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
记者: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官发表讲话,宣布正式吸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两个新的联邦主体,克里米亚作为共和国、塞瓦斯托波尔作为联邦级的联邦市,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具有同样的地位。对这样一个事实,你有几个层次的解读?
冯玉军:首先,这意味着在自去年11月持续了四个多月的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和西方剑拔弩张的博弈呈现出阶段性的转折,普京以最初的控制克里米亚、举行公投、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吸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为俄罗斯联邦主体等一系列连贯动作,实现了他自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的绝地反击和逆袭。也就是说,在乌克兰加速“向西”和美欧势力不断向东扩展的这种背景之下,普京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方式,坚定地做出了他的政治抉择。在俄罗斯,仿佛重新上演着历史的某个瞬间:1812年俄法战争波罗金诺战役中拿破仑军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希特勒军队都曾经兵临莫斯科城下,然而却遭到俄罗斯的绝地反击……如今,俄罗斯以极端的方式,再一次证明了俄罗斯人的强悍。
其次,在这一轮博弈中,俄罗斯通过这种方式让1954年苏联时期划给乌克兰的这块领土“回归”。在地缘政治和安全方面,吸收克里米亚成为俄联邦主体,使得俄罗斯在整个黑海、高加素地区的战略支点得以巩固。正如普京3月18日的讲话所表示的,此举消除了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继而俄罗斯黑海舰队被驱逐出塞尔斯托波尔的风险。
第三,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以来,在与北约的持续较量中,俄罗斯又以类似2008年其在格鲁吉亚冲突中所采取的坚定方式,捍卫了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利益。同时,俄罗斯延滞了乌克兰被完全纳入西方战略轨道的趋势和进程。
记者:目前普遍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虽然暂时赢得了克里米亚,但同时也意味着它会加速甚至彻底失去乌克兰,俄罗斯的战略地缘空间进一步缩小。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冯玉军:普京在3月18日的讲话里说得很清楚,俄罗斯与乌克兰有着紧密的历史文化联系和经济联系。他特别强调,在乌克兰还有着上百万的俄罗斯族人和讲俄语的居民。俄罗斯仍然不想肢解乌克兰,但是这些人的利益要得到绝对保障。尽管失去克里米亚以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肯定会大幅度地恶化,但是现实和传统的经济、人文、社会联系依然会让俄罗斯在乌克兰,特别是在东部乌克兰有着非常强有力的现实影响。
在吸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为俄罗斯的联邦主体后,普京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把东乌克兰从乌克兰肢解出来,但是他一定会运用政治、经济、人文及一些非常规手段,保持对东乌克兰的强有力影响,甚至是对整个乌克兰的战略压力和影响。
记者:在克里米亚举行公投、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前后,美国、欧盟表示强烈谴责,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裁措施,接下来美国和欧洲会进一步采取哪些行动?制裁措施对俄罗斯有哪些影响?
冯玉军:美欧肯定会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现在第一轮的制裁已经出来了,俄罗斯一些高官被禁止去欧美国家旅行,他们的海外资产被冻结。下一步,美欧紧接着会在政治上进一步孤立俄罗斯,在国际社会掀起批俄反俄的浪潮,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法,违反联合国宪章,肆意践踏乌克兰的主权,不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合法性,等等。同时另一方面,肯定会对俄罗斯进行进一步的经济、金融制裁。美国已经释放了500万桶的战略石油储备,打压国际油价,以削弱能源对俄罗斯经济的支撑作用。美国还有可能进一步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并呼吁欧佩克国家增产,进一步打压国际油价。这是其一。其二,可能对俄罗斯实行石油禁运和天然气禁运,压缩俄罗斯的财政外汇收入,恶化其财政金融状况。其三,可能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冻结其海外资产,特别是俄罗斯一些国有企业在海外的资产。其四,俄罗斯股市资本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外国资金,如果这些资金抽离,就意味着俄罗斯的股市将遭受重创。其五,国际评级机构有可能大幅度下调俄罗斯的主权信用级别,然后让外国资金,甚至包括俄罗斯本国的资金套现,做空俄罗斯的证券市场。
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俄罗斯的制裁其实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目前,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停止,但在刚开始制裁力度比较小时,欧盟肯定和美国站在一起。因为现在俄罗斯的天然气占到欧洲天然气消费量的30%以上,所以欧洲一下子全部冻结与俄罗斯的能源供给关系是不可能的。
当然,俄罗斯会采取对等的制裁措施。杜马已经通过了一个反制裁的法案,包括冻结外国公司在俄罗斯的资产,限制欧美高官入境俄罗斯。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求开拓其他的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
记者: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是否引发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亚国家和外高加索地区国家会有一些什么变化?
冯玉军:乌克兰危机反映了原苏联地区很多的潜在问题,有很多国家都存在着“被冻结的冲突”,包括纳卡问题、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哈萨克斯坦北部有两个州也曾经是俄罗斯的,苏联时期划给了哈萨克。所以伴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演进,这些国家也对俄罗斯有一定的担心,担心遭受与乌克兰同样的命运。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些国家威权主义政权同时担心美国和西方在他们国内策动“颜色革命”,干涉内政,导致政治动荡。所以,在美国、西方、俄罗斯之间,这些国家更加难以做出选择,角色定位更加艰难。
记者:乌克兰危机正在持续发酵,普京这一任期提出的“欧亚同盟”、“欧亚一体化”、“关税同盟”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是不是会暂时搁置呢?
冯玉军:虽然经历了乌克兰危机,普京仍会继续推动“欧亚一体化”,但是这一进程会受到几个因素的冲击。第一,由于俄罗斯受到西方的制裁,其自身经济增长会出现滑坡,今年GDP可能会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如果这样,俄罗斯的经济吸引力、向外扩张的能力都呈现下降趋势。第二,“关税同盟”成立以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之间存在很多利益纠葛。俄罗斯的工业制成品、金融行业向哈萨克斯坦市场不断涌入,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的2050年战略实施及振兴自身现代化产业的努力。前一段时期哈萨克斯坦货币贬值很大程度是俄罗斯卢布贬值的连带效应。“关税同盟”实现了成员国间商品的自由流通,但是由于国家间货币没有统一,那么商品的进出口差异就会导致金融战、货币战。普京希望搞统一货币,但是哈萨克斯坦坚决反对。基于这样的情况,“欧亚经济一体化”既存在着现实的利益纠葛,同时也存在着制度缺陷。如果上述制约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未来几年“欧亚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会大大减缓。
记者:《世界知识》杂志2014年第六期刊登了你的文章《凝神静思乌克兰》,你谈到乌克兰危机给欧洲安全带来了影响和威胁,这包括哪些因素?
冯玉军: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进一步紧张和倒退。北约原本就认为俄罗斯搞“欧亚一体化”就是恢复“帝国”梦想,现在就更明显了,北约认为俄罗斯已经完全违背国际法原则,因此,欧洲对俄罗斯安全上的担心进一步上升。美国有可能重新调整在欧洲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一方面加强加快反导系统的部署,另一方面,原来美国这几年一直减少在欧洲的常规力量部署,但现在可能也会重新进行调整,相应地增强在北约成员国,特别是在“新欧洲”国家,如波罗的海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这些前沿国家部署军事力量。其结果是,与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对冲会进一步的升级。同时,乌克兰在“失去”了克里米亚后,反俄情绪会更加高涨,深切地认识到自己无法维护自身的安全,可能也会加快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其连带效应可能影响一些周边国家,格鲁吉亚也会有相同的举措。
记者:如此背景下,中国与乌克兰、俄罗斯的关系会有什么变化?
冯玉军:中国在联大对美国发起的关于克里米亚公投的决议草案投了弃权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我们坚持了不干涉内政、维护独立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没有对俄罗斯进行指责和批评,更不会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下一步,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会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加强同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加快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提升双方的经济融合度。
摆在乌克兰新政权面前的问题很多。首先,它面临怎么样处理克里米亚问题的难题;其次,恢复国内的正常秩序;第三,解决金融财政危机。这真是一团乱麻。但是从整体上来讲,乌克兰和中国发展密切的经济、战略合作的需求还是很迫切的。当然,中乌之间去年由亚努科维奇签署的合同肯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在一定时间段内甚至会被迫搁置,但是,未来乌克兰要走出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人才的潜力,与中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记者:有学者说,现在是“新冷战”的开始,对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是什么?
冯玉军:要提出“新冷战”这个概念,首先就要定义“旧冷战”。冷战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全面的意识形态的对峙、对抗,全面的军事对峙,全面的经济上的相互隔绝,两个平行市场。但是现在,俄罗斯没有自己的庞大集团,也没有自己明确的意识形态。尽管它很强硬,但是它和西方的整体力量对比仍然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多人都把俄罗斯视为一个威胁,但是,俄罗斯外在的强硬恰恰是表现出它内在的虚弱。乔治•凯南曾经发表过《苏联行为的根源》,认为苏联长期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导致其进一步对外扩张,但是越扩张就越增加了它的不安全感。现在的俄罗斯仿佛又重新走上了这条道路。然而,如今俄罗斯与西方阵营的实力对比不可能引发新的冷战,但是,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在未来可预见的五到十年里仍然会全面紧张,这是可以肯定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