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夕谈端午话屈原
蔡金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端午前夕,笔者不由得想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端午节的来历,就是民间老百姓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一个节日。屈原,这个家喻户晓的爱国诗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壮怀激烈的爱国投江之举,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笔。今天,笔者怀着一腔深情来谈端午话屈原,以作为对他深深的纪念。
一、关于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去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等习俗。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民间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
端午节的名称很多,除“端午节”外,还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二、关于屈原
谈端午节,关联最大的要数屈原,很多传说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屈原生平简历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国大夫,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上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公元前317年,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公元前3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公元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时间长达18年,这期间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
公元前278年,秦国再次攻楚,占领郢都,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消息传来,忧国忧民的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作诗篇《怀沙》,再次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了郁积于心头的苦闷,然后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2、屈原的主要成就(分为“楚国辞赋”和“思想成就”两大方面)
楚国辞赋上,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屈原的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风调激楚是屈原楚辞风格。屈原由于受霄小的排挤陷害,使曾经对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变法图强的楚怀王,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楚国面临亡国的危机,而对屈原这样的爱国志士迫害有加。诗人正直的性格,高洁的人格,爱国的行动,反倒都成了罪过。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这种激楚的情调,在《九章》中表现得十分强烈。诗人对国破家亡之痛,民离失散之苦,表现出十分愤慨的情绪。在许多诗中,他对当时社会不重视贤才、自己怀才不遇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屈原楚辞虽然情调激楚,然由于胸襟的博大,感情的深沉,因此意趣幽深,读来毫无浮泛或轻躁之感。这种幽深的意趣,深含在他写的各类诗中。且不说《离骚》表达的那种深厚的爱国热情以及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涓涓之诚,深深地扣动着读者的心弦,就是《天问》那种以问句构成的形式奇特的诗歌,在反问中包含着相当深刻的思想,充分表现出他的渊博和睿智。
思想成就方面,主要有:
A、举贤授能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B、造为宪令
屈原主张改革,推行法制的立场更为自己的作品所证实。“明于治乱”的屈原深知:要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必须像当时各国的改革者们那样,革新政治,推行法制。他要楚王实行美政,扬弃秽政,改革现状,废除旧制,并坚定地表示自己要作这次改革的马前卒、开路人。
C、大一统
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是使楚国在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战争中,不致失力,并通过努力获得全胜,最后统一中国;使楚国国君功追三皇,步武尧舜,取法禹汤,赛过文武,建立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大一统”的理想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3、屈原的变法改革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
变法内容,楚史专家汤炳正归结为六条:
第一,奖励耕战,奖励农耕;第二,举贤能,唯才是举;第三,反壅蔽;第四,禁朋党;第五,命赏罚;第六,移风易俗。
4、前人对屈原有很高的评价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毛泽东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三、结语
从以上介绍分析可看出,端午节这个节日,无论从民间还是从国家、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它更多地与爱国诗人屈原关联在一起,就显得更为厚重,意义更加深远。爱祖国,就像爱母亲一样,这是千百年来一个恒久不变的主题,谁也别想扭曲、改变它。尽管诗人屈原的思想受其所处的封建时代的局限,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的爱国情怀,仍然是伟大、不朽的。屈原虽早已长眠江底,其肉身不复存在,但他的爱国精神万古流芳!今天,我们仍然要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和平安宁的势力作坚决的斗争,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2015.6.9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