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危机后的全球复苏,是靠各国央行放水吹起来的大泡泡。现在,遭遇通胀压力之后,泡泡还能继续吹吗?如果不能,全球经济增势回落陷入二次探底,甚至是新一轮危机就不是危言耸听。
全球经济恐怕要迎来一个通胀升温,增速放缓的酷暑。
今年以来,美国消费者越来越感受到商店和加油站不那么友好了。5月1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消息称,4月美国CPI环比上升0.4%,同比涨幅达3.2%,这是从2008年10月以来CPI同比增幅的最高值。其中休斯顿更是高达3.9%。此外,劳工部的数据还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长5.4万人,预期增长15.0万人;5月份失业率为9.1%,预期为8.9%。令预测专家们大跌眼镜。
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QE)刺激政策,带来经济复苏的同时,也推动和加剧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通货膨胀,于此同时,失业率仍在上升。
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复苏根基并不那么稳。供应管理学会芝加哥分会公布的数据说,5月份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6.6,为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标准普尔数据称,一季度Case-Shiller美国全国房价指数再度走低,该指数已较2006年高点跌去33%。超过了大萧条期间的31%的房价峰谷差。权威人士指出,这一数据证实了美国大部分地区房价出现了二次探底。
不怎么太平的世界,寰球同此凉热。
在欧洲,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拔。路透社6月1日报道称,有调查显示,欧元区高负债二线国家的制造业出现新的下滑迹象,给整个欧元区5月的制造业增长造成拖累。西班牙制造业重新出现萎缩,而意大利与爱尔兰制造业的增速明显放缓。
表现较好的德国,其制造业5月扩张速度仍为10月以来最低,Markit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5月指数终值为57.7,虽高于景气荣枯分水岭50,但低于初值58.2,且比4月下跌了4.3点。
日本经济遭遇强烈地震和核辐射打击后,已经陷入新的衰退。巴西、印度,以及经济增长最快的中国都在近期出现增速放缓。有关浙江中小企业“倒闭潮”,“处境比2008年更糟”的传闻甚嚣尘上。
经济复苏之路尚未夯实,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表现纷纷引发新的担忧,全球经济会否陷入新的衰退?
复苏是靠资产泡沫吹起来的
去年四季度,美国经济曾经创下增速3.8%的好成绩,短短几个月,何以迅速掉头急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接受《社会观察》记者采访时说,“由以往的美国经济复苏及其他国家经济复苏的走势看,中间点上都会出现数据转弱的情况,背后实质是财政扩张政策进入尾声,效应正在递减或消失。现在美国经济面临的是‘年中疲惫’的态势,去年同期也出现过一次。这种态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二次探底。”
在陶冬看来,美国的经济复苏是极其不均衡的,企业盈利复苏非常好,消费信心也在正常化。落后的主要是就业,其中一部分是结构性因素,主要体现在汽车和房地产市场。由于这两个行业的问题很难一朝一夕解决,仅靠政策性刺激解决,使得复苏是弱势复苏,一有风吹草动就出现疲态。
奥巴马政府在金融危机后,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期望以此改变美国长期过度倚重金融创新和债务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美国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美国计划对本土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进口削减关税,对投资在本土的美国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再比如颁布了《2009复兴与再投资法案》和《2009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两大法案,力图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钢铁和汽车、生物工程、航空工业和空间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电网和节能环保业等行业领域。
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为挽救经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启动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事实上,使美国的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大萧条时期最大的错误在于联储没有出手拯救。30年代危机时的做法,资产大量缩水,就需要平衡账务,最后投资人的钱化为乌有。“2008年的危机后,联储认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资产缩水了,不能再让负债缩水。于是要让资产修复,让资产膨胀起来,这样必然就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不过现在看起来资产是膨胀了,实体经济的恢复还只是个梦。”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对《社会观察》分析说。
事实证明,危机过后,金融部门仍然可以不破产,可以继续吃饱喝足,过跟以往一样的好日子。只是,经济恢复的动力不复存在。
“此次美国经济的复苏是靠资产泡沫吹起来的,并没有改变美国经济结构的根本问题。”陈兴动说。
汽车行业的盈利主要靠削减成本。而房地产,银行对开发商的贷款还几乎是零,开发商不可能大张旗鼓建楼,因此建筑业的就业复苏也勉为其难。
“金融行业在经济复苏中表现不错,但制造业却没有恢复元气,是因为美国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看看美国的制造业,除了苹果公司在不断地创新,让全世界人来追捧购买,其他还有什么新内容。金融行业恢复得好,因为息差引起的:美国国债短期利息是不到1%,长期利率是3%以上。很多人借短期国债,买长期国债。这是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故意送钱给金融系统,让他们能够维持运转。”谢国忠接受《社会观察》采访时说。
“转型中的烦恼”
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中国,面临的问题何其相似,摆在面前的问题,除了抗通胀,增速放缓,还必须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项难题。
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紧锣密鼓地收缩银根,剑指通胀。同时采取限购、征收房产税等措施,抑制房地产过热。力度之大,频率之密,实属罕见。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方面面临着房价下跌,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与此同时,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上涨、货币紧缩等等因素,使得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基地企业,资金吃紧,经营困难,甚至跌入倒闭歇业的困境。
“现在的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峻。如果紧缩政策不改变,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春节前,我预料会有40%的中小企业会停工半停工甚至倒闭,”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警示在国内外媒体流传。
事实上,温州的严峻形势还不止这些,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长单东今年5月份到温州调研,他向《社会观察》说,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确很艰难。但他发现,除了货币紧缩,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促使民间钱庄高利贷猖獗之外,温州民企的困境还包括,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人民币汇率不稳,再次挤压出口企业利润;房地产过热,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温州制造业日益空心化题;电荒问,大量游资无出路等等。
温州企业这些困境相当有代表性,与其说这是货币紧缩的结果,不如说是通胀、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在改造升级前夜万劫不复的困境。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6月16日首次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倒闭潮”做出回应,承认生产成本更高、企业融资成本更大、劳动用工更缺、用电缺口更紧、出口形势更严峻是目前浙江中小企业困境的核心原因。这种现状更多的属于表现为一种“转型中的烦恼”。
官方的数据更能让人对宏观全局一目了然。5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4月份PMI指数,环比下跌了0.5个百分点,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指数,是代表未来趋势先行指标“新订单指数”,下跌幅度是1.4个百分点,另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出口新订单指数”也大幅度下跌了1.2个百分点。
5月底,高盛银行基于通胀和油价因素,也下调了2011年和2012中国GDP的增长预期。
硬着陆?
很多人都记得,2010年夏天,经济增速仅仅小幅下滑,政府默认之下,银行贷款限制被轻易突破。那么,今年下半年,为避免经济下滑太快,政府还会像以往一样对货币紧缩踩刹车吗?
“这次政策不大可能再变了。”身处房地产十数年的上海世联地产总经理袁鸿昌向《社会观察》说。世联地产是一家房地产营销服务代理顾问机构,深圳中小板上市企业。
在抗通胀的大背景下,国外北非政局动荡,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拷问政府公信力。在谢国忠看来,“考虑这些国内外政治、社会多方因素,中国政府应该会更加关注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从而使经济增速放缓。因此硬着陆不是没有可能。”
“硬着陆不一定不好,软着陆不一定就很好。如果硬着陆,刺破房地产泡沫,借此调整经济结构,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好处。”他补充说。
4月9日,温家宝总理曾经表示,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住房供应和房价问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中央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
事实上,5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8737亿元,同比增长34.6%,投资仍在高位运行,但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前5个月个人按揭贷款同比已下降8%。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有下行的局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5月汽车产销数据,5月汽车产销继续呈低迷走势,产销量分别为134.89万辆和138.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2.14%和10.09%,同比分别下降4.89%和3.98%。
另外一方面,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大,也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同样制约着央行货币政策腾挪空间。根据“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的估计,地方信贷规模上限已达14.4万亿元左右。这个数字相当惊人,而且这些贷款的抵押品很大一部分是土地和房屋。这些债务约束着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因为,一旦动用加息手段来挤压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就难以为继,这会导致债务链的断裂,最终导致银行坏账率大幅上升乃至金融危机。
因此,能够预计,但未来一段时间内,防范金融风险、抗通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是第一位的。虽然经济增幅会有所下滑,而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此时,何尝不是一个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结构升级的时机。
罗杰斯对中国政府的调控举措大加赞赏。他对《社会观察》说,“你们的政府一直努力在让经济降温,特别是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在我看来这是正确的,因为经济过热绝不是什么好事。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将在明年左右放慢速度,你们的政府的努力会实现的。”
那么会否像一些人所担心的那样,经济下滑失速,导致硬着陆?对比大多数学者的看法则比较乐观。
“中国经济出现所谓的探底,掉下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政策调整的余地还很太大。不是没增长,不是没有消费力,不是没有购买力。即便是8%还是让人羡慕的数字。”陈兴动对《社会观察》说。
1994年,全国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2%,创下共和国史上最高纪录,但最终央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不断收紧货币,“最后也没有导致硬着陆”,谢国忠说。
QE2之后的悬念
出于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在6月份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即将结束时,下一步美国会否推出QE3,成了全球经济最大的谜团。
自2008年底以来,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共向市场投放了2.3万亿美元,第一轮1.7万亿用于购买中长期国债和“两房”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第二轮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这一货币扩张政策推高了美国及其他经济体通货膨胀,遭到各国批评。
截至今年一季度,在全部已发行国债中,美联储以14%的持有比例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政府单一最大债权人,中国持有比例为12%。
不过,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依靠世界储备货币美元的全球地位,美国长期以来靠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之后要救市,必须继续举债,但继续扩大财政赤字又会更进一步加重债务。这样的两难境地让美国的经济模式走向不归路,只不过终结者尚未到来。
如果美国目前的复苏疲态如陶冬所言,仅仅是复苏大曲线上的一点回落,美国经济不出现衰退,美联储就不会轻易地推出QE3。
“美国通货膨胀已经达到3.2%。这种情况下再推出QE3,政治成本很大。”陶冬说。
美联储前主席Paul Volcker5月30日曾表示,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美联储将可能很快开始被迫收紧货币政策。
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开始收紧货币,以对抗日益高企的通货膨胀。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于6月9日暗示下个月将上调官方利率,并表示对通货膨胀压力保持“高度警惕”。
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中国几乎同步在上调基准利率或加息,收紧货币流动性。
最坏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经济继续衰退,美元继续下跌,国债收益率上升,美国国会被动地批准扩大债务上限。当以上情况共同发生的时候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将再次恶化,次级债问题会再度暴露,等于逼迫美联储必须启动Q3救市。”农行总经济师何志成说。
2010年,当人们热议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时候,罗杰斯的言论“全球经济必将陷入二次探底”见诸多家国内媒体报端。然而,在6月9日,罗杰斯在回复《社会观察》记者采访中澄清了这一说法,“我没有说过全球必将陷入二次探底,我说过,从美国的历史来看,每隔3-6年经济就会减速,这意味着在2011年晚期到2013年某个时间,美国将面临下一次的经济放缓。看来,这个预言要再次变成事实了。”
另外他还在采访中抨击了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他说,“美国已经花了一大笔钱期望阻止经济的下滑,但是这只能让整体形势更糟,因为这增加了美国的巨额债务。”
在罗杰斯看来,如果美国再推QE3,“当未来经济下滑出现问题的时候它会更加不堪一击”。
这次如果货币政策再放松,通货膨胀会泛滥。就会像美国一样爆发危机。事实上,我今年早期曾经认为可能会放松一次,但国际政治事件及国内系列社会事件爆发之后,我觉得政府放松的可能性很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