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以史为鉴:民族主义之殇

· 2024-11-07 · 来源:呼风社|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民族主义”一词本身有广义、狭义之分,文中的民族主义主要指极端民族主义或者说“种族主义”。事实上,广义的民族主义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抗争殖民霸权的思潮,对于这种“民族主义”我们是要予以肯定的。

  编者按:此文是本公众号运营者的一位历史学专业的朋友所作,罗列了较多史实,回顾了多个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造成的灾难。全文字数较多,阅读起来肯比较困难,但若能耐心看完肯定能加深读者对于世界历史与民族主义的认识,能感受到:历史是有血有肉的。

  需要注意的是,“民族主义”一词本身有广义、狭义之分,文中的民族主义主要指极端民族主义或者说“种族主义”。事实上,广义的民族主义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抗争殖民霸权的思潮,对于这种“民族主义”我们是要予以肯定的。

  受最近巴以冲突的影响,大多数网民又开始关注这场持续了80多年的战争,可是由于唯物主义教育和马克思民族观的匮乏,导致很多人发表了逆天话语,我本人不能忍受这种滥调在我国无产阶级中传播的如此之广,所以想举例子来说明:无论是反犹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都是民族主义极端化的结果。大多数人都只会在互联网充当二极管,所以我想举例子来说明,民族主义在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中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想,它不会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发展造成任何好处,有的只是统治阶级对无产阶级的蒙蔽。下面我将从大国对小国的民族主义,和一些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来说明民族主义极端化转变为种族矛盾,不能理性思考的后果有多严重。

  一、葡萄牙、西班牙的种族主义

  由于近代以来英法美帝国主义在殖民历史上的大缺大德,让很多人都忽视了殖民主义的先驱,西班牙和葡萄牙。

  很多人都对美国对印第安人的种族迁移和灭绝感到愤慨,可我们要知道最先到达美洲征服印第安人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492年,伴随着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最后的伊斯兰据点被西班牙军队攻陷,这场持续两百多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结束。西班牙收回了自己的土地,同时,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西班牙国王,哈布斯堡进入一个强盛时期,但财政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位皇帝。而在这时,哥伦布出现了。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人,航海家

  为了寻找新的财税来源以及众所周知的新航路开辟的其他原因,哥伦布找到了美洲,此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冒险家以及其他雇佣兵纷纷来到这片对欧洲陌生的土地,他们在雨林中穿梭,在亚马逊河航行,勘探美洲的地形。在美洲他们遇到了当时繁华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这个帝国的黄金和其他产物吸引了这些冒险家,他们为了向这些他们眼中“落后”的民族传播基督教为理由,开始了自己的征服之路。比较著名的有:庞塞·德莱昂船长,他是波多黎各的第一任总督;巴尔沃亚,第一个站在太平洋东岸眺望太平洋的欧洲人;还有诡计多端、毫无诚信的科尔特斯和皮哈马。

  这些征服者利用印第安人内部的矛盾成功用极小的代价就毁灭了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将印第安人贬为奴隶。掠夺印第安人的财富,欧洲人带来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天花和疟疾等疾病,这些疾病让印第安人的死伤远远超过美国所屠杀的数量。西班牙的征服者像后世列强看待中国人一样将印第安人看作低等民族,称印第安人本土宗教为邪教,将整个印第安人民族看作未开化的民族。强迫他们在银矿中每天进行长达18小时的劳作,同时在征服其他部落中让印第安人充当炮灰和向导,可以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做法让印第安人人口损失严重,可这一切都随着近代以后英法等帝国主义的兴起而被其他人遗忘,这两国同样对印第安人造成的伤害比美国还要大,可难道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近代以后的衰落就忘记掉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种族主义对印第安人造成了相当于三角贸易对非洲的伤害,而近代以后两国并未因衰落就放弃这种对殖民地人民的种族压迫。

  虽然由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美西战争西班牙和葡萄牙丧失了很多殖民地,但两国在亚非仍有一些殖民地。西班牙在1914年有:摩洛哥、赤道几内亚。

  而葡萄牙则相对多一些,在1914年拥有: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和印度的果阿以及中国的澳门。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丧失了许多殖民地后拼命地要保住这最后的殖民地。为此使劲手段来压迫殖民地人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残酷压迫和种族主义并不能压倒人民的意志,摩洛哥于1956年独立,赤道几内亚于1968年独立,佛得角于1975年独立,莫桑比克于1975年独立,安哥拉于1975年独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于1975年独立。果阿在1961年被印度收回,澳门于1999年回归中国。

  至此,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和亚非的种族压迫终于结束,但它已对人民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参考书目:

  1、亨利·卡门《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

  2、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火的记忆》(系列书籍)

  二、大俄罗斯主义以及苏联-俄罗斯的民族矛盾

  我们北方的邻居俄罗斯这一个大国同样在近代以来兴起了大俄罗斯主义。

  彼得大帝的近代化改革,让俄罗斯逐渐强盛起来,虽然他的封建残余极大,但终究资本主义的春风还是插了进来。俄罗斯在过去先后被蒙古人和波兰人击败,这使得俄罗斯在欧洲方向暂时无法取得扩张,于是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开始向东进军,哥萨克人充当了扩张的先锋,俄罗斯的国土在西伯利亚扩张迅速,很快在远东与清朝发生冲突。《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俄罗斯在东方暂时停止了脚步,可很快俄罗斯将方向转向南方,对中亚的各个游牧民族汗国进行征服,很快又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了冲突。

  彼得一世(1672~1725),俄国沙皇,在位期间实行西化改革,被后世尊称为“彼得大帝”

  大俄罗斯主义就是在这征服中产生。沙皇政府竭力使俄罗斯民族享有特权,对其他民族进行歧视、压迫和蹂躏,甚至挑拨民族关系,唆使民族间相互残杀。所以,沙皇俄国是国内各民族的牢狱。大俄罗斯主义也适应沙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需要。沙俄政府的大俄罗斯主义急剧膨胀起来 ,鼓吹俄罗斯民族高人一等,被征服的非俄罗斯民族理应受它支配。俄罗斯民族是优秀民族,只有它才能在国家中享有统治的权利。"异民族"是"历史废物",注定要成为统治者的对象。大俄罗斯主义者只能承认一个政权,即沙皇专制;一个宗教,即东正教;一个民族,即俄罗斯民族。一切异教徒、反专制分子和异民族都将遭到宗教、阶级和民族的压迫。在大俄罗斯主义者政策的指导和推行下,俄罗斯民族在整个国家政权中占绝统治地位,国家杜马全部由俄罗斯人组成,一切法对沙皇专制的国家官吏全部被革除,沙皇和教会势力相结合,对非俄罗斯民族进行血腥统治,并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语言。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建立了苏维埃俄国。革命导师列宁明确反对沙皇俄国的反动的民族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来处理民族矛盾,承认了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各个民族团结一致在苏维埃周围,就是这样的民族政策才让苏联成立的同时还能出现如此快速的社会主义建设进步。在苏联,无论是沙皇时期的被迫害的犹太人,还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又或者是高加索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都可以团结在一起。

  可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未能彻底,修正主义产生的土壤仍然存在,所以苏联在斯大林上台后的民族政策逐渐被俄国传统的沙文主义所改变。斯大林作为党内的民族问题专家,施行的民族政策却是带有鲜明的俄罗斯沙文主义。即使斯大林并不是俄罗斯人但他在后期实行的政策完完全全就是大俄罗斯主义。在这里我们以苏联犹太人为例。

  苏联犹太人为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做出巨大贡献,为了共同的理想和革命事业,犹太知识分子和俄罗斯知识分子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社会革命党和立宪民主党等革命党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托洛茨基、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德、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斯维尔德洛夫。其中更有像捷尔任斯基这样有犹太和波兰血统,却为了民族解放参加俄国革命并有杰出贡献的革命家。犹太人在十月革命后地位显著提高,列宁听说时任工农检察院委员的斯大林任命的委员会名单时,大为不满的说:“连一个犹太人都没有?不行,什么事也办不成!”1939年40%养家糊口的犹太人都是苏联的公职人员,联共(布)党员中和积极分子中很多都是犹太人。苏联在克里米亚半岛和乌克兰南部都尝试过设立犹太自治区,这既是为了促使犹太人加快融入苏联,同时也是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的体现。为了克服19世纪末诞生的犹太复国主义(关于犹太复国主义将在后面的篇章讲述),也为了苏联的民族团结,苏维埃政府在远东设立了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加里宁在1934年成立的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仪式上说,此举将赋予犹太人民族特征,并预言10年后此地将成为犹太人的文化中心。很多犹太人听闻此消息纷纷来到远东考察,以至于当时的人都说,犹太人好像都忘记了巴勒斯坦。犹太人在苏联得到了远远比其他国家更高的地位,在当时的苏联犹太人多达三百万。

  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其首府位于比罗比詹;该地区与我国黑龙江省隔水相望,不过现在犹太人居民占比相比上文所说的苏联时期已经大幅降低。

  可是随着列宁的逝世,俄国的反犹主义死灰复燃。斯大林在权力斗争的对象都是犹太人,像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托洛茨基等,他的大国沙文主义也就是在此开始。斯大林一方面公开说反犹主义是和苏维埃势不两立,一方面苏联社会的反犹主义愈演愈烈。苏维埃中央中关于犹太问题处理的部门被取缔,大清洗中,犹太共产党员成为了清洗的受害者。

  斯大林后期逐渐陷入实用主义的错误之中,在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又给予犹太人很高的地位,设立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目的是为了让在苏犹太人到国际上为苏联寻求援助。可是在卫国战争胜利后,斯大林又掀起了反犹主义狂潮,各种犹太组织被取缔,犹太人在各个职业中受到广泛歧视,很多犹太人不得不离开苏联去,一度被压制的犹太复国主义又在苏联犹太人中兴盛起来,这直接导致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势力加强。

  从苏联对犹太人的措施来看,苏联最终还是背叛了革命初期那种开放的民族政策和风气。

  在克里米亚半岛成千上万的鞑靼人被迫迁移到西伯利亚,斯大林强行吞并波罗的海国家将许多波罗的海人送往西伯利亚。苏联民族政策由于苏联修正主义的产生最后逐渐沦为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民族压迫重回这片土地。为了加强镇压非俄罗斯民族人民的反抗,苏修统治集团对各加盟共和国的专政机构和思想控制部门不断更换人马。例如,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亚美尼亚和拉脱维亚等的内务部长全部换掉;乌兹别克、土库曼和亚美尼亚撤换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主席;阿塞拜疆撤换了司法部长。在全国一千多个集中营中,就关押着一百七十多万政治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被苏修当局扣上"民族主义分子"的帽子。勃列日涅夫之流在苏修"二十五大"上已经直言不讳地发出信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那些"借口保持自己的所谓'独特性'和民族特点"的人。这就预示着对非俄罗斯民族的镇压还将继续加强。重重枷锁紧箍着非俄罗斯民族的经济。勃列日涅夫集团为了达到大俄罗斯化的目的,百般歧视和贬低非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他们肆意篡改历史,夸大俄罗斯民族在历史上的作用,把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当作苏联各族人民的历史在学校讲授,使非俄罗斯民族的青年一代不知道有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民族传统。他们把非俄罗斯民族文化当作落后的"次等"货看待,认为只有俄罗斯文化才是什么"灿烂的文化之光"。

  最终,这些民族矛盾在苏联解体后集中爆发苏联解体导致的战争中受到民族主义最深刻的是车臣战争——在苏联时期被迫害的车臣人和独立的俄罗斯发生了猛烈的战争,最终以俄罗斯彻底击败车臣独立势力而告终。

  可是苏联解体后的俄国沙文主义更加猖狂,俄罗斯为了再次复兴旧俄国的势力范围,也像美帝国主义一样干涉他国内政,德左共和国、格鲁吉亚、克里米亚、叙利亚。同时在俄国国内民粹势力大范围抬头,他们又在宣扬俄罗斯是唯一优秀的民族,白俄罗斯、乌克兰都应该归顺于俄罗斯。在此次俄乌战争中,很多少数民族例如布里亚特人被派上前线充当大俄罗斯主义战争的炮灰。

  俄罗斯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到现在也没能处理好西伯利亚远东的少数民族发展,所以俄罗斯境内的少数民族在俄罗斯又一次崩溃时 一定会又一次引发民族之间的血雨腥风。

  参考书目:

  1、郑异凡《新经济政策的俄国》

  2、宋永成《苏联犹太人研究(1941—1953)——以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为中心》

  三、奥斯曼帝国的泛突厥主义

  奥斯曼帝国即土耳其。很多人只知道现在土耳其在与东南部的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库尔德民族进行战争,但在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也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在14世纪崛起的突厥人,成功在安纳托利亚建立其自己的王国,在随后的时间里,奥斯曼帝国虽然经历过被帖木儿帝国打败、皇帝巴耶塞特被俘的惨败,但经过穆罕默德二世的治理,奥斯曼帝国空前强大,渡过地中海,在巴尔干半岛夺取了土地,并最终在1453年灭亡了千年帝国拜占庭,占领君士坦丁堡。随后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南方,成功占领黎凡特地区,向非洲扩张,并最终占领利比亚、埃及、北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土地,整个阿拉伯半岛也被纳入了突厥人的势力范围。在东部,突厥人占领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拉克,将边境线扩展到和波斯交界。在西方,奥斯曼帝国成为了西方世界的巨大威胁,在全盛时期不仅拥有几乎整个的巴尔干地区,还北至入侵克里米亚和罗马尼亚,甚至匈牙利在一段时间都是奥斯曼帝国的傀儡,维也纳和其他西方世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火灾恐惧之中。

  在北方,崛起的沙皇俄国的扩张成为了奥斯曼帝国最主要的对手。1676年第一次俄土战争爆发,虽然谁都没有占据优势,但俄罗斯还是在战争中获得了第聂伯河左岸的土地。1683年7月,土耳其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地利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耳其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1710年,土耳其军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土耳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此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土耳其难求一胜,先后被迫承认了巴尔干半岛各国的独立,将克里米亚丢给俄罗斯使得沙皇获得了心心念念的黑海出海口。将外高加索沿岸的土地割让俄罗斯,奥斯曼的衰落已成必然。

  在非洲,奥斯曼同样衰落,摩洛哥和北阿尔及利亚的先后丢失,使得奥斯曼在非洲的领土只剩下利比亚和名义上还归顺奥斯曼的埃及,埃及先后经过穆罕默德改革赢得奥斯曼的自治地位,又在1878年-1882年间英国占领塞浦路斯和埃及,法国1881年占领突尼斯。尽管一些君主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衰落的帝国,但终究于事无补。到了一战爆发前,奥斯曼已经在巴尔干半岛一败涂地,只剩下埃迪尔内和伊斯坦布尔还处于欧洲的土地上,南部的阿拉伯民族也对奥斯曼帝国的腐败与衰落感到愤恨,纷纷想寻求独立,高加索的行省也归于俄国。可以说,奥斯曼帝国只剩下了一具残破的躯体了。

  说了这么多,土耳其的民族主义还没有登场,但任何主义的诞生都是有具体背景的。近代以来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欧洲德国、俄国、奥匈帝国都受此折磨,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使得主体统治民族土耳其人寻求变革之法,奥斯曼帝国面对西方的侵略也同样开放了窗口,西方的许多政治思想传入让许多土耳其人要按着自己的想法让奥斯曼再次伟大。奥斯曼帝国同样也进行了西方的现代化改革,设立了议会,确立了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当然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其实际仍是君主专制,而有了议会,大大小小的反对专制的政党出现,而青年土耳其党的建立,成为奥斯曼帝国最后时间的实际领导。

  青年土耳其党,又称"统一进步党"或"统一与进步委员会",1894年成立于伊斯坦布尔,最初领导人是阿麦德·李萨。成立不久,许多青年学生、军官、知识分子和国外流亡者参加了该党。它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的利益,主张保持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完整,反对专制制度,要求恢复1876年宪法。由于苏丹哈米德二世的倒行逆施,让苏丹重新获得大权,1908年革命爆发,迫使苏丹退位;而上台后的青年土耳其党则大行推广大奥斯曼主义,镇压境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在1913年更是组成了有恩维尔、杰马尔、塔拉特组成的三雄军事独裁政府。就此民族主义的恶果开始开花,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其他民族将要迎来一场血雨腥风。

  作为推广大奥斯曼主义的政党,青年土耳其党对境内的民族运动镇压极其残酷。亚美尼亚人首当其冲,曾经的奥斯曼宗教政策相当宽容,即使是希腊的东正教,也没有禁止,然而进入现代,对于信仰东正教的亚美尼亚人则是没有容忍,这其中的原因就有俄罗斯想要肢解奥斯曼帝国的想法和亚美尼亚人寻求独立的想法不谋而合,由此俄罗斯对亚美尼亚的支持使得当时青年土耳其党将所有亚美尼亚人视为俄国的间谍,没有丝毫的权利。

  在一战爆发后,三巨头的军政府重铸奥斯曼荣光的宣传更加旺盛。在进入战争后,土耳其军政府三线作战,在西线和塞尔维亚、希腊作战,在东线誓要夺回高加索行省,在南线迫不及待的向埃及进攻,只不过这些战争行动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在高加索,三巨头之一的恩维尔帕夏强命令军队跨越高加索山脉又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御寒衣物最终导致大量奥斯曼士兵冻死在高加索山脉;反而是俄国士兵跨国高加索山脉,占领了不少土地。在埃及,一开始的进攻行动就在西奈半岛受阻,英国和埃及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和奥斯曼对峙,杰马尔帕夏的进攻行动受阻,而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也蠢蠢欲动。在这种情况下,1915年奥斯曼帝国除取得加里波第战役的胜利外各线都没有获得进展,而由于沙皇俄国跨过高加索山脉,使得亚美尼亚受到俄国的支援更加容易,于是奥斯曼帝国决定对亚美尼亚人进行处理,大屠杀和阿拉伯死亡行军由此开始

  早在1895年10月1日,2000个亚美尼亚人在君士坦丁堡集会请愿,要求落实改革,遭奥斯曼警察用武力驱散。未几,君士坦丁堡发生了一些亚美尼亚人被屠杀事件,随后席卷其他亚美尼亚人聚居的比特利斯省、迪亚巴克尔省、锡瓦斯省、特拉布宗省及凡城省。遇害的亚美尼亚人数目有不同估计,但是欧洲人对这次被称为哈米德大屠杀的暴行的文件记录把数字定于10万至30万人之间。

  (今天的亚美尼亚及其周边地区地图)

  1908年的革命、亚美尼亚人又在混乱中被杀,当奥斯曼军队被召来时,许多记载指他们没有试图制止暴行,反而加入抢掠阿达纳省的亚美尼亚人飞地。约15000至30000个亚美尼亚人在"阿达纳屠杀"中遇害。

  图源:百度百科

  1915年2月25日,战争部长恩维尔下令所有军方单位把部队内的亚美尼亚人移走,改编他们入无武装的劳动营。恩维尔解释此举为"恐怕他们会串通俄国人"。传统上奥斯曼陆军只会征召20至45岁的男性非穆斯林入正规军,较年幼(15至20岁)及较年老(45至60岁)的非穆斯林士兵会编入劳动营作为后勤支援。在2月以前,有些入伍的亚美尼亚人当上了劳工,最终也难逃一死。

  1915年4月19日,凡城省长杰夫戴特·贝伊(Jevdet Bey)以征兵为理由,要求凡城立即向他提供4000人。亚美尼亚人认为他有阴谋,没有依从。杰夫戴特早前已在附近村庄展开屠杀,表面上用搜查武器为借口。亚美尼亚人提议交出500人再加豁免金代替其余的人,以换取时间,可是杰夫戴特指控亚美尼亚人"叛乱",表示他有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去"粉碎"它。他宣称:"如果叛乱分子敢开一枪,我就杀掉每个基督教徒男人、女人及(指向自己膝盖)有这么高的每个儿童。"1915年4月20日,当一个亚美尼亚女人遭调戏,两个前来帮她的亚美尼亚男人被土军杀死后,凡城的武装冲突开始。亚美尼亚防守者有1500个枪手,配备300支步枪、1000支手枪及其它陈旧武器,保护了亚美尼亚居民3万人及难民1万5千人。后来尼古拉·尤登尼奇的俄军前来解救他们,冲突才结束。

  1915年5月27日,奥斯曼帝国议会通过《特西尔法》(Tehcir Law,或称《驱逐临时法》),容许政府及军方驱逐任何被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人,但是设有条款保障被驱逐者的财产权。到9月又有新法例《关于被驱逐者遗留的财产、债务及资产法》(又被称为《征用及充公临时法》)被提出,根据该法例,亚美尼亚人所有"遗留"的货物及财产归政府所有。亚美尼亚人的队伍被迫前往叙利亚的Deirez-Zor镇及周围荒漠。不少证据显示土耳其政府在驱逐过程中没有向亚美尼亚人提供任何补给设施或物资,即使抵达目的地后也是如此。到1915年8月,《纽约时报》复述一份出处不明的报告,指“流徙者的尸体遍布道路及幼发拉底河,那些侥幸生还的人也是注定死路一条,这是一个灭绝全部亚美尼亚人的计划。”负责押送亚美尼亚人的奥斯曼军队不仅纵容其他人抢劫、杀害及强奸那些亚美尼亚人,许多时甚至自己也有参与其中。既被夺去随身财物,又被赶入荒漠的亚美尼亚人,死者数以十万计。自然地,因饥饿和疾病而造成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被当局的野蛮对待进一步推高……除了少数例外,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遮蔽处,那些从寒冷地方前来的人们被遗留在荒漠的灼热太阳下,无水无粮。只有少数有能力付钱给官员的人才可得到暂时救助。相信有25个主要的集中营存在过,听令于塔拉特的一位左右手Şükrü Kaya。那些营大多数接近现代土耳其与伊拉克及叙利亚接壤边界,有些只是临时中转营。其它的,诸如Radjo、Katma及Azaz,据称只是临时作为乱葬岗之用,这些地点于1915年秋天被空置。有些也认为在Lale、Tefridje、Dipsi、Del-El及Ra'sal-'Ain的集中营是特地为那些只能再多活数天的人而建。几乎所有营,包括那些主要营,都是露天的。

  在较小的营发生的其余集体杀害事件不仅有直接杀害,也有集体烧死。Eitan Belkind是一位渗透入奥斯曼军队担任军官的Nili成员,被派往Camal Pasha的总部,宣称曾目睹5000个亚美尼亚人被烧死。奥斯曼军队的Hasan Maruf中尉描述有一条村的居民被集中到一起,然后被烧死。奥斯曼第三军团司令韦希布的12页书面供词(日期为1918年12月5日)在特拉布宗连串审讯时(1919年3月29日)呈堂,被包括在主要起诉书内,报告穆什附近发生过一宗这样子的全村人被集体烧死。一位亚美尼亚神父在迁移过程中目睹了许多惨剧,在伊斯拉希耶,他看到一个8岁的男孩和11岁的女孩在乞讨,两个孩子几乎全身赤裸,接近饿死。姐姐用“受过教育的亚美尼亚语”述称,他们一家14口,其他人都死了,只剩下两个小孩相依为命。“我真希望我们没有活着。”她啜泣着说道。有许多亚美尼亚妇孺为了自保在驱逐迁移的途中嫁给了当地的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这样可以让他们逃过种族屠杀。还有许多亚美尼亚人成功逃到了德国人为奥斯曼帝国修建铁路的营地,加入了铁路工人的行列,在1916年6月土耳其军官包围了所有的亚美尼亚工人,但在德国工程师的抗议下,被迫放弃。据保守估计至少有60万至80万亚美尼亚人在屠杀中丧生,此外还有20万亚述人在屠杀中丧生,而亚美尼亚历史学家则宣称至少有150万亚美尼亚人丧生。

  但是种族灭绝并不能挽救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败。在1917年奥斯曼在西奈的防线崩溃,英国人攻入巴勒斯坦地区,占领了耶路撒冷,同年10月占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向奥斯曼的腹地安纳托利亚挺进,在西方英属印度大力配合英军从东部登陆,虽然经过库特之围的惨败,但在1917年,英国重整旗鼓打败奥斯曼,占领巴格达。南部的阿拉伯部落在看到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后,下定决心与英国人做了一场交易,即阿拉伯人起义加入对抗奥斯曼的战争,而英法则在战后尊重阿拉伯的独立地位。当然,协定在英法眼里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但阿拉伯人显然是相信了,英国派出了劳伦斯支援阿拉伯起义,劳伦斯不负众望和阿拉伯人一起沉重打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显然,战争的失败已成定局,奥斯曼政府的三巨头也即将走向自己的末路。

  1917年的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在高加索的军事力量已经事实上不复存在,大量俄国士兵聚集在占领的奥斯曼港口特拉布宗希望能够乘船通过黑海回到俄国,而奥斯曼帝国抓住这一机会夺回了许多被占领的土地,并且想夺取阿塞拜疆的巴库扩大帝国影响力。然而十月革命后俄国到处都是苏维埃政权,红军成功抵挡住了攻势并在阿塞拜疆建立了苏维埃。至于亚美尼亚就更不用说了,红军的到来解放了亚美尼亚群众,将许多犯有屠杀的奥斯曼军人审判。三巨头无法支撑下去,最终于1918年10月8日集体辞职,奥斯曼帝国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但大奥斯曼主义仍然存在。前文所说的军政府三巨头中,杰马尔和塔拉特流亡国外,最终被亚美尼亚人刺杀;而恩维尔则继续着他的泛突厥主义,先流亡德国,后流亡苏俄,在苏俄期间,他还和凯末尔争夺土耳其民族战争的领袖,但最终凯末尔在萨拉利亚战役打败希腊军队后,凯末尔地位稳固,他只得来到中亚参加了苏俄内战,在中亚鼓动泛突厥运动,最终于1922年被苏联红军击毙。

  之后的历史,笔者在这里则不予赘述,但时至今日,土耳其仍为境内的库尔德人而困扰,罗贾瓦公社也在此处诞生。

  罗贾瓦公社是叙利亚北部库尔德人聚居地区的一种自治实体,其理论基础源于奥贾兰的“民主邦联主义”。这一理论强调直接民主、性别平等和永续发展。

  土耳其还在受着民族困扰,但土耳其政府却从不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

  由此更加看出,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恩维尔曾被视为自由的英雄,他曾慷慨激昂地说:"从此我们都是兄弟,再也不分什么保加利亚人、希腊人、罗马尼亚人、犹太人、穆斯林,我们在蓝天之下一律平等,都以身为土耳其人而感到光荣。"然而最终的下场却令人唏嘘,利用民族主义的人,最终也许会被其反噬。

  参考书目:

  尤金·罗根《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

  四、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南斯拉夫与卢旺达

  在国家内部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将历史上将不同民族整合进一个国家,会在国家内部种下破坏稳定的种子,当这颗种子开花结果时,造成的后果血腥残忍。这里我们举大家所熟知的南斯拉夫和一个陌生国家卢旺达。

  (一)南斯拉夫:民族仇恨的悲歌

  首先是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作为一个一战后才诞生的国家,是战胜国塞尔维亚奋斗的成果,南斯拉夫大部分领土来自于解体的奥匈帝国。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来其他几个联邦加入,成立了南斯拉夫王国,实行联邦制,几个主要组成国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波黑、马其顿以及科索沃自治区。塞尔维亚的大塞尔维亚主义终于得以实现,但是它能处理好吗?

  在整个南斯拉夫王国期间,塞尔维亚人一直在议会中占据优势地位,黑山、马其顿几个人口小国,席位较少,其人民也没有什么怨言。但经济实力和人口接近塞尔维亚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可就不爽了——他们在议会中的席位不及塞尔维亚的三分之一,同时南斯拉夫王国接受英法等国的援助也都给塞尔维亚,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经济发展仍然和塞尔维亚相当。在这种情况下,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不满愈演愈烈,他们成立了非官方的政党,还建立了武装部队用来反抗,力争从南斯拉夫王国独立,而二战的爆发给了他们机会。

  1941年,德国伙同盟友入侵南斯拉夫,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南斯拉夫王国投降,国王流亡英国,德国成立了克罗地亚傀儡国,其他领土被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还有意大利瓜分,塞尔维亚成立了军政府,统治余下领土。此时,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主义受到希特勒思想的影响开始强烈迸发,克罗地亚有了大克罗地亚主义,并成立了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发誓要将所有塞尔维亚人屠杀殆尽,建立由克罗地亚主导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则成立了切特尼克,主张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克罗地亚人。这两个法西斯组织一直互相屠杀两国人民。

  幸好在当时的南斯拉夫还有另外一支势力,即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南斯拉夫共产党一直主张民族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主义——无论是克罗地亚人,还是塞尔维亚人,都是南斯拉夫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受到法西斯组织屠杀的人民纷纷支持共产党。

  然而,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铁托也带有非常鲜明的民族主义。他曾在战争中将意大利平民和游击队同志一起坑杀。铁托也在统治前期释放了乌斯塔莎组织的残余人员,放任他们和党内的斯派(亲斯大林派)互相厮杀,只为了清理斯派。最终在1945年德国撤离南斯拉夫后,铁托领导的共产党成功夺取了政权,1946年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前南斯拉夫加盟国

  铁托为了防止南斯拉夫内部的民族独立势力再次兴起,在南斯拉夫发展上一直要求平衡发展,各个联邦共和国无论是人口较少的黑山还是人口较多经济较好的克罗地亚都有相同的发展权。为了平衡发展铁托一直在联邦内鼓励互助,支持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个经济较好的联邦共和国对人口较少经济较差的黑山和马其顿等进行经济援助,支持各个联邦共和国的友好交流,任何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言论都会被取缔和惩罚,做了有利于抑制塞族强权的(或用塞民族主义者的话说是“压塞尔维亚”的)安排。除了从塞族中划出新民族、缩小其版图以外,铁托设立了“南斯拉夫族”,鼓励人们放弃原有族群认同而去改宗这一新的群体。这些政策使得国家凝聚力大为下降,也导致了南斯拉夫日后分解再分解,国家失去了维护主权和领土统一的能力。铁托本人也一直在公共场合谈论自己的民族,力图构建一个团结的南斯拉夫民族。

  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未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是用工厂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为基础,鼓励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同时还支持南斯拉夫企业的建立,减少国家干预,这确实极大促进了南斯拉夫的发展,让南斯拉夫成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与众不同的国家。在1945年到1970年的25年中,南斯拉夫已经变成了中等水平的工业国。到1974年,南斯拉夫的工业就业人数已经占全国劳动力的19%,工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42%,而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48%,农业收入只占国民收入的17%。不过南斯拉夫1973年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低于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所有其它东欧国家,更仅仅是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美国和西方国家也乐于和南斯拉夫交好,南斯拉夫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少数能和西方互通交流的国家,每年都有许多西方游客来南斯拉夫旅游。可是,代价是什么呢?

  我们都学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伴随着大量的私有化的,开放的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以及大量的私有化导致的必然是资本主义背后一整套社会运转方式的复活。在南斯拉夫,除一些国家重要产业外,其他部门都由私人经营,且私人部门每年都在增长,雇佣劳动制的复活也必然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而与西方的交流也让自由主义慢慢在南斯拉夫盛行起来,一个阶级一旦在经济领域占据了优势地位,那么它必然要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南斯拉夫的自由化政策让资产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铁托自己后期也日益腐败,他们也必然要求更高的政治地位,而在当时的南斯拉夫用什么来打幌子能提高他们的地位呢? 没错就是民族主义。

  南斯拉夫的资产阶级为了政治地位而开始在各个联邦共和国鼓吹民族主义,尤其是当时经济发展较好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还有塞尔维亚。铁托在时暂时还能压住,而铁托在1980年去世后,越来越壮大的各个联邦共和国资产阶级能够肆无忌惮的开始扩张进行宣传攻势。本来南斯拉夫内部各个联邦共和国互相的经济援助,在民族主义宣传家的宣传下,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个经济较好的共和国认为拿着他们的钱去援助黑山等欠发达的联邦共和国是浪费他们的钱,且这些共和国应该感谢他们,更要听从他们的命令;而塞尔维亚为了维持自己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力求取消宪法中各个联邦共和国有民族自决的权利这一条。

  南斯拉夫在后期的私有化已经基本完成,引以为傲的工人自治也被资产阶级利用成民族主义的宣传机构,各个联邦共和国的工人阶级受到了他们的严重欺骗。同时南斯拉夫的私有化浪潮也引发了财政危机,加上1991年苏联解体的冲击,各个联邦共和国的民族独立势力占据了主流思潮。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带头退出联邦,马其顿和波黑紧随其后,而这也引发了欧洲自1945年以来最血腥的一场内战

  为了阻止独立,塞尔维亚掌握了南斯拉夫人民军的主要兵力,开始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进攻,两场战斗持续了一周,最终以塞尔维亚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而告终。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也就是我们所经常听到的南联盟,而南斯拉夫内战远未结束。

  在波黑,由于此地民族问题复杂,穆斯林、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人、波黑人都没有占据主要民族的地位。所以当它要独立时,立刻引来了已经独立的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干预,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支持波黑内部的塞尔维亚人独立反叛,而波黑其他民族则希望组建一个各个民族都有的政府。于是在米洛舍维奇在的支持下波黑内部的塞族势力以卡拉季奇为首独立成立塞族共和国,为了帮助卡拉季奇,塞尔维亚派兵支援,波黑内战正式开始,一方是波黑政府,另一方是塞尔维亚支持的塞族共和国。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1941~2006),塞尔维亚共和国前总统

  波黑这个国家可能大家都不熟悉,但它的首都萨拉热窝,大家应该比较熟悉——1914年塞尔维亚热血青年普林西普在此刺杀斐迪南大公引发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而时隔78年这座城市又一次见证了历史。由于塞族共和国有塞尔维亚支持,所以战争一开始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塞族士兵轻而易举的包围了萨拉热窝,由此二战后比列宁格勒围城战还长的萨拉热窝围城战开始了,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与塞族共和国陆军围困。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中被炮击的大楼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时间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倍,比列宁格勒战役还要长一年之久,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一位在围城战中的萨拉热窝市民回忆说:很难想象,在这一夜之间,我们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从南斯拉夫人变成了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塞尔维亚人......而我们又开始了自相残杀。在整场战争中,塞尔维亚人发下了不可饶恕民族屠杀罪行。由于萨拉热窝是一座山城,四面环山塞族狙击手轻而易举地找到制高点,从上方狙杀平民。萨拉热窝市民在战争中养成了只在晚上出行的“好习惯”。当城市遭到塞尔维亚族人的围攻时,一条繁华的街道横亘在城外山上的狙击手面前,因而被称为"狙击手大街"。这条街道上的行人成为狙击手们最好的靶子,只要看到有人走动或发现人影,山上就会飞来子弹。因此,如今的萨拉热窝很多大街上,包括民宅在内的沿街建筑物,至今都弹痕累累。整车的塞族军人冲进穆斯林村镇烧杀抢奸,把男性的穆斯林全部捆绑上车,运送到秘密地点进行肉体消灭,被各界称为是一场规划周密的种族大屠杀。其中最残忍的就是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

  1995年,在大屠杀最惨烈的一天,有6万名穆斯林男女老幼,经历千辛万苦投奔到波托察里市郊的一个联合国维和驻军营地斯雷布雷尼察求救,他们被接纳了。斯雷布雷尼察位于波黑东部,是穆斯林聚居的一块"飞地"。斯雷布雷尼察作为联合国的安全区,当时由来自荷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负责保护。当时该地由约6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主要是荷兰步兵)保护。塞族军队闻讯赶来,人数比联合国的维和人员多几倍,要求驻军司令打开大门,许可他们进入。当时的荷兰维和驻军让步了,退让在一旁,不闻不问。塞族军队随后占领该地。在这里寻求保护的穆族的6万人中有约1.5万名穆族武装人员试图连夜逃离该市,他们在崇山峻岭奔逃时遭到塞族炮轰,其中一部分人被包围后被杀死。

  也许很多人都听过香港歌手郑秀文唱的歌曲《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恋,从无要分宗教,从无惧枪炮,常宁愿一生至死都与你恋……"

  但未必人人知道歌曲背景源自波黑战争中因逃避战火被射杀的萨拉热窝一对异族恋人:阿德米拉和博什科·布尔基奇。虽然当年的战火痕迹现已褪去,两人勇于跨越民族鸿沟至死相恋的故事,仍存于幸存者心中。阿德米拉及布尔基奇自小青梅竹马,前者是波什尼亚克族人,后者为塞族人,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相爱,憧憬着将来美满的婚姻。两人相恋9年,直到25岁时波黑爆发内战,萨拉热窝遭塞族军队围困,他们被迫相约逃难。1993年5月18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通过弗尔巴尼亚桥时双双中枪身亡,死前一刻仍紧拥对方不愿放手,因此被形容为"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一抱,便是8天,因为在此期间没有人能够安全地把他们的尸首搬走安葬。

  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也同样有屠杀罪行,但和塞尔维亚人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在战后审判战犯上卡拉季奇和米洛舍维奇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在这场战争中塞尔维亚为了维持大塞尔维亚民族梦不惜造成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血腥的屠杀。

  后来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遭受了北约的轰炸,中国大使馆也被击中。多年以来塞尔维亚人一直用此事来将自己转变为受害者,并力图向中国人民宣传大使馆被炸和他们被炸是同一个性质的事情。可是,我很想问问当塞尔维亚人将自己在科索沃战争包装成受害者时,有没有考虑到,在萨拉热窝,成千上万的人民包括妇女儿童在围城中饿死,电影《桥》的导演也在围城中饿死;有没有想到,萨拉热窝的人民三年没有电,没有暖气的生活?

  塞尔维亚“爱国”歌曲《我的爸爸是战犯》,歌词大概为:“我的爸爸是战犯,没人敢把他带上法庭,你可以试着审判他。”公开的脸都不要了属于是。

  2012年4月6日,在波黑战争爆发20周年的当天,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市中心的铁托元帅大街上,11541把红色椅子组成一条800米长的"红色河流",每把椅子代表一名战争期间遇难的萨拉热窝市民。萨拉热窝遭塞族部队围城40多个月,甚至民众上街买东西都可能遭狙击手击杀。在这场令人伤感的"萨拉热窝红线"活动中,有六百多把椅子是小一号的,代表遇难的儿童。路过的行人在一些小椅子上放着玩具熊、塑料玩具车等玩具或者糖果和白色玫瑰花,来表达他们的哀思。事实上,“萨拉热窝红线”正是1992年到1995年间,在血腥杀戮中倒下的死难者鲜血汇成的一条血河。萨拉热窝市长阿利亚·比赫曼说:塞尔维亚将自己包装成南斯拉夫的继承者,和俄罗斯包装成苏联的继承者一样,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行为!是民族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侮辱!

  (二)卢旺达大屠杀: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恶果

  就如标题名字所说,这场屠杀广为传播,有些从未了解过这个国家的人也听过这场骇人听闻的屠杀。

  卢旺达是位于东非的一个小国,在历史上它曾和邻国布隆迪一并化为德国东非殖民地。德国人也像其他殖民者一样,虽然当地没有多少资源,但仍然进行了血腥屠杀。一战结束后,此地被划分给比利时来代替德国殖民统治,比利时对此地的管理就是经典的分而治之

  在当时,卢旺达主要有两支民族,分别为图西族胡图族。这两支民族广泛分布于东非的国家,邻国布隆迪也同样由图西族和胡图族组成。比利时殖民者为了更方便的实行统治,扶持在古代较为富裕的图西族作为代理人,转而打压胡图族。其实图西族和胡图族外貌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他们之间在过去的区别主要是由财产地位来区别的,富裕的胡图族可以变成图西族。而贫穷的图西族也会变成胡图族。比利时殖民者特意加大了两种民族之间的隔阂,宣传图西族是高等民族,而胡图族和其他民族都是未开化的黑人。本来两族之间在历史上没有血海深仇,殖民者的大力宣传,导致其民族分化越来越严重,其民族间的仇恨也渐渐产生。

  二战后,殖民地解放迅速兴起,非洲各国都有独立的倾向,卢旺达也不例外,比利时国力虽小,但仍想继续控制卢旺达。也想控制它最大的殖民地刚果,虽然卢旺达想要独立,但比利时仍然将其独立时间延后再延后,最终撑不下去的比利时承认卢旺达独立,但仍然想继续控制。卢旺达于1962年独立,成立共和国。

  但独立后的卢旺达并没有获得自由,外国干涉者和严重的民族矛盾开始侵蚀这个新生的年轻国家。前面说过,殖民者为了维持统治,挑动严重的民族矛盾,扶持历史上较为富足的图西人担任代理。

  由于殖民者挑动的民族矛盾,独立后的卢旺达爆发了严重的民族矛盾,1962年就有2万名图西族丧生;同时,大量的图西族难民逃到了外国,例如乌干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刚果等国,据官方统计,到1965年初,布隆迪收容了72977名难民,其中大约52000来自卢旺达,民族纠纷一直持续到1972年,卢旺达经济困难、民族矛盾严重,人民生活举步维艰。

  直到1973年,哈比亚纳利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政权。他身为胡图族,但在上台后却采取民族和解政策,没有像其他人胡图族一样狂热的反对图西族,使得许多图西族难民得以重返卢旺达,两族关系有所改善。

  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1937~1994),卢旺达前总统

  这一切持续到八十年代中期。虽然很多胡图族打着为人民,反对资本的旗帜反对图西族,但是在卢旺达独立后胡图族掌握政权后,胡图族贵族越来越腐败,卢旺达依托的支柱产业,咖啡在此时也价格下跌,卢旺达出口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经济危机愈加严重。

  1990年苏东剧变导致的民主化浪潮也吹到了卢旺达,冷战也即将结束。西方国家敦促在军事政变上台的哈比亚纳利总统进行民主化改革,要求实现民族平等。同时。在1979年由图西族主导成立的境外流亡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也在乌干达等地扩充自己的实力,做好打回老家的准备。由于流亡在外的图西族数量巨大,且都分布在上文所说的国家,对他国政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乌干达和布隆迪都宣布支持卢旺达爱国阵线。

  1990年10月1日,卢旺达爱国阵线士兵趁哈比纳亚利出访联合国时,攻入卢旺达境内,在法国、比利时和刚果(金)的介入下才稳住局势。在卢旺达政府控制的媒体鼓吹下,许多胡图族人开始着迷于胡图族权利意识形态,胡图族权利意识形态中宣称图西族应当被奴役,胡图族人应当不惜任何代价来平定图西族的骚乱。持续的种族冲突导致反对派占领了北方,从而取代了北方的大量胡图族人,而在南方,胡图族则定期屠杀图西族人。

  由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领导的卢旺达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在1993年签订了停火协议,这个协议也叫作“阿鲁沙协议”(Arusha Accords)。但1994年哈比纳亚利总统飞机坠毁,这使得许多胡图族认定了是图西族刺杀总统,形势日益严峻。

  1994年4月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这就是惨绝人寰的“卢旺达大屠杀”事件。

  而西方殖民者在此次事件中当然是高高挂起。虽然他们是这场大屠杀的真正的原因,但此时卢旺达早已独立多年,名义上也和他们无关。由于美国在索马里进行的“黑鹰坠落”行动的失败,因此美国并不想介入卢旺达内战。对此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3月访问卢旺达时,在基加利机场对大屠杀幸存者发表讲话时婉转地表达了歉意。比利时政府因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遭到杀害为由,撤出了全部在卢旺达的部队,并带走了所有的武器。联合国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事件中表现消极。大屠杀发生的第四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决定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260名维和人员,职责仅仅是调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持续了近一个半月后,联合国才决定将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扩大其行动授权,并说服其他国家参与救援。法国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战医院,尝试收容难民。加拿大、以色列、荷兰和爱尔兰也提供了一些援助。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国际救援组织无惧炮火,到达当地,拯救平民百姓。

  这场屠杀以卢旺达爱国阵线胜利而告终,爱国阵线领袖卡加梅在取得政权后采取许多措施来遏制民族冲突,推进民族平等,恢复经济,与中国交好等措施使得卢旺达经过如此严重的屠杀后,依旧恢复了起来。卡加梅多次要求法国及其他殖民者道歉,但法国拒不承认,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2004年3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防止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重演。同年4月7日,卢旺达举行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的全国性纪念活动,以哀悼大屠杀遇难者。

  参考书目:

  1、贾森·斯特恩斯《刚果战争:失败的利维坦与被遗忘的非洲大战》

  2、李安山《非洲现代史》(上下卷)

  五、不要成为帝国主义!

  英法美,还有德日意法西斯的种族主义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简单举几个例子:英国政府在南非支持推行种族隔离的班图斯坦政策,英国镇压肯尼亚的茅茅运动,法国镇压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起义,美国对印第安人的迁徙和灭绝。

  要额外说一下,受巴以冲突的影响,很多网上二极管魔怔人开始说什么“理解希特勒”。我们要清楚的明白,德国和日本还有意大利在二战时都是法西斯国家,三国都有丧心病狂的种族屠杀,希特勒所屠杀的犹太人中很多都是无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可是,在德国经济危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犹太大资产阶级和容克财阀可是一定点没有受到惩罚,希特勒为了转移国内阶级矛盾,把矛头直指犹太民族,但在经济危机中对德国人民造成伤害的另一个阶级容克财阀仍旧得到了支持。所以我们要清楚地明白,极端的民族主义只是统治阶级为了转移视线而采取的宣传政策。其次,希特勒屠杀的可不只是犹太人,吉普赛人、斯拉夫人、黄种人、波兰人,都是低等民族中的一员,同样要进到毒气室“洗澡”,即使是希特勒眼中稍微地位高一点的昂撒人和高卢人,也只配处在德意志民族之下,同时法国人也只配在德国的工厂里当苦工,提供额外劳动力。

  但网络二极管并不想了解,他们只知道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再联想到现在奉行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政府的恐怖行径,理所当然的把希特勒当作英雄,但要是希特勒真赢得二战,那中国人也一样当奴隶,且比欧洲人更加低等。从阶级角度来看,希特勒毫无疑问是转移阶级矛盾成功的典型案例。

  日本法西斯的罪恶行为我们众所周知,直到现在日本右翼政府仍然没有承认错误。但另一方面,如果因为日本法西斯的罪恶就仇视所有日本人,那这和法西斯的民族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二战中同样在非洲犯下滔天罪行的意大利因为军队在战争中过于离谱的表现而被人忽视,但意大利确实曾在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用毒气屠杀过人民,在利比亚镇压民族起义。

  以上是各国的种族民族主义,可以看到,帝国主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转移矛盾,蒙蔽人民,将其他民族置于低等地位,造成的种族歧视和民族矛盾为世界人民造成了深深的伤害。而我们中国的崛起也让一些人忘记了自己也曾经在列强眼中是低等民族的历史,也开始瞧不起其他国家人,这同样和我国一些主流媒体的刻意宣传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希望有人看了以上的例子放弃自己那骄傲的民族主义,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其他民族。

  如果用种族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其他国家人民,和过去的帝国主义又有何区别呢?

  以上就是笔者想要介绍的民族主义造成的巨大伤害,现在愈演愈烈的巴以冲突已经有很多同志讲述了本质,本人坚持站在世界人民的角度上希望巴以和平,我相信总有一天,以色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能看清自己的敌人是谁,消除民族隔阂,和平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让民族主义的幽灵彻底消散在历史中吧,国际主义才能让世界真正和平,仇恨不能拥抱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美国“大选”,很难“善终”!
  2. 霉帝大选隐藏阴谋
  3. 顶住鬼票,特朗普终于二进宫
  4. 一人下岗,三代人受苦,下岗工人刻骨铭心的痛!
  5. 驳荒唐无知的谬论
  6. 时间检验
  7. 鞍钢宪法与末位淘汰
  8. 亩产万斤:她本就是科学,不是罪孽!!! ——有关大跃进的真实谎言(乙篇)
  9. 美剧「绝命毒师」背后的意识形态
  10. 元龙:刀郎成功只因土,姜萍被辱也因土?
  1. 再这么搞下去,老百姓还能信什么?
  2. 当前各阶级分析和任务
  3. 郝贵生|从钱学森同志谈“摸论”说起
  4.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满屏:毛主席万岁】
  5. 王其臣|胡锡进又重出江湖!不过这一次他很低调
  6. 李家内斗!李显龙弟弟逃亡英国,炮轰新加坡
  7. 没文化,还装X
  8. 钱学森的“错误”与李锐等人对毛主席的污蔑
  9. 功败垂成,特朗普“大意失荆州”?
  10. 人民英雄纪念碑若干问题考证
  1. 井冈山观心|毛新宇“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对不对?——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根本遵循
  2. 毛泽东大传第四版 第八卷 乱云飞渡 第6章
  3. 华国锋时期,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最低级的造谣文章
  4. 多次辱骂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人,竟然被任仲夷说“坚持真理,坚持党性,坚持斗争,宁死不屈”,并被辽宁省委追认为“烈士”! 改革开放后,任何一个人如果公然对国家领导人进行那样的谩骂,会不会被判刑?会不会被评为“烈士”? 这个由读者来判断。 这也是为张志新平反、追认其为“烈士”的“任仲夷”们以及他们的后台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就是在可以公开批评根据领导人的美帝,一个美国公民大喊“绞死拜登”、“
  5. 王忠新:“翻案不得人心”!决不能放任历史虚无主义动摇党基国本
  6. 井冈山观心|林彪事件到底应该怎么看,他是毛主席忠诚的战士吗?
  7. 毛新宇将军回答“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那样慎之又慎!
  8. 英雄已去世,毒蛇却高升!
  9. 被审判的戚本禹、造反派五大领袖等人,谁“拒不认罪”?谁“认罪态度好”
  10. 小庄:分配问题不解决,刺激又能起多少作用呢?
  1. 莫易|举世无双
  2. 李家内斗!李显龙弟弟逃亡英国,炮轰新加坡
  3. 郝贵生|从钱学森同志谈“摸论”说起
  4. 当前各阶级分析和任务
  5. 当前各阶级分析和任务
  6. 中国“币权”派与“税权”派的区别一览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