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就把目标瞄准中国的富裕阶层,走高端客户路线。外资银行装修精美的贵宾理财中心,“国际化标准”的服务也曾让中国富人趋之若鹜,甚至以此作为富人身份的一种象征。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在外资银行理财的富人们彻底经历了一次洗礼。变化莫测的海外市场瞬间侵吞中国富人的资产,直到钱赔光倒欠银行一笔钱,富人们还是看不懂外资银行累计股票期权的说明书。
购买外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亏损的不光是洪晃,2009年以来有大量的中国富豪指责外资银行的不当销售、夸大收益的行为。
外资银行的理财经理在销售时是否真的夸大理财产品收益,把高风险产品卖给了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现在已难以考证。但外资银行客户经理在庞大的销售业绩压力下,是否能保证完全、充分揭示理财产品的风险则未可知。
纵观近些年来遭投诉较多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有挂钩汇率的结构性存款理财、投资海外基金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理财产品,以及类似累计股票期权的衍生品,这些产品堪称富翁杀手。
许多人购买外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存款替代产品,不曾想到它隐藏的风险,以为购买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大幅波动的汇率随时可能吞噬此类产品的收益,甚至造成“部分保本”的结构性存款出现亏损。
此外,外资银行大多数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以外币投资和计价,除了收益风险外,还蕴藏汇兑风险。在2008年澳元大幅贬值时,不少投资者购买的澳元计价的理财产品,换算成人民币后实际汇兑损失巨大。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资银行QDII产品差点全军覆没,几乎全部陷入浮亏。在销售累计股票期权时,外资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大多称该类产品为打折股票,却很少介绍这款产品赔起来是个无底洞。
虽说购买任何一款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应该自担,但外资银行亦难辞其咎。作为专业的、掌握信息优势、熟悉海外市场的理财机构,外资银行对市场的走势有基本的判断,而投资者正是相信外资银行的这种专业能力而购买了产品,最后却赔了个底朝天。
:唐曜华 (来源:唐曜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