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网友:书名《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由来
丑牛(2024年5月26日)
《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本书从成书到出版,都是应网友们的要求和支持办的。
五年前,我突然心脏衰竭,昏迷过去,医院连发了三次病危通知单,几次进了鬼门关,家里也准备了灵堂,不知怎的,又自已醒过来了。医生说是“奇迹”。!在重症室里躺了两年,又不知怎的,可以下床走几步了。到了第三年,把我转到普通病房,我和陪护合作,试图坐起来,开始她把病床摇到15度,每次由5分钟增加到一个小时,然后升到30度、45度、最后摇到60度,我可以坐起来了。别人可以把我抱到轮椅上去做CT、核磁共震。
去年春节后,我就要求出院。医生说:要不是你生命力顽强,我是不会批准的,到今天一年半了,我居然能够在生活上达到自理。许多网友就向我提出要求:赶紧把这多年来写的网文,编成册,给我们留下个纪念,不由分说,两位年青的朋友,就在网上搜索,把我所写的文章,打印成大字的单行本,共六百多篇,堆到我的病榻旁。
说来也真怪,过去我每天只能上午活动1小时,下午活动两小时,自从读昔日的文章,竟手不释卷。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把六百多篇网文读完,开始选稿。最初我是以“上访族”为重点,並把书名也定为《第五十七族》因为我最初的上网入道,是从接触“访民”开始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企改制”,“住房拆迁”,“土地流转”,“依法治国”,“党的建没”成为一个时期的社会焦点。就按各方面的选稿,约两百篇,加起来上百万字,厚厚的一大本。网友多半文化不太高,阅读能力也不强,闲暇的时间也不多,怎么读下去呢?就把面面俱到的选稿方式否定了,按“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来选。共约六十多篇。
定稿之后,我把稿件重新校读两遍,打出清样后,让我大吃一惊:怎么和主流媒体不同调呢?这是我写的东西么?怎么这么大胆,口无遮栏,简直是“童言无忌”。我立即掩卷沉思,写这些文章的社会背景和我当时的心态:就拿《玉姣一刀捅破天》的连续报道来说吧,当我第一次读到官方公布的,邓玉姣故意杀人案的视频后,就有些怀疑,接着网上就报道了邓玉姣手刄淫官的视频,又看了邓玉姣作为故意杀人案犯送到恩施地区医院,綑绑在病床上。她口中喊道:“妈妈哦,他们在打我!他们在打我!……”。我和巴东的朋友通了电话,他们具体详细地告诉了我,我真是心如刀绞,恨不得再拿起冲锋枪去恩施营救,我这个老兵能不愤恨滿腔吗?
在“国企改制”中,在“房改拆迁”中,在“土地流转”中,在行政诉讼”中,官和民的关系对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在网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后,我所在的党组织几次找我谈话:“为什么和党不一条心”。有一次,我终于回答道:“和什么党不一条心?我想过很多次,和毛泽东时代的党,我是忠心耿耿的,改革开放后,说是“走进了新时代”,摸着石头过河,废除人民公社,卖掉国有企业,走小岗道路……。我就大惑不解了,就三心二意了。这离心离德的责任,不在我呀!
我把书稿重新编排,围绕一个中心思想一一“捍卫社会主义,反击资本主义复辟”。重新立了一个组合一一《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並把它列入第一集。第二集是《第五十七族》,被压迫一族,反抗的一族,第三集是《黑监狱》是对反抗者的镇压,搞法西斯。最后,我把一位老军人、老工人夫妇给张军检察长讲了一个“戏剧性”的故事作为全书的尾声。故事结尾的一段话,很有意思,抄录在这里:“张检察长,我们是看到你对资本家的‘三不’政策,才联想到我们的遭遇。你说:对资本家的宽容是出于政治上的大局。对一个老军人、老工人的暴行,不是关系到更大、更重的政治大局么?你应该更明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随着内容的变更,这本书的书名也应另外起名了,我想了好久,突然看到卧房里挂的一幅字,是享名中外的大书法家王树人老先生送给我的辛弃疾的一首词,最后一句是“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一行字,力透纸背,像一幅水墨素描,画出了时代的意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