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和中华文明比较系列1
柏拉图《理想国》与《荀子》中
渗出中西文明同异
一、概括提炼
问:汝言今日西方文明源流---古希腊文明与中华之诸子先秦文明有相通处,请试举一例
答: 如古希腊柏拉图在其重要著作《理想国》中思索与诸子中《荀子》对人类规划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问:二人中心何在?
答:二人之文,中心脉络如下
柏氏认为:国家应由哲学家统治,再建立兴公去私分工合作体制,并继而培育能产生更多哲学家土壤---使公民自幼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几何天文等教育,且使民敬畏上天,如此则公道至矣,天下大同!柏氏根本观点是土壤论,他认为:无经良好教育之民众,则世界永无宁日
荀子认为:国家至重,非圣人莫之能王,人性本恶,君子乃大治之源,非经师学、群分、礼义之教则无以去民之粗陋、争斗、欲利。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人应自强,不要等上天救你,唯有始终如一奋斗大道才会来临。荀子根本观点是君子国,他认为:小人非君子得势位以临之,则乱久而治不长
二、比较分析
问:汝言二人之同,以上俱为虚言,使我更生迷惑,请拿出证据来
答:初读柏、荀之言觉其精神颇类,再将二人文章按政事、修身、教育、分工等方面比较咀嚼,始得出开头结论,现分述如下:
A、政事
1.柏氏曰:彼真正治国者,当供人以利益而不为己计,人而知此,谁不愿为被治之人?而授人之利益,谁愿任治人之职而徒以他人利益为前提?
荀子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筴。府库实筐筴满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下漏,倾覆灭亡立可待也
2.柏氏曰:一些可怜可笑政治家往往以改良琐屑之事为要务,以为多订法律或修改条例即不难除去商业上恶习,殊不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实无异于斩九头之蛇,非且无益害更甚。余意真政治家,无论其在完善或不良之国,必不以修订法律为要务,盖不良之国虽有法律无所用之,完善之国,人民固有良好教育,人人自循于法律之中,而条例字句之订定自不为难事
荀子曰:法则,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源也。有君子,法虽省足以徧矣,无君子,不能应事之变,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之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3.柏氏曰:政治不同亦如人性不同,人之情性有若干政治亦有若干,吾侪自知国家非木石所造,乃由人类组成,国家如何政治如何,唯其国人品性如何是赖
荀子曰:械数者,治之流也,君子者,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4.柏氏曰:国家及个人不经哲学家治理绝无希望可言,而吾侪之理想国亦无实现之日
荀子曰: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者非圣人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
以上四点,说明柏、荀二师在为民、育民、化民、哲学家【圣人】治民等方面意念相通。以上四例明证二人治国根本理论,政事大略意向一致
而其于政事不同处如下:
1.柏氏认为:专业军人是国家安定保证,并重点论述军人应具备品质:敏于视听,勇于逐敌,富有魄力又有温良之性,如犬般亲于所识凶于所不识
而荀氏文章则重文治而轻武装建设
2.柏氏认为:一国之中当有优等医师与审判官,此二者能使身心无病之人更进步,以恶骄人则听其灭亡。且医师应经验丰富,而审判者应保持纯洁之心,当选用有罪恶上知识而无罪恶上经验之老人
荀子之国家并无此项规划
3.柏氏曰:男子最良者,当配以最良女子,非如是不足以保有人类中优秀分子不退化,柏氏还具体规定男25女20生育年龄,
此人种进化论荀子无
4.柏氏提出:希腊人不得以希腊人为奴且不得剥夺死者遗物,国内战争之焚毁劫掠在所当禁,当存一早一晚必复和平之念
这种跨越阶级超越现实理想主义荀子亦无
5.柏氏曰:物之多至极端者,必有极端反动力,国家或个人得享极端自由者终必降至极端奴隶之境,极端之专制必产生于极端之自由。此乃柏氏目睹希腊城邦间纷争而作出预测
身处战国末期,观世事变乱、国家兼并不已的荀子只是有法术提倡而无此种对统一先知
荀子有而柏氏所无政治思想如下:
1.荀子曰:草木荣华之时斧斤不入山林,汙池渊沼,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田野什一税,关市几而不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失时,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
以上柏氏未论,这说明东方文化仁慈心用在对待自然与民众治理,而西方人未将仁慈心用在自然万物,或曰不是用在未然而是用在已然上---战争已发,不许剥夺死者遗物不许烧掠虐俘又有何大用于无数国民死亡?动植物已亡种又大提环境保护,只不过是罪人在神面前忏悔---聊以自慰,无益人、物
2.荀子曰:主道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主道明则下安幽则下危,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上易知则下亲上上难知则下畏上,下亲上则安下畏上则危,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传曰:恶之者众则畏。
以上对民主政治初探虽不具体但在柏氏《理想国》中无
综上所述,可知柏、荀国家中领袖俱为圣人或曰哲学家,且为民不为己;国民应为君子且应受永久之教育;无善民有善法国亦不治;在具体治国方略中,二人又各具千秋:荀子重在君王规范,柏氏注意政制框架确立
B、修身
1.柏氏曰:凡物在最健全时代变化最少。譬诸体质健壮之人不易为饮食所影响,最茂盛树林能受暴风烈日不伤,智勇最高之人,最不为外力所变动
荀子曰:人心譬如盘水,正措勿动则湛湎在下而清明在上,足以见须眉而察理,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嫌疑
2.柏氏曰:有公道心之人自能天君泰然终吾生以愉快,无公道心之人适与相反
荀子曰: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3.柏氏曰:人非体肤受伤或偶患传染疾病,因荒淫放纵之故致身罹种种病者,遂使哀斯里伯后人坐是而定种种离奇名目,如伤寒胃气等,此亦非可耻之事乎?
荀子曰:君子见其可欲也必前后虑其可恶,见其可利必前后虑其可害,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欲恶取舍凡人之患反是,故动则必害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5.荀子曰:故形象虽恶心术善无害为君子,形象虽善心术恶无害为小人
柏氏曰:身体上完美不能使品格完美,而高尚品格实能使身体完美
荀子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最重个人行为修炼儒家代表与柏拉图修身之道除了都强调定力、独立、去恶欲之外,二人最大不同在礼义、善德或曰表里之争。荀子曰: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也?曰:以其有辨也,人之所以为人非特二足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猩猩形笑,亦二足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肉。夫禽兽有父子无父子之亲,有 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别,别莫大于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柏氏反驳:女子可容其裸体操练以其有善德之衣,凡物无遮掩实较遮掩为善,而其善不善之别不当以目所能见外观,当以理由为标准。故有人讪笑非恶与愚,且不以善德与理由为美观之标准,则其人实为愚拙之徒。古人云:唯有利为高尚唯有害为卑鄙。夫以女子裸体操练为可笑者,则为无意识之人
一方是非礼勿行,一方是唯利所在,一方堂堂正正一方真实自然,中西两种礼仪观昭然而现
柏氏言修身崇尚自然之道,善良之人即使如猩猩放荡行为外表亦为真美。
荀子的修身乃表里俱进无里亦无表,他主张化性循理
柏氏之身如璞玉,荀子则雕琢研磨,此乃东西之别
C、神教之异
1.柏氏曰:吾侪对神道设教之条例欲使举国之人皆能敬神孝亲交友
荀子曰:雲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雲而雨也,是日月之变天地之化也。曰:日月食而救之雲而雨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求以为文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2.柏氏在《理想国》结尾叙述天堂地狱两种遭遇,并以种种苦难与欢乐昭示警醒人类
而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节用天不能贫,养备动时天不能祸修道不贰天不能病,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
孔孟荀只在性命二字有语焉不详暗示,而柏拉图则明言有神论,且欲其国之神纯洁无暇光辉伟大---为了教育民众缘故。
为何我国民多未信教,神亦乱杂不定尊奉不一,于荀、柏之思想可见一斑
荀子除了神教观点不同于柏拉图,且荀子天道论柏氏文中未见,比如:1.受时与治世同,殃货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见物而物之孰与礼物而勿失之,愿物之所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措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对自然之天与神化之天俱取蓄而制之制而用之积极态度。荀子首先利用自然之天其次他不相信神化之天。荀子思想中从无措人而思天以天迷惑众生奴性心理,这是民主意识张扬,是独立思考能力体现,是孔子不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穷怨天无志---等自主实践思想进一步发展,是儒家无神论明证,是儒家自信自强不懈向上雄性意志真实体现,是荀子与柏拉图相比最优秀思想之一,孔荀天道论可谓真传统矣!
D、辩
荀子曰: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犹甚。且荀子对辩说之术有详论。
柏氏《理想国》中虽未论及辩,然书中处处有辩,即使行文方式亦为辩术一种,故曰:荀子言辩而柏拉图行辩
E、大儒【哲学家】
1.荀子曰:彼大儒者,虽隐于穷檐漏屋无置椎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居士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蓄一国不能独容,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其言有类其行有礼,举事无悔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大儒之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猥琐逃之英杰化之邪说畏之众人愧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纣之世不能汙,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柏氏曰:然则能成真哲学家者寥若晨星矣!唯素具美德而又受良好教育者。其人必贬谪于旷寂之区,未为社会恶习熏染者,或高尚其志性安恬静,非独不喜虚荣亦以政治权利为可鄙而掉首不顾。其人常居少数,而此少数人既觉此中利益无穷故视世人扰扰攘攘无谓,彼知世无诚实政治家并无绝对真公道之人,彼等所处之地位适如人居众兽之中,既不能从之为恶又不能禁之使不为恶,彼虽具胜人之人格学术亦不能有裨益于国家个人,盖虽摩顶放踵助人为乐亦何曾补于人,职此之故,彼因计出于缄默不言而实行其明哲保身之道,彼之为此非好独善其身,适如大风雨中不得不暂避于室庶免迷仆,故其人自处,唯终其身保全固有宗旨高洁人格不挠不污,老之既至,抱乐观而离世,于愿足矣
柏、荀所言哲人大儒俱为二人理想国中理想人,或为其二人自身写照,但也说尽几千年学者不遇不行苍凉,更有如为孔子摄像,使人不觉为中西先贤遗恨失落而扼腕
F、义利
1.柏氏曰:人愈富其忽视道德必愈甚,盖设以金钱与道德同置天平之上必一升而一降
荀子曰: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而能使民之好利不克其好义,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而能使民之好义不胜其欲利,故义胜利为治世利克义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胜义,从士以上皆羞利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耻积藏则民不困财,多积财羞无有重民任诛不能,此邪行所由起刑罚所以多也
2.柏氏曰:设吾侪选择船长唯其财产是视,彼贫者虽富有行船知识与经验亦不得有船长资格,则船必有覆亡之祸
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G、教育
1.柏氏曰:未受教育之人如处黑暗地下,自脱缧绁离地孔见日光,始仅能见物在水中之影,继能见日中之影与其它非火光之影,终能见星辰日月,此皆视力发达使然。人而欲见真理必由思想力发达,而欲思想力发达则非研究各项知识不可
荀子曰:今使人生而未尝睹稻梁芻豢唯菽藿糟糠,则以至足为在此,俄而粲然有秉稻梁芻豢而至者则 然视之:此何怪也,彼嗅之无 于鼻尝之甘于口食之安于体,则莫不弃此取彼矣!然而人力为此寡为彼者何也?曰:陋也,陋,天下之共患人之大殃大害也,故曰仁者好告示人,靡之 之 之重之,则夫塞者俄且通陋者俄且 愚者俄且智,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何益桀纣在上曷损?
柏、荀皆知教育对国家重要,荀子开篇劝学而柏氏亦言无教育之人乃地下小人。然二人虽知培养土壤极端重要,荀子除礼义与先王之道,并未明确告诉人们学些什么。而柏氏则从音乐体育几何天文等基础、高级一路讲来细细规划,这说明:
孔、荀哲人好从高处着眼大匠不凿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西哲如柏氏则既有高深科学又有基础理论
孔、荀好一以贯之不认为两而能精且时时不忘从政而柏氏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民众智慧培育
特别重要一点,柏氏认为:唯对无形知识始能使人窥哲理见真道,苟斤斤于有形之物穷年累月,余终谓其实未曾学思想终无向上之一日,盖天文学诚能使人向上不向下,凡在天空之物为有形之物最高明美观,因为不及地上之物实在,故知天唯心能为之------此乃东、西方教育之最大不同,也是中国人极力效学然所获不多者,猜想其原因如下:1.希腊为海洋文明,渔猎是重要糊口源;而中国乃农业文明不识星相亦不至于翻船;2.希腊地域狭小民众不如中华糊口不难生活精细,而华人自黄土高原一路沿河走来常为生计所困,故一有知识便各持治国学说理想未来常欲夺权而实现己欲;而希腊向外掠夺大量使用奴隶故富于财、时,有心规划教育并向天外探讨宇宙端倪;3.中华囿于地理,自丝绸拓路前与外人如巴比伦波斯两河埃及印度等文明少或无接触,故其教育单调自成一体,纵有礼乐射御书数亦有缺乏交流充实之憾;而希腊因海洋中枢,交通发达征伐频繁使其结交诸多文明,浸淫成庞杂宏大且精细兼容之体系
H、分工
1.柏氏曰:国家之立由于人类必有待于互助,盖吾侪固各有所需而无不他求而自足,此非国家所由来之唯一原因乎?人既各有所求又需多数之他人供给,于是各本其愿欲合群成团体,凡由此群此团体联络而成之全部,名曰:国家
荀子曰:人之百事如耳目口鼻之不可以相借官,故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则强而胜物
2.柏氏曰:一国之中人各分工任事工匠 人各专己业其他诸人亦皆有专门职务而不兼为他人之事,此即为公道之影像
荀子曰: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瞻,故先王制礼仪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各得其宜,是群居和一之道也。故仁人在上,农以力尽田商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器械,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智能尽官职,夫是之为至平。故或禄天下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 不自以为寡,故曰: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夫是之为人伦
三、汇总领悟
一、柏拉图生存于前427-347享年80,荀子前298-238享60,生存于基本相同时期但又在不同地域两种文明环境,柏荀二师之所以得出以上甚至更多相同理论完全是人性使然。荀子曰:饥而欲食劳而欲息好利恶害是人所生而有也。世界上所有人类只要自然条件许可其生存---稳定河流、适宜耕作土地---人类必能在那里发芽扎根开花结果,凭借四肢大脑创造肤色不同内脏一样本质多相通世界文明,这犹如天下鸟都会飞,鱼都会水。由此,柏荀或曰希腊中华文明相通处盖因同为‘人类’创造使然
二、柏荀二人之对比可明白交流重要。由于以上事实,我们可知柏荀二人分属写实具体与象形会意两路文明体系。其形成原因有待探究,但其互补与相互悟解必要却勿庸多言。事实上,我们今天已将古希腊许多成果拿来享用而我们只见其流未寻其源,这种工具我们惯常使用却弄不懂制造原理、革新前景,或者说:我们眼前古希腊文明只是冰冷生硬机器
今天学习柏荀二人,是探究两种文化源起流程第一步,经多人分析再研究其历史轨迹,则活学活用心领神会古希腊文明为期不远
三‘从今天古希腊与中国事实反观两千年前,曾经辉煌一时两大文明落在1778移民建国较好传承者后面,曾经梦想努力过的先哲们抱憾而去而其国今日境况证明其先人思想未能被继承发扬。今天,摆在两大文明国继承者面前有一个同样话题:深入感知体会运用传统文化并与其它文明对比补充。
黄河在不舍昼夜奔流,爱琴海上船队依然频繁往来,但是,人类文明继承与发扬之路为何坎坷不平甚而至于要断流呢?
2002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