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征集中国精神——“公平正义,立人强国”之我见 外一篇

泰州陈泰 · 2012-03-1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征集中国精神——“公平正义,立人强国”之我见  

关键词:社会热点,儒家以“仁政”公正    民生以“良知”崇德  

——浅谈泰州学派王艮心性教化对当代社会的借用  

明清以来,思想家、教育家王艮在江苏泰州安定书院(时敏中学)讲学,将胡瑗“文体达用”理念,上升到“文理达用”的“天下之乐”。现在江苏省泰州中学蒋建华校长进一步提出了征集“中国精神”、“文理达用,立人强国” 境界,必为当代社会“治天下”所用。  

一、    儒家学说的公正理念  

儒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治天下”的学说,儒家学说有句名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1),一语道破了民生的重要性,也映射出儒家站在统治者立场畏惧民生的无奈。儒家思想注重人对社会良知道德的需求,从人的心性深处剖析人性的普世共识,企图实现人人心性崇德,形成自然的社会公正秩序,从而达到“治天下”的功效。  

孔子梳理了关于“儒”的著述,创建了“仁”的理念和关于“德政”的学说。其“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的思想因符合人的心性需求而深得人心,成为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公正与民生思想内涵,归为“仁政”下的公正意识。孔子曰:“政者,正也”(3),点明了“政”与“正”的关系;这里的“政”是指统治阶级行政,而行政必“正”, “正”即社会公正、社会的良知道德,指向了“仁”的内涵。孔子又曰:“养民也惠,使民也义”(4),“养民”“使民”体现了“德治”,而“惠”、“义”显现了“仁”的意识,都有关注民生与公正的思想意义。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四心”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5)“四心”比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更细致地剖析了人的心性良知,指出这是社会中人与人的“仁爱”关系,是社会的良知道德、人性大爱。孟子把“仁爱”与“德治”结合起来,推出关注民生的“仁政”说,曰:“……王如施政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6)。这里阐明了具体的公正举措、民生状态,描述了“仁政”的社会秩序功效。  

汉大一统以后,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念,突出儒家学说中关于社会人际关系的“三纲无常”(7):“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他强化为臣的绝对服从于君王、为子的绝对服从于父、为妻的绝对服从于夫;虽然也要求君、父、夫要以身作则,但实际上“三纲”的前提则更加夸张地贯彻在现实中;“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行为指导,但这“五常”在“天人感应”前提下夸张上升成“天理”,结果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束缚人性的教条;儒学发展至宋朝以后,朱熹又从心性说出发,认为“天道”是无私无欲的境界,而人心有私欲,为天理所不容,反对人沉溺于私心欲望之中,因而“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8)要求“明天理,去人欲”,结果在实践中人的心性良知被僵化,导致民生关系完全被固化教条,人的道德气节被无限拔高,儒家的公正与民生思想失去了原意,逐渐变为麻木人心的工具。  

在《列女传》中纪录了一件事:“蔡人之妻既嫁于蔡,而其夫有恶疾,其母欲改嫁之。该女认为夫之不幸即妾之不幸。嫁人之道,一旦结婚,则终身不改。今夫不幸染上恶疾,正应细心照料,以情相慰,怎么可以弃之而再嫁呢?遂不从”(9)。这个故事被用来标榜“三纲无常”的社会实践:这位蔡女士不仅以“夫”为纲,又充分体现了“五常”的德行……但是,如果这位“夫”并没有因“以情相慰”而痛改前非呢,抑或他更加得意而肆无忌惮呢?蔡妻“弃之而再嫁”就违背了“三纲无常”! “一旦结婚,则终身不改”是社会共识的心性气节。蔡妻自然就没有了选择。从这里去探就儒家的公正与民生思想,发现在现实中已经背离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根本。  

二、    王艮思想的民生意识  

王艮,明代思想家、是泰州学派"明理达用"的创立者。十一岁时家贫辍学,随父经商,因善经营成为富户。王艮一生布衣,拒绝入仕;一生勤奋,标新立异:“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之学”,是王艮的思想特色。王艮反对儒学束缚人性的僵化,却把儒学中以“仁”为核心的良知道德理念,作为一种民生教化的资源,提出“百姓日用”是圣道,经由个人心性的指向,唤醒民生共识良知道德被奴役和麻木的民生的思想。  

王艮说:“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挈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不正也”(10)。说明“身”为正本之源,天下国家由人构成,所以应该包括所有的人,都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具有君子的思想水平,为“人人平等”夯实了基础;再要求人人“以身平等”,人人要尊身、安身、保身、爱身,以“明哲保身”提示人的独立意识,为“人人平等”垒造了第一个台阶;又说:“天性之体,本是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11)”强调人的个性生命是鲜活的,自然负有七情六欲的个性特征和原望,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显然,“明天理”,去人欲”不符合人的心性共性。还原人的自然性,为“人人平等”造就了第二个台阶;王艮再剖析天然存在之理;认为“人性之体”,“体”都有自然共性,百姓日用也是“天然自有之理”。指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12)就是说凡不符合、不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就违背了自然之理,也就是说只有民生需求才是社会最大需求,把民生抬到社会最高度。  

王艮非常清晰地意识到:“盖刑因恶而用,恶因无教养而生。苟养之有道,教之有方,则衣食足而礼养兴,民自无恶矣……(13)他十分明确地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扬弃,把儒家学说中具有普世共识的内容编辑成普及版,让儒家学说鲜活起来“……人爱我,则吾身保矣。能爱人,则不敢恶人。不恶人,则人不恶我。人不恶我,则吾身保矣。能爱身者,则必敬身如宝。能敬身,则不敢不敬人。能敬人,则人必敬我。人敬我,则吾身保矣。能敬身,则不敢慢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14)这显然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诠释,在这里王艮几乎全盘接受了儒家思想的这一箴言:又说道:“事亲从兄,本有其则。孝弟为心,其理自识。爱之敬之,务至其极。爱之深者,和颜悦色;敬之笃者,怡怡待侧。父兄所为,不可不识;父兄所命,不可不择。所为若是,终身践迹;所为未是,不可姑息。所命若善,尽心竭力;所命未善,反复思绎。敷陈义理,譬喻端的。陷之不义,于心何怿?父兄之愆,子弟之责。尧舜所为,无过此职。(15) ”在这里,王艮却鲜明地反对“三纲无常”,从各个角度告诫人们不可失去自我,而应是独立思考,有所选择!实际上,王艮是在以“不可不识”对质封建等级:以“不可姑息”置疑“灭人欲”;以“反复思绎”反抗固化的礼教!  

王艮的教化方式贴切生活,体现了他的“百姓日用”的原则。与此同时,王艮深知只有人人平等,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他向往社会得到真正的“人人平等”下的公正,民生不仅是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民生,还是监督社会秩序的民生,他起草了《均分草荡议》,主张:“予民教养,让民参政;均分土地,使民乐业……”(16)。王艮的这些思想,比之孟子对“仁政”下的公正社会描述,更具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性和原则性。  

三、    民生教化的当代借用  

社会公正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进步的。当前我国快速发展,追求社会公正是“圣道”,民生的需求就是全社会的需求,全社会正日益加强对民生权益的合法保护,全社会追求“人人平等”下的法律法规公证,社会公正超越历史日臻完善:孔子的“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已然由民生自行评价;孟子的“仁政”已然由法律监控;王艮的“让民参政”已然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的心性需求越来越强,那么,儒家关于“治天下”的学说里有句名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太平……(17)《大学》”。这句名言点明了个人与“治天下”的逻辑关系,在这个的推论中,“格物、致如、诚意、正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个论断是儒家民生与公正思想的总脉络,儒家以“仁”为核心的良知道德理念,应用在每个环节中,因而这一思想认识,非常深刻地烙印在民生的精神内涵中。  

王艮注意到了儒家学说注重人的心性的特质,反对儒学束缚人性的僵化,对儒家学说作了扬弃和加工,他利用儒学教化民生,唤醒人性的良知道德共识,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人人心性崇德的理想社会,寄希望于民生建设的精神内涵有所提升!事实上,王艮有心引领“人人平等”的共识,却无力建设“人人平等”的社会。而今,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孔子曾有过预言:……,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8)。孔子认为,国家富裕了,就要施行教化。不少事例说明今天的民生正面临着“富后而教”的状态,民生的精神内涵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一青年从高楼坠下不治身亡,一对白发夫妻痛不欲生……在他下坠的地方正巧停着一辆雪佛莱汽车,下坠的重力将汽车玻璃将砸碎,车身撞伤,汽车送去修理,按法律规定应从保险费里面报销掉70%,剩余30%有1000元应当车主自费,车主要求赔偿自费部分,饱含失子之痛的白发夫妻以然赔偿,无语。但是,车主还要赔偿因汽车修理的误时交通费几十元,这让白发夫妻伤心异常,引发了社会的纷纷议论……为什么?  

那是因为从法律说,车主没有错,但民生的良知很难接受!人们希望这位车主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看轻几十元、甚至看轻1000元,如果他能向饱尝失子之痛的白发夫妻表示哀悼,不要求赔偿,作为向死才的告慰,这样,车主用1000元擦亮了人性的良知道德,换来了社会大爱,奏响了社会和谐的颂歌……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缺失人性良知,丧失精神内涵,那么,“人人平等”下的法律法规公正,也不可成为“治天下”万能!因而,传承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脉络,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四心说”的良知道德注入新的活力,是当代民生“富而后教”的重大课题,能为当代“治天下”所用。  

当然,儒家关于公正与民生的思想为当代所借用,在今天一定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王艮的全民教化思想,也有它不够全面的不足,因而,这种借用应当是选择性的、与时俱进的参照性的、抓住实质型的,不妨借鉴王艮的《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天下快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参考书籍:(1)《荀子.王制》(2)《雍也》(3)《颜渊》(4)《公冶长》(5)《孟子告子上》(6)《孟子梁惠王上》(7)《春秋繁露》(8)《朱子语类第十三卷》(9)《列女传》(10)《明哲保身论王艮》(11)《孝弟箴》(12)《王心斋全集》(13)《王道论》(14)《明哲保身论》王艮(15)《孝弟箴》王艮(16)《均分草荡议》(17)《大学》(18)《论语》(19)《乐学歌》  

   

   

本文结论:中国精神:“君子风骨,科技创新,牢记南京大屠杀!”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征集中国精神——“公平正义,立人强国”之我见  

关键词:社会热点,儒家以“仁政”公正    民生以“良知”崇德  

——浅谈泰州学派王艮心性教化对当代社会的借用  

明清以来,思想家、教育家王艮在江苏泰州安定书院(时敏中学)讲学,将胡瑗“文体达用”理念,上升到“文理达用”的“天下之乐”。现在江苏省泰州中学蒋建华校长进一步提出了征集“中国精神”、“文理达用,立人强国” 境界,必为当代社会“治天下”所用。  

一、    儒家学说的公正理念  

儒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治天下”的学说,儒家学说有句名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1),一语道破了民生的重要性,也映射出儒家站在统治者立场畏惧民生的无奈。儒家思想注重人对社会良知道德的需求,从人的心性深处剖析人性的普世共识,企图实现人人心性崇德,形成自然的社会公正秩序,从而达到“治天下”的功效。  

孔子梳理了关于“儒”的著述,创建了“仁”的理念和关于“德政”的学说。其“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的思想因符合人的心性需求而深得人心,成为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公正与民生思想内涵,归为“仁政”下的公正意识。孔子曰:“政者,正也”(3),点明了“政”与“正”的关系;这里的“政”是指统治阶级行政,而行政必“正”, “正”即社会公正、社会的良知道德,指向了“仁”的内涵。孔子又曰:“养民也惠,使民也义”(4),“养民”“使民”体现了“德治”,而“惠”、“义”显现了“仁”的意识,都有关注民生与公正的思想意义。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四心”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5)“四心”比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更细致地剖析了人的心性良知,指出这是社会中人与人的“仁爱”关系,是社会的良知道德、人性大爱。孟子把“仁爱”与“德治”结合起来,推出关注民生的“仁政”说,曰:“……王如施政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6)。这里阐明了具体的公正举措、民生状态,描述了“仁政”的社会秩序功效。  

汉大一统以后,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念,突出儒家学说中关于社会人际关系的“三纲无常”(7):“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他强化为臣的绝对服从于君王、为子的绝对服从于父、为妻的绝对服从于夫;虽然也要求君、父、夫要以身作则,但实际上“三纲”的前提则更加夸张地贯彻在现实中;“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行为指导,但这“五常”在“天人感应”前提下夸张上升成“天理”,结果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束缚人性的教条;儒学发展至宋朝以后,朱熹又从心性说出发,认为“天道”是无私无欲的境界,而人心有私欲,为天理所不容,反对人沉溺于私心欲望之中,因而“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8)要求“明天理,去人欲”,结果在实践中人的心性良知被僵化,导致民生关系完全被固化教条,人的道德气节被无限拔高,儒家的公正与民生思想失去了原意,逐渐变为麻木人心的工具。  

在《列女传》中纪录了一件事:“蔡人之妻既嫁于蔡,而其夫有恶疾,其母欲改嫁之。该女认为夫之不幸即妾之不幸。嫁人之道,一旦结婚,则终身不改。今夫不幸染上恶疾,正应细心照料,以情相慰,怎么可以弃之而再嫁呢?遂不从”(9)。这个故事被用来标榜“三纲无常”的社会实践:这位蔡女士不仅以“夫”为纲,又充分体现了“五常”的德行……但是,如果这位“夫”并没有因“以情相慰”而痛改前非呢,抑或他更加得意而肆无忌惮呢?蔡妻“弃之而再嫁”就违背了“三纲无常”! “一旦结婚,则终身不改”是社会共识的心性气节。蔡妻自然就没有了选择。从这里去探就儒家的公正与民生思想,发现在现实中已经背离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根本。  

二、    王艮思想的民生意识  

王艮,明代思想家、是泰州学派"明理达用"的创立者。十一岁时家贫辍学,随父经商,因善经营成为富户。王艮一生布衣,拒绝入仕;一生勤奋,标新立异:“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之学”,是王艮的思想特色。王艮反对儒学束缚人性的僵化,却把儒学中以“仁”为核心的良知道德理念,作为一种民生教化的资源,提出“百姓日用”是圣道,经由个人心性的指向,唤醒民生共识良知道德被奴役和麻木的民生的思想。  

王艮说:“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挈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不正也”(10)。说明“身”为正本之源,天下国家由人构成,所以应该包括所有的人,都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具有君子的思想水平,为“人人平等”夯实了基础;再要求人人“以身平等”,人人要尊身、安身、保身、爱身,以“明哲保身”提示人的独立意识,为“人人平等”垒造了第一个台阶;又说:“天性之体,本是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11)”强调人的个性生命是鲜活的,自然负有七情六欲的个性特征和原望,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显然,“明天理”,去人欲”不符合人的心性共性。还原人的自然性,为“人人平等”造就了第二个台阶;王艮再剖析天然存在之理;认为“人性之体”,“体”都有自然共性,百姓日用也是“天然自有之理”。指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12)就是说凡不符合、不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就违背了自然之理,也就是说只有民生需求才是社会最大需求,把民生抬到社会最高度。  

王艮非常清晰地意识到:“盖刑因恶而用,恶因无教养而生。苟养之有道,教之有方,则衣食足而礼养兴,民自无恶矣……(13)他十分明确地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扬弃,把儒家学说中具有普世共识的内容编辑成普及版,让儒家学说鲜活起来“……人爱我,则吾身保矣。能爱人,则不敢恶人。不恶人,则人不恶我。人不恶我,则吾身保矣。能爱身者,则必敬身如宝。能敬身,则不敢不敬人。能敬人,则人必敬我。人敬我,则吾身保矣。能敬身,则不敢慢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14)这显然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诠释,在这里王艮几乎全盘接受了儒家思想的这一箴言:又说道:“事亲从兄,本有其则。孝弟为心,其理自识。爱之敬之,务至其极。爱之深者,和颜悦色;敬之笃者,怡怡待侧。父兄所为,不可不识;父兄所命,不可不择。所为若是,终身践迹;所为未是,不可姑息。所命若善,尽心竭力;所命未善,反复思绎。敷陈义理,譬喻端的。陷之不义,于心何怿?父兄之愆,子弟之责。尧舜所为,无过此职。(15) ”在这里,王艮却鲜明地反对“三纲无常”,从各个角度告诫人们不可失去自我,而应是独立思考,有所选择!实际上,王艮是在以“不可不识”对质封建等级:以“不可姑息”置疑“灭人欲”;以“反复思绎”反抗固化的礼教!  

王艮的教化方式贴切生活,体现了他的“百姓日用”的原则。与此同时,王艮深知只有人人平等,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他向往社会得到真正的“人人平等”下的公正,民生不仅是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民生,还是监督社会秩序的民生,他起草了《均分草荡议》,主张:“予民教养,让民参政;均分土地,使民乐业……”(16)。王艮的这些思想,比之孟子对“仁政”下的公正社会描述,更具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性和原则性。  

三、    民生教化的当代借用  

社会公正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进步的。当前我国快速发展,追求社会公正是“圣道”,民生的需求就是全社会的需求,全社会正日益加强对民生权益的合法保护,全社会追求“人人平等”下的法律法规公证,社会公正超越历史日臻完善:孔子的“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已然由民生自行评价;孟子的“仁政”已然由法律监控;王艮的“让民参政”已然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的心性需求越来越强,那么,儒家关于“治天下”的学说里有句名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太平……(17)《大学》”。这句名言点明了个人与“治天下”的逻辑关系,在这个的推论中,“格物、致如、诚意、正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个论断是儒家民生与公正思想的总脉络,儒家以“仁”为核心的良知道德理念,应用在每个环节中,因而这一思想认识,非常深刻地烙印在民生的精神内涵中。  

王艮注意到了儒家学说注重人的心性的特质,反对儒学束缚人性的僵化,对儒家学说作了扬弃和加工,他利用儒学教化民生,唤醒人性的良知道德共识,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人人心性崇德的理想社会,寄希望于民生建设的精神内涵有所提升!事实上,王艮有心引领“人人平等”的共识,却无力建设“人人平等”的社会。而今,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孔子曾有过预言:……,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8)。孔子认为,国家富裕了,就要施行教化。不少事例说明今天的民生正面临着“富后而教”的状态,民生的精神内涵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一青年从高楼坠下不治身亡,一对白发夫妻痛不欲生……在他下坠的地方正巧停着一辆雪佛莱汽车,下坠的重力将汽车玻璃将砸碎,车身撞伤,汽车送去修理,按法律规定应从保险费里面报销掉70%,剩余30%有1000元应当车主自费,车主要求赔偿自费部分,饱含失子之痛的白发夫妻以然赔偿,无语。但是,车主还要赔偿因汽车修理的误时交通费几十元,这让白发夫妻伤心异常,引发了社会的纷纷议论……为什么?  

那是因为从法律说,车主没有错,但民生的良知很难接受!人们希望这位车主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看轻几十元、甚至看轻1000元,如果他能向饱尝失子之痛的白发夫妻表示哀悼,不要求赔偿,作为向死才的告慰,这样,车主用1000元擦亮了人性的良知道德,换来了社会大爱,奏响了社会和谐的颂歌……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缺失人性良知,丧失精神内涵,那么,“人人平等”下的法律法规公正,也不可成为“治天下”万能!因而,传承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脉络,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四心说”的良知道德注入新的活力,是当代民生“富而后教”的重大课题,能为当代“治天下”所用。  

当然,儒家关于公正与民生的思想为当代所借用,在今天一定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王艮的全民教化思想,也有它不够全面的不足,因而,这种借用应当是选择性的、与时俱进的参照性的、抓住实质型的,不妨借鉴王艮的《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天下快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参考书籍:(1)《荀子.王制》(2)《雍也》(3)《颜渊》(4)《公冶长》(5)《孟子告子上》(6)《孟子梁惠王上》(7)《春秋繁露》(8)《朱子语类第十三卷》(9)《列女传》(10)《明哲保身论王艮》(11)《孝弟箴》(12)《王心斋全集》(13)《王道论》(14)《明哲保身论》王艮(15)《孝弟箴》王艮(16)《均分草荡议》(17)《大学》(18)《论语》(19)《乐学歌》  

   

   

本文结论:中国精神:“君子风骨,科技创新,牢记南京大屠杀!”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5.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6.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7.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8.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9.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10.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