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在韩国 |
【求是】 |
|
詹小洪 |
|
长期以来,韩国属发展中国家,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还只是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人均GDP不到100美元,甚至连自行车都不能生产。1962年,韩国开始实施第一个经济增长五年计划,此后稳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汉江奇迹”。1996年,韩国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主要代表之一。2004年,韩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11位,人均GDP超过14000美元。韩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科学技术、强调自主创新。 政府的科技举措有力 韩国国土面积小,资源极为贫乏,能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韩国国民对此具有足够的认识,忧患意识强烈。他们认为,韩国惟一的资源是人力,是国民的大脑,“必须创造明天韩国人吃饭生存的科学技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也曾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不是简单地引进,而是在引进中消化和吸收。有关资料显示,他们每引进一美元技术要拿出8美元的配套资金来消化。光靠引进技术,做世界加工厂,没有竞争力,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要发展,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核心技术。这是从总统到普通国民的共识。为此,韩国从法律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法律提供保证。从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政府先后颁布了《科学技术促进法》、《科学家教育法》、《技术开发促进法》、《技术评估法》等一系列法律。尤其是2001年颁布的《科技框架法》,包含有29种法律,涵盖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政策给予支持。韩国政府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每一阶段都推出相应的科技战略。1989年,政府制定《尖端产业发展五年计划》,重点推进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光纤维等七个产业的科研。1991年,韩国推出为期10年的“G7工程”,目标是在21世纪使本国的科学技术赶上西方七国的水平。2001年,韩国出台为期五年(2002—2006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重点开发“6T”领域,即IT(信息技术)、BT(生命工程)、NT(纳米技术)、ST(宇宙航空技术)、ET(环境工程)和CT(文化技术)。2004年,韩国启动“十大新一代成长动力工程”,重点发展数码广播、智能机器人、新一代半导体和未来型汽车等10大高技术产业。为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2004年决定提升科技部地位,由一位副总理兼任科技部部长。 研发(R&D)投入增长快。1962年此项投入仅2.1亿韩元,占GDP的0.28%;1980年为3.2亿美元,也只占0.56%。1980年以来是韩国研发投入迅猛增长时期,2002年为144亿美元(2.53%)、2003年为164亿美元(2.64%),2004年为22万亿韩元(约合190亿美元),占GDP的2.82%。目前,韩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低于日本,远高于美、德、法、英等发达国家。同时,韩国对基础理论研究倍加重视,在研发投入中的比重占14.5%,这意味着科技发展有充足的后劲。 珍惜科技人才。韩国提出要在2012年前培养10所名列世界前100位的研究性大学,并投入巨资用于引入“国家特别研究员”,培养1万名核心研究人员,着重研发韩国第十代新增长动力技术。实行优秀科学家国家管理制度,让有望问鼎诺贝尔奖的韩国科学家负责国家大型研究项目,并提供所需的研究经费,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而且给这类科学家提供“国家要员级”的人身保护。 韩国还大力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一是设立“总统科学奖学金”,鼓励优秀高中生报考国内外名牌大学的理工科,并在以后成长为世界级的科学家。被国内大学录取者可得到1000万韩元(约合8万元人民币)奖学金,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的可获5万美元奖学金。二是凡在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科学英才”,总统都要亲自接见获奖者及其家长和老师。获奖者还可享受免服兵役的优待。三是政府鼓励外国高科技企业在韩国设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雇用未就业的韩国理工科硕士、博士,由韩国政府替外资企业发工资。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在研发投入上,韩国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的转变。政府与企业的投入比重,1970年为77 ∶ 23,1980年降为52 ∶ 48,到2003年,则为25 ∶ 75。 上世纪80年代,韩国企业开始设立研发所,此后迅速增加。1983年有100家,1991年为1000家,2000年超过5000家,2004年超过10000家。一些特大企业都拥有数个研发所。韩国前30强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占其销售收入的3.15%。比如,三星电子公司拥有42家研发所,1997年从事研发的有12000人,占员工总数的22%;2004年增加到24000人,占员工总数的36%。其中,硕士、博士从2000年的5000人增加到2004年的24000人。研发投入更是逐年提高:1999年为1.6万亿韩元,2001年为2.4万亿韩元;2003年为3.7万亿韩元,占销售收入的8.5%,2004年上升到占销售收入的9%。目前,三星电子有四个产品(存储器、液晶显示器、移动通信、数码电视)位居世界第一。2004年,注册专利1604件,居世界企业第六。现代汽车为了实现进入“全球汽车前五名企业”的目标,现有14家研发所,还计划在2007年前将研发人员增加到1万名。研发经费2004年为2.5万亿韩元,占销售额收入的5%;2005年超过3万亿韩元,占销售额收入的6%。目前,现代汽车年产量超过300万辆,正在向德国奔驰、日本丰田发起挑战。LG集团的电子产品、半导体产品和家用电器也有很强的竞争力,现有27家研发所,研发经费2004年为2.4万亿韩元,2005年为3.4万亿韩元。在由美国《商业周刊》和全球品牌管理咨询公司共同调查的“2005年全球100大品牌”中,上述三家韩国公司全都榜上有名,三星电子列20位,现代汽车排84位,LG为97位。三家公司还被列入世界100强OEM(“拥有自有品牌进行产销”)企业。 企业的研发所可以最大效率地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韩国在IT、汽车、半导体、造船、钢铁等产业的许多新产品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少韩国技术还被当作同一产业的国际标准。据韩国产业资源部的技术标准院一项报告,迄今为止,仅在IT领域,就有22种113项韩国技术被采用为国际标准。哪国的技术一旦被认定为国际标准,就会大大增加其产品的市场份额。 自主创新促进韩国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政府对科技的大力扶持,韩国迅速成长为一个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的国家。据瑞士国际经营开发院发表的《2005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报道,2004年韩国技术竞争力和科学竞争力分别居世界第2位和第15位。 科技进步特别是自主创新有力地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据韩国产业开发院的研究,技术进步对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上世纪70年代是12.84%、80年代为18.7%、1990—2002年为39.54%。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但韩国是最早也是最成功走出困境的国家。韩国经济学家认为,韩国之所以能够比亚洲其他国家更快地恢复元气,主要就是依靠自己产品的技术品牌。 韩国的不少产业,如汽车、造船、半导体、信息通讯等,都比我国起步晚。汉城地铁要比北京地铁晚修10年。但是,现在韩国已在上述领域全面领先:汽车年产量突破500万辆;造船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的40%,居世界第一;手机销售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2%。中韩两国的外贸依存度都很高,出口总额均占GDP的30%以上但中国出口的科技产品中贴牌商品占相当比重,而韩国则是自有品牌商品居多。韩国产品之所以行销世界各地,靠的就是自主开发的原创性技术,就是在世界市场上培育起来的响亮品牌。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了韩国社会的发展。一是城市化程度高。乡村人口仅占7.5%,农民收入约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70%。城乡差别不算很大,基尼系数约为0.32。二是国民受教育程度高。2004年,韩国高考录取率是89%。三是信息化程度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程度既决定了一国竞争的实力,也反映了该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普及、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等指标上。2004年,在联合国电子政府评比中,韩国电子政府被评为世界第五、亚洲第一。2003年,韩国信息化综合排名居世界第七。其中,宽带网(ADSL)的家庭普及率达到70%,居世界第一位;每100人中有61人使用网络,网络利用率居世界第四位。 应该指出的是,尽管今天韩国的科技水平在国际上已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在科技实力排名、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申请的专利数、韩国品牌价值等项指标上,都与其综合国力相当甚至超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尤其是从核心技术上来看,韩国依然落后于美、日和欧盟诸国。在韩国制造业中,IT产业的技术水平最高,但也只相当于世界最高水平的84%。仅手机行业,韩国一年就要向国外支付4000亿韩元(近4亿美元)的专利费,其中三星电子的CDMA手机每台芯片要支付50美元,DVD播放器每台要支付5美元。最近几年,韩国技术贸易为逆差,每年进口技术(主要是支付专利技术费)约40亿美元,出口技术15亿美元。主要进口国是美、日和欧盟诸国,而韩国技术的主要出口国则是中国、印度、越南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