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外媒:美国种族阶级冲突有变本加厉之势

记者 · 2014-08-20 · 来源:中新网
美国黑人被枪杀案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外媒:美国种族阶级冲突有变本加厉之势

  中新网8月20日电 本月初,美国弗格森市18岁的非洲裔青年迈克尔·布朗警察开枪打死,事件引起美国民众游行抗议。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的社论称,美国社会虽然整体上比以前更为自由开放,但带有浓厚种族色彩的阶级冲突,恐怕有变本加厉之势。

  文章摘编如下:

  越演越烈的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市种族暴乱,恐怕是1992年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种族暴乱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种族冲突事件。以黑人为主的当地民众,因为白人警察枪杀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聚集抗议示威,并与警察发生冲突,最终酿成大范围的暴乱,以及趁火打劫的情况。

  在18岁的弗格森市黑人青年布朗于8月9日,被当地白人警察连开六枪打死后,警民冲突就不断升级,迫使密苏里州长必须出动国民卫队协助维持秩序。美国联邦调查局已经介入调查枪杀事件,多个美国大城市也爆发民众示威游行,抗议种族主义以及警察执法过当。

  黑人占弗格森市人口的67%,但当地警察超过90%是白人。当地民众因而投诉,警察执法时歧视黑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布朗被枪打死,正是警察种族歧视的极端体现。这也是为何弗格森市民众在事发后的抗争会如此激烈。

  弗格森市警察在民众开始抗议枪杀事件时的过度反应,也引发美国舆论界关于“警察军事化”的激辩配备防雷野战车、重型机关枪、头戴钢盔、手持自动步枪的警察,在面对示威群众时,姿态犹如在战场上面对敌人;对于云集当地采访的记者,警察在驱离时态度也极端恶劣。

  当装备如军人的警察,用枪口对准示威民众的新闻照片传播开后,美国人惊呼这已经不是美国社区的警察维安,而是占领军对敌国子民的镇压

  在结束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战事后,美国国防部把积压的剩余武器和配备,以反恐需要为由,转给了国内的警察部门,使得警察在执勤时动辄出动军事配备,导致执法过当的情况日益普遍。考虑到警察部门白人警员居多的现象,在类似弗格森市枪杀事件后,就容易出现好像白人占领军镇压黑人群众的画面,进而加剧了本来就紧张的种族关系。

  经过了数十年的奋斗,黑人的公民权利自1960年代民权运动后,确实有所改善。奥巴马2008年当选为美国首个黑人总统,又在2012年连任,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但是,在社会底层的日常生活里,歧视黑人的情况并没有改善。

  一系列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黑人仍然遭遇极大的社会不公。例如,司法体系普遍上歧视黑人,美国白人违法滥用毒品的人数是黑人的五倍,但是因为毒品罪入狱的黑人,人数却是白人的十倍。

  社会不公也反映在经济上,同样是2012年的数据,黑人的平均年收入是33000美元,白人则平均有57000美元;黑人所拥有的总体财富仅为全国的2.7%,白人则占有全国88.4%的财富。这种不公的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也包括历史因素,但表现在现实上,则形成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现象。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种族之间的矛盾必然加深。弗格森市的枪杀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它所反映的社会两极化,其实更隐含了白人黑人之间的种族对立。美国社会虽然整体上比以前更为自由开放,但带有浓厚种族色彩的阶级冲突,恐怕有变本加厉之势。

  附:英媒:美国仍未摆脱种族对立的历史阴影

  尽管托马斯·杰斐逊是一位通常对国家前景持乐观看法的美国“国父”,但他曾提出一则充满阴郁悲观味道的预言。英国《金融时报》20日刊登署名安妮特·戈登-里德的文章称,在《弗吉尼亚笔记》一书中,杰斐逊指出,如果就像他所希望的那样,有一天美国黑奴获得了自由,那么将会爆发冲突,并且不可避免地演变为种族战争。

  文章称,本月早些时候,在密苏里州的弗格森镇,一位并未携带武器的少年被一名警官杀害了。如今,在密苏里州州长杰伊·尼克松宣布在该镇实行宵禁之后,人们有充分的理由问一句:从杰斐逊的时代起直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美国是否一直在进行着针对黑人的战争——只是其形式有时候表现为热战,有时候表现为冷战?

  在美国,一位年轻黑人在可疑场景下死于警官之手,这样的事并不少见。许多黑人都能说出类似的故事——他们认识或听说过的某个年轻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死去的。

  文章指出,杰斐逊认为奴隶制导致奴隶主和奴隶之间处于一种战争状态。这是一种将黑人视为财产,让所有白人对任何一位黑人都拥有支配权的法律体系。即便这个体系被摧毁了,法律及执行法律的警官依然是保证让黑人处于次等地位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监督约束黑人行踪及行为方面。

  虽然这并不是杰斐逊所推测的那种战争,但是黑人在后奴隶制时代的经历与他的预言是一致的。杰斐逊指出,黑人永远不会忘记奴隶制时代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而占人口多数的白人永远无法克服对黑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他担心,这种状况会阻碍美国的共和实验,因为它有损美国这个建立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的共和国的声誉,而平等原则白纸黑字地写在美国《独立宣言》之中。

  《独立宣言》坚称,人人生来平等,都拥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按照它的构想建立的社会却存在永恒的二等公民,那么它的影响力将大大降低。于是,杰斐逊提出分离是最为可行的解决办法。黑人将不得不离开美国,在自己的国度获得真正的公民权。

  文章称,在杰斐逊写下的所有文字中,也许没有哪句话比这一句更引起当今美国人的愤怒——以及部分人的嘲笑——这代人已视多元化的美国和美国黑人的公民权为理所当然。这些想法竟来自“美国信念”的提出者,似乎尤其令那些希望我们——有一天——能“克服”偏见的人感到气馁。然而在《弗吉尼亚笔记》出版后的两百年里,杰斐逊对美国黑人公民权的实质所表达的怀疑从未被根除。

  文章指出,杰斐逊所讲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已扭曲了这一重要的社会功能,也让黑人、尤其是年轻黑人被假定为罪犯,将他们隔离在充分享有公民权的边界之外。

  如果去查警察部门的行为记录——从黑人在羁押期间受虐待,到扰乱黑人群体中无辜民众生活的拦阻搜身政策,以及在逮捕涉毒人员及判刑方面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肯定会得出上述结论。

  至于身为共和国公民的黑人与其政府之间的关系,好像就无话可谈了。在弗格森镇,黑人少年布朗之死引发了和平抗议,而政府的反应是派出一支形似侵略军的军事化警察部队,他们把武器对准了手无寸铁的平民们。我们将这骇人的景象与今年早些时候发生在犹他州邦迪农场的事件比较一下,当时白人农场主们——其中不少人拿着武器——抗议他们所说的联邦政府的过界行为。相比之下,联邦官员和农场主们的对峙相当平静,双方之间没爆发冲突。

  文章最后称,美国不堪的种族历史继续困扰着人们。黑人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民。杰斐逊对奴隶制及白人至上主义的遗留问题的预测,有时会使他遭到诋毁,但他的先见之明超出许多人所愿意承认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五月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3.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