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对中美博弈态势最顶层的分析:中俄伊大三角?不,中俄中大三角才是关键

退役校尉 · 2024-06-17 · 来源:校尉讲武堂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沙特,就是能够决定中盘对杀走势的天元中枢。

  校尉曾经说过,相比反智和奶头乐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人均有效脑容量不超过半斤的普通美国人,我们中国人的素质要高很多,堪称人均政治家。  

 

  懂王说注射消毒水可以杀死新冠病毒,也许只是开玩笑,但美国人是真信

  虽然这话有点调侃的味道,但绝不是讽刺,而只是略带夸张的修饰。

  相比美国,中国网民的政治觉悟、见识水平与自我思辨能力,确实在飞快地提高。

  比如最近的伊朗总统莱希坠机,不管是不是美国、以色列做的,大多数网民,却都认定这俩货脱不了干系。

  这种直指本心的政治敏锐性,确实要比普通美国人强很多。

  更难得的是,还有不少朋友给校尉留言,说伊朗内部这么乱,连总统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中俄伊大三角还能行吗?

  从莱西坠机,能够感受到伊朗政局的乱象,能够联想到中俄伊大三角的战略格局,说明朋友们的水平确实很高。

  因为前者属于逻辑思维、后者属于战略思维,而逻辑思维与战略思维,正是战略分析人员必备的两大基本素质。

  既然读者群中,有这么多潜在的战略分析人员,校尉今天就借着中俄伊大三角的话题,聊一聊真正能够决定中美博弈走向的战略大三角。

  所谓中俄伊大三角,是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  

 

  布热津斯基:波兰裔犹太人,从其担任卡特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期间的表现来看,其实扛不起战略家三个字

  在名著《大棋局》中,布热津斯基提出,如果中国、俄罗斯、伊朗三个国家走到一起,就会改变亚欧大陆乃至全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的影响力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跟踪校尉发文的朋友应该知道,对于这个著名的大三角,校尉几乎从未提及。

  道理很简单,伊朗太弱,根本支撑不起单独的一角。

  在校尉看来,这个大三角,实际并不成立。

  校尉经常说的,是另外两个大三角,并且他们的简称都是中俄中,也即中国、俄罗斯、中亚组成的防御大三角和中国、俄罗斯、中东构成的进攻大三角。  

 

  蓝色的防御大三角与红色的进攻大三角

  相比中俄伊,这才是真正能够决定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的战略大三角。

  要说战略大三角,先必须从中美苏/俄三方博弈说起。

  再次重复大国博弈尤其是中美苏/俄三方博弈的两大铁律。

  一是谁先下场、先输一半。

  二是二打一才是永远的王道。

  在从二战至今的中美苏/俄三方博弈中,中国有过一次经典的立场转换,也即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中苏交恶、到七十年代末的中美建交,将局面由中苏结盟对付美国,改变为中美联手对付苏联。

  结果大家都知道,中国改变立场之前,美国相继在朝鲜、越南吃瘪,苏联一度占据上风,而中国改变立场之后,苏联相继在越南、阿富汗吃瘪,最终以解体结束了自己强横的一生。

  虽然苏联解体是复杂力场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才是彻底改变美苏争霸战略趋势那个稳定而持久的作用力。

  而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中美俄三方博弈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俄罗斯开始改变立场,由原来的大体居中更偏向美国,逐渐向全面靠拢中国转变。

  这同样是足以改变中美博弈战略格局的巨大作用力。

  它的效果,也许不是立竿见影,但最终体现出来,必定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可能会说,校尉你跑题了,说两个中俄中战略大三角,怎么跑到中美俄三方博弈去了?

  因为校尉要说的两个中俄中战略大三角,都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撑。

  只有先构建稳定的中俄联手对付美国的二打一战略格局,才有可能形成这一防御、一进攻的战略大三角关系。

  没有中俄这两个角的稳定,怎么可能构成稳定的战略大三角?

  先说防御大三角——中国、俄罗斯、中亚。

  看看地图就知道,中亚五国虽然没有像蒙古那样被中俄包成热狗,但他们的邻国也很少。  

 

  包夹在中俄之间的中亚五国

  陆地之上,除了中、俄,也就与阿富汗、伊朗接壤。隔着里海,还能与阿塞拜疆相望。

  这种地理条件决定了,只要中俄保持一致,中亚五国就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

  或者再说直白点,中俄一致,他们就不可能彻底倒向西方。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绕开中俄与西方国家建立紧密的经贸关系,更不可能罔顾中俄的安全需求向西方一边倒,除非他们想变成第二个乌克兰。

  而没有稳定的经贸往来,单纯安全层面的合作,其实很难维持。

  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中亚五国还能通过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与欧洲进行经贸往来。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被欧洲制裁,他们通往欧洲的陆路通道也就名存实亡。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处于内陆的中亚要想繁盛,离不开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离不开强大的中原王朝。  

 

  所以校尉一直说,中国兴、则中亚兴。

  苏联解体之初,中国的经济尚未发展起来,中亚要摆脱贫困,就只能寄希望于借道俄罗斯通往欧洲。

  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中亚五国终于有了第二个选择,却始终被大毛掣肘。

  在大毛眼中,中国进入中亚,就跟北约进入乌克兰一样,都绝对不可接受。

  但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被迫向东方转身。这个时候,不管是为了维护中俄关系,还是为了抵消美国对中亚的渗透,俄罗斯都只能默许甚至主动把中国拉入中亚。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如果说俄乌冲突促成了中俄联姻,那中亚就相当于俄罗斯带过来的陪嫁丫环。

  而对原本就对着中国财主流口水的中亚来说,既然欧洲经济通道基本被切断,既然大毛松口,自然会转身拥抱财主。

  中俄中防御大三角就此成型。

  为什么将中亚与中国、俄罗斯构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定性为防御大三角,主要基于两条理由。

  一是所谓的中俄背靠背关系,在地理上,离开中亚并不完整。

  中亚一旦被美国渗透,就相当于美国把刀子同时捅到了中俄的后背上。

  蒙古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对于蒙古所谓的第三邻国政策,校尉从来只是笑笑就罢。就跟布热津斯基发明的中俄伊大三角一样,没必要多费口舌。

  夹在中俄之间,却想甩开中俄去交接中俄的敌人,这是喝了多少马奶子酒,才想出如此天马行空的外交思路来?  

 

  相比中亚,蒙古更是一口外气都没有

  只有一侧贴着大毛的乌克兰这么干,都被打出了牛黄狗宝,热狗一样的蒙古,难道就不掂量掂量吗?

  二是发展经济才是最好的防御。

  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离不开中亚的陆路通道。而中国要想取得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就必须彻底打通亚欧大陆的陆地通道,这也必须经过中亚。

  在校尉看来,只要中亚融入了中俄的经济循环体系,就足以保证在亚欧大陆形成最基本的经济内循环。

  在这个内循环的支撑下,中美俄三方博弈,中俄就不可能输。不仅是因为它足以维持我们最低水平的经济运转,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亚,我们还随时可以沟通欧洲。

  美国想彻底锁死我们,欧洲国家却未必会配合。

  因此,中国、俄罗斯、中亚构成的地理大三角,以及由此形成的地缘政治完整防御态势、经济内循环体系,就是我们的防御大三角。

  以俄乌冲突为例,仗打到今天,已经变成了纯粹的消耗战。

  面对北约支持下的乌军,俄罗斯能够维持住现在的战线,甚至还有局部反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维持住了中俄中防御大三角的稳定。

  一方面,有中国的经贸往来,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就不会断、战时经济就不会垮。另一方面,有中国的进入,中亚五国才不会彻底倒向美国,中俄共同的背部要害才不会暴露。

  而对中国来说,一旦全面进入中亚,经济层面的融合,必将带来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到那个时候,即便俄罗斯调整对华外交政策,也很难再拉走中亚。

  因为中亚,本来就是苏联给俄罗斯留下的地缘政治遗产,并不代表他们在文化上对俄罗斯有多亲密。

  从这个角度讲,万一中俄交恶,中亚也是我们的缓冲盾牌,就跟当年沙俄进入中亚时一样。如果没有满清在中亚的百年经营,我们要丢失的,恐怕不止是外西北的领土。

  当然,至少在校尉视线所及,当前的中亚,乃是我们大踏步进入、俄罗斯大踏步后撤。中俄交恶,更可能彻底失去中亚的,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

  就此而言,中亚也是维护中俄关系天然的助力,是构建中俄中战略防御大三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防御大三角就讲到这,接下来重点讲讲进攻大三角。

  在防御大三角中,基本没伊朗的事。

  在进攻大三角中,伊朗的作用、地位开始凸显。即便如此,在整个进攻大三角体系中,伊朗并非决定性的力量,更支撑不起单独的一角。

  因为在校尉的战略构想中,这个进攻大三角,除了中国、俄罗斯,构成第三角的,乃是整个中东。

  中东是一个复杂的地理概念,通常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中东,包括以新月沃地为核心的西亚地区与埃及,总共20个国家,也即西亚19国加埃及。西亚19国分别为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沙特、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埃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富汗。  

 

  西亚+埃及,就是狭义的中东

  广义的中东,则扩大到部分北非国家和地中海岛国,包括北非的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和地中海的塞浦路斯。  

 

  这是广义的中东

  实际上,对于中东,并没有特别权威的定义。比如有的资料认为阿富汗属于中东,也有的资料将其排除在外。

  校尉认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北非过于遥远,短期之内,难以纳入中俄中进攻大三角一并经营。相反,包括阿富汗在内的狭义中东,可以更好地落实校尉的地缘政治战略构想。

  注:本次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峰会中,突尼斯总统赛义德联袂巴林国王、埃及总统、阿联酋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可以视为我们中东战略的一大突破。但赛义德访华的主要目的在于经济,对军事、安全方面的作用有限。从战略布局的节奏来说,我们的军事力量贸然进入地中海,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参见《中东大变局下的命运抉择:巴林等四国元首联袂访华背景分析》

  因此,在本文中,包括校尉的历史发文中,不另加说明的话,中东就指狭义的中东,包括阿富汗和埃及,但不包含埃及之外的北非国家和地中海岛国。

  下面说说为什么中国、俄罗斯、中东构成的是进攻大三角。

  在地理上,进攻大三角就是对防御大三角的弹性扩张。如果说中国、俄罗斯、中亚的防御大三角构成了一张蓄势待发的弓,那么,中国、俄罗斯、中东构成的进攻大三角,就好弓箭被激发,中东就是以中俄为弓梢、以中亚为弓弦射出的利箭。

  这支利箭唯一的目标,就是美国摇摇欲坠的中东霸权。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上,中东处于亚欧非大陆海陆两路的十字交叉路口,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我们推行一带一路绕不开的海陆交汇点。一带一路,先通中亚、再通中东,然后才能抵达更为广袤的欧洲与非洲。

  在能源上,中东是全球能源供应的心脏与大动脉。

  在金融上,中东是石油美元的支柱。

  在宗教文化上,中东还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一神论宗教共同的发源地。

  正因如此,在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中,中东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不在欧洲之下。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通丝绸之路以来,直到今天,在亚欧大陆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中东始终是无可替代的天元中枢。

  从人类开启全球化时代以来,直到今天,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棋盘上,中东依然是无可替代的天元中枢。

  因此,二战结束后,其他地区都恢复了和平,至少没有出现长期的战争,中东却变成了美苏争霸的焦点,爆发了无数战乱。

  包括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并未就此放过中东,而是继续在这里制造战乱、输出颜色革命、挑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关系、培植极端宗教势力,意图彻底控制中东。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在中东的形象,逐渐从抵御苏联霸权的盟友,变成了最为阴险狡诈的敌人。

  911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一手扶持出来的拉登,向美国表达对其发动伊拉克战争(也即第二次海湾战争)的不满,但最底层的逻辑,却是美国在中东数十年如一日挑拨离间、倒行逆施必然引起的反噬。

  但美国并没有接受911的教训,相反,他们借机杀入阿富汗,然后又相继在叙利亚、利比亚挑起战争。

  除了战争激起的中东人民的普遍反感,美国自以为有普世价值加持、无往而不利的颜色革命,在中东也只有反效果。

  因为在宗教思想根深蒂固的中东,那些美国看不顺眼的权威人物,往往都在全力压制极端宗教思想。美国人发动阿拉伯之春把他们搞掉,再强推美式民主,那些虔诚的穆斯林选民,便纷纷把票投给了他们认为最权威的宗教人士。

  而这些宗教人士,往往宗教思想最为顽固、意识形态最为反美。

  道理很简单,他们只信主宰一切的安拉,以及践行安拉意志主宰人间的宗教领袖包括他们自己,而秉承霸权思维的美国,却在与安拉、宗教领袖争夺对人世的主导权。

  美国人自带宗教狂热的意识形态输出,就是伊斯兰世界天然的敌人。而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输出行为习惯,正源自基督教的传教热忱。

  说白了,美国与中东的矛盾,其最底层的逻辑,就是打着普世价值幌子的西方现代版传教方式,与伊斯兰教所坚持的古典传教方式的冲突,而他们争夺的焦点,就是代表人间一切权力和利益的信众。

  普世价值也罢、伊斯兰教也罢、基督教也罢,有了信众,才有一切。

  搞懂了这点就会明白,为什么苏联解体后,美国明明已经控制中东,却依然不遗余力推动阿拉伯之春,试图搞垮自己的盟友国家——因为他们多是王权+神权政体,只有改造成美式民主政体,才有可能在思想深处与美国绑定,变成类似东亚四宝、波罗的海三傻那种自带皈依者狂热的无脑小弟。

  通过和平演变搞垮苏联后,美国人深信,洗脑才是成本最小、性价比最高的博弈方式。这也是中国各种公知、买办层出不穷的底层逻辑,因为美国人始终在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

  其他手段越是搞不定,就越是要多撒狗粮。

  但在中东,美国人高估了美式民主的影响力,也低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力。

  阿拉伯之春的结果,就是中东信众用美式民主选出最反美的宗教领袖担任国家领导。

  作为最伟大的嘲讽大师,在不经意间,历史友情赠送了美国人一套中东牌回旋镖。

  正如当年苏联的高压政策导致众叛亲离一样,美国在中东的肆意妄为与骚操作,终于成功把自己变成了中东公敌。

  天下苦美久矣,中东尤甚!

  以911为标志,从此以后,中东就变成了全球反美情绪最为激烈的地区。

  对美国来说,民心尽失的中东,也变成了全球霸权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以我之强攻敌之弱、攻敌之所必救,不管从哪个角度,中东都是中俄天然的盟友,也是中俄对美国霸权发起反击最佳的发力点。

  至于发力方式,我们选择了沙伊复交所代表中东民族大和解,大毛选择了巴以冲突所代表的中东打以大联合。

  这既符合中俄一贯的外交理念,也符合彼此的行事风格。

  中国外交秉承以和为贵、求同存异,更愿意采用堂堂正正的阳谋,因此我们努力促成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

  俄式外交喜欢快意恩仇、以武会友,更习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代理人战争模式,因此他们在沙伊复交的基础策动中东打以。

  这样完美的分工合作,怎么说呢,校尉虽然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心安理得。

  当年的中苏同盟,不管是朝鲜战争还是越南战争,都是我们在前面拼死拼活,往死了得罪美国鬼子,苏联躲在后面,不知捞了多少战略利益。

  最主要的是,朝鲜战争,乃是斯大林一手策动的,我们不过是苏联的棋子。虽然我们通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考验,由棋子升级为棋手,但却付出了惨烈的牺牲。

  现在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管是俄乌冲突还是巴以冲突,都是大毛冲在前面,往死了得罪美国鬼子,我们站在后面,不断拾取战略利益。

  而地球人都知道,俄乌冲突,可不是我们挑起来的。

  包括后面的巴以冲突,同样怪不到中国。

  这就是进攻大三角战略格局自动激发的进攻态势,乃是趋势的力量。我们推动了沙伊复交与中东民族大和解,然后大毛在此基础上发动了中东打以大联合,总不能说我们推动中东民族和解不对吧!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沙伊复交是中东打以的前提与基础,伊朗还是中东打以的一线执行导演,怎么能说伊朗不是中东决定性的力量呢?

  道理很简单,伊朗的立场是固定的,战略决策的弹性空间很小。即便亲西方的反对派上台,也不太可能把伊朗改造为亲美国家。

  一来在伊朗内部,虽然在神权政体统治下,确实存在诸多反对的声音,但伊朗绝大部分的底层民众,依然是虔诚的什叶派信徒。

  二来在当前中东反美情绪高涨的环境中,伊朗如果亲美,不单会丧失什叶派老大的宗教地位,还会变成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叛徒。

  三来美国已经步入衰退期,除了东亚四宝、波罗的海三傻等极品,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登上美国的破船。

  正因伊朗的立场相对固定,因此,他并不会成为改变中东局势的决定性因素。再说直白点,就是中俄与伊朗的关系再好,顶多也就是维持现有的中东格局。  

9.jpg

  堵死了自己的回旋空间,也就缩小了自己的战略价值,因此莱希必然是白死,因为伊朗没有更多的战略选择

  真正能够扭转中东天元中枢运转方向的,是沙伊复交中的沙特。

  在校尉看来,启动中东打以之后,这一轮博弈,伊朗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因为伊朗愿意配合大毛发动中东打以,是为了彻底打断沙以建交,而不是找美国人拼命。

  对伊朗来说,既然打断沙以建交的目标已经实现,在中东打以形成更大的战略优势之前,伊朗肯定是隐忍为主,不会再轻易出手。

  实际上,以色列这种歇斯底里的表现,很可能超出了伊朗的战略预期。原本只是逗着玩,没想到对方真玩命!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评莱希坠机》一文中,校尉之所以下了唯一的一个结论——对于莱西的死,伊朗肯定会低调处置,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至少目前来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除了伊朗对自身战略定位带来的主观局限性,客观评价,不管是在中东局部还是全球,伊朗的作用,其实也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伊朗的名气,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刻意夸大的结果。

  校尉知道,这个结论,很多人不会认可,因此需要好好掰扯。而要掰扯清楚,就必须回顾一下美国人控制中东的历史。

  美国人从进入中东、控制中东到如今逐渐失去中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进入阶段,大体从二战结束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标志性事件是以色列建国和前四次中东战争。

  在这个阶段,推动以色列建国是主要方式,巴以冲突是主要抓手(不想用这个词,但又想不到更合适的词)因而也是中东的主要矛盾,美以同盟与苏阿同盟对决是主要表现形式。

  最终的结果,是以色列赢得关键性的第三、四次中东战争,就此在中东站稳脚跟。阿拉伯国家开始分化,其中多数倒向美国,比如沙特、埃及、伊拉克、埃及、约旦等。美国强化了自己在中东的存在,并建立了相对苏联的战略优势。  

 

  第四次中东战争,彻底摧毁了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勇气

  二是转变阶段,大体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标志性事件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

  在这个阶段,巴以冲突逐渐退居次席,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逐渐成为美国控制中东的主要抓手,美国、逊尼派国家与苏联、伊朗等什叶派力量的对抗是主要形式,两伊战争是双方矛盾的集中大爆发。

  而美国之所以乐于顺从并推动这种矛盾转变,不仅是因为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已经站稳脚跟,再将巴以冲突当成主要矛盾,反而会影响以色列的长期生存,也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战略负担,就跟本轮中东打以中的美国一样。

  三是盛极而衰阶段,大体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标志性事件是苏联解体、阿拉伯之春、911事件、美军撤出阿富汗,以及去年3月的沙伊复交和10月的新一轮巴以冲突。

  这个阶段,苏联不再成为美国中东盟友的威胁,相反,美国推行的颜色革命,反而对中东政权——不管是反美的还是亲美的——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就跟苏联之后,为了维持北约的存在,美国需要将俄罗斯设定为敌人一样,为了继续控制中东盟友、维持自己在中东的军事存在,美国也需要寻找一个当地的长期敌人。

  这个时候,闹过伊斯兰革命又兼职什叶派领头羊的伊朗,便成为了天然的选择——尽管失去苏联的支持后,伊朗根本不可能威胁美国的中东霸权。

  虽然在第二、三阶段,美国都是把伊朗当成主要敌人,但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伊斯兰革命之后打压伊朗,是为了对付伊朗背后的苏联,苏联解体后继续打压伊朗,是因为美国需要这么一个敌人。

  所以说,伊朗反美、伊朗强大,既是伊朗官方稳定国内普通宗教信众情绪的客观需求,更是美国费尽心机制造的战略骗局。

  而就伊朗的统治阶层来说,他们不但知道伊朗并没有那么强大,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反美。

  这就是伊朗的表现经常自相矛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他必须表现得很强硬——因为要维持形象安抚国内民众,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得很怂——因为确实没有实力与美国全面抗衡。

  总之一句话,在中东,伊朗的作用,不能说不重要,但并非决定性的。

  决定中东战略走向的,既不是伊朗,也不是土耳其,而是不管领土还是人口都占绝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尽管他们因为国家众多而很难形成合力,但他们依然是决定性的力量。

  而他们之所以难以形成合力,不仅是因为自身矛盾重重,更是因为外力持之以恒的挑拨。

  这也就是沙伊复交的战略意义所在,沙特与伊朗的矛盾缓和了,阿拉伯国家内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矛盾才能缓解,阿拉伯国家才有可能实现内部团结。

  与此同时,沙伊复交,美国控制中东的抓手就没了,被美国刻意低调处置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就重新变成了中东的主要矛盾。

  校尉一直说,沙伊复交与沙以建交,就是现代版的合纵连横。

  沙伊复交所代表的中东民族大和解,必将导向中东打以大联合、必将导向中东反美大团结。

  沙以建交,则意味着阿拉伯国家继续被撕裂,沙特与伊朗所代表的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依然是中东最主要的矛盾。

  由此可以看出,决定中东战略走向的,乃是阿拉伯国家,能够影响阿拉伯国家的,则是很多人都看不起的中东土豪版战五渣沙特。

  沙特选择沙伊复交,中东局势就会趋向反美,等于选择了中国;沙特选择沙以建交,中东就会继续内乱不断,等于继续在美国身上押宝。

  关于沙特,关于沙特这次历史性的选择,从前的发文中已经写得很多、很透,这里只说结论。

  沙特的军事拉胯是事实,但沙特的政治敏感性世界一流。

  校尉一直说,当今世界,有两大风向标国家,一个沙特、一个新加坡。中美博弈的战略趋势如何,看看他们如何处理与中国、美国的关系就知道。

  曾经的沙特、新加坡,都准确地搭上了美国的豪华游轮,当豪华游轮日渐衰败,变成到处漏水的破船之际,他们不仅懂得跳船逃生,还学会了在跳船之前,提前预定东方巨轮的船票。

  不过要拿到这张船票,肯定要付出代价,尤其是沙特。

  新加坡掌握的,不过是海上通道之一,沙特掌握的,却是美国的石油美元命脉。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新加坡跳船,顶多是顺走游轮上的一条救生艇,沙特跳船,却必须先弄坏游轮的发动机,因为他逃生的破洞,就在发动机下面。

  沙特跳船,绝对是个技术活。

  这就是沙伊复交以来,对于美国力推的沙以建交,沙特始终含含糊糊、欲拒还迎、欲迎还拒的根本原因。

  而沙伊复交之初,伊朗对沙特还谈不上战略互信,大毛一策动,便有了轰轰烈烈的中东打以。

  由此沙特有了充足的理由,理直气壮地拒绝了美国的提议,并一直僵持至今。

  所以说,中俄中进攻大三角,真正能够代表中东、代表阿拉伯国家做出战略转向的,乃是战斗力一般但政治力超强的沙特。

  说到这里,回头再说一嘴伊朗。虽然网上都将伊朗的军事能力说得很厉害,但前面说了,这种夸大,其实是伊朗在有意无意地配合美国人宣传。

  虽然沙特的军事确实很菜,但伊朗也绝对没有宣传的那么强。伊朗的强,更多地体现在防御上。毕竟,伊朗高原再加上极端宗教思想和原教旨主义,就是毫无疑问的加强版阿富汗。

  这也是美国、伊朗互放嘴炮这么多年,却始终没有打起来的真实原因。一来双方本来就是放嘴炮,二来美国根本不想进入伊朗,伊朗也不想逼得美国人非要进来,不单会把伊朗家里砸个稀巴烂,更重要的是,当前政权肯定会被推翻。

  看看阿富汗就知道,虽然撵走美军的依然是塔利班,但领导层早换光了。

  同理,美军如果进入伊朗,带领伊朗游击队耗死美军迎接最终胜利的,肯定不是现在的伊朗领导人。

  回到沙特。

  除了政治敏感性与石油美元,沙特还有几个天然的优势,使之成为中美博弈中枢中的中枢。

  一是地理位置。

  横跨阿拉伯半岛,西邻红海、东邻波斯湾,是唯一一个可以同时控制这两条重要国际水道的国家。

  二是宗教地位。

  坐拥麦加、麦地那两大圣城,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宗教中心,更是占据穆斯林绝大多数的逊尼派的扛把子。

  三是经济优势。

  中东土豪虽多,狗大户却只有一个。有人可能不懂这个外号的来由,所谓狗,也即英文gold的谐音。狗大户也即黄金大户、超级土豪,这个外号,并无贬义,只是中国网民的羡慕加调侃。

  正是在宗教与经济的加持下,再加上沙美关系的影响,沙特后来居上,压倒了曾经风光一时的埃及、伊拉克,成为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

  但随着美国与中东国家、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恶化,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利大于弊的战略资源,反而变成了巨大的战略负担。

  支撑沙美同盟的三大支柱,现在都不复存在甚至变成了反作用力。

  一是沙特的安全需求。

  曾经沙特最大的威胁苏联已经解体,以色列、伊朗威胁有限,美国推行的阿拉伯之春,反而变成了沙特政权致命的威胁。

  二是能源供需关系。

  自从美国由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变成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在能源贸易领域,沙特与美国已经变成了竞争对手,中间还曾有过几轮剑拔弩张的价格战。

  三是美国的中东政策。

  美国已经变成中东公敌,如果美国依然强大,沙特可能也就忍了。可在美国明显衰落、反美已经变成中东主流民意的情况下,如果沙特再无脑配合美国中东政策,把自己彻底绑死在美国尤其是以色列身上,那中东打以、反美的怒火,首先就会烧到沙特身上。

  而到美国霸权崩溃那天,从来就有教无国、有族无国、有家无国的犹太人,可以再编一段凄美的故事、再次通过大流散寻找新的宿主,美国人可以王八脖子一缩退回北美,沙特可怎么办?

  曾经带你远航的游轮,也有可能将你扔进深不可测的海底深渊。

  因此,美国推动沙以建交、继续维持什叶派逊尼派内斗的中东政策,已经伤害到了沙特政权的根基,但凡沙特领导层有点政治预判力,就不可能乖乖顺从。

  幸好,相比东亚四宝,沙特国王父子都不缺政治眼光。

  就跟普京的隐忍、克制一样,这也可以算是中国之幸、世界之幸。

  结语:

  每次写到中东、写到沙特,都会不自觉地写多了。

  原因很简单,沙特很重要、中东很重要。

  如果中国依然处于百年屈辱之中,中东与我们毫无干系,可当中国从泥坑中站起来,重新站上人类文明马拉松的跑道,并逐渐夺回领头位置的时候,我们必须跨越中东。

  在这局关于全球地缘政治的博弈中,中国、俄罗斯、中亚构成的防御大三角,只是我们布局的起点,中国、俄罗斯、中东构成的进攻大三角,则是中盘对杀的开始。

  而沙特,就是能够决定中盘对杀走势的天元中枢。

  天元落子、中枢逆转,这盘棋,已经到了最精彩的阶段。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是误解,还是恶意歪曲!
  2. 假正经,就是这样
  3. 今天是一个里程碑
  4. 杨芳洲:必须立即终止我对美国等单方面自弃主权的全面金融开放
  5. 轮到中国制裁美国
  6. 张文木:毛主席“批林批孔”是为中国避免苏联灾难预先打的“预防针”
  7. 道不同不相与谋,恶果自尝,又何必谏焉
  8. 这群人!见不得人说前30年的好话
  9. 王传利:驳“中国反腐出现‘拐点’论”
  10. 参考消息:苏维埃新贵们是如何生活的?(四)
  1. 买办经济思维的一次集中暴露
  2. 杨松林|关于中国共产党四个三十年的对话
  3. 郝贵生再发旧文:能够把《决议》作为评价“文革”的标准吗?
  4. 此次“徐辉事件”中敌情特征之分析
  5. 我不在乎俄罗斯,我只在乎中国!
  6. 丢掉阶级斗争这杆枪,三座大山又压在无产者身上!
  7. 两个《决议》不是非毛反毛的“尚方宝剑”
  8. “土猪”的眼里,没有了光
  9. 毛主席问:这个规定没人反对?
  10. 此人在十年前的运筹帷幄,造就了美国今天的狼狈不堪
  1. 中化董事长,农业部长,疯狂的狗咬狗
  2. 腐败已经非常猖獗了
  3. 秦安:很多人睡不着觉了,俄已向中国移交针对中俄的颠覆活动材料
  4. 农业部长唐仁健落马!下一个正部级近在咫尺
  5. 欧洲金靴|《光明日报》嘲讽群众与武大选调生侮辱嘉峪关,本质是同一件事情
  6. 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7. 这只“恶虎”终于露出了猫原型
  8. 温铁军: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从资本主义的演变看今日的冲突环境
  9. 一定要警惕东林党!
  10. 对小岗村提五个疑惑
  1. 鲁迅得知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获胜后,问茅盾:毛润之比你如何?
  2. 这下,连美国人自己都意识到美元要出事了
  3. 郝贵生再发旧文:能够把《决议》作为评价“文革”的标准吗?
  4. 此次“徐辉事件”中敌情特征之分析
  5. 学生读书卷了这么多年,到底卷明白了吗?
  6. 买办经济思维的一次集中暴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