教育者不能有功。
吾国士人既甚弱矣,则兵出于召募,而无赖鲜识之徒充其选,驱之临战,不待交而先溃,
历年国受巨创者以此。
游乎日本,则大不然者。
有主教育者演说曰:日本立乎世界竞争之涡,诸强挟全势以临我,危乎殆哉!非兵不立,
则身体之锻炼其急矣,云云。其在日本,学校最重运动,其运动之法有诸种:庭球、野球、
蹴球、弓拔、击剑、柔道、短艇、游泳、徒步、远足会皆是。西国亦然。如远足会之事,以
期举校远行,先择佳地,既至,则集众演说,莫敢不至者。凡此皆所以药文弱之道也,勉矣
后生。
〔25〕
勤务勤务之益,一以医偷惰,一以药文弱。有地板之
室,不应用帚扫,致扬尘,必以布揩之。
〔26〕
倪宽为弟子都养,承宫为诸生执苦。
〔27〕
国文一时
谨言慎行即是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故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夫子以好学称颜
回,则曰不迁怒,不贰过。
〔28〕
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徒众三千,而仅以好学称颜回;称颜回而仅曰不
迁怒不贰过,此其故可以思矣。
人之为人,以贤圣为祈向,而孝义廉耻即生焉。
然曾参
〔29〕
孝矣,不识小受大逃之义;申生
〔30〕孝矣,不知陷亲不义之道;陈仲子
〔31〕则亦廉哉,则有讥其太矫;冉子
〔32〕好义,而不知周急不继富为君子之道;原宪
〔33〕知耻,辞栗〈粟〉不以与于邻里乡党之中。是何也?学有不足也。
知觉类化解甲物而有通乎乙,思此理而有会乎彼。及其至也,大宇之内,万象之众,
息息而相通,是谓知觉类化。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
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勃之海,启瞬江湖失;马迁览潇湘,
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读《游五姓湖记》
〔34〕,则见篇中人物,皆一时之豪;吾人读其文,恍惚与之交矣。游者岂徒观览山水
而已战,当识得其名人巨子贤士大夫,所谓友天下之善士也。
选文当重直观主义,以切时令为贵。
《与翁止园书》
〔35〕,戒淫也。淫为万恶本,而意淫
〔36〕之为害,比实事尤甚,当懔懔然如在深渊,若履薄冰
〔37〕。
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
〔38〕尚已。
人之议之者尊之也。天下惟庸人不惹物议若贤者则时为众矢之的,故曰事修而谤兴,
德高而毁来
〔39〕。
程子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
〔40〕
恶事终有露布之一日,故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1〕。
十月初三日国文
伊尹
〔42〕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伊尹生专制之代,其心实大公也。尹识力
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作文有法,引古以两宗为是。一则病在气单。
《书》
〔43〕乃唐、虞、夏、商、周之史。
文章须蓄势河出龙门,一泻至潼关。东屈,又一泻至铜瓦。再东北屈,一泻斯入海。
当其出伏而转注也,千里不止,是谓大屈折。行文亦然。作史论当认定一字一句为主,如
《范蠡论》重修身而贵择交句
〔44〕,《伊尹论》之任字
〔45〕是。
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
惟明而后可断,既明而断矣,事未有不成者,伊尹是也。
人心即天命,故曰天视自我民视
〔46〕。天命何?理也。能顺乎理,即不违乎人;得其人,斯得天矣。然而不成者,未
之有也。
做文写字文贵颠倒〈簸〉弄,故曰做;字宜振笔直书,故曰写。
俗话之演成,必经几多研究,认为合理而真,始克流传不朽,颠扑不破,此类是也。
十一月十五日修身
王船山: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
圣贤,德业俱全者;豪杰,歉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拿翁,豪杰也,而非圣贤。
〔47〕
孔子尝言志矣,曰:志于道,著于德,依于仁,由于义。
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之有也。孟
子尝言志矣,曰:志至也,气次也。持其志,毋暴其气。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
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曰:我亦欲正人心,定邪说,距跛行,以承三圣者。
〔48〕
孟子所谓豪杰,近于圣贤,曰: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
学者未能或之先也,乃所谓豪杰之士也。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
文王犹兴之类是也。
〔49〕
高尚其理想
(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
。
理想的人物。理想者,事实之母也。
〔50〕
心之所之谓之志。古释程子曰:小人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
〔5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52〕庶几道德之理
想矣。
我之界当扩而充之,是故宇宙一大我也。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小大。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53〕一个之我,小我也;宇宙之我,大我也。一个之我,肉体之我也;宇宙之我,精
神之我也。
《管子》:不偷取一世。人之爱情,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现在之群,固致其爱
情,不待言矣。然而千载以上之人,千载以下之人,其致其爱情,亦犹是焉。不观乎人心乎,
其读史也,则尝思慕忠贤;其置产也,则务坚其契约,故曰人无有不善也。
〔54〕
某氏曰,吾观古之君子,有杀身亡家而不悔者矣。
〔圣贤救世实有如此,如孔子
(在陈匡)
,耶苏
(磔死十字架)
,苏格拉底
(以故毒死)
。
〕
〔55〕
语曰,毒蛇螫手,壮士断腕,非不爱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彼仁人者,以大下万
世为身,而以一身一家为腕。
惟其爱天下万世之诚也,是以不敢爱其身家。身家虽死,天下万世固生,仁人之心安矣。
〔56〕(天下生者,仁人为之除其痛苦,图其安全也。
)
中国固自由也,人民与国家之关系,不过讼狱、纳赋二者而已,外此无有也。故曰: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57〕惟无关系也,故缺乏国家思想、政治思想。中国自由,西国专制;中国政法简,
租赋轻,西国反之
(满清不专制)
。
被征服的民族不自由,言其近例,台湾朝鲜是也。
中国待属国甚宽,苞茅贡聘之外,余均听其自治,越南、
高丽是也。越南归法,五人聚语者有禁,藏兵器者有禁,夜不得闭户,便巡察也。高丽
归日,事事听其主治,而民戢戢如群羊矣,盖其苦尤有甚于台湾者也。
十一月二十三日修身
张子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8〕为生民立道,相生相养相维相治之道也;为万世开太平,大宗教家之心志事业也。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
〔59〕
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
〔60〕
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
〔61〕
在上者为政教,在下者为风俗。变之自上者,效速而易迁;变之自下者,效迟而可久。
〔62〕(在上者虽有圣君贤相,然人亡而政息,效虽速而易迁。
)刚字立身之本,有嗜欲者不能刚。豢龙氏所以能豢龙者,龙虽神而不能脱夫嗜欲也。
〔63〕
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64〕。
乐利者,人所共也,惟圣人不喜躯壳之乐利
(即世俗之乐利)
,而喜精神之乐利,故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65〕。
光武曾游于太学,习《尚书》。古太学以经分科。
〔66〕
严光,东汉气节之士也。光武既立,征之,不就。访之,以安车迎至。帝坐匡床请出,
光卧应曰:尧舜在上,下有巢
由。当光之至也,大司徒
(首相也)侯霸
(光学友)迎之。光与书曰:君房足下,致位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指要
领绝。侯以书览帝,帝曰:狂奴故态也。后世论光不出为非。不知光者,帝者之师也。受业
太学时,光武受其教已不少。故光武出而办天下之事,光即力讲气节,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
且光于专制之代,不屈于帝王,高尚不可及哉。
〔67〕
中国学术发达有三期。一能动的发达期,周末是也。二受动的发达期,佛教大兴,经典
甚盛,上下趋之,风靡一时,随唐是也。三能动而兼受动的发达期,朱、程、张、周诸人出,
性理之学大明。然其始也,咸崇佛学,由佛而返于六经,故为能动而兼受动的发达期,宋元
是也。
〔68〕
十一月二十九日修身
五代纲维横决,风俗之坏极矣,冯道
〔69〕其代表也。宋兴稍一振,然犹未也。逮范文正出,砥砺廉节,民黎
〔70〕始守纲常而戒于不轨。其至也,朱程礼义之士兴,天下风俗,比骎骎隆东汉焉。
曾涤生《圣哲画像记》三十二人
〔71〕: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
顾秦姚王。
范文正世家子,父丧,幼随母适朱,故名朱悦。初不白知其为范氏子也,人告以故,乃
感极而泣。励志苦学,三年衣不解带。尝见金不取,管宁之亚也。公盖苏州人。子尧夫,
仁侠似之,尝遇故旧于途,见窘于资,指赠以麦云。
〔72〕
陆象山曰:激厉奋迅,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
〔73〕
(无非使心地光明)
。
吕新吾,名坤,明人,有《呻吟语》。
曾文正八本
〔74〕: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
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摩西十戒
〔75〕,不伪证。
十二月六日修身
郭筠仙以好名与好利判世代之隆污
〔76〕。汉人好名,魏人好利,晋名唐利,宋名元利,明名清利。
侯朝宗生长世族,善属文。黄黎洲曰:侯公子自不耐寂寞耳。
〔77〕
圣人之所为,人不知之,曲弥高和弥寡也,人恒毁之,不合乎众也。然而圣人之道,不
求人知,其精神惟在质天地而无疑,放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与乎无愧于己而已。
并不怕人毁,故曰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且毁之也愈益甚,则其守之也愈益笃,所谓守
死善道是也。
〔78〕
独立不惧,遁世不闷。
〔79〕狂澜滔滔,一柱屹立。
醉乡梦梦,灵台昭然。
〔80〕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猛虎踯于后而魂不惊,独立不惧之谓也。邦无道则愚,邦
无道贫且贱焉可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遁世不闷之谓也。
〔81〕
虚名折福。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杨震
〔82〕
立定脚跟。一失足成千古恨。
国文
《雪中遇猎》
〔83〕
鹘音骨,鹰属。
氍毹织毛褥、衬鞍之类。
秋翎孔雀翎,前清冠饰。
西鼠冠也,即貂帽。
酒酒也。以马乳为酒,撞乃成也。
〔84〕
驼羹紫驼之峰,其味甚美。
瑟瑟女饰,碧珠也。
擒生擒其生也。
铁岭奉天
〔85〕铁岭,县治。
黑河东遂黑河、外遂黑河,均在牧厂东南。
高柳故城,今大同府阳高县西。
射雕手邢子高曰:斛律金真射雕手也
〔86〕。
(北齐事)
敕勒歌北齐神武使斛律金歌《敕勒》
〔87〕。
屠苏酒酒也,饮能御寒。
李陵台燕然山有李陵台
〔88〕。
黄羊兽也,出关右塞上,无角,色同獐鹿。
交河古西域车师城名。
蹇驴蹇,跛也。蹇驴,言无用之驴也。
箬笠箬,草名。箬笠,箬作之笠也。
《梁园赋》相如作
〔89〕。
闭门后汉袁安雪天僵卧闭门
〔90〕。
《孙子集注序》〔91〕
黄震宋建州蒲城
〔92〕人
(今福建建州府蒲城县)
,字伯起,官广东转运使。
孙武子以兵为不得已,以久战多杀非理,以赫赫之功为耻,岂徒谈兵之祖,抑庶几立言
君子矣。
〔93〕
《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94〕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
功。孙武《谋功篇》
〔95〕
苏洵论曰,按言以责行,孙武不能辞三失:久暴师而越衅乘,纵鞭墓而荆怒激,失秦交
而包胥救。言兵则吴劣于孙,用兵则孙劣于吴,矧祖其馀论故智者乎?
〔96〕
吴,泽国文身封豕之蛮耳。
孙武越羁旅臣耳,越不能尽行其说,故功成不受官。
〔97〕
学矛夫子,获甲三百。冉求事。
《左传》哀十一年清之役。
〔98〕
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生于孝子。弹以击人,然为效小,故进于弓。弓能及远矣,然
人力有限,为效仍不大,故进于弩。弩者,以匣盛机矢置其中,机动矢发力大及远,而中古
者作战之良器也。弹生于古之孝子有二说:上世不葬其亲,狐狸食之,孝子不忍,乃作弹以
击杀之,此一说也;父母年迈,养老之事必尽,孝子乃作弹,射雀以奉其亲,此又一说也。
〔99〕
杀人以生人。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微观于五行相生相克之原,天地间无往而非兵也,无兵而非道也,
无道而非情也。兼弱攻昧,耿乱侮亡,
〔100〕天之道也。
使世无害则恩不生,世而无弱昧与乱亡,又奚用兼之取之哉,故曰恩即生于害也。世有
诸强以灭人之国为事,灭国则害矣,然强者灭人之国为己国,而殖其民,己之民则恩矣,故
害生于恩也。
宜僚丸
〔101〕宜僚,楚之勇士也,善丸。
越女剑
〔102〕范蠡谓越王曰:越有处女,出于南林之中。
《农书》
〔103〕
壅音翁,培也。
农叟有言,禾历三时,故秆三节;麦历四时,故秆四。
种稻必使三时气足,种麦必使四时气足,则收成厚。
垦沟揪沟揪音愁,束也,聚也。
埨音沦,上声,垄也。
早麦又有几善,垦沟揪沟便于早,早则脱水而埨燥,力暇而沟深,沟益深则土益厚,早
则经霜而土疏,麦根深而胜壅,根益深则苗益肥,收成必倍。
然能于地隙水滨种植良材百株,三十年后可得百金以外。
农事不理则不知稼穑之艰难,休其蚕织则不知衣服之所自。
《豳风》
〔104〕陈王业之本,《七月》八章只曲详衣食二字。
《孟子》七篇言王政之要,莫先于田里树畜。
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不同。儒者之文清以纯,文人之文肆而驳。
〔105〕
君子谋道不谋食,系对孳孳为利者而言,非谓凡士人均不贵夫谋食也。
志不在温饱,对立志而言,若言作用,则王道之极亦只衣帛食粟不饥不寒而已,安见温
饱之不可以谋也。
糠含碱性,粪田最宜。糠在田能使土疏,且久浸不坏。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大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
虚;言实验者专求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西师意〈实学指针〉序》
〔106〕
阁龙西班牙人,光学名家。
牛董
〔107〕英人,始论压力者。
芙兰克林
〔108〕美人,有大力电气机,能使钢针有吸铁力,并作纸鸢引电之法。
华德
〔109〕英人,发明汽机,今人凡百制造实利赖之。与瓦德异。
李龟年唐天宝乐工。
词少而意多,字少而理多,斯为妙文矣。
美谚曰:曲乎直乎,是吾国已。
〔110〕
耗财损息之事,莫如营屋置衣履,故母金不可不重也。
日人重母金,箧无余帛,囷无宿粮。
恨恨有二面:恨己则可,恨人则不可也。
《日知录序》
〔111〕
郑樵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人,著《通志》二百卷。
王应麟字伯厚,南宋建元府人。九岁通六经,宋代著述最富者。
魏鹤山名了翁,号鹤山,南宋邛州蒲江人
(今福建邛州府)
〔112〕。少有神童之称。
马端临字贵与,元人。著《文献通考》。
鼓箧《礼记》入学鼓箧注:击鼓警众,乃发箧,出所治经书
〔113〕也。
唐荆川名顺之,武进人。明嘉靖时人,著《左右文武儒稗》六编。
杨用脩名慎,明正德时人。著作甚富。
王弇州名世贞,太仓人,嘉靖进士。
郑端简名晓,海盐人,嘉靖二年进士。
荆州〈川〉端简所讲求皆有用之学,而能见之于事实者,杨王不足并也。
宋、元二代人尚实学,明代人才辈出,而学问远不如古。
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
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钞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
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民
〔114〕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
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
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
〔115〕
露田不种树之田也。北魏孝文诏均田,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
元、明武官世袭。
有一时之正义,如君臣奴隶之类;有万世之通义,如仁义礼智信以及天心民意之类。
〔116〕
谈理要新,学文要古。
奏报大吏奏上谓之奏,小吏报大吏谓之报。
古今制度不同而理则不易,如兵农财赋古今之制异矣,而兵之为谋略,农之为富民,财
之为裕国,莫或〔117〕焉。
B荆川
〔118〕文武全才,弓马擅长。
学问之成否以二十五岁为断。
明请之学无用者,趋于时文也。
著书存者,以其实也。无用而存,以其精,韩柳杜
〔119〕之诗是也。不然,浩如烟海塞天地矣。
《通典》、《通考》、《通志》三通
〔120〕,士人必读之书,典章制度礼乐兵农诸如此类,详考而详断之,甚有用之书也。
程子读书之法,见事先下判断,继看下文。
〔121〕
乾嘉之代,士人趋于考据,一字一义一衣一履动累数万言而不休。
老子唯心派。
名士如画饼,可玩不可餐。王某一画饼也。
著书亦有几等宋儒之学都是切实的,元朝亦然,确有所见,发而为理。
纸上工夫亦有浅深。
郑渔仲
〔122〕著《通志》,实事而有用之书也。
通兼体用而言。体,材料也,事之先也;用,行也,事之后也。
十二月十三日修身
练达世情皆学问
〔123〕。
应世接物之道大难,吾人所当研究者也。
常识英文为Comonsense〈Commonsense〉。
人立身有一难事,即精细是也。能事事俱不忽略,则由小及大,虽为圣贤不难。不然,
小不谨,大事败矣。克勤小物而可法者,陶桓公是也。
忽小败大而可鉴者,恺撒是也。
恺撒以不谨于先夜,明日被杀于议场。
某军之将,不察于蹬,亡身及军,以至危国,可不惧哉!
〔124〕敬事,克勤小物,躬行,断字积字数义,立身之本也。
〔125〕
优游不断驯至于败者有之,故曰好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此郭公之所以亡也。
〔126〕
不好利,早起,好读书,谦,此谓良习惯。
夫善,积而成者也。是故万里之程,一步所积;千尺之帛,一丝所积。差一步,不能谓
之万里;差一丝,不能谓之千尺。朱子学问,铢积寸累而得之,苟为不蓄,则终身不得矣。
〔127〕
以久制胜。即恒之谓也,到底不懈之谓也,亦即积囗谓也。
〔128〕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29〕不悔之谓也,进步之谓也。
哲学家之言曰,人以未来为重,或曰以现在为重,此颉德、杨朱所以背驰于东西而不相
谋也。
〔130〕然而为学之道则不得不重现在,何也?某氏有言曰,以往之事追悔何益,未来
之事豫测何益,求其可据,惟在目前,有目前乃有终身。谅哉言矣!使为学而不重现在,则
人寿几何,日月迈矣,果谁之愆乎!盖大禹惜阴之说也
〔131〕。
重现在有两要义一贵我,
(求己)
、
(不责人)
。
二通今
〔132〕,如读史必重近世,以其与我有关也。
横尽空虚,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惟我(贵我)
。
〔133〕
竖尽来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鲽可据惟目前
(通今)
。
国文集
《浑州溪堂诗并序》
〔134〕
喑音
〔音〕,与瘖同。
与同。九,九州也。
施用不差,人用不屈。
音萍,与蘋同,苹也,根浮水而生。
苽音菰,与菰
〔同〕,雕胡也。
无我斁遗斁音亦,厌也。言无厌弃我也。
螟蛑贼皆蝗属。螟食苗心,食叶,蛑食根,贼食节。蛑或作蟊。
《猫相乳》
〔135〕
北平王马燧也。
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周之政尚文。
〔136〕
夫子序帝王之书而系以秦鲁,及次列国之风,而宋鲁独称颂焉。
〔137〕
所贵乎道者,不以其便于人而得于己乎?
九合诸候九合者,谓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
秦用商君之法,人以富,国以强,诸侯不敢抗,及七君
而天下为秦。使天下为秦者,商君也。
后代之称道者,咸羞言管商
〔138〕氏,何哉?
庸非求其名而不贡其实欤?
孔子曰:居则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39〕
死者可作,吾谁与归?
〔140〕
言及之而不言
〔141〕,亦君子之所不为也。
皆辞严义伟,制作如经,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
〔142〕
此诗乃司马迁之文,非相如文也。
夫不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143〕
人皆以为华,杨子
〔144〕不色喜。
城好学,贫不能自得书,乃求为积贤写书吏,窃官书读之,六年乃无所不通。
〔145〕
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然
〔146〕不加喜戚于其心。
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147〕
孜孜矻矻矻矻,劳也。
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
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
〔148〕
襄公曰:立于淫乱之间,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
〔149〕
目见泰山,不见眉睫,其此之谓乎?
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其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
〔150〕,谓其闻而能改之也。
我国东西两极端,时差四点十五分。西喀什噶尔,东乌
苏里江。
与炙同。万牛脔,万瓮行酒。
〔151〕
帕音麦。以红帕首。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52〕
穰穰众也。
枷脰械手。
《孟子》经
〔153〕
睊睊胥谗睊睊,侧目貌。
流连荒亡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
无厌,谓之亡。
苛可也,苛矣富人
〔154〕。
招音昭,取非其招不往也。音韶,盖《徵招》、《角招》
〔155〕是也。
音翘,好尽言以招人过,此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
思戢用光思安集其人民,以光大其国家也。
文《朴学斋藁序》
〔156〕
经史百家,天人理数,章程典故,草木虫鱼,何一而非文之材。剪裁运用,起伏开合,
变化错综,何一而非文之法。
明季之失,在法不足。今人之短,在材不足。
欿然不自慊。愈造深者愈自歉。
故其文词清
〔157〕典雅,文质相宣,矩矱有余,而精义不乏。
诚能殚精研思,穷高极远,贯天人以为学,罗古今以为资,譬若采木邓林,伐石南山,
以就倕般之绳削,而千门万户,无不可营,出尚方之珍,罗水陆之品,以供易牙之烹饪,
而天下之至味具焉。
〔158〕
不鄙予而枉存之。
魏伯子曰:大家之文,其奇处在至平,其密处在至宽,至曲折周翔断续转换者在直,其
味在平淡,其腴丽姿致在朴。
〔159〕
汪钝翁名琬,字苕人。吴人,顺治乙未进士。
《铭书案曰净厚宽平》净,简洁以居心;厚,真固以干事;宽,优余而受物;平,坦
易而行志。
〔160〕
毋遗于拙,毋便于工。
剌发魏时有句骊
〔161〕客,善用针,能剌发贯其空。
射虱《列子》: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视虱如车轮,
矢贯其胸而悬不绝。
〔162〕
升音宗,布八十缕为升。
潨音丛,小水入大水也,潨汇相通。
玄酒太羹。
白贲饰也,言以白为饰也。
脏,五行之海也心木、肝火、脾土、肺金、肾水也。
天地交曰泰
〔163〕。
天君泰然
〔164〕天君,心也。
蝍蛆蜈蚣也,食带眼。
〔165〕
带蛇也,螂蛆食其眼。
鸟憎西施威也毛墙、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乌见之高飞。
〔166〕
鳦音亦,燕也。
猱蝯猴类,善援。
貜父弥猴也。貜或作玃,捉也。貜父摄人妇为偶,生子,故名貜父。
果然猴也,性义兽。
交让木也,有交让之性。
吴询,字画溪,桐城人,著《画溪逸语》。
尧一生大德在一个敬字,舜一生大德在一个孝字。
浑沌氏《庄子·应帝王》:南方之帝曰儵,北方之帝曰忽,中央之帝曰浑沌。儵与忽
相遇于浑沌之野,浑沌待之甚厚,儵与忽谋所以报之,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彼独无
有,曷为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经干戈戚扬
〔167〕戚,斧。扬,钺也。
残贼贼仁者谓之贼,责义者谓之残
〔168〕。
镒二十两也。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
〔169〕
又何厝心于其间哉。
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此比所能,则有间矣,其
于适性一也。
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夥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
成功者有之,其跼蹐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
吾观合肥李氏
〔170〕,实类之矣。
其始也平发夷捻,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谓也;及其登坛囗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
至于无已者何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
不成章不达。
〔171〕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集《元和圣德诗》
〔172〕
珪古文圭字。
陴城上女墙。掷首陴外。
少府《唐志》:少府监掌供百官仪物。出节少府。
帕音麦,额首饰也,军容之服。以红帕首。
搜原剔薮。
拄音主。通作柱,支也。
累累音力追切。
《记》:累累乎端如贯珠
〔173〕。
妇女累累。
烜威赫德,蹴踖蹈舞,掉弃兵革,私习簋簠。
耦耦谓朋类。
《改葬服议》
〔174〕
缌三月服。经曰改葬缌。
缅远也。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
〔175〕
此孝子之所以著其情,先王之所以必其时之道也。
殡于堂则谓之殡,瘗于野则谓之葬。
若果重服,是所谓未可除而除之
〔176〕,不当重而更重也。
曰不然。易之与戚,则易固不如戚矣。虽然,未若合礼之为懿也。俭之与奢,则险〈俭〉
固愈于奢矣。虽然,未若合礼之为懿也。过犹不及,其此类之谓乎。
《谏臣论》
〔177〕
志不可则,求之不如无也。
〔178〕
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
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
则是循名而阻天下以无齐善也。
《书黄子久画后》
〔179〕
天下之道,未有见之不真,蓄之不厚,而可以苟为之者。
呜乎,天下容有习且熟于其真,而举而为之,常不得其似者,未有望而摹其似,而有所
得者也。
《谢安论》
〔180〕
古之有为于天下者,必有以脱除天下之习,而立乎其外。
德量夫君子之所恃以胜天下者,在乎气识
〔181〕德量之间,而不在乎干局。
干局然而干局之用,君子虽不恃以为长,而不可以之自废。
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
〔182〕
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
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世所宜。
〔183〕
秦用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岂犹夫寻常之可测者哉?
盖未有力不足以举天下之烦,气不足以练天下之苦,性情不足以扶持天下之一偏,而可
以大有为者也。
清冲有余,而朴练不足。
无以争天下之先,而经天下之远,吾以其夙习决之矣。
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
又安能深沉确实开扩淬厉而以先〈天〉下为己任乎?
导有大有为之识,而无大有为之才。
安有大有为之量,而无大有为之干。
〔184〕
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
〔185〕
无者有之先也,故鸿荒以前,谓之无也,因此则鸿荒以后斯有矣。
才才者,经济之谓也。才有从学问一方得者,有从阅历一方得者。
浔阳古属安庆。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186〕
执笾豆,骏奔走,以役于其官之长。骏,大也。
其亦微矣哉。
其亦不可移易明矣。
盖亦不得其理矣。
此一说不可者也。抑又有大不可者焉。
此无其他。
此非近于不敬者欤!又有大不可者,其是之谓欤。
大凡制度之改,政令之变,于其旧不什,则不可为为
〔187〕
之于古则非训,稽之于今则非利,寻其名而求其实则失其宜,故曰议罢斋郎而以学生荐
享,亦不得其理矣。
罍洗祭器也。
宗彝彝,尊也。
宗彝者,祭宗庙之尊,宗寻
〔188〕,罍洗。
赋《二鸟赋》
〔189〕
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左太冲
〔190〕
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余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怪神尧以一旅取天
下兮,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李翱。呜乎,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
为翱所忧之心,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191〕
虽然,公不云乎,文章之作,常发于羁旅草野。至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
则不暇以为。
〔192〕
《复志赋》
〔193〕
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负薪,贱者之称。
视韩彭之豹变,谓鸷猛致人爵。见张桓之朱绂,谓明经拾青紫,岂知有力者运之而趋乎。
刘孝标《辨命论》
〔194〕
经术苟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也。夏侯胜谓诸生
〔195〕
朝驰鹜乎书林兮,夕翱翔乎艺苑。
发秘府,览书林,遥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
《剧秦美新》
〔196〕
真婆娑乎艺术之场,休息乎篇籍之囿。班孟坚《宾戏》
〔197〕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史记·张仪传》谅却步以图前兮,不浸近而愈远。
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也。《家语·儒行篇》
〔198〕
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
《前汉·刘向传》
〔199〕
嫉贪佞之污浊兮,曰吾其既劳而后食。
抱关之厄陋兮,有肆志之阳阳。伊尹之乐于畎亩兮,焉富贵之能当。
《闵己斌》
〔200〕
昔颜氏
〔201〕之庶几兮,在隐约而平宽。
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
古之观人也,必于其小焉观之,其大者容有伪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孰知箪食瓢饮之为哲人大事乎。苏子瞻
〔202〕
光谓韩子以三书抵宰相求官,《与于襄阳书》,求朝夕刍水仆赁之资,又好悦人以志诏
而受其金,其戚戚于贫贱如此,乌知颜子之所为乎?司马君实
〔203〕
司马苏氏之论当矣。虽然,退之常答李习之书
〔204〕曰:孔子称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
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
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不亦难乎。
楚囚,君子也。
〔205〕语出《春秋》。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的笔记,现在保存下来的很少,只有四十七页,九十四面。
笔记用的是直书九行纸本,前十一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三十六页冠名《讲堂
录》,主要内容是听课笔记,也包括一些读书札记。收入本篇的是《讲堂录》部分。记录时
间是10月至12月,原件未标明年份。经考证,其中修身课记录内容,很多与杨昌济有关著作
内容相同,可能是听杨昌济讲课时的记录;而国文课记录的内容,大多是听讲韩愈文章的课
堂记录,也有毛泽东自己阅读韩文的笔记。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曾说,他的国文教员袁仲谦
不赞成他学梁启超的文体,他便转而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
因此这一部分可能是听袁仲谦讲国文课的记录。
毛泽东是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
据1914年出版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览》记载,1913年杨昌济在四师教预科修身,
而袁仲谦则任预科国文、习字教员。
1914年春,四师合并于一师,这时杨、袁二人到一师继续任教。
这年7月,袁仲谦'因期满退职',不在一师任教。而《讲堂录》中修身与国文两课的记
录是相互穿插的,这只有1913年下半年杨昌济和袁仲谦同时在四师任教时才有可能。
据此,可以认定此课堂记录是1913年10月至12月毛泽东在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时所录。
本篇前面部分主要是修身和国文的课堂记录,也有少量算术课记录;后面部分则主要是读韩
文的笔记。记录中的文句凡能找到出处者,均予注明。本篇按原件用不同字体排印。
〔2〕白沙,即陈献章
(1428-1500)
,字公甫,号石斋,新会
(今属广东)白沙里人,学者称白沙先生。
明代理学家。
《明儒学案》,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
(1610-1695)所著。该书卷五、卷六为《白沙学案》。《宋元学案》,为黄宗羲、黄
百家、全祖望著。
〔3〕与弼、即吴与弼
(1391-1469)
,字子傅,号康斋。明代理学家。据《明儒学案》卷二《崇仁学案》,与弼是抚州崇仁
人,该地历史上一直属江西省,故'皖人'之说疑有误。该学案又云:与弼'居乡躬耕食力,
弟子从游者甚众。…陈白沙自广东来学,晨光才辨,先生手自簸谷。'
〔4〕涤生,即曾国藩
(1811-1872)
,字伯涵,二十岁时改号涤生。湖南湘乡荷叶
(今属双峰县)人。曾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四十本。
此处引语见庚申
(1860)九月二十四日日记,原文是:'所谓正心者,曰厚曰实。厚者,仁恕也,'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存心之厚,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浇薄之风。
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
'
〔5〕福泽谕吉
(1834-1901)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启蒙思想家。早年学习西学,1858年在江户
(今东京)设塾
(即庆应义塾大学之前身)讲学。他曾三次游历欧美,主张学习对人生实际有用的'实学'。
〔6〕参见《杨昌济文集》第70页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下同)
。杨昌济的原文是:'寻常人多雷同性,无独立心,此其所以为寻常人也。
'
〔7〕原文如此,疑为'黉'字之误。
〔8〕马迁,即司马迁
(约前145或135-?
)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二十岁以后,曾遍游祖国名山大川。著有
《史记》。龙门在今陕西韩城县东北。
〔9〕参见明人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引杨载《诗法源流》云:'绝句者,截句也。
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后四句,皆对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对者截
前后各两句。故唐人称绝句为律诗,观李汉编《昌黎集》,凡绝句皆收入律诗内是也。
'对此说有不同意见。如王夫之在《夕堂永口绪论内编》
(四三)说:'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
从此出,演令充畅耳。有云绝句者,截取律诗一半,或绝前四句,或绝后四句,或绝首尾各
二句,或绝中两联。审尔,剸头刖足,为刑人而已。不知谁作此说,戕人生理!
'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九中有与王夫之类似的看法。
〔10〕吴,指吴伟业
(1609-1671)
,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为复社魁首之一,入清官至国子祭酒。诗文工丽,
为一时之冠。著作有《梅村家藏稿》等。王,即王士祯
(1634-1711)
。
〔11〕《贰臣传》,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四十一年
(1776)诏国史馆列《贰臣传》,所载一百二十人,皆降清之明朝官吏。
清高宗为了提倡忠于一姓的封建道德,把他们一概叫贰臣。
《贰臣传》全书共十二卷。
〔12〕诸储,指储欣
(1631-1706)
,字同人,清初古文家,有《在陆草堂集》。储在文,储欣从子,字礼执,学于欣。
储雄文,储在文弟,字汜文。储掌文,字越源,储欣孙,著作有《云溪文集》。他们都
是清初文学家。
〔13〕阳明,即王守仁
(1472-1528)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据其年谱所载,他二十一岁时,侍父于京都,'遍求考亭
(朱熹)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
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二《年谱》)后'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
外求。
'(《明儒学案》卷十《姚江学案》)
〔14〕此段有眉批'曾语'二字。曾,指曾国藩。参见《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
(1858)四月初九《致沅弟》:'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
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又咸丰十年
(1860)二月二十四日《谕纪泽》:'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
〔15〕王鹿台,即王原祁
(1642-1715)
,字茂京,号鹿台。江苏太仓人。王耕烟,即王翚
(1632-1717)
,字石谷,号耕烟。王烟客,即王时敏
(1592-1680)
,字逊之,号烟客。原祁为时敏之孙。三人均为清初名画家,山水画宗元代画家黄公望。
〔16〕吴,即吴伟业。苍雪,字读澈,号南来,云南呈贡县人,为南京名僧雪浪法徒,
卒于顺治十三年
(1656)正月,有《南来堂诗集》。
'王澣'二字原件有括号,'澣'疑为'瀚'字之误。据《梅村先生年谱》卷二引《娄东耆旧
传》:'王瀚,字原达,受业于张采,为诸生有名。明亡后为僧,号晦山大师,名戒显,字
愿云。庚寅
(1650)夏入庐山,遂主席江右。
'吴伟业《赠愿云师》之《序》后有其子吴澣关于王瀚的一小注:'先大夫同学友也。
'苍雪与王瀚都与吴伟业相友善,但他们对吴这样一位晚明名士,明亡以后出仕清朝的
行径颇不以为然,因此或劝他保持晚节,或劝其出世。《梅村诗话》载:'师
(指苍雪-引者)和余《西田赏菊诗》有'独擅秋容晚䜣全''。在《赠愿云师》一诗之《序》
中,吴伟业谈到他和愿云'甲申闻变,常相约人山,予牵帅不果,而师已悟道受法于云门具
和尚。
今夏从灵隐来,止城西之太平庵,云将远游庐岳,贻书别予,以两人年逾不惑,衰老渐
至,世法梦幻,惟出世大事,乃为真实,学道一著,不可不勉,感其言,因作此诗赠之,并
识予愧也。
'诗中有'寄身苍崖巅,危苦愁失脚。万化皆虚空,大事惟一著。再拜诵
其言,心颜抑何怍。
末运初迍邅,达人先大觉。
劝吾非不早,执手生退却;流连白社期,惭负青山约。君亲既有愧,身世将安托?
'等句,表现出一种痛惭之情。
〔17〕参见《韩昌黎全集》卷二十《荆潭唱和诗序》。原文是:'夫和平之音淡薄,而
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
〔18〕桐城,地名,此处指清代散文之一派。由方苞
(1668-1749)开创,刘大櫆
(1698-1779)
、姚鼐
(1732-1815)发展而成派。
因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阳湖,地名,此处指清代散文的一派。由恽
敬
(1757-1817)
、张惠言
(1761-1802)等开创。因恽敬为常州阳湖
(今江苏武进)人,后继者亦多同县人,故名'阳湖派'。
〔19〕魏禧
(1624-1681)
,清初散文家。字叔子,又字冰叔,号裕斋。江西宁都人。与其兄际瑞、弟礼被称为'
宁都三魏'。明亡后绝意仕进,隐居翠微峰。
破产事,似指明亡时魏氏父子捐资抗清一事。
张良
(?-前186)
,字子房。
传为城父
(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其先人五世相韩,及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20〕见《尚书·皋陶谟》。
〔21〕'故曰'后引文见《尚书·泰誓》,前半部与原文略有出入,后半部同。原文前半
部是:'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
〔22〕见《昭明文选》卷四十五班固《答宾戏》。文中有'良乐轶能于相驭',原注引项
岱曰:'王良,晋人也。伯乐,秦穆公时人也。轶,过也。王良善御马,伯乐工相马。
'
〔23〕语见《增广贤文》。
〔24〕此段前有眉批'曾语'二字。曾,当指曾国藩。出处待查。
〔25〕此段内容见杨昌济《教育学讲义》第十三章《教育上之养护》,参见《杨昌济文
集》第191-192页。
〔26〕参见《杨昌济文集》第196页。
〔27〕倪宽,又作倪宽,西汉千乘
(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人。
《汉书》卷五十八说他'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赞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
资用,尝为弟子都养。
'颜师古注:'都,凡众也;养,主给烹炊也。
'承宫,字少子。
东汉琅邪姑幕
(今山东诸城西北)人。
《后汉书》卷二十七说他少孤,年八岁
为人牧豕。
乡里徐子盛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
'为诸生拾柴,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
'
〔28〕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见《论语·学而》。不迁怒,不贰过,见《论语·雍也》。
〔29〕曾参
(前505-前436)
,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山东枣庄市附近)人。字子舆,孔子学生。
'不识小受大逃'事见《孝经·谏诤》:'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小受大逃'语出《韩诗外传》卷八:'汝不闻昔者舜为人子乎?小箠则待笞,大杖则
逃。
'此处引申其义,对父亲的小缺点可以容忍
(《论语》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
,而对其不义之事则要理直气壮地劝谏。
〔30〕申生,春秋时晋国太子。
'不知陷亲不义'事见《礼记正义·檀弓上第三》之疏:'《春秋左传》云,晋侯杀其世
子申生,父不义也。孝子不陷亲于不义,而申生不能自理,遂陷父有杀子之恶。虽心存孝而
于理终非,故不曰孝但谥为恭,以其顺于父事而已。
'
〔31〕陈仲子,即田仲,战国时齐人。
'讥其太矫'事见《孟子·滕文公下》:'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
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
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虽然,仲子恶能廉?
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
〔32〕冉子,即冉求。字子有,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少孔子二十九岁。
'不知周急不继富'事见《论语·雍也》:'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
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
〔33〕原宪,又名原思,字子思。孔子学生。
'辞粟'事见《论语·雍也》:'原思为九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
乡党乎!
''
〔34〕《游五姓湖记》,牛运震撰。见《空山堂文集》卷六。牛运震
(1706-1758)
,字阶平,一字真谷,号空山,滋阳
(今山东兖州县)人。历官甘肃两当、秦安、平番等县知县,曾主讲皋兰、晋阳、河东等
书院。据'记'中所云,五
姓湖'汇永济、临晋、虞乡三县之交','输于涑水','周环六七十里';游湖时间在'蒲
郡太守周侯既浚五姓湖之三年';同游者除牛运震自己外,还有周侯、浙东胡稚威、永济令
张君、万泉令毕君。
'记'中对周侯将'淤且涸者百有余年'的五姓潮重新疏浚,使'鱼虾之产岁千万石,湖之
民捃而弋其利者倍禾稼之入'的政绩予以充分肯定,故《讲堂录》说'见篇中人物,皆一时之
豪'。
〔35〕《与翁止园书》,方苞撰。见《方望溪先生全集》卷五
(四部备要本)
。方苞
(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安徽桐城人。累官礼部侍郎,其散文大有名于当时。翁
止园,名荃,金陵人,究心三礼,赤能诗,与方苞友善。把'书'中所云:'近闻吾子与亲戚
以锥刀生隙,啧有烦言,布流朋齿,虽告者同辞,仆坚然信其无有。然苏子有言:'人必贪
财也,而后人疑其盗;必好色也,而后人疑其淫。
'毋吾子之夙昔,尚有不能大信于彼人者乎?
仆往在京师,见时辈有公为媟者。青阳徐诒孙曰:'若无害,彼不知其不善而为之也。
吾侪有此,则天厌之矣。……'仆自与人交,虽索相亲信者,苟一行此,必造怒而逢尤;仆
每以自伤,然未敢以忖吾子。于前所闻,既信吾子之必不然:于后所陈,又信吾子必心知其
然,是以敢悉布之。
'故《讲堂录》说此书是'戒淫也'。
〔36〕'意淫',语出《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37〕如在深渊,若履薄冰,见《诗经·小雅·小旻》。原诗是:'战战兢兢,如临深
渊,如履薄冰。
'
〔38〕孟德,即曹操
(155-220)
,谯
(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仲谋,即孙权
(182-252)
,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诸葛,即诸葛亮
(181-234)
,字孔明,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3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语出韩愈《原毁》,见《韩昌黎全集》卷十一。
〔40〕程子,疑为朱子之误。朱子即朱熹。
《朱子文集》卷六《答王子合》一信中有'大抵吾辈于货色两关打不透,便更无语可说
也。
'
〔4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参见枚乘《谏吴王书》:'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
人勿知,莫若勿为。
'
〔42〕伊尹,商初大臣。曾助汤攻灭夏桀,并佐卜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太甲即位,
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
〔43〕《书》,即《尚书》,亦称《书经》。是一部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
史迹著作的汇编。唐,即陶唐氏,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尧为其领袖,故有时唐尧联称。
虞,即有虞氏,传说中远古部落名,舜为其领袖,故有时虞舜联称。
夏,即夏后氏,禹为其领袖,故有时复禹联称。
相传禹之子启,开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即夏朝。商,朝代名。公元前16世纪商汤
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周,朝代名。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
〔44〕《范蠡论》,姚鼐撰,见《惜抱轩文集》卷一。姚鼐
(1732-1815)
,字姬传,安徽桐城人,为清代桐城派著名散文家,主张义理、词章、考证并重。
《范蠡论》一文,讲范蠡之子杀人,系于楚,蠡在营救其子的过程中,由于所托非人,
结果失败。于是得出结论:'旦暮之交,君子弗与。故必内行备而后可友天下之士;友
天下之士,而后为之谋则忠信而不私,当其事则利害而不渝,故君子重修身而贵择交。
'
〔45〕《伊尹论》,沈近思撰,参见《涵芬楼古今文钞》卷五。沈近思
(1671-1727)
,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沈近思的《伊尹论》一文曾批驳魏禧在其所著《伊尹论》一文关于汤'伐
夏之举,出于伊尹之独断无疑'的观点,认为'汤之革命,应天顺人,除残去暴,救民于水火
之中……普天率土,莫不引领戴商,以劝伐夏,何嫌何疑,而曰'必尹之独断'?且尹之所自
任者,在救民不在伐夏,尹之言曰:'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
而谁也。
'其视天下匹妇匹夫,有一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纳之沟中。此则尹之所以独断而
自任者也。
'
〔46〕天视自我民视,语见《尚书·泰誓中》。
〔47〕王船山,即王夫之
(1619-1692)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湖南衡阳人。
'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一语见《俟解》。拿翁,措拿破仑·波
拿巴
(1769-1821)
,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此段内容可参见杨昌济《论语类钞》,《杨昌济文
集》第69页。
〔48〕孔子语分别见《论语》之《述而》、《公冶长》、《里仁》三篇。原文是:'志
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孟子语见《孟子·公孙丑上、下》及《孟子·滕文公下》三篇,其中有二句与原文略
有出入,这二句的原文是:'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我亦欲正
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
〔49〕语见《孟子·滕文公上》、《孟子·尽心上》。
'乃所谓豪杰之士也'之'乃'原文为'彼'。
〔50〕参见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原文是:'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
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
〔51〕语见《河南程氏遗书》卷六。原文是:'小人小丈夫,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
'参见《杨昌济文集》第26页。
〔52〕语见《礼记·中庸》。
〔53〕语见《孟子·告子上》。
〔54〕《管子》,战国时齐国稷下学者著作总集,托名管仲
(?-前645)所作。
'不偷取一世'见《管子·牧民第一》,郭沫若等《管子集校》将'世'改为'时'。此段系
杨昌济日记大意。据杨昌济在《论语类钞》中说,写于戊戌
(1898)年。参见《杨昌济文集》第26-27页、第73页。又见杨昌济《达化斋日记》
(校订本)1914年11月21日之修身问题。
〔55〕孔子在陈、匡,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和'子畏于匡'
(孔子被匡人所拘禁)
,事见《论语·卫灵公》和《论语·子罕》两篇。耶苏,今通译耶稣,基督教之救世主。
后被门徒犹大出卖,以'谋叛罗马'罪钉死于十字架。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古希腊哲学家,贵族奴隶主的代言人,在与奴隶主民主派斗争中失败被绞死,一说被
毒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民国4年版)
第108页说:'凡人类中所称为伟人者,无不先与恶竞。
苏格拉底之名,于今不朽,以其为宵小所忌,仰药自尽故也;耶苏之所以为耶苏,亦以
其被磔于十字架故'。此段内容可参见《杨昌济文集》第27页。
〔56〕见杨昌济《达化斋日记》、《论语类钞》,参见《杨昌济文集》第27、74页。
'断腕',语出《墨子·大取》:'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
害之中取小也。…
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断指与断腕,利于天下相若,无择也。
'
〔57〕'故曰'后的话,见皇甫谧《帝王世纪》,传说是尧时一位八十老人所唱的歌。
〔58〕张子,即张载
(1020-1077)
,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
(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张载语见《张子语录中》,参见《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
版,第320页。原文是:'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杨昌济《达化斋日记》
(校订本)
1914年11月21日拟修身问题中,有'试诵张子之言'一题。
〔59〕诸葛武侯,即诸葛亮,死后谥武侯。范希文,名仲淹
(989-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
(今属江苏)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孔,指孔子。孟,指孟子。朱,指朱熹。
陆,指陆九渊。王阳明,即王守仁。
〔60〕韩,指韩琦
(1008-1075)
,字稚圭,相州安阳
(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
范,指范仲俺。韩琦于宝元三年
(1040)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时人以韩范并称。曾,指曾国藩。
左,指左宗棠
(1812-1885)
,字季高,湖南湘阴人。
湘军将领,与曾国藩共同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
传教,指范、曾均推崇义理之学,注重抓大本大源。
〔61〕见杨昌济《达化斋日记》,原载《游学译编》第八册。参见《杨昌济文集》第28
页。
〔62〕这段话出处同上。又见杨昌济《达化斋日记》
(校订本)
1914年11月21日所拟修身问题。
〔63〕豢龙氏,传说舜时的畜龙者,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
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
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
'
〔64〕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语出朱熹《小学》卷六《右实敬身》:'汪信民尝言:'人
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
〔65〕饭疏食饮水……于我如浮云,见《论语·述而》。
〔66〕光武,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前6-57)
,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太学,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汉武帝时,于太学设五经博士,
学生分科肄业。
〔67〕严光,一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
(今属浙江)人。少有高名,曾与光武同游太学。本段所叙光武征严光事见《后汉书》卷
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对光武说话的原文是:'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有故志,何
至相迫乎!
'杨昌济《达化斋日记》
(校订本)
1914年11月21日所拟修身问题关于'圣贤豪
杰之特质'一栏中,有'东汉以前风俗何如?
''东汉士气概盛,何人倡之?
''能言严子陵之事乎?
'
〔68〕见杨昌济《劝学篇》,原载《公言》第一卷第一期,参见《杨昌济文集》第202
页。此系扬昌济转述王国维
(1877-1927)的观点。见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载《王国维遗书》上海古籍书店
1983年版第五册。朱,指朱熹。
程,指程颢、程颐。张、指张载。周,指周敦颐
(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等六部儒家经典。
〔69〕冯道
(882-954)
,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
(今河北交河东北)人。
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
又任太师、中书令。后世因其历事五姓,每加非议。
〔70〕'民黎',原文如此,似应作'氓黎'。刘孝标《辩命论》:'与三皇竞其氓黎,五
帝角其区宇。
'
〔71〕曾涤生即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见《曾文正公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二。
据该文所说,这32人按原文顺序分别为: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班固、司马迁、
左丘明、庄周,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朱熹、张载,韩
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
亭林、秦蕙田、姚鼐、王念孙。因'程'包括程颢、程颐兄弟二人,故实为33人。
〔72〕范文正,即范仲淹,见本书第91页注
〔15〕。管宁
(158-241)
,字幼安,三国时北海朱虚
(今山东临朐东南)人。十六岁丧父,亲戚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成帝称赞他
'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
'避居辽东三十多年,辞官不就。尧夫,即范纯仁
(1027-1101)
,字尧夫。范仲淹次子。
年少时,其父尝遣其赴姑苏
(今苏州)取麦五百斛,路遇友人石曼卿母丧无力举葬,尧夫于是将一舟麦全部给他作葬
母经费。
〔73〕陆象山,即陆九渊。语见《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五《语录下》,参见中华书局
1980年版《陆九渊集》第452页。
'冲决'原文为'决破'。
〔74〕曾文正,即曾国藩。
'八本'见庚申
(1860)四月《日记》;又见咸丰十一年
(1861)三月十三日给曾纪泽、曾纪鸿信
(参见《曾国藩全集·家书二》,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62页)
。
'八本'之排列顺序,各本略有不同。
〔75〕摩西,《圣经》故事中犹太人的古代领袖。
《圣经·出埃及记》载,摩西奉上帝之命带领在埃及为奴的希伯来人出埃及,并向他们
传授上帝刻在两块石板上的'十诫':崇拜唯一上帝而不可拜别神,不可制造和敬拜偶象,不
可妄称上帝名字,须守安息日为圣日,须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
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财物。
〔76〕郭筠仙,即郭嵩焘
(1818-1891)
,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清末外交官。语见《郭嵩焘日记》咸丰十一年
(1861)七月二十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卷第471页。又见《养知书屋文集》
卷十《致曾沅甫》,参见岳麓书社1984年版《郭嵩焘诗文集》第183页。
《文集》原文是:'自汉唐迄今,政教人心,交相为胜,吾总其要曰:名利。西汉务利,
东汉务名;唐人务利,宋人务名;元人务利,明人务名。
'杨昌济《达化斋日记》
(校订本)
1914年11月21日所拟修身问题中,有'郭筠轩以好名好利判世运之隆污,能举其说与?
'
〔77〕侯朝宗,即侯方域
(1618-1654)
,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父恂,因忤魏忠贤,曾两次被捕入狱。方域健于文,由于生长
宦旅,少年时行为颇放浪,常选妓征歌。江藩撰《国朝汉学师承记》卷八《黄宗羲》中曾记
宗羲对侯方域的议论:'在南都
(今南京)时,见归德
(今商丘)侯朝宗每宴以妓侑酒,宗羲曰:'朝宗之尊人尚在狱中,而放诞如此乎!吾辈
不言,是损友也。
'或曰'侯生性不耐寂寞。
'曰:'夫人而不耐寂寞,则亦何所不至耶?
''参见杨昌济《达化斋日记》
(校订本)
1915年8月18日:'黄梨洲讥侯朝宗之不耐寂寞,盖不耐寂寞者无自得之乐,而有荣华之
慕者。
'
〔78〕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见《庄子·逍遥游》。守死善道,见《论语·泰伯》。
〔79〕语出《易·大过》,原文是:'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
〔80〕见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81〕邦无道则愚,邦无道贫且贱焉可也,语出《论语·泰伯》,原文是:'天下有道
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不改其乐,语出《论语·雍也》,原文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82〕杨震
(54-124)
,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
(今陕西)人。累官至太尉。当其任地方官时,有次道经昌邑
(今兖州金乡西北)
,邑令王密系其过去所举之荆
州秀才,王感其栽培,至夜怀金十斤以赠,震拒不受,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
〔83〕《雪中遇猎》,吴伟业所撰之诗,见《梅村家藏稿》卷十一。据《梅村先生年谱》
卷四:'
(顺治)十三年
(1656)春,上
(指顺治帝)……驾幸南海子,遇雪大猎,先生恭纪七律一首。
'原诗为:北风雪花大如掌,河桥路断流澌响。
愁鸱饥雀语啁啾,健鹘奇鹰姿飒爽。
将军射猎城南隅,软裘快马红氍毹。
秋翎垂头西鼠暖,鸦青径寸装明珠。
金鹅箭褶袍花湿,酒驼羹马前立。
锦靴玉貌拨秦筝,瑟瑟鬟多好颜色。
少年家住贺兰山,碛里擒生夜往还。
铁岭草枯烧堠火,黑河冰满渡征鞍。
十载功成过高柳,闲却平生射雕手。
漫唱千人敕勒歌,只倾万斛屠苏酒。
今朝彷佛李陵台,将军喜甚围场开。
黄羊突过笑追射,鼻端出火声如雷。
回去朱旗满城阙,不信沟中冻死骨。
犹有长征远戍人,哀哀万里交河卒。
笑我书生短褐温,蹇驴箬笠过前村。
即今莫用《梁园赋》,扶杖归来自闭门。
《讲堂录》中以下自'鹘'至'闭门'均系此诗中字、词。
〔84〕以马乳为酒,撞乃成也,此系《汉书·礼乐志》'给大官马酒'一语之注。
〔85〕奉天,清代府名,府治在盛京
(今沈阳市)
。
〔86〕邢子高,即邢亢,字子高。北齐时人。颇有文学。斛律金应为斛律光,光为金
之子,高欢时授都督,封永乐子。据《北史》卷五十四载:光'尝从文襄于洹桥校猎,云表
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丞相属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
也'。当时号落雕都督。
'
〔87〕神武,指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
(496-547)
,一名贺六浑。渤海崑
(今河北景县)人。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
(今山西朔县一带)人。歌《敕勒》事见《北史》卷六,歌词是:'敕勒川,阴山下,天
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88〕燕然山,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李陵台,即今内蒙古正蓝旗南
黑城。
〔89〕相如,指司马相如
(前179-前117)
,字长卿,蜀郡成都
(今属四川)人。
西汉辞赋家。
〔90〕袁安
(?-92)
,字邵公,汝南汝阳
(今河南商水西南)人。累官至司空、司徒。当其贫困潦倒时,一人独卧屋中,雪积门外,
洛阳令过其门,见无人迹,疑其死,入内,见袁僵卧其中。
〔91〕《孙子集注序》,魏源撰。见《古微堂集》,参见《魏源集》第226-228页,中
华书局1976年版。魏源
(1794-1857)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曾任知州、知县等职,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者和思想家。以
下自《老子》语开始,至'越女剑'各条,凡未另注明出处者,大多系录《孙子集注序》原文。
〔92〕蒲城,应为浦城。下同。
〔93〕这段话系黄震
(1212-1280)《黄氏日钞》卷五十八《读诸子》中《〈孙子〉兵书》一节的大意,黄震
(与《讲堂录》的上一条所记黄震非一人)
,字东发,庆元府慈溪
(今属浙江)人。曾任华亭县令,抚州太守。孙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军事家。
公元前517年以伍子胥荐见吴王阖闾,呈兵法十三篇,即今传《孙子兵法》。
〔94〕语见《老子》第七十八章。
'先',原文为'胜'。
〔95〕《谋功篇》应为《谋攻篇》。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语,见《孙子兵法·谋攻
篇》。'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一语,出自《孙子兵法·形篇》,原文是:'故善者
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
〔96〕苏洵
(1009-1066)
,字明允,眉山
(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苏洵原话见《嘉祐集》卷三《权书下》《孙武》:'若按
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
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也;《作战》曰,'久暴师则钝兵挫锐,
屈力
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
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杀敌者怒也。
'今武纵子胥、伯嚭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戊、子西、子期所以
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
三也。
''失秦交而包胥救',魏源原文为'失秦交而包救至'。
〔97〕魏源原文是:'吴,泽国文身封豕之蛮耳,一朝灭郢,气溢于顶,主骜臣骄,据
宫而寝,子胥之智不能争,季札之亲且贤不能禁,一羁旅臣能已之乎?故《越绝书》称'巫
门外有吴王答孙武冢'。是则客卿将兵,功成不受官,以不尽行其说故也。
'
〔98〕冉求,即冉有,字子有。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据《左传》:鲁哀公十一年
(前484)
,齐人伐鲁,冉求作为季氏宰帅师与齐人战于清,'用矛于齐师','获甲首八十'。孔子
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
'
〔99〕前一说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后一说出处未详。
〔100〕兼弱攻昧,取乱侮亡,语见《尚书·仲虺之诰》。
〔101〕宜僚,即熊宜僚。春秋末年楚国勇士。
《左传·哀公十六年》:'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之,可以当五百人矣。
'《庄子·徐无鬼》:'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魏叔子
(禧)文集》卷八《三教经图赋序》:'楚人熊宜僚善弄丸,手一丸而八丸常在空中,无
益之艺也,而楚王以败宋师。
'
〔102〕越女,古代越国善剑之妇女。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王勾践要
范蠡推荐善战者,'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
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
'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当世
(莫能)胜越女之剑。
'
〔103〕此《农书》指张履祥所著《补农书下》。张履祥
(1611-1674)
,字考夫,桐乡
(今属浙江)人。居杨园村,学者称杨园先生。其论学,力主耕读不容偏废,故于讲学之
余,于耕耘之事、种植之方,一一讲求,因在沈氏《农书》基础上著《补农书》。见《杨园
先生全集》卷五十。以下自'壅'起至'农事不理'各条,均系录自该书原文。
在引文中'麦历四时,故秆四'的'四'后,《补农书》原文有一'节'字,'霜'后《补农书》
原文有'雪'字。
〔104〕《豳风》,《诗经·国风》之一,包括《七月》、《鸱鸮》等七篇。豳,古都
邑
名,在今陕西旬邑西南,相传为周代祖先立国之地。
〔105〕参见《魏叔子
(禧)文集》卷八《张无择文集序》:'儒者之文沉以缓,才人之文扬以急;文人之文文
胜其质,学者之文质胜其文,然得其一皆足以自名。
'
〔106〕《西师意〈实学指针〉序》,吴汝纶撰,见《吴挚甫文集》卷一。吴汝纶
(1840-1903)
,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清末散文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西师意,日本人,自号金城子,曾师事吴汝纶。著有《金城丛书》三种,《实学指针》
为其一,出版于光绪二十八年
(1902)
。西师意称他著书'自忘其为日本人',而'置身于清人之地以立说'(《泰东之休戚·前
言》)
。吴汝纶在序中对《实学指针》一书颇称赞:'是书详记英俄德美之地积、人口、财政、
军法,使吾国士大夫考邻敌之富盛,而思所以自振拔,其用意故以勤矣。至称述阁龙、牛董、
英兰克林、华德之徒,讽切微至,吾曹从事学业者,其愧愤感发宜如何?
'以下自'阁龙'至'华德'各条,均系吴汝纶序中所提到的外国人名。
〔107〕牛董,今译牛顿
(1642-1727)
,英国物理学家,经典力学的创始人。
〔108〕芙兰克林,今译富兰克林
(1706-1790)
,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避雷针。
〔109〕华德,今译瓦特
(1736-1819)
,英国发明家,对当时已出现的原始蒸汽机作了一系列重大改进和发明。
〔110〕见斯宾塞著、严复译《群学肄言·国拘》篇:'曲乎直乎,是吾国已,此美利坚
之民所常常称道者也。
'
〔111〕《日知录序》潘耒撰,见《遂初堂文集》,又见《涵芬楼古今文钞》卷十七。
《日知录》为顾炎武撰。顾炎武
(1613-1682)
,字宁人,清初思想家、学者。
潘耒
(1646-1708)
,字次耕,江苏吴县人,顾炎武学生。以下自'郑樵'至'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各条,
所有人名、概念及文句,均系录自《日知录序》。
〔112〕邛州属今四川,境辖相当于今邛崃、大邑、蒲江等县地,故福建之说有误。
〔113〕见《礼记·学记》。'经书',《礼记》原文为'经业'。
〔114〕'国民',《日知录序》原文为'国命'。
〔115〕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
(今河南怀县一带)人。官至魏丞相主簿。据
《三国志·魏志》:'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蒐守习战之备
故作。
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
又以为宜复井田。
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
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施行,然州郡
领兵,朗本意也。
'虞集
(1273-1348)
,字伯生,崇仁
(今属江西)人,元代学者。
官至国子祭酒。
尝建言以京东沿海土地听民开垦,筑堤以捍海潮。
事虽不成,而后来设立海口万户,即略采其说。
〔116〕一时之正义、万世之通义,语出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四,原文是:'有一人
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
'
〔117〕此处原件有缺损,仅留'歹'旁,疑为'殊'字。
〔118〕荆川,即唐顺之。
〔119〕韩,指韩愈;柳,指柳宗元;杜,指杜甫。
〔120〕《通典》,唐杜佑撰,二百卷,记载历代典章制度之沿革,上起唐虞,下迄唐
肃宗、代宗。《通考》,《文献通考》之简称,宋元之际马端临撰,三百四十八卷,记载
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沿革。《通志》,南宋郑樵撰,二百卷,系综合历代史料而成
之通史。
〔121〕程子,指程颐。事见《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参见《二程集》,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258页。原文是:'先生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败,然后却看有不合
处,又更精思,其间多有幸而成,不幸而败。今人只见成者便以为是,败者便以为非,不知
成者煞有不是,败者煞有是的。
'
〔122〕郑渔仲,即郑樵。
〔123〕参见《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124〕陶桓公,即陶侃
(259-334)
,字士行,东晋庐江浔阳
(今江西九江)人l历任荆州、广州刺史。勤慎吏职,常勉人惜分阴;造船时木头竹屑都
贮以备用。杨昌济《达化斋日记》
(校订本)
1914年11月21日所拟修身问题中,有'试言陶侃之勤','陶侃与本校有何关系?
''试举陶侃克勤小物之例'等题。
恺撒
(前100-前44)
,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在其任终身独裁官时,因进行改革遭反对派的暗算。
事先,恺撒已预闻有关阴谋,但他坚信自己的命运,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按原计划出
席在罗马庞培议事堂举行的元老院会议。结果,在那里被杀害。
〔125〕杨昌济《达化斋日记》
(校订本)1914年11月21日所拟修身问题中,有'试举不敬事之例','试举陶侃克勤小物
之例','何谓断?
''试言积字之义'等题。
〔126〕《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八:'郭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刘向《新序》卷四:'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
为何墟?
'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
'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
'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
'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招野人而赏焉。
'
〔127〕参见曾国藩《杂著·笔记二十七则》中《克勤小物》条。原文是:'古之成大业
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丈之楼,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
一铢一两之所累也。……陶侃综理密微,虽竹头木屑皆储为有用之物。朱子谓为学须铢积寸
累,为政者亦未有不由铢积寸累而克底于成者也。
'
〔128〕以久制胜,见杨昌济《论语类钞》,参见《杨昌济文集》第68页。
''处,B原件有缺损,据前后文义,疑为'之'字。
〔129〕此段有眉批'曾语'二字。曾,指曾国藩。语见曾国藩同治六年
(1867)二月二十九日《致沅弟》信:'此时须将劾官相之案、圣眷之隆替、言路之弹劾
一概不管。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
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
'
〔130〕颉德,亦译克特
(1858-1915)
,英国社会学家。梁启超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曾介绍其重未来的观点:
'颉德以为人也者,与他种动物同,非竞争则不能进步。……而此进化的运动,不可不牺牲
个人以利社会
(即人群)
,不可不牺牲现在以利将来。
'杨朱,战国初哲学家。魏国人。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
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侵夺别人。故孟子抨击他'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131〕大禹,即禹,姒姓。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惜阴之说见
《晋书·陶侃传》:'侃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132〕参见杨昌济《告学生》,《杨昌济文集》第364页。
〔133〕本条和下条均参见杨昌济《告学生》,《杨昌济文集》第365页。
〔134〕《浑州溪堂诗并序》,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十四。'浑',原文为'郓'。
《讲堂录》中自'喑'至'螟蛑贼'各条,均系录自该诗及序中正文或注中文字。
〔135〕《猫相乳》,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十四。以下一条'北平王,马燧也
',系该文注中文字。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
(今河南郏县)人。唐大历、建中年间,以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北平郡王。
〔136〕自此条起,至'言及之而不言,亦君子之所不为也',凡九条,均录自韩愈《进
士策问十三首》,见《韩昌黎全集》卷十四。此条'周'之前韩愈原文有'而'字。
〔137〕夫子,指孔子。此句《韩昌黎全集》有注:'孔安国曰:'诸侯之事而连帝王。
孔子序《书》,以鲁有治戎征讨之备,秦有悔过自誓之戒,足以为后世法,故录之以备
王事。犹诗录商鲁之颂。
'而郑康成以为,鲁得用天子礼乐,故有颂。而商颂至孔子之时存者五篇,而夏颂已亡,
故录鲁以备三颂,著为后王之法,此夫子取予之意也。
'
〔138〕管,指管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政治家,助齐桓公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商,指商鞅。
'不责其实',韩愈原文为'不得其实'。
〔139〕此为韩愈引孔子语,见《论语·先进》。
〔140〕此为韩愈引赵文子语,见《礼记·檀弓下》。
〔141〕此为韩愈引孔子语,见《论语·季氏》。
〔142〕这一条及下条'此诗乃司马开之文,非相如文也',均录自韩愈《元和圣德诗并
序》题注中语。见《韩昌黎全集》卷一。原文是:'穆伯长曰:'退之《元和圣德诗》、《淮
西碑》、《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伟,制作如经,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
'《笔墨间录》云:'此序乃司马迁之文,非相如文也。
''
〔143〕自此条至'《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
'条,除另注明者外,均系录自韩愈《争臣论》中原文或原注中文字,见《韩昌黎全集》
卷十四。
〔144〕杨子,《争臣论》原文作阳子,指阳城
(736-805)
,字亢宗。唐定州北平
(今河北满城北)人。曾官谏议大夫。
〔145〕此为《韩昌黎全集》中《争臣论》原注中文字。
'城',指阳城。原文为:'城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
夜不出,六年乃无所不通。
'
〔146〕'忽然',韩愈原文为'忽焉'。
〔147〕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48〕'招'字原文旁有一'翘'字,为读音。国武子,即即佐,春秋时齐国大夫,国归
父之子。
〔149〕襄公,指单襄公。单襄公语见《国语·周语下》。
'淫乱之间',原文为'昏乱之国'。
〔150〕《传》,指《左传》,引文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51〕自''至'枷脰械手'各条,包括注中文字,均系录自韩愈《元和圣德诗》中原
文或原注。
〔152〕见《黄石公三略·上略》。原文'勇'为'死'。
〔153〕此处之'经'字及后面'子'、'集'字,系我国旧时书籍的四部分类法,即'经、史、
子、集'。本条以下自'睊睊胥谗'至'思戢用光'各条,包括注中某些文字,除'好尽言'条
外,均系录自《孟子·梁惠王下》。
〔154〕苛,《孟子·梁惠王下》原文为'哿'。
'哿以富人',语出《诗·小雅·正月》。
〔155〕《徵招》、《角招》,我国古代乐章名。
〔156〕《朴学斋稿序》,清潘耒撰,见《遂初堂集》;又见《涵芬楼古今文钞》卷十
七。
《朴学斋文稿》为林佶
(1660-1735)撰。林佶,字吉人,福建侯官
(今福州)人。康熙进士,授内阁中书。善楷书。尝从汪琬学。本条以下至'不鄙予而
枉存之'各条,均系录自《朴学斋稿序》。
〔157〕'清'后《朴学斋稿序》原文有'醇'字。
〔158〕邓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南山,古山名,即今之终南山。
《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倕,传说中尧时
(一说黄帝时)巧匠名。般,即公输般,亦称公输盘、鲁班。我国古代建筑工匠,春秋
时鲁国人。
易牙,亦作狄牙。
春秋时齐桓公之幸臣。
长
于调味,善于逢迎,相传曾烹其子为羹以献桓公。
〔159〕魏伯子,即魏际瑞
(1620-1677)
,原名祥,字善伯。魏禧之兄。江西宁都人。明清之际著名散文家,著作有《魏伯子文
集》十卷。此处引文见该集卷二《与周公书》。原文是:'愚窃以为,大家之文,其奇者在
至平,其密者在至宽,其曲折周翔断续转换者在直,其味在平淡,其腴丽姿致在朴。此体识
之所以为大也。
'
〔160〕《铭书案曰净厚宽平》,魏际瑞撰,见《魏伯子文集》卷七《铭》。引文中'真
'字魏际瑞原文为'贞'。
〔161〕句骊,亦作高句骊、高句丽、高骊、高丽。古国名,后为卫氏朝鲜所并。
〔162〕飞卫学射于甘蝇一段见《列子·汤问》篇。
〔163〕见《易经》《泰》卦《象》辞。原文是:'天地交,泰。
'
〔164〕天君,见《荀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五官,荀
子书中指耳、目、鼻、口、形。天君泰然,语出宋代范浚《香溪集》五《心箴》:'天君泰
然,百体从令。
'
〔165〕《庄子·齐物论》有'蝍蛆甘带。
'
〔166〕见《庄子·齐物论》,'墙'《庄子》原文作'嫱'。
〔167〕语出《诗经·大雅·公刘》。自本条至'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
何患乎无君'各条,均系录自《孟子·梁惠王下》。
〔168〕'责',《孟子》原文为'贼'。
〔169〕自本条以下,至'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各条,均系录自《庄
子·逍遥游》原文或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一上的原注中文字。
〔170〕合肥李氏,指李鸿章
(1823-1901)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淮军首领,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所谓'平发夷捻',
指其镇压太平军、捻军农民起义。
'登坛囗理国交',原件有一字缺损,疑为'陛'字。
〔171〕语见《孟子·尽心上》。
〔172〕《元和圣德诗》,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一。本条以下自'珪'至'耦'
各条,包括某些注中文字,均系录自该诗。
〔173〕《记》指《礼记》,此语出自《礼记·乐记》。
〔174〕《改葬服议》,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十四。本条以下自'缌'至'曰不
然'各条,均系录自该文。
〔175〕语出《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年五月。
〔176〕《改葬服议》原文无'之'字。
〔177〕《谏臣论》,亦作《争臣论》。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十四。
本条以下自'志不可则'至'子告我曰'各条,均系录自该文。
〔178〕《谏臣论》原文为:'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
'
〔179〕《书黄子久画后》,侯方域撰,见《壮悔堂集》卷九。黄子久,即黄公望
(1269-1359)
,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道人,元代杰出的山水画家。自上一条'则是循名而阻
天下以无齐善也'至'呜乎!天下容有习且熟于其真……
'各条,均系录自《书黄子久画后》中原文。
〔180〕《谢安论》侯方域撰,见《壮悔堂集》卷七。谢安
(320-385)
,字安石,陈郡阳夏
(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曾官至宰相。本条以下自'古之有为于天下者'起至'
导有大有为之识'各条,除另注明出处者外,其他均录自《谢安论》。
〔181〕气识,《谢安论》原文为'器识'。
〔182〕语见《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濛,指王濛
(309-347)
,字仲祖,太原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南)人。系晋哀帝王皇后之父。这两句对话是谢安年轻时拜会王濛之后,
濛子修问其父对谢安的印象如何,及濛的答话。
〔183〕'夏禹勤王……恐非当世所宜。
''秦用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耶?
'这两条均出自《晋书·谢安传》。
前一条是谢安与王羲之登冶城时,王羲之讲的一段话。下一条则为谢安的答语。
〔184〕'导'指王导
(276-339)
,字茂弘,琅琊临沂
(今属山东)人。东晋政治家,曾官至丞相。安,指谢安。
〔185〕见《晋书·谢安传》。晋简文帝崩后,桓温欲谋害谢安等人以篡晋,这是谢安
为挫败桓温阴谋而讲的一段话。
'明公'指桓温。
〔186〕《省试学生代斋郎议》,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十四。题中'议'字原件
缺损,据《韩昌黎全集》补。以下自'执笾豆'至'宗彝'各条,均系录自该文。
〔187〕'为',韩愈原文为'考'。
〔188〕'寻',原文如此,疑为'彝'字之误。
〔189〕《二鸟赋》,应为《感二鸟赋》,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一。以下四条
均为该赋序或注中文字。
〔190〕左太冲,即左思
(约250-约305)
,字太冲,西晋文学家。引文出自《咏史》,参见《昭明文选》卷二十一,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297页。
〔191〕此系《感二鸟赋》原注中引李翱《幽怀赋》文。李翱
(772-841)
,字习之,陇西成纪
(今甘肃安东)人。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尝从韩愈学。
〔192〕此段文字系《感二鸟赋》原注引欧阳修评论李翱《幽怀赋》的话。
〔193〕《复志赋》,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一。以下各条均录自该赋序、正
文及注文。
〔194〕刘孝标,即刘峻
(462-521)
,字孝标,平原
(今属山东)人。南梁文学家。
《昭明文选》卷五十四作《辩命论》,且对这句话有注:'彭,彭越。韩,韩信。
《易》曰:'君子豹变,其文蔚。
'《礼记》曰:'鸷虫攫搏,不程其勇者。
'郑玄曰:'鸷虫,猛兽也。
'孟子曰:'有天爵,有人爵'。
《汉书》曰:'张禹,字子文,善说《论语》,令禹授太子,迁光禄大夫,赐关内侯。
'范晔《后汉书》曰:'桓荣治欧阳尚书,授太子,为太子少傅,封关内侯。
'《礼记》曰:'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
''
〔195〕夏侯胜,字长公,东平
(今山东汶山附近)人。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之开创者。语见《汉书》卷七十五。
《汉书》原文'取'前有'其'字。
〔196〕《剧秦美新》,扬雄作。扬雄
(前53-后18)
,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197)班孟坚,即班固
(32-92)
,字孟坚,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撰《汉书》。
《宾戏》,《昭明文选》题为《答宾戏》。
'艺术',《答宾戏》原文为'术艺'。
〔198〕《家语》,即《孔子家语》。
'也',《孔子家语》原文为'已'。
〔199〕《前汉》,指班固所撰《汉书》,又称《前汉书》。刘向
(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
(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200〕《闵己赋》,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一。本条以下自'昔颜氏之庶几兮
'至'则饿而死,不亦难乎'各条,均系录自该赋正文或原注中文字。
〔201〕颜氏,指颜回。孔子弟子。
〔202〕苏子瞻,即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
人。北宋文学家。此处引语见《颜乐亭诗并序》,载《苏轼诗集》卷十五。
'必于其小焉观之',苏轼原文为'必于小者观之'。
〔203〕光,指司马先
(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
(今属山西)涑水乡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撰《资治通鉴》。司马光语见《颜乐亭颂·序》。
'志诏'、'乎',《颜乐亭颂·序》原文为'铭志'、'哉'。
'以三书抵宰相求官',指韩愈于贞元十一年
(795)正月二十七日《上宰相书》,二月十六日《后十九日复上书》,三月十六日《后
二十九日复上书》,见《韩昌黎全集》卷十六。宰相指赵憬、贾耽、卢迈。
《与于襄阳书》,韩愈撰,见《韩昌黎全集》卷十七,书中有云:'愈今者,惟朝夕刍
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于襄阳,指于頔,字允元,时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204〕《答李习之书》,即《答李翱书》,见《韩昌黎全集》卷十六。
'常',韩愈原文为'尝','颜子'为'颜回','不亦难乎'为'其不亦难乎'。
〔205〕楚囚,君子也,见《春秋左传·成公九年》。楚囚,指囚于晋国的一个楚国伶
人
(乐官)
,晋侯与他对话时,他很讲礼义。范文子称赞他:'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
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
(太)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
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
'因建议晋侯将其释放,'使合晋、楚之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